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871-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

第2章

5871-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该中心旨在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高级体育管理人才。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一部分奥林匹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存在的问题    
    1990年以前,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十分贫乏。从我国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历史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正常联系中断,由于缺乏与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接触,大大降低了奥林匹克知识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这给中国体育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才恢复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    
    1。教材与教师的缺乏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包括体育院校在内的各大院校,由于没有一本全面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教材,教师仅能借助于一些散见的资料或讲义进行教学和浅层次的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虽然奥林匹克出版物逐渐增多,但对比中国4亿青少年的需求数量,还是显得不足。而且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不断注入新元素的体系,因此奥林匹克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教育者只有时刻关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及时从互联网及有关媒体上获得奥林匹克运动的有关信息,才能满足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的要求,这就对奥林匹克教育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升学重压下的学生无暇顾及奥林匹克教育    
    中国的青少年体育教育始终处于考试的阴影之下。由于高考录取率低,就业压力大,因此,从学生入小学开始,就要承受很大的学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学科经常不被重视,奥林匹克教育自然也没有机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3。传媒报道的偏差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大众传媒在普及奥林匹克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90年亚运会以后,中国体育传媒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传媒在报道奥林匹克运动时,往往忽视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和伦理价值,而更倾向于关注明星人物。这对公众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误导。    
    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奥林匹克明星就是活生生的榜样,他们的形象能够感召全世界的青少年,他们的传奇故事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价值。在中国也有这样的奥运明星,如李宁和邓亚萍,他们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不仅在于他们运动生涯的辉煌,不仅在于他们退役以后的成功转型,而在于他们优秀的人格、个性会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作用。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一部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对策

    三、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对策    
    (一)雅典2004年奥运会提供的借鉴    
    教育培训部是希腊奥组委的重要部门,该部门设计实施了两个教育计划:《学生教育计划》和《奥运会工作人员计划》。这两个教育计划试图带给年轻人一种与奥林匹克价值、理想保持一致的生活方式,该计划强调了奥运会的文化教育价值的知识、运动及与社交技巧相关的活动、价值、态度和行为。有100多位海内外不同学科的志愿者为这个计划工作。该计划给中小学的师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材料,它提供给年轻人和老年人类似童话故事般的内容,截至2003年初,该部门与希腊教育部紧密合作,已出版了10本书、2盘录像带,并建成了一个教育网站。    
    该教育计划于1998年开始在30所学校实施,1999年在400所学校中实施;2001年有2000名专门授课人员在希腊87%的初中(8500所中的7400所)和塞浦路斯的1000所学校里实施该计划。另外,在2100所海外希腊学校也开始初步实施。    
    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2004年希腊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在方法、覆盖面、多样性、实施方式、科技保障及评估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    
    (二)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截至2002年,中国有4亿青少年,这是我国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一大优势,而且,我国青少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大多在学校接受教育,易于组织;他们心理上具有可塑性,易于接受积极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因此,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奥林匹克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今后应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奥林匹克课程和讲座,将奥林匹克教育与我国学校体育课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关键,除了要加强对目前在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力度外,还应有计划地对全国,尤其是北京地区的体育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使他们获得奥林匹克知识及有关教材,成为在青少年中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播火者”。首都体育学院将利用自身在体育教师培养方面的优势,与部分中小学合作,建立奥林匹克教育基地,提高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奥运意识。    
    2。完善体育教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奥林匹克教育,落实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应当重视运动技术的传习。加深对该项运动的深入了解,从而产生对于运动真正的兴趣,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还有助于其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学练运动技术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增加体育人文精神的含量。    
    另外,应当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充实到学校体育的理论教学体系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更多地接触到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讨论以及组织观看录像等形式展开教学,也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加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    
    普及奥林匹克教育还需要大力开展课外体育竞技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举办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社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一种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使他们在各种竞技运动的组织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一部分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

    (三)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引导青少年参与奥林匹克运动    
    1。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    
    以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为契机,我们在奥林匹克教育中应注意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让青少年远离吸烟、酗酒、使用毒品等不良习惯,养成合理膳食、注重营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为北京奥运会培养合格的志愿者    
    对于奥运会东道主来讲,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除了要有设施完备的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外,还需要相当数量的为运动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据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服务和工作的人数达47000人,其中60%的青年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服务。由此看出,青年是办好奥运会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他们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举办奥运会的质量。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北京奥运会作贡献。与此同时,还要有专门机构抓好青少年志愿者语言能力、服务意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在传媒业高度发达与普及的今天,可利用各种媒体全面介绍奥林匹克主义,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编撰奥林匹克系列丛书,拍摄、播放奥林匹克系列电视专题片,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奥林匹克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创建奥林匹克教育网,通过该网络把中国的奥林匹克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联系在一起,并加强同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和其他国际奥林匹克研究组织的联系。    
    (五)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不断深化北京奥运会理念的教育我国提出举办一届具有绿色、科技和人文特点的奥运,为此,我们应该把“新北京、新奥运”理念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环保、献身科技和弘扬人文精神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中国青少年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北京奥运会前的实际行动则是确保“新北京、新奥运”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必须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思想,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体育环保、体育科技和体育人文意识,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广泛动员青少年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科技攻关以及人文培训的奥运事业中去,让绿色走进生活、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高科技带给2008年奥运会全新的感受,让人文环境不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问题。深化北京奥运理念的教育,将给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加强奥林匹克研究,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奥林匹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开展奥林匹克研究,不仅要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概念和历史等作一般翻译、介绍,而且要真正深入主题进行研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奥林匹克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2008年奥运会文化计划的主题是“和谐、交流和发展”,重点是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运动,也是具有人类先进文明特征的国际文化运动,更是对青年的教育活动。通过媒体报道、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奥林匹克精神将会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也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一部分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化特色

    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贡献孙葆丽    
    100多年前,充满创新精神的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开创了以国际化为生命线的奥林匹克运动。100多年后的今天,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理想已在新的形势下被发扬光大,受到全球化深刻影响的奥林匹克教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化特色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性质决定了其文化的多元化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动、并赋予时代感的基础上创立的。顾拜旦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们极力主张将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而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进而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这种思想使奥林匹克运动担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它极强的文化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有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而成为具有审美精神的文化庆典。它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和展示人类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