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9-"高考"在美国 (最新增补本)-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高校招生改革,千学万学绝对不能学美国大学的 legacy 招生政策!
Legacy无论是翻译成“传代物”“遗赠物”或“遗产”,都能让人一眼看出它的反动性质。作为财产,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后代要继承,均无可厚非。但是,把教育作为一种遗产甚至是一种“传代物”或“遗赠物”——一种世袭的特权,其落后性、反动性就昭然若揭了。
科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其进步性就在于“反世袭”。今天,我们在对高考进行“否定之否定”以达到更高的新境界时,绝对不能给这种反动的教育“传代物”以任何姑息。
父母上耶鲁,就要把这个“上耶鲁”作为“传代物”传给孩子。从现代伦理的角度看,这是“反动”的;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也是“反动”的。这和“文化大革命”的查三代、问出身有什么区别?
美国大学的legacy是一种变相的“学术近亲繁殖”,祖父母从某校毕业,父母得以享受legacy政策优惠,也就读该校,甚至欣赏着同一个教授的同一本讲义,然后受到耳濡目染的子女又回到这所学校……祖祖辈辈都喜欢唱同一首歌、讲同一个故事。这就是这种 legacy 造就的“近亲繁殖的学术社区”。
中国也有变相的 legacy,而且这种变相的 legacy 有潜在的愈演愈烈的可能性。
首先,各种校友会在中国的社会舞台、商业舞台、学术舞台上已经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高校招生改革的进程中,校友会将扮演什么角色,是否会演绎出有中国特色的legacy,让我们警觉地拭目以待。
其次,中国的大学都有各自的附中和子弟学校。目前的高考以分数决定一切,虽然各个大学可以降分录取附中和子弟学校的学生,但一定的障碍还是存在的。然而,在扩大各个大学自主招生权利的同时,如果不能彻底“批倒批臭”legacy,人们不但不能认识到legacy的危害,反而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也在搞legacy,所以要借鉴借鉴。这一借鉴,各种附中和子弟学校的学生就成了变相的legacy,各个大学教职员工的“子弟兵”也成了近亲繁殖的对象。
11。 可以考虑招收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即所谓的“偏才”“怪才”“鬼才”,但对这些特招生也要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其实,不少“高考状元”也属“偏才”“怪才”“鬼才”一类。如果对“高考状元”我们可以网开一面,但对所谓的“偏才”、“怪才”、“鬼才”又提出各种要求,这是不公平的。比如说,如果什么活动都不参加,不管是“高考状元”还是“偏才”“怪才”“鬼才”,对他们的社会化、对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对这些人也必须制定一些最基本的录取要求。
12。 对待公办大学的招生和民办大学的招生,在政策上要一视同仁;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在招生的改革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民办企业在经济竞争中显示了自己的活力,但是民办大学还是处在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阶段,除了少数几家,基本尚未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活力。
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人也能像在海外办中餐馆一样到处办大学,让里面都坐满了黄头发、高鼻子、蓝眼睛的人,中国才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听说,广州、青岛等地要建一流的大学城。我想,大学城只是“壳”。城里有一流的大学,才有“肉”。有一流的机制和观念,才有“魂”,才能“动”起来。招生政策、人才观念属“魂”的内容。
没有“魂”,只有“壳”,什么样的大学都“动”不起来;有了“魂”,起步艰难的民办大学也能“动”起来。
13。 在招生政策上增加透明度,在审核制度里健全法制,在录取过程中完善监督机制。为“三公”(公平、公正、公开)起见,在招生期间,上级纪委派人进驻各大学招生办和各地的高考委员会。各校录取委员会增加随机抽来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各个媒体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形式发挥监督作用。
(摘自《“高考”在美国——旅美教育学专家专家眼里的中美高考》,黄全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下篇:美国高中求学面面观美国“高考”不算数?
