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8章

摩萨德秘史-第8章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始前,霍菲与托哈米见面时都好像互不认识,只是象征性地握了握手,甚至连头
都没点一下。

    霍菲领导摩萨德进行秘密和平外交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反恐怖主义斗争,而后
者则在非洲的纵深地区达到了成功的顶点。

    1976年6 月27日,两名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成员和两名西德“都市游击队员”
劫持了一架法航客机。恐怖分子最后将飞机降落在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飞机上共
有250 余名乘客,但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却从中挑出了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作为人质,
而将其余的乘客释放了。

    为营救人质,摩萨德策划了史无前例的“霹雳行动”。1976年7 月3 日夜晚,
空军的3 架“大力神”运输机载着几十名“塞雷特”突击队员,在飞行2000公里后
毫无声息地降落在该机场。几分钟后,突击队员即冲进了旅客候机室,干掉了全部
恐怖分子,救出了人质。

    这是一次令人惊愕的成功。尽管它与1972年特拉维夫卢德机场的营救行动极为
相似,但行动却更大胆,奔袭距离更远,并且是在敌国作战。以色列特工突袭乌干
达的成功,恰恰发生在美国国庆节(7 月4 日)的前一天晚上。全世界都在为这次
辉煌的成就而轰动,以至于美国建国200 周年的纪念活动也显得黯然失色。

    在这一时期,摩萨德还密切关注着伊拉克人的核工程计划。

    1978年,摩萨德利用美人计成功地获取了伊拉克核机密,随后先是派特工去法
国炸毁了为伊拉克生产的核反应堆,又为以色列空军提供准确情报,使之一举将伊
拉克建设中的大型核反应堆“塔穆兹1 号”夷为平地。这一行动的成功,使以色列
继续成为中东惟一的核国家,并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霍菲在摩萨德局长任期内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是与黎巴嫩长枪党民兵建立起
密切的合作关系。黎巴嫩是以色列北面的邻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黎巴嫩南部建
立起了军事基地,用以色列人的话说,是“一个恐怖主义的国中之国”。巴解组织
对以军的炮击和对以境的骚扰令以色列极为恼火,于是,以色列采取了“以夷制夷”
的方略。

    黎巴嫩是中东阿拉伯各国中惟一不将伊斯兰教作为国教的国家,因为该国只有
51%的人信仰伊斯兰教,而49%的人则信仰基督教。黎巴嫩的穆斯林及境内的巴勒
斯坦人,与基督教派之间长期处于对峙状态。于是,为共同对付巴勒斯坦人,以色
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阿穆恩)自1974年起,就与黎巴嫩最大的基督教民兵组织—
—长枪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81年贝京再次当选后,命令霍菲扩大并加强同长枪党的联系,而作为以色列
最好战的国防部长沙龙则走得更运,一直策划着与长枪党联手,试图将聚集在黎巴
嫩的巴解组织一举歼灭。以色列陆军和空军也摩拳擦掌,期待着采取报复行动。

    摩萨德最初反对采取军事冒险行动,认为这将导致以色列军队直接面对驻扎在
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但沙龙却坚持认为,这一行动将会改变历史的进程。令人感
到奇怪的是,一直同沙龙唱对台戏的霍菲局长,最后竟然同意了沙龙的观点。

    1982年6 月3 日,以色列驻伦敦大使在出席一次外交宴会后,遭到巴勒斯坦人
的伏击,成了终身残废。这一事件为沙龙的入侵提供了借口。6 月6 日,以色列军
队越过边境,大规模入侵黎巴嫩。这完全是一次战争行动,但以色列军方却为之起
了个极为动听的名字——“加加利和平行动”。

