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故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梦境之中,并作出极其不合理而且是充满破坏性的解释。同样地,正当英格兰的亨利八世与路德,在将天主教统一的梦想撕成碎片之际,皇帝查理五世昏睡的面孔和贪吃的胃,便毫不客气地闯入这梦境之中。
在17世纪和18世纪,这种梦转变成个人的君主政体。这个时期,几乎全欧洲的国家都在忙着建立和巩固君主政体,并力图将其势力扩展到邻近的弱小国家和地区之中。而另一方面,王权的不当要求与干涉也引发了人们的反抗。最早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地主,接着是随国外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商贾与有产阶级。但双方都未能取得全面的胜利。在这个地方是国王占优势,但在另外一个地方则是有产阶级压倒了国王。有时,国王是这个国家的太阳和中心,但在仅隔一线国界的邻国里,却是由顽强商人阶级统治的共和国。这种变化的范围如此广泛,显示出这个时代里形形色色的政体,是多么地富于实验性和地域性。
在这些国家舞台上最常见的人物,是国王的宰相;如果是天主教国家,则常为位居高位的圣职者。他们站在国王背后,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国王而服务,同时也支配国王。
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不再去细述这些国家舞台上上演的戏剧。荷兰的商人们加入新教,成为共和主义者,并脱离了皇帝查理五世的儿子,即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的统治。在英格兰,亨利八世与他的宰相沃尔西,伊丽莎白女王与她的宰相巴雷,奠定了专制的君主制的基础,却因为詹姆斯一世与查理一世的愚行而告失败,查理一世更以背叛国民的罪名而被处斩(1649年)。这就是欧洲的政治思想的新趋势。其后到1660年的12年之间,英国实行了共和政体,国王的地位受到议会压制,威望低落,地位也很不稳定。直到乔治三世(1760…1820年)为恢复主权而做了大量努力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反之,法王在欧洲所有王侯之中,最成功地完成了君主政治。两位伟大的宰相黎塞留(1585…1642年)和马萨林(1602…1661年)树立了法国王权的权威地位。当然,被称为“大君主”的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非凡的能力和长期的统治也发挥了相辅相成的功效。
欧洲混乱史(2)君主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确实是欧洲最典型的君主。就他的权力限度而言,他则是例外的贤能君主。路易十四的野心比一般的欲望更强烈。他以迄今犹使我们不得不为之惊叹的细心与庄重,运用复杂的对外政策,却将自己的国家带到了破产的边缘。路易十四的直接愿望是巩固法国,同时将领土拓张到莱茵河与比利牛斯山,并吞并西班牙所属的尼德兰。根据路易十四的设想,法王缔造新的神圣罗马帝国,成为查理曼的承继人也不是不可能。路易十四把贿赂当做比战争更重要的国家政策。英格兰的查理二世收受了他的贿赂,波兰贵族中的大多数人也被他收买,关于这些,我们将在后面为读者讲述。路易十四的钱财——应该说法国纳税人的钱财,散布在欧洲的每个角落。并且,路易十四所热中的事物,无一不是穷奢极侈的。他在凡尔赛的巨型官殿里的房间、走廊、挂镜、露台、喷泉、花园以及景致等,受到全世界的羡慕与赞叹。
到处都有人模仿路易十四。欧洲的所有国王与诸侯,都建筑了自己的凡尔赛宫,而完全不顾自己的国家是否有这个实力。贵族们也都将自己的城堡修筑或扩建成新的款式。精致而复杂的纺织品和家具行业逐渐发达,豪华的艺术品到处风行;其中有玉石做成的雕刻、彩色的陶器、镀金的木器、金属器物、印着花纹的皮革制品、大量的音乐、壮丽的绘画、精美的印刷品、巧妙的烹饪和上等的葡萄酒。而在巨大的镜子与豪华的家具之间,昂首阔步的是头上戴着洒了发粉的巨大假发,身上穿着镶有花边的缎袍;脚下是高跟的红鞋,手里还拿着令人惊诧的大拐杖的奇异人种——绅士;更令人惊诧的是头戴高塔型假发,身披用铁丝撑起来的绸缎衣服的淑女。在这些趾高气扬的人们中间,是神气活现的国王路易十四,他自诩为世界的太阳,却对那些处身于阳光所照不到的底层里瘦弱而愤懑的人们的眼光熟视无睹。
德意志(日耳曼)民族在整个君主政体与种种实验性的政体时代,依然处于分裂的局面。不过,德意志也有不少诸侯根据自己的身份模仿凡尔赛宫的奢华。然而,日耳曼人与瑞典人、波希米亚人之间动荡不安的政治领导权之争——充满破坏性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使德意志的精力消耗殆尽,一直要到一个世纪之后才调整过来。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这一和约,德意志被瓜分得支离破碎,这一点可以从当时的地图上看出来。王国、公国、自由都市纠结在一起,有的甚至跨越了帝国,一部分在帝国内,一部分在帝国外。读者应该已经注意到,瑞典的手臂远远地伸入德意志境内,除了帝国境内少数岛屿之外,法国还远在莱茵河彼岸。在这大小补钉之中,普鲁士王国——于1701年成立的王国——一步步崭露头角,在几次战争中取得彻底的胜利。普鲁士的腓特烈大王(1740…1786年)在波茨坦修建了自己的凡尔赛宫,宫廷里法国文学作品风行,可以与法兰西王国在文化修养方面一争高低。
