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1章

摩萨德秘史-第1章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政治)有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以美
苏为主导的东西方冷战,一个是中东地区的阿以冲突。就范围和影响力来说,当然
是冷战要大一些,但是中东的阿以冲突显然更为集中,持续力也显然更加长久——
一直到现在都还让人看不到尽头。所以,“当今局势的焦点在中东,中东的焦点在
阿以冲突。”而阿以冲突又是围绕巴勒斯坦问题进行的。1948年5 月15日以色列建
国是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的开始,紧接着次日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自
此以后,以色列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斗就连绵不断。

    阿以之间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斗是以历次中东战争、各种恐怖事件及没完没了的
政治争吵为其表象的。为了在相互的争斗中取得优势,以色列和各阿拉伯国家在潜
在的更深层的情报领域内展开了诡秘莫测的较量,而双方情报机关之间这种种较量
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主导了阿以争斗结局的基调。很显然,以色列在同阿拉伯国家之
间的历次交战中总是赢家,而使得它成为赢家的正是其情报机关基于种族生存的压
力而进行的不倦努力,而他们在同阿拉伯国家情报机关的较量中又总是处于上风。

    以色列的情报机关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实际上包括负责国内情报的辛贝特,负
责国外情报的机构摩萨德,负责军事情报的阿穆恩等,而其中以负责国外情报的摩
萨德最为出色,也最为出名。

    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4 月1 日,至今已度过50个春秋。它从一片情报废墟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机构开始发展,最终成长为国际谍报机构中一
支实力超然、让同行侧目、让世界景仰的力量。而使得它赢得这一地位的,正是其
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做出的一系列匪夷所思、诡秘难料、惊心动魄的壮举。它总
是那么让人看不懂,总是那么神秘。然而,又总是那么有力量!其实,摩萨德之所
以能够如此,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种族存亡的责任感,良好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其特工
超群的智商,而并不是他们真的获得了什么超人的力量与上帝的眷顾。摩萨德特工
并不是全能的神,这是从其一系列丢脸的、失败的活动中得出的自然结论,在其辉
煌的发展历程中,摩萨德始终不能摆脱其手下的败迹给自己带来的阴暗影响,它总
是对这些丢脸的事情躲躲闪闪,但却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一般来说,这些失败是
由于组织与管理不善以及特工活动时不慎重引起的,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敌对国反
间谍部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在以色列国内弄不出什么名堂来,但在国内反间
谍问题上却颇为上手。

    我们在本书中将按时间顺序就摩萨德的历史中一些秘闻进行披露。其中既涉及
它引以为豪、震惊世界的壮举,也包括它深以为耻、为人笑话的败绩。

    本书在结构上以章节来编排,基本是一章一个案例,但也有少数章节包含了几
个案例,而这几个案例从总体上讲都属于摩萨德的一种行动,比如说移民等。除了
这些摩萨德的具体行动以外,我们还另辟一章对摩萨德进行论述,这就是第一章的
内容。

    基于谍报活动的特殊性,我们在本书各章节中在两方面做了努力:一个是重视
对摩萨德每次行动的背景介绍,包括所涉及的当时的国际局势、国际关系等等;其
次我们加大了对人物介绍的力度,每章所涉及的重要人物我们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描
述。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大家对特工活动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在成书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杂志,
亦有的来自网上,在书后面的附录里,我们列出了一个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一步
阅读,同时对这些资料的提供者表示感谢。


 
         
            




         第一章 揭开神秘的面纱——解秘摩萨德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南端海滨,有一座很不起眼的陈旧的棕褐色小楼,这就是
大名鼎鼎的摩萨德总部。

    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4 月1 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似乎说明了它从一开始
就要愚弄整个世界。成立之初,摩萨德有多种名称,“以色列秘密情报局”、“以
色列情报和特别任务局”。“中央协调局”、“中央情报与安全局”……这些字眼
人们都曾用来称呼过这一特工机构,然而,人们最终还是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摩萨
德”这一充满神奇色彩且令人自豪的名称。

    现在,我们就将近距离观察这一令世界为之惊叹的特工组织。


 
         
            




               一、发展历程

    “摩萨德”是伴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以色列国的成立而形成的。
在以色列独立以前,巴勒斯坦地区有一个犹太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意为“防
务”),这个组织是为了专门、有组织地向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秘密购买武装、偷
运武器和组织非法移民而成立的,而为这些活动收集情报的则是一个附属“哈加纳”
的“沙亚”情报机构。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后,“哈加纳”为“以色列国防军”所
代替,6 周后,“沙亚”为“对外情报机构”所代替,这就是摩萨德的前身。

