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作者:孙立群 >

第7章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作者:孙立群-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可是,怪事出现了,告示颁布了好多天,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改动这部书的一个字,这可真叫人纳闷。难道这部书真的尽善尽美,根本挑不出错来?难道咸阳城的人水平低,看不出问题来?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问题还是有答案的。任何书也不会十全十美,多少也会有点瑕疵,为什么咸阳人没有人提出呢?不是这部书没有错的地方,是因为人们惧怕吕不韦的权势!
  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就提出了这一看法。他在《论衡·自纪》中说,“夫贵,故得悬於市,富,故有千金副。观读之者,惶恐畏忌,虽见乖不合,焉敢谴一字?”吕不韦当时的权力显赫,他敢把书挂在城门之上,在场的观众读者就是看出这部书有毛病,谁敢提出呢?(图片:王充像)
  《吕氏春秋》究竟有没有错的地方?东汉末年的学者高诱对这部书进行了系统、详尽的研究,结果挑出了10余处错误。
  由于吕不韦的地位显赫,权力很大,人们惧怕他,就是看出书中的错误,也不敢指出,而吕不韦这样做的真实目的,是告诉嬴政,这部书无可挑剔,你要好好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将来要按照这部书说的去做。
  那么,《吕氏春秋》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
  三
  《吕氏春秋》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吸取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等诸家之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乐律、术数等等,是一本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著作。《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编著上还是有理论指导的,内容上也自成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独具特色的思想学说。
  具体讲,这部书是吕不韦任秦国丞相的治国纲领,体现了吕不韦的治国思想。这部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价值很高。虽然在学术著作中被列为杂家,但这个“杂”不是杂乱的意思,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把它贯穿起来。吕不韦认为,对于治国,各家都有有用的东西,又都有片面偏激的不足,必须把这些有用的东西融会贯通,综合在一起。,司马迁称这部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著名学者虽然指出了书中的一些错误,但还是肯定了这部书,说此书“大出诸子之右”。
  这部书的突出特点是把诸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并加以综合,升华。在书中,战国出现的学派,几乎都可以找到。关于这部书的中心思想,学者有不同意见,我认为,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所谓黄老,是指战国流行的一种思想,是假托黄帝、老子,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在具体治国方略上,吕不韦提出了“虚君实臣,民本德治”的政治主张。所谓虚君,是指君主要“无为”,无为不是不干事,而是放手让臣下去干,发挥臣下的能力和积极性,这叫做“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任数》)意思是,当君主的原则是无知无为,却胜过有知有为。君主的最重要的作用是掌控大权。同时,君主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天下人的楷模,即“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治身是治天下的根本。
  特别应提出的是,吕不韦针对秦在战争中杀人过多的残酷现实,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怀宠》篇说,所谓“义兵”就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用不着害怕。文中说:
  故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保护)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国邑之郊,不虐(祸害)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奉而题(衍字)归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正义之师进入敌国的边境,老百姓知道这是保护者到了,老百姓就知道不会死了。正义之师到了国都及一般城邑的四郊,不祸害五谷,不刨坟掘墓,不砍伐树木,不烧掉财物粮草,不焚毁房屋,不掠夺六畜。俘获敌国的百姓都送他们回去。这些话实际反映了战争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太深重了。人们希望遇到这样的军队,在战国残酷的征服战争中,这实际是一种理想,却代表了人们的呼声。
  很显然,《吕氏春秋》所讲的许多道理即是吕不韦执政的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嬴政的告诫,希望他能接受这些治国的道理。
  四
  吕不韦在政治上是个聪明人,他决策政务,处理事情,一板一眼,很有章法,在《吕氏春秋》中讲起理论也是条条是道。可惜的是他在处理个人问题上就不那么明白了,他在处理和赵姬的关系上就犯了致命的错误。
