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25章

摩萨德秘史-第25章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伯特在埃及这个阿拉伯国家长大,学的也是阿拉伯语。但是,他从小在亚历
山大犹太教长办的一所“犹太复国主义”小学里读书,同他玩耍的也多是犹太儿童。

    一天,他回到家里,十分激动地说,很快就要成立一个犹太国了。一听这话,
父母着实嘲笑了他一番,并且禁止他参加“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的定期聚会。但是,
目光忧郁的小伙子“罗比”(同学们对他的称谓),狂热地信奉犹太复国主义,遂
于1947年加入一个犹太青年组织。

    1948年5 月15日,以色列宣布立国。自此风云突变。阿拉伯诸国觉得受到了挑
衅,于是群起而攻之。就在这一天,埃及警察部队开进各大城市,逮捕了犹太复国
主义积极分子——其中包括罗伯特这样的年轻人。

    罗伯特·达萨获释后,在犹太人开的一家进出口公司谋到一份差使。他并没有
中断同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的那些朋友们的关系,不过,他们现在只能秘密接触。

    1952年,有一位自称“达林”的男子找到罗伯特·达萨。“达林”先是对达萨
的犹太复国主义动机审查了数小时,详细询问了他的身世,尔后亮出自己作为以色
列特工招募人员的身份。他指示达萨和另外几个青年人成立一个“支部”。这个新
成立的地下小组尚无具体的行动计划,也不知道将在何时何地展开活动。支部成员
都是达萨这样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除了对以色列怀有满腔热忱外,别无他求。
“罗比”正是一位酷爱“间谍游戏”的小伙子。他在城市地图上标记秘密接头地点,
组织了第一批秘密联络会。


 
         
            




           三、“鹰派”人物的秘密行动

    本杰明·吉卜利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青年军官,一名鹰派人物。他还不满25岁时,
就开始为犹太地下军“哈加纳”的秘密情报组织“沙伊”效命,在英国托管地从事
间谍活动。

    早在1949年,这员地下活动的猛将便已成为军情处的二把手。之后,他先后去
英美接受全面训练。1954年回国后,担任了军事情报处处长。这位阿拉伯人的死敌,
立志有朝一日成为以军总参谋长,对头号敌国埃及实施毁灭性打击。1953年,本·
古里安任命伊塞·哈雷尔为全国特工部门的总头目,使吉卜利遭到沉重的打击二要
他居人之下,一切活动听摩萨德头子的指挥,这怎么行?

    吉卜利根本不听这一套。他制订了一项计划,准备重新组建“131 分队”,对
埃及展开斗争。他将经验丰富的特工人员阿弗拉姆·达尔派往开罗。达尔是出生在
亚丁的一位犹太人的孙子,他的皮肤黑黑的,但是他的英语讲得特别好,也曾经有
过地下工作的经验,因此,吉卜林让他化名为“约翰·达林”,而身份则是一家英
国电子公司驻埃及代表。达尔在1948年独立战争时期是冲锋队的一名军官,他为人
稳重,但是无论在领导才能还是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都没有什么名气。这为后来以
色列在埃及的一系列丢脸事件埋下了伏笔。达尔以其掩护身份落脚后,便着手在埃
及建立了两个间谍网。第一个间谍网的头目,是开罗“以色列医院”的土耳其外科
医生莫伊谢·马尔泽克博士。另一个间谍网设在亚历山大,头目是教师萨米·阿扎
尔。两个间谍网之间的联络员是一个女人,名字叫马塞勒·尼尼奥,出身于开罗一
个显贵家庭,她性格活泼,容貌出众,少有人不会为她倾倒。在以色列的秘密资助
下,她在埃及开办了一家旅行社,这家旅行社既是她借以掩护身份的地方,也是间
谍们联络碰头的场所。

    这伙以色列特工人员不为摩萨德工作,独以军情处马首是瞻。他们的任务是刺
探埃及军方情报。但是,这些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分子除了极少的几个以外(比如
伊利·科恩),几乎全是平庸之辈,他们对间谍工作的理解和实践完全是业余的。
他们常常把文件和照片之类资料遗忘在咖啡馆和公共汽车上,约定的地点也根本不
适合秘密会面,而且给军情处送回的资料,全是些毫无价值的废纸片。

    然而,军情处头子吉卜利并不气馁,他安排其中5 名间谍来以色列进行特种训
练。在这里,他们学会了怎样使用炸药和隐写墨水,怎样加密、解密,怎样架设微
型发报机,怎样用微型照相机摄影等。然后他们得到了无线电发报机、密码本和爆
破器材,重新潜回埃及。

    吉卜利认为可以发动进攻了,但是以总理夏里特和国防部长拉冯,仍在谋求同
阿拉伯人的和解。这时,国际政治局势帮了“鹰派人物”的大忙。

    而这又要推溯到1952年。当时,埃及军队中有一批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军官与
美国中央情报局驻中东的两位高级情报官克米特·罗斯福、麦尔斯·科普兰建立了
秘密联系,并密谋推翻法鲁克国王。这一密谋对美国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政变
失败,这对美国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如果政变成功,则对美国势力在中东的扩展和
渗透是有利的。1952年7 月,经过精心准备的政变成功了。发动政变者宣布成立共
和国,并邀请中央情报局人员对他们进行训练。1954年,这群政变者的领导人纳赛
尔出任埃及总统,而中央情报局则负责他的人身安全的保卫工作。1954年4 月,纳
塞尔向华盛顿老友表明,只要埃及国上——苏伊士运河沿岸地区的80000 名英国驻
军不撤走,他就不会同伊拉克和土耳其签订防御条约。在美国政府的直接干预下,
丘吉尔政府作了让步,在保留军事机场使用权的前提下,英军同意撤出运河地区。

    1954年5 月,以色列人搞到有关这项秘密协议的情报,军方陷入重重忧虑之中
:美国人为何屈服于埃及民族主义者的压力,难道他们今后想为开罗承担更多的义
务而冷淡耶路撒冷吗?英国人撤出后运河地区会出现何种局面,埃及军方是否会把
那里当作进攻以色列的前沿阵地?