    1 .成立。

    摩萨德的成立带有戏剧色彩,它源自于以色列情报局内部的一次严重的叛乱。
以色列成立之初,情报界之间的分工非常模糊,职责往往相互重叠。当时共存在有
阿穆恩、辛贝特、外交部政治处、阿利亚—B 四个情报机构,他们的分工大致是阿
穆恩负责军事领域情报,辛贝特负责国内安全事务情报,外交部政治处负责海外的
谍报收集并与外国安全机关建立关系,阿利亚—B 负责有关移民的一切事务。建国
初,以色列面临着阿拉伯国家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关系以色列的生存。可以想
象,此时的以色列对阿拉伯世界的军事情报是迫切需要的。尤其是1950年朝鲜战争
升级、美苏关系滑坡,担心阿拉伯国家借紧张的国际局势向以发动新的进攻的心理
在政坛占主导,对军情的需要更是与日俱增。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作为海外谍报刺探机构的外交部政治处对此贡献相当有
限,他们的重点放在了诸如阿拉伯国家的政治计划、经济建设工程之类的事情上,
这些信息对当时的局势来说显然助益有限。不但如此,那些海外间谍在欧洲肆意挥
霍,生活十分奢侈,这就更引起了其他情报人士的愤怒。作为阿穆恩的负责人,吉
布利首先向政治处发起挑战,接着,辛贝特局长哈霍尔也成了吉师利的盟友,他们
在向海外派驻了各自的谍报人员后,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形成了竞争,并逐渐导致情
报的混乱。

    总理本—吉里安对此十分光火,于是下令对情报机构进行整治。起初,整顿工
作在罗文·希洛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来一切还算顺利。但是那些原属政
治处的谍报人员却对此大为不满,在一个名叫本—纳坦的高级谍工的领导下,他们
拒绝服从这一由最高领导人执行的改组,他们提出了集体辞呈,并焚烧了手中所有
的秘密档案。这一反叛行为遭到了总部的鄙视,罗文·希洛在总理的支持下把反叛
者抛弃一边,全力改组,结果,“情报暨特别任务局”成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摩萨德”。这一天,是1951年4 月1 日。

    权力得到了重新分配,摩萨德全力收集海外谍报,并直接向总理负责,而情报
所引发的特别行动以及周边国家军事情报则由阿穆恩负责。

    2 .发展。

    人们一般把以色列的情报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由于摩萨德在以色列情报机关中
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摩萨德的发展史,也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
:1948~1962年,初出茅庐的情报界与整个以色列社会一样,开拓精神占主导地位,
人乃为最最重要的因素。军事情报局的头目艾泽·比里因丑闻被迫下台之后,国内
安全机构的领导人艾泽·哈雷尔成了随后10多年里情报界的中心人物。他是唯一的
“梅穆内”——辛贝特和摩萨德的“总管”。正是哈雷尔,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确
立了以色列情报系统的性质。在其上司本—古里安的指导下,这位梅穆内自然希望
其谍报人员都成为王子。

    哈雷尔往往被人们描绘成一位修道士式的人物。他认为,情报局长的工作就是
为其下属树立榜样,所有辛贝特和摩萨德的男女应该和他一样爱国和无私,他们对
以色列的一切都应抱有与他一样的热情。

    以色列缺少其它国家建立已久的情报机构的经验和传统,所以,其最初的间谍
也许不知道如何做某些事情,但以色列人发现了一个有效方法。他们被告知:“如
果你被扔出了门;那就再从窗户钻进去。”这就是说,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坚持不懈
的精神。一切都是可能的,间谍王子们也将找到自己的出路。



    几乎所有的情报人员的背景都是相同的:欧洲出生的犹太人,能讲多种语言,
各自都为自己的教育程度和修养感到骄傲。他们形成了一个英国式的“兄弟会”,
将国内社会的内聚力令人惊诧地变成了在外行动时意志的统一。他们总是认为,自
己领先甚至绝对领先于他们的阿拉伯敌手。然而,有些在外行动的以色列间谍的行
为则有失分寸,他们整日在高级旅馆套房和豪华餐厅里做着间谍梦。这些人的表现
与哈雷尔的清教主义和生活从简的原则发生了冲突,并最终被哈雷尔毫不留情地踢
到了一边。

    如今,对情报界的部分指责集中在统称为“浪费”的“腐败”或“不必要的花
费”上。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一愿望从哈雷尔时期一直延续到今天。

    哈雷尔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对在外活动的摩萨德和辛贝特间谍的绝对负责。他极
力让他们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是以色列人最优秀的代表,整个‘情报界和社会在
任何情况下都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如果有人被抓,以色列会采取突然行动把他们
从国外营救回来。作为一种选择,被俘的阿拉伯人将被扣留,以便用于交换。以色
列还会求得诸如教皇和美国总统等国际名人的帮助。

    第二阶段:1963~1967年是一个过渡时期。其间,梅厄·阿米特首先作为军事
情报局阿穆恩的局长,后作为摩萨德的局长,控制着情报界。他推出了更专业的招
募和训练方法,稍稍脱离了分析家称之为“人工情报”的方法。阿米特一向强调招
集优秀人才的必要性,但他也把计算机及其它技术手段引进了情报界。

    阿米特说:“谍报是一种智力斗争,技术的运用及其它方面的改进只对人的思
维劳动起辅助作用。以色列使用的是人与机器的组合体,而在这种组合体中,人是
决定性的因素,情报界的情形更是如此。”

    阿米特希望摆脱对那些在哈加纳及其它建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