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500-思想史课堂讲录 >

第7章

5500-思想史课堂讲录-第7章

小说: 5500-思想史课堂讲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第三阶段。目前,心理史、心态史,包括精神史这些研究角度在那里仍然很流行。    
    对于中国文史学界来说,年鉴学派发生最大影响的东西,还是第一阶段的那些理论与方法。因为那个时代的他们,实际上跟现在的我们一样,面对着相同的非常艰难的历史学的境遇。20世纪20年代,费弗尔、布洛克、布罗代尔这些人,面对的是非常强大的西方传统的以兰克(Leopold von Ranke)为代表的历史学。大家知道,兰克的历史学既是近代的历史学,又是笼罩了很长时间的传统历史学的延续。它的特征是什么呢?第一,基本是以政治史为中心,以档案文献,特别是官方的档案文献为主要资料。第二,方法标榜科学、客观并且专业。这种历史学奠定了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大的框架,即使在1900年鲁宾逊的《新史学》中,也没有受到根本的挑战。第三,在这种可以说是体现了现代性的历史学中,历史学的意义集中在近代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围绕这一点做历史学的追根溯源,来论证民族国家在古代的历史和在近代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0年代,西方历史学整个被这种风气所笼罩,当时许多权威的学术刊物,如欧洲的《史学杂志》、《史学评论》、《英国史学评论》等,基本上都是主流历史学家控制,历史学围绕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论证,历史学也越来越向专业化发展。    
    很自然地,在那个风气下,历史学一直热衷于讨论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在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本来就很容易引起重视。尽管近代西方也有另外一些视野开阔的大历史作品,杂志对学术界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控制系统,如果一个杂志具有某种倾向,它又是权威的杂志,有时令人很难抗拒。如伏尔泰的《风俗论》、吉朋《罗马帝国衰亡史》、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还有米歇莱提倡的“民众史”、马克思提倡的“经济史观”等等。但在历史学的实际操作上,这些都不占优势,占优势的还是以政治史为中心的、以严格的档案文献为历史资料的、用科学的专业的严格的方法来鉴定、组织和编纂历史。大家要注意,这种历史学与中国传统的历史学、与现代的历史学都很吻合。传统中国的二十四史里面,就都是大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虽然它不是论证民族国家的合法性,但是也是论证王朝更替的合法性。尽管我们说,到了近代,西方科学主义的历史学影响中国很深,而且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中国大陆取代了旧的史学,但整个20世纪我们的史学还是政治、经济、军事为中心的历史,在这一点上和传统的旧史学没有大的差别。你们去看,影响最大的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主编的《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基本都是这种框架。    
    这一历史学处境,使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当时面临的重大的压力,许多重要的杂志都掌握在那些主流历史学家手里。杂志对学术界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控制系统,如果一个杂志具有某种倾向,它又是权威的杂志,有时令人很难抗拒。杂志的作用很大,在中国学术界,90年代一个大的变化,就和杂志有关,那时,在民间学术集刊的冲击下,原来的权威刊物和官方核心刊物渐渐起不了学术主导作用,很多地方都办民办刊物,以书代刊。比如王元化编的《学术集林》,王守常、陈平原、汪晖等人编的《学人》,刘梦溪主编的《中国文化》,还有更年轻一代学者编的《原学》、《原道》等,这些都不是传统体制内的正式刊物,但是它们在逐渐瓦解官方刊物的导向和倾向。我们现在看到,年鉴学派当时面临的也是这样一个状况,老牌的、最有名的、被认为是权威的刊物如《史学杂志》、《史学评论》和其他的历史学学术刊物等都在传统历史学派控制之下,于是《年鉴》杂志开始成为瓦解和打破过去旧的学术笼罩的一个重要契机。


《思想史课堂讲录》 法国年鉴学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年鉴学派的主要倾向(1)