    战争并没有像沙龙事先保证的那样,以闪电战一举解决问题,而是遭到了巴解
组织战士和黎巴嫩穆斯林的顽强抵抗,闪电战的梦想化为了长达数月的消耗战。尽
管在以色列军队和美国人的扶持下,贝希尔·杰马耶勒登上了黎巴嫩总统的宝座,
但三个星期后,新总统就被一枚高爆炸弹炸死了。杰马耶勒之死,宣告了“加加利
和平行动”的彻底破产。

    霍菲在1974年至1982年间连任两届摩萨德局长,成为在这个重要位置上的时间
仅次于哈雷尔的人。他本可以凭借着成功的和平外交及“霹雳行动”等骄人成绩而
体面退休,但最后却因赞同“加加利和平行动”而破坏了自己的完美形象。

    6 .了无个性的尴尬局长内厄姆·艾德莫尼。

    1982年夏季,内厄姆·艾德莫尼成为摩萨德的第六任局长,他也是从摩萨德内
部产生出来的第一位局长。摩萨德内部人员似乎更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个
性的人”,一位“普通人”,一个“当官的”。尽管艾德莫尼可能属于那种没有活
力的官僚,但其优点是办事谨慎,且有恒心,53岁的艾德莫尼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努
力,从最低层一级级升上来的。

    1929年,内厄姆·艾德莫尼出生在耶路撒冷。几年前,他的父母刚从波兰来到
巴勒斯坦,并将“罗特鲍姆”这个姓改成了“艾德莫尼”。他父亲是耶路撒冷公园
的设计师,因此艾德莫尼一家得以住在离豪华的戴维国王旅馆不远的雷哈维亚高级
住宅区。

    实际上,以色列政府中的不少官员,以及一些大学教授和军官,都来自雷哈维
亚。少年时代,内厄姆·艾德莫尼就在哈加纳及其情报机构沙伊中工作。1948年的
独立战争结束后不久,艾德莫尼就考人美国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专攻国际关
系专业。他在那里半工半读,曾在一家犹太主日学校工作过,并为一家犹太教堂当
过看管人,还在一家为美国军队生产军装的工厂干过活。

    在加利福尼亚,艾德莫尼遇见并娶了他现在的妻子,他们在西海岸的5 年生活
是他们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这是艾德莫尼的前半生能够摆脱秘密战争压力的惟—
一段时光。

    艾德莫尼之所以选读国际关系专业,是想当一名外交官。但当他回到以色列后,
却在位于耶路撒冷的情报专门学校当上了教官。不久,当摩萨德从教官队伍中招收
特工时,艾德莫尼被选中了,成为摩萨德政治和联络处的情报官。艾德莫尼在该机
构驻世界各地(从华盛顿到埃塞俄比亚)的情报站,一干就是30年,曾参与了与中
央情报局进行的多项合作工程,成为以色列从事兼职外交活动的专家。

    由于艾德莫尼多年来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使得他在具体的秘密行动方面缺乏实
际经验。他不是一个冒险家,也不是一个杀手,但他工作踏实,非常勤奋,还是赢
得了大家的尊敬。

    艾德莫尼尽管性格内向,但并不窝囊,在他任局长期间,摩萨德同样干出过几
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84年初到1985年初,摩萨德成功地策划和实施了“摩西行动”,将埃塞俄比
亚的1 万余名犹太人,偷偷空运回以色列。

    1986年9 月,摩萨德特工将从迪莫纳核研究中心叛逃的技术人员莫迪凯·瓦努
努,从英国骗到意大利后绑架回以色列。

    1988年2 月,摩萨德特工在希腊成功地炸毁了巴解组织运送巴勒斯坦人到以色
列的“回归”号,挫败了对方“回归航行”的宣传企图。

    1988年4 月,在摩萨德的精心策划和积极配合下,以色列“马特卡勒塞雷特”
突击队前往1500英里之外的突尼斯,成功地暗杀了巴解组织最高军事指挥官阿布·
杰哈德。

    艾德莫尼领导摩萨德也达7 年之久,总的来说,功过参半。1989年9 月,内厄
姆·艾德莫尼退休。


 
         