来美国十几年了,一直都在同教育打交道。其实,在我开始学高等教育管理之前,我就开始对美国的“高考”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对美国的“高考”感兴趣,才使得我后来时时注意比较中美的“高考”体制,并且选修了高等教育管理专业。
1999年1月,儿子矿矿第一次参加美国的“高考”(SAT)。矿矿的实战让美国的“高考”制度在我的眼里变成了活生生的教材。
那年,矿矿刚上初二,在美国叫八年级。一天,他从学校带回一张通知,说是天赋班的孩子可以提前参加SAT考试。SAT?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有没有搞错呀?孩子才上初二,怎么就参加SAT考试?”高考高考,高中还没上,考什么考?细读通知才知道,原来这是西北大学天赋开发中心组织的活动。通知说,那些在历年全国统考中,平均分在99%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参加当年的SAT考试。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孩子的成绩,让孩子试试身手,练练拳脚,为今后的SAT考试投石问路。据说,这个计划每年都在参加考试的上万个孩子中选拔出佼佼者,并给予特殊奖励,而这个奖励对今后申请大学会很有分量。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多参加考试对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既然学校来了通知,我们大人更是没得说的。矿矿听到可以同高四年级的准大学生同场较量,眼睛一亮,一口就答应参加考试。因为考试是非正式的,所以我们没有要求矿矿作任何准备,学校当然更是无动于衷。考不考,怎么考,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矿矿是带着绝对轻松的心情去考试的。原以为每个初中可能就是那么三五个孩子去参加SAT考试,谁知到考场一看,人头攒动,想同高中毕业生“切磋切磋”的初中孩子还真不少。有趣的是亚裔孩子特别多。一个月后,矿矿拿到了成绩单。在近3万名提前“试拳脚”的中学生中,数学进入97。1%,语言(英语)进入86。9%,综合平均为95。8%。这个成绩不算好(比不上许多亚裔孩子),也不算差(比许多高四年级的毕业生要好)。后来,西北大学还给矿矿寄来了优秀成绩纪念证书什么的。据西北大学的统计,在那次考试中,有好几个初中生的总成绩达到了99%的水平。材料里没说,但我估计多是亚裔孩子。
如果光看矿矿的SAT成绩,已达到许多大学的录取线,但作为研究教育的父亲,我非常清楚这个还在上初中的稚气未脱的孩子根本没有达到“上大学”的水平。这就引起了我的深思:怎么会“高考”成绩合格,但又没有达到“上大学”的水平呢?或者换一种说法:虽然当时矿矿的“高考”成绩要比许多高四毕业生的高,但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并不比许多“高考”考分比他低的高四学生更有资格“上大学”。
考分不算数,美国的“高考”怎么有些如同儿戏?
中国高考前,有一摸、二摸、三摸什么的,一旦来真格的,就是一考定终身。而美国的“高考”,摸底考试也来得太早了些。高中还没有上,能摸出个什么名堂来?我发现让孩子在初中就参加SAT考试的家长大有人在,其实也并不是一定要在历年统考中达到99%的成绩才能参加SAT考试。只要想考,只要交几十美元,谁都能考,根本没有人去管你历年的统考是否达到99%。愿意摸几次你自己摸好了,学校不鼓励不制止。成绩来了,用也好,不用也好,随君自便。同中国至高无上的高考相比,美国的“高考”显得有些过于随便。
到辛辛那提最大的书店去看看,偌大的书店简直像个小超市,还有吃有喝的。但是,有关“高考”的书籍,就摆那么两格书架,每格不过两米宽。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为“引玉” 而抛的小“砖”一块,就像饭店先拿出来的开胃小菜,一定在什么地方有特大的“高考”专柜或者专室。找来领班一问,她很自豪地指着那两格书架宣称拥有辛辛那提最多的“高考”书籍!看我目瞪口呆的傻样,她一定以为我被他们的储书量吓坏了呢……
随着对美国“高考”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发现,矿矿经历的八年级SAT考试,不过是美国“高考”体制的冰山一角。美国的“高考”、美国高校招生,如同中国的高考、中国高校招生一样,玄机道道,奥妙重重。我们面临的公平招生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美国的高校招生中。我们经历过的五花八门的分数计算,也同样困扰着美国学生。从矿矿第一次参加美国的“高考”(SAT)开始,我就带着国人的种种疑虑,去观察、去研究、去亲历美国的高校招生……
其实,国人的种种疑虑,都能在美国的“高考”中找到相似的答案。美国高校招生中有许多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借鉴的地方,当然也有值得我们警惕的东西。
下篇:美国高中求学面面观美国学生考前不复习
这让我想起妻子同儿子矿矿之间的一场关于考试和复习的争论。不知从几年级开始,我就发现矿矿有个习惯:在每一次大考之前几乎从来不复习功课,最好的情况是在临考试的前一晚胡乱地翻一翻有关材料,即便PSAT、SAT这样重大的考试也是如此。考SAT之前,为了能让他作好充分准备,妻子专门到书店为矿矿买了一套SAT的复习材料。谁知,矿矿一看这些材料就不高兴了,他说:“你们常说反对中国的高考,这种做法和国内的搞法又有什么两样?”于是,妻子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妻子认为,要考试就一定要复习,复习不好就考不好。矿矿则认为,考试就是考试,考得怎么样,取决于你平常的积累和理解,过分的复习等于作弊,等于投机取巧。
孩子的奇谈怪论引起了我的注意。的确,这种“理论”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简直是格格不入。孩子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仔细地回想孩子在美国的求学经历,我发现矿矿的这种想法产生于他所经历的美国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矿矿身经百“考”,但每一次全国性的或全州性的“统考”之前,我们这些当家长的都全然不知,几乎都是拿到孩子的成绩后,才知道他又参加过一次大考。有时,学校也会通知家长,说孩子将在哪一天参加什么考试,要求家长让孩子在前一天晚上早些睡觉,仅此而已,根本没有片言只语要家长督促孩子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到了中学也是如此,美国中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要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资格考试。我们也是在矿矿上了高中后才接到学校的通知,让没有参加考试的孩子准备参加考试,直到这时才知道矿矿早已通过这个重要的考试。高二、高三考的“高考预考”(PSAT),高三考的“高考”(SAT I和SATⅡ),学校都没有专门发通知,也没有给孩子任何复习的时间。课照上,试照考,球照打,舞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