    二年鉴学派的主要倾向及对中国史学的启发    
    现在我们来看年鉴学派的研究取向,特别是要讨论一下,它的研究取向对中国历史学界可能产生什么启迪。    
    第一个方面,年鉴学派扩大了历史学的视野。    
    我们知道,传统历史学的目的,首先,就是在于惩戒和奖励,历史常常被当作道德教育和政治经验,古希腊罗马也好,古代中国也好,历史往往被当做教训和经验。像中国古代对于历史学的作用有很多说法,比如美刺、比如讽喻,比如资治等等,都是写出历史的经验教训,让皇帝、政治家看,懂得怎样建立政治秩序,让民众看,知道什么是善恶。其次,是在于从现在看过去,为现在的民族、国家、政府、制度寻找历史和传统的依据,所以历史总是和政治、政权、意识形态联系起来的。兰克一系的历史学著作,主要讲的就是政治、军事、大事件,这种历史里面当然是以皇帝、将军、贵族、精英为中心的。尽管在中国,像梁启超很早就抨击“帝王将相”的历史学,但是,这种理论批评,因为还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另类思路和写法,所以只是在纸上谈兵,那些日常生活、普通民众、常识习惯,按照旧路子,写不进历史著作呀,所以无论中外,在很长时间里面,都没有根本改变历史学的重心。但是,年鉴学派把历史看成综合过程,要写出全景的历史(total history)。描述全景历史就需要扩大历史的视野。正是因为如此,年鉴学派很重视过去历史并不注意的很多问题,下面就谈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地理变迁。    
    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们很重视对地理的研究,过去地理学研究地名变化、历史沿革、物产风俗等,比如古代中国到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山川走向、地名和政区的沿革、人口的迁徙和增减、物产和风俗、军事比如关隘、道路等等,以前的名著像《水经注》、《肇域志》、《广志绎》、《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一直到民国时期的《史地学报》、《禹贡》杂志,都是这样的,而年鉴学派把“地理”的范围放大到了“环境”,而且真正涉及了有“人”的历史。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关于港口的研究说,在五六百年前,这里曾发生大规模的淤塞,而淤塞造成地貌的变迁,这使得善于航海、靠码头和航海为业,侧重商业的原居民只好迁出,又有另外一批人迁入,原来的人向北迁移,到另一个沿海地区,而新来的一支从东边迁徙到此地,以农业生产为生,与原来居民不同。人口迁徙会导致地区结构功能和产业变化以及其他问题,原来的居住民与新来的居住民宗教信仰不同,发生了矛盾,于是该地区的历史变得非常复杂。很显然,如果仅仅讨论地理环境的问题会很简单,但按年鉴学派全景历史的看法,在讨论港口淤塞的时候,已经考虑淤塞所带来的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变迁。费弗尔有一本书叫《菲利普二世和弗朗兹孔泰地区》,在讨论了区域的叛乱和政治的专制、各个阶层的冲突,同时也讨论朝圣的话题,他从朝圣的途径讨论到河流变化,由此引起朝圣路线的变化,而路线的变化会引起沿路政治宗教的变化。    
    众所周知,在交通要道上的区域,经济会发展,交通若堵塞或衰落,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可能会衰退。按这种思路和方法,如果我们研究扬州,就要考虑到运河,考虑到淮盐,公盐和私盐都要通过运河来贩运,所以,扬州有一段时间富甲天下。到这里是否就结束了呢?没有,要进一步考虑,盐商富起来,消费增加,又会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的功能也由物资集散生产转为消费。消费功能滋长,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又引起文化的变化,私盐贩子和公家盐官很有钱,养很多幕僚清客。清代许多学者都是在盐商的庇护之下在扬州从事学术研究。如乾嘉学派诸多人都是如此,富人、文人增多,需要修建图书馆,收藏图书。这一系列的变化就不止是地理,从地理延伸到生活、到政治、到文化,用年鉴学派的方法研究,这都是历史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身体、健康、医疗。    
    关于身体史与医疗史,是年鉴学派很突出的、表现其全景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例子,是布洛克著的《国王神迹》,这本书被西方人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著作之一。它讨论的是早期欧洲流行的一个观念,特别是路易十四的时代,相传国王有一种功能,通过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看起来是很奇怪的小事,但他讨论的是人们当时怎么会产生这种集体幻想,这种集体幻想怎样被建立起来。本来国王不能治病,但是被建构成可以治病,大家都相信国王能治病,国王好像真的能治病,形成了非常奇怪的连锁关系。这个问题深入讨论下去,问题就深刻起来了,为什么?因为当国王获得这种治病的神奇力量的当时,世俗的皇权恰恰处在与神权相对抗,要逐渐建立国王权力的时代,可是,这种突出国王神迹的力量,又需要宗教权力的认可。然而,当国王权力被逐渐建构起来,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宗教权力就势必逐渐被消退,因此,世俗权力便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所以,这虽然是个神迹的事情,但其本身却是驱除迷信、驱除神权的重要方面,而驱除神权,大家知道,恰恰是欧洲近代化的开始。所以,国王神迹看起来是小事,但讨论的却是复杂的问题。还有一个美国的例子,在1976年,麦克内尔(William H。McNeill)在《瘟疫和人民》(Plagues and Peoples)中提到,关于欧洲历史的很大变化出现在8世纪和14世纪这两个时代,这两个时代都出现过大规模流行的疾病——鼠疫。14世纪以前,西方关于鼠疫的最后一次记载,发生在公元767年,相当于唐代安史之乱之时,此后一直没有记载。这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鼠疫不再成为流行病。因为当一种流行病在人群中流传时间很长,人群在不断对抗该病的过程中,会产生集体的免疫功能。但14世纪,大约在1347年,相当于中国的元代至正七年吧,鼠疫再度大规模在欧洲流行,而且造成人口流动、战争、饥荒等等。历史学家认为,可能是蒙古人西征造成大规模人口流动,把已经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免疫局面打破了。可是,要注意的是,恰恰在这个时代,欧洲出现了一系列的事情,除了黑死病,也就是鼠疫以外,还有彗星出现、日食、洪水,然后出现了宗教史上有名的鞭笞派,很多人四处游行、自己惩罚自己、充满了对死亡的迷惑,宗教狂热越来越厉害,当时思想世界很乱呀,可是,如果我们不讨论蒙古人西征这个因素,或者不讨论社会生活和观念信仰的全方位变乱,你怎么能完全地解释整个历史的变化?    
    历史上居民实际的生活状况并不像我们后来人想像的一样。比如我们现在从电视中看到美国世贸中心倒塌,会觉得天下大乱。可是,如果生活在美国的某个州、某个城市,其实并不像我们遥遥数万里想像的,好像整个美国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乱。历史上居民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