  公元前257年,吕不韦和异人仓皇逃离赵国,回到秦国。6年后,赵姬也带着嬴政回到咸阳,这几年她们在赵国是怎样渡过的?《史记·吕不韦列传》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这是说,赵国想杀掉赵姬和他的孩子嬴政,因为赵姬家有些势力,得以藏匿,所以母子平安无事。
  回到秦国以后,异人即位,赵姬成为王后,三年后,庄襄王(异人)死,嬴政即位,她又成为太后。赵姬生性放荡,她的身边离不开男人。据说在邯郸时,就有一个叫嫪毐的人和她勾勾搭搭。异人死后,她守寡了,但她耐不住寂寞,由谁来填补空缺呢,从关系上看,当然是吕不韦。为什么他能填补空缺呢?
  第一,他和赵姬是老相好。很可能当年在邯郸,吕不韦把赵姬献给异人时二人就有约定,日后关系不能断。
  第二,他身居丞相之职,在朝廷说一不二,出入内廷比较方便,可以和赵姬定期或不定期地约会。
  但是,吕不韦是堂堂的丞相,是个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尤其出入内廷和赵姬相会,目标很大,虽然无人敢管,但免不了议论。这使吕不韦不得不有所顾及。再有,他的政务很忙,对下属说话总是一幅正人君子相,在他组织编写的《吕氏春秋》还说君主应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作为“仲父”,一国之相,怎么能不以身作则、明知故犯呢?
  吕不韦所顾及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嬴政身世。嬴政的年龄一天天增长,已经不是小孩了,早就懂事了,嬴政对自己的身世可能有所了解,他对母亲和吕不韦的暧昧关系看得清清楚楚。畸形的家庭生活,会对他的心理和性格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吕不韦再不检点,再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会加重对嬴政的伤害,引起心理变态和性格扭曲,一旦嬴政亲政后,很可能会对自己长期的屈辱、压抑产生逆反,进行报复,甚至酿成一场惨祸。吕不韦越想越可怕,《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恐觉祸及己”,就是说他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史记》还说:“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 似乎是赵姬主动,吕不韦忙于政务,心思可能全放在在赵姬那里,但赵姬没完没了,吕不韦有些招架不住。怎么办才好呢?
  吕不韦想了个既对得起赵太后,自己又能金蝉脱壳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什么办法呢?他知道,赵太后没有别的本事,就是生性放荡,只要有男人在身边就行,于是吕不韦为她找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嫪毐,《史记》称之为“大阴人”,就是性功能很强的人。吕不韦先让他在外面与一些人表演下流节目,后来出了名,传入宫内,赵太后也知道了,很想得到这个男人。于是,吕不韦告诉赵太后,这个人叫嫪毐,赵太后一听是嫪毐,非常高兴,这不是她在邯郸认识的那个人吗?威猛雄壮,十分称心。太后特想让他进宫,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可是,太后住在内宫,按照制度,完整的男子是不能进入的,能在内宫里面活动的,都是被阉割了的男人——宦官。太后需要完整的嫪毐,是为了满足她的需要,要是把嫪毐阉了,再送进宫里,对赵太后就没有意义了。怎样让嫪毐让他进宫,既完整又能掩人耳目呢?赵太后想不出好办法。
  计谋多端的吕不韦又想了一个办法。吕不韦见到赵太后,悄悄地她说:“你可以让嫪毐假装受了宫刑,然后让他在内宫担任官职,你不就可以经常见到他了吗?”赵太后明白了吕不韦的意思,说:“我准备礼物,打点有关人员,具体运作就交给你去办吧!”
  办这种事吕不韦,吕不韦很在行。他先找人告发嫪毐,说他犯了罪,犯了什么罪呢?这个罪不大不小,正是够判腐刑的罪,“诈令人以腐罪告之”。所谓腐刑,也叫宫刑,破坏男子的生殖器。是一种极其残忍,无人道的刑罚,受刑者痛不欲生。
  到了嫪毐该动刑的时候,吕不韦把赵太后的礼物从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让他们手下留情,假装给嫪毐动刑。所谓假装,就是不破坏生殖器,来个苦肉计,让他保持性功能。为了掩人耳目,证明嫪毐动了宫刑,主刑官还把嫪毐的胡须拔掉,使之成为一名宦官,进入内宫。嫪毐也很配合,装作痛不欲生,关在一个地方养了一阵子“伤口”后,就开始装腔作势,像个扭扭捏捏的阉人。于是顺利进宫当了个内侍官——专门伺候太后生活。他在后宫走来走去,畅通无阻,一有时间就和太后通奸。这个嫪毐,论年龄比吕不韦小,论床上的功夫,又比吕不韦强,赵太后非常满意。《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太后私与通,绝爱之。”“绝”,是最、极的意思,指特别喜欢他。
  嫪毐装作宦官进宫,真是秦国历史上最丑陋的一幕。大家想,假宦官能骗人吗,真男人的声音、举止、生活行为能和宦官一样吗?嫪毐进宫,对秦国政治和吕不韦的形象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赵太后也不想想她这样做的后果会是什么样子,而这一切都被已经懂事的嬴政看在眼里,他仇恨的烈火在燃烧,只等机会成熟的那一天的到来。

  吕不韦死亡之谜

  一
  吕不韦以“仲父”身份辅佐嬴政,治理秦国,很有成效,秦国的国势不断增强。但吕不韦在处理与赵太后的关系上却犯了个大错误,他推荐“大阴人”嫪毐取代自己陪伴赵太后,不料却引狼入室,酿成大祸。
  年轻的嬴政把吕不韦、赵太后、嫪毐的乱伦行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为生母赵太后的荒淫放荡感到耻辱;他更憎恨那个威猛无比,把母亲折腾得神魂颠倒的嫪毐,恨不得把他撕成碎片。是他搅乱了后宫,使宫中中弥漫着邪佞、污浊之气。
  嬴政对吕不韦同样充满了怨恨,你和太后好够了,玩腻了,又推荐嫪毐,你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还暗示我要学习,按书里说的去做,可是你怎么不起表率作用呢?你也太虚伪了吧!
  由于嬴政没有亲政,没有实权,他只好把愤怒、仇视深深埋藏在心里,等待时机成熟,他要进行报复,进行反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