1714年,汉诺威选帝侯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于是,又增加了一个横跨帝国内外的王国。查理五世的子孙之中,奥地利系一直保持着帝号,西班牙王则领有西班牙。但是,如今东方又出现了一个皇帝。君士坦丁堡失陷之后(1453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2…1505年)自称是东罗马皇帝的继承人,并将拜占庭的双头鹰当做武器的徽章。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即暴君伊凡雷,1533…1548年)自封为“沙皇”,即为恺撒之意。17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不再被欧洲人看成是地处偏远的亚洲国家。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时,将俄罗斯带入欧洲战争的泥沼之中。他在第聂伯河畔建了帝国的新都彼得堡,使彼得堡成了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窗口。另外,彼得大帝又在距新都彼得堡30公里处的彼德霍夫建造了自己的凡尔赛宫,并聘请法国的建筑师为他建造露台、喷泉、瀑布、画廊、花园等符合他大君主身份的设施。在俄罗斯,就像在普鲁士一样,法语成了宫廷用语。
欧洲混乱史(2)海外领土之争
波兰王国是个组织混乱的大地主联盟国家,每个大地主都不愿意丧失自己的权势,所以这个王国的君主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利。尽管法国也努力地想使波兰王国维持独立的地位,并与自己结成同盟,但不幸的是,波兰的疆土处于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之间,其最终的下场还是被这三个邻国瓜分了。瑞士在当时是由共和制的诸省组成的一个联盟,威尼斯则是个共和国。意大利与德意志相似,被众多的王侯割据占领。教皇虽然像皇帝一样统治着天主教国家,但却因为怕引起天主教各国的叛乱,而不再干涉他们与其臣民之间的纠纷,也不再侈言所有基督教国家的共同利益。整个欧洲,处于一片分裂与混乱之中。
这些君主与共和国,都在打着扩张势力的如意算盘。它们大多执行侵略邻国或建立侵略性的同盟的对外政策。直到今天,欧洲人仍然生活在这种君主国时代的阴影之中,也依然在为这种局势所引起的憎恨、敌意、猜疑而苦恼。在近代的知识分子看来,这一时代的历史无异于无稽之谈,变得越来越乏味,也越来越无聊。当时,人们话题的中心不外是某个国王的情妇惹起了某一场战争,或者某个宰相因为嫉妒另外一位宰相而爆发了战争,诸如此类莫名其妙的事情。有关贿赂或者仇恨的故事肯定会让很多读者感觉无聊。然而,比这一切更有永久性意义的事实,是尽管当时诸侯割据,国界林立,但学问、知识与思想却更广泛地传播开来,发明也在不断增加。到了18世纪,出现了对当时的宫廷和政策提出深刻怀疑的批判性著作。读读伏尔泰的《老实人》,我们便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欧洲世界那种无休止的混乱的极端倦怠。土,中国的澳门,外加帝汶岛的一部分,至今仍然属葡萄牙所有(澳门已经在1999年回归中国,译者注)。
因教皇的裁定而被阻止向美洲发展的各国国民,几乎未将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的权利放在眼中。英国人、丹麦人、瑞典人,其后又加上荷兰人,不久就开始到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开拓自己的疆土。就连最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国王,也和新教徒一样,无视教皇的裁定而开始在海外拓展殖民地。于是,欧洲的战乱就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对海外新领土的争夺之中。
最终,在这一场海外领土的争夺战中,英国人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丹麦与瑞典因过份纠缠于德意志的纷争之中,所以未能保持一支有力的海外远征队。瑞典是新教派国家,国王是被称为“北方之狮”的古斯达夫·阿道夫,古斯达夫·阿道夫将瑞典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德意志的战场上,终于导致国家元气大伤。荷兰人趁机夺取了瑞典人在美洲建立的若干块小殖民地,但却遭到法国人的侵略。争夺殖民地的主要竞争者,在远东是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在美洲则为英国人、法国人与西班牙人。英国人因为有被称为“银带”的英吉利海峡,所以在欧洲占有海上优势,他们受到的拉丁帝国传统的束缚也最少。
法国人对欧洲最为重视,属于欧洲本位观念很强的民族。整个18世纪,法国一直努力于制止西班牙、意大利、德意志等国的内乱,因而失去了向西方和东方扩张的机会。17世纪,英国也发生了很多宗教与政治上的纷争,并因此而放逐了很多人。这些被放逐的英国人,多数都到了美洲,并在那里繁衍生息。他们的人口不断增加,这为英国在美洲的争夺战里带来极大的方便。1756年与1760年,英国人抢走了法国人在加拿大和美洲的殖民地。然后又过了数年,英国的商务公司完全压倒了在印度半岛上的法国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巴贝尔、阿克拜以及其伟大的继承者莫卧儿帝国,此刻已经一厥不振,伦敦的一个商务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实际上统治着这个帝国。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成立的,最初仅仅是一些野心家组建的一个海外商务公司。出于保护交易的需要,东印度公司招募了自己的军队,并武装了公司的船舶。不久,这个以获利为传统的商务机构,不仅从事香料、染料、茶、宝石的交易,更进而参与到各国的利益与领土的分割事务中来,最后甚至开始直接干涉印度的国家命运。虽然东印度公司到印度的初衷是为了做生意,但结果却是在从事可怕的海盗行为。而且,居然没有谁站出来责难东印度公司的这种行为。自然而然,他们的船长、指挥者,甚至连办事员和普通士兵都把掠夺来的大量财物带回了英国。
欧洲混乱史(2)疯狂的掠夺
在英国人可以在这广阔而丰腴的土地上随心所欲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不再去辨别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了。在他们看来,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