    本杰明·吉卜利想出一条诡计,当然,国家最高阶层的“鸽派”是不会对他言
听计从的。他的计划是诉诸恐怖手段,破坏英美人在埃及的财产,并嫁祸于埃及残
酷的在野派宗教集团。如果英美人因此看到,不可对纳赛尔寄予厚望,他们就会—
—可能会——中断撤军谈判。

    军情处长运气不错:伊塞·哈雷尔带着秘密使命前去美国数周。吉卜利便擅自
作出单独行动的决定,为在埃及实施恐怖活动大开城门,此次秘密行动代号为“苏
珊娜行动”。


 
         
            




            四、“恐怖分子”在埃及

    这次行动的挂帅指挥是达尔的接替者、28岁的阿弗拉姆·塞登沃格。

    阿弗拉姆·塞登沃格是一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奥地利一位政
治家,在二战中死于纳粹的一个集中营。阿弗拉姆·塞登沃格在战后来到了巴勒斯
坦,改名为阿弗里·埃拉德。1948年,他参加了独立战争,成为帕尔马赫冲锋队的
一员,并在耶路撒冷战役中表现出色。战争结束后,22岁的埃拉德被提拔为少校。
但是,当他在一个被占领的阿拉伯村庄里抢劫一家冷藏库并被军事法庭审判后,他
的军人生涯就告结束了。1951年底,埃拉德遇上了阿弗拉姆·达尔,由于他有着一
双蓝眼睛和一头枯黄的头发,而且无牵无挂,达尔认为他条件好,适于派驻外国。
1953年,他去德国办案,在翻阅西德联邦国防军卷宗时,偶然发现一名已故反间谍
军官的档案材料。此人是鲍尔·弗兰克上校,1942年在巴勒斯坦的一次行动中丧生。
埃拉德决定顶替死者的角色,登台续演。为此,他甚至还进行了一次矫形手术,以
掩盖其割礼痕迹。

    1953年12月,化了名的阿弗里·埃拉德以富商的身份来到开罗。潜伏下来后,
他成为了开罗情报网的协调官。但不幸的是,他并不适合做这一工作,他犯下的最
不该犯的错误就是:认识手下所有的间谍,并经常同他们见面。这一错误是以色列
驻巴格达间谍网所犯错误的翻版,并很快就将证明犯错误者将为此付出代价。1954
年5 月25日,弗兰克——埃拉德收到总部发来的一份秘密急电,电报命他次日赶赴
巴黎。在圣日耳曼的一家咖啡馆里,吉卜利的代表向他传达了上校的命令:选择有
价值的破坏目标;今后,他将在以色列电台每天的烹调技术专题节目(“对家庭妇
女广播”)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密指令。这就是“苏珊娜行动”。“苏珊娜行动”意
为破坏行动,但炸毁的目标并不是埃及的军事设施,而是电影院、邮局以及英美的
机构,目的是激起华盛顿和伦敦对埃及人的愤怒,表明开罗的新政府既不稳定也不
可靠。

    对上司的这些主意,埃拉德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一心想猎捕纳粹分子,并不愿
意从事恐怖活动。但是,对于谍报部门领导的命令,他最终还是服从了。当然,他
不会知道,“苏珊娜行动”既非摩萨德首脑的饬令,亦非国家政治领导层的敕命。

    6 月30日,埃拉德同开罗和亚历山大的以色列间谍接头,并转达了军情处计划。
所有人都产生顾虑,认为这种行动未必有效。但是埃拉德提醒他们必须像以色列军
人那样,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他们商定了行动方案,先从公共建筑物下手,
然后破坏英美人在埃及的财产。爆破专家罗伯特·达萨,教会大家配制磷酸盐纵火
药和装人眼镜盒的办法。埃拉德于7 月1 日向上司报告,他领导的两个间谍网已做
好行动准备。就在这天,当特工人员将特拉维夫电台发来的消息解密之后,一道命
令赫然出现在眼前:“48小时内开始行动!”

    1954年7 月2 日上午10点,亚历山大伊斯梅尔广场。罗伯特·达萨同两个朋友
一起将装有炸弹的纸袋,分别投入邮政总局前的两个邮筒。12时许,邮筒里冒出浓
烟。炸弹没有爆炸,但当天的邮件统统烧成了灰烬。这次爆炸造成的破坏实在太小,
而且埃及军队的新闻检查部门禁止对此事件作任何报道,结果,埃及的形象没有受
到任何损害。

    1954年7 月10日上午9 时,“以色列之声”的家庭妇女节目里正播送一种“英
国式蛋糕”的制作方法。这是向特工人员发出的预定信号——现在可以对英国人和
美国人的财产下手了。

    1954年7 月14日21时,开罗。埃拉德的部下在希克巴卡特大街6 号的“亚美利
加图书馆”引爆了一枚炸弹。墙壁倒塌,图书着火,但无人丧生。在亚历山大福阿
德大街的“美国人之家”,重演了这样的悲剧。这一回,当地和国际新闻界都报道
了这些爆炸事件。在特拉维夫,吉卜利十分得意。但是,他不明白,自己一手策划
的这种小儿科般的把戏很快就会受到惩罚。

    1954年7 月23日19时。罗伯特·达萨和一名同伙,放火烧了开罗的两家英国人
开的电影院。但是在亚历山大,19岁的菲利普·纳坦森运气不好,炸弹未出裤兜就
起火了,这就是本文开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