            





         第二章 摩萨德教父——骑士伊塞·哈雷尔

    1952年9 月,以色列国内安全总局局长伊塞·哈雷尔,继希洛之后成为摩萨德
第二任局长。从此,在哈雷尔的领导下,摩萨德进入了发展历程中第一个辉煌时期。
而同时,受益于哈雷尔的还远远不止是摩萨德情报局。哈雷尔对于以色列情报界的
贡献是全方位的,以至于被人们公认为“摩萨德教父”。


 
         
            




               一、少年时代

    伊塞·哈雷尔,原名伊塞·哈尔彭,1912年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镇的一个正
统犹太家庭,父亲是个富有的小工厂主。随着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成功,他的父亲
财产也荡然无存,于是举家移居到拉脱维亚。在那里,反犹太势力极为嚣张,犹太
人被迫组成自己的社团进行抵抗。年仅15岁的小哈雷尔开始接受犹太教育,并且加
入了一个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他还为自己在黑市上买了一把左轮手枪。尽管哈
雷尔从那时起就学会了希伯莱语,但直到后来说话时仍旧保留着浓厚的俄国口音。

    哈雷尔幻想着有一天能回到祖先的所在地。17岁那年,他生平第一次伪造了一
些证件,证明自己已满18岁,具备了移民到巴勒斯坦的法定年龄。1930年1 月,哈
雷尔终于带上他的小手枪和一些子弹,随同父母踏上了移居巴勒斯坦的路程。

    当他们乘坐的轮船抵达巴勒斯坦港口后,一位犹太移民局的官员来到船上提醒
大家:“英国托管当局将要检查你们是否带有武器。如果带了,请立刻扔到海里去。
否则,一旦查出来,你们所有人都将被禁止下船登岸。”

    听到这话后,船上带枪的人赶紧把枪支扔掉了。哈雷尔却不甘心,他挖空了一
个面包,把自己的手枪和子弹藏在了里面,然后又将面包藏在手提箱的一堆脏衣服
下面。海关人员检查到他的时候,一见那酸臭熏人的脏衣服,连碰都没碰就赶紧让
他走了。

    年轻的哈雷尔在特拉维夫郊区的赫兹利亚集体农庄,当上了一名修水渠的工人。
白天,他拼命地干农活,晚上,便来到犹太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接受训练。在集体
农庄里,哈雷尔结识了一位名叫瑞夫卡的犹太姑娘。哈雷尔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平时只爱干活,不擅交际,而瑞夫卡却既漂亮又风趣,而且爱好跳舞和社交。在乡
亲们看来,这对性格截然不同的年轻人并不般配。然而,他们最终却成为了一对和
美的夫妻。

    1939年,瑞夫卡偶然听到农庄里有两个人在背后谈论,抱怨哈雷尔为了接来夫
妇两人的双亲,动用了农庄的专款作路费。这种指责是无中生有的,瑞夫卡心烦意
乱,将此事告诉了哈雷尔,哈雷尔立即暴跳如雷,与那两个人吵翻了天。第二天,
哈雷尔就赌气离开了农庄,他一无资金,二无产业,但他宁可去干不受任何合同约
束的摘柑桔和装运柑桔的活。渐渐地,哈雷尔靠着能干和耍花招,成了一名柑桔承
包商,开始发大财了。

    由于经营柑桔的需要,他要同邻村的阿拉伯人打交道,因而很快就学会了他们
的语言。之后,他经常在夜间,向哈加纳的秘密情报组织沙伊介绍一些有关阿拉伯
人村庄的情况,例如村长的品行、发生的纠纷以及对犹太人不满的议论等等。哈雷
尔的上级注意到了他的才能,并委任他当上了所在情报小组的组长。这位年轻的‘
“矮子伊塞”就这样逐渐滑入了犹太地下军的谍报网,并开始接受训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