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记忆碎片: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 作者:见招拆招 >

第29章

记忆碎片: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 作者:见招拆招-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人的名头?
    〃是左琴科(21)的《一部浅蓝色的书》。〃
    〃哦。〃我的脸羞得连自己都知道那是红色了;〃帮我暖住!〃
    〃暖〃是我们之间发明的淘书专用词;类似抱窝的母鸡孵小鸡;要将其牢牢地摁在自己身下;迈克尔·泰森来抢都不给。
    抱着一大堆书到结帐处;一边从口袋里排出几张大钞付帐;一边吩咐人将书用牛皮纸捆扎起来;那种感觉跟二奶押着大款席卷燕莎赛特(22)没什么两样。
    迫不及待回到宿舍;打开纸包;一本本书拿出来;捧在手中;许多还是老相识;当年在图书馆就一见倾心;却直到现在才真正属于自己;平展的页面;整齐的切割;把鼻子凑近;嗅一下诱人的芳香。
    你怎能不幸福得直哼哼?
    如今有个字眼叫〃物流〃。应该说;当年的物流是很不发达的;这是商品经济不完善的症结;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桩好事你到任何一家书店;都忍不住进去看看;并且总能发现在别处找不到的美书。美书就像美女;不能太容易得手。
    每到一个城市;去考察一下当地的书店;像燕子积巢一样往家里搬书;这是一个多会过日子的男人啊。
    199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我第一次去这个繁华的都市。住了两天组委会给安排的豪华所在;心疼得不行;就跟另一个朋友搬出银星宾馆;住到了旁边的交大招待所;然后;他去淘碟;我去买书。
    让出租车拉到一条书店云集的街上;一家家店逛起;到得傍晚;落日熔金;拎着两大包书走到街边;正要拦手招出租车;却又停下;咬咬牙冲进书店;将刚才犹豫半天的《经史百家杂抄》暖住;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住处。为了弥补开销;只好和室友食红烧牛肉面两碗真是好吃。
    室友买回一大堆老电影VCD;后来他转战〃东方时空〃;与战友们攒出流芳一时的《分家在十月》(23);而我也得到了莫大的欣慰这套曾国藩攒的《经史百家杂抄》再也没见在江湖上出现过。
    朋友是用来喝酒灌醉的;但用来买书也挺好。我和分居北京的斌斌小强经常相互为对方买书。说实话;北京人当时生在福中不知福;逛书店反倒没有我这个出差到京的人勤。那次在商务印书馆;看到大学时让我们秉烛夜读传诵一时的《光荣与梦想》;狂喜莫名;怒买三套;分送两人。天可怜见;这套书再没重版过;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他们感动之余;看到好书也经常为我暖住。一次到得北京;先和斌斌去吃朝鲜冷面;饭桌上掏出准备敬献给对方的书;居然都是《停滞的帝国》(24)。
    还有人记得《爱情故事》中那香艳的一幕吗?奥利弗和詹尼一起躺在床上看书
    〃奥利弗;照你这样坐在那里就知道看我读书;这次考试你恐怕要过不了关了。〃
    〃我没在看你读书。我在读我自己的书。〃
    〃瞎扯。你在看我的腿。〃
    〃只是偶尔瞟上一眼。读一章书瞟一眼。〃
    〃你那本书章节分得好短哪。〃
    这一段馋得我不行;想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情景也不过如此了吧。
    尽管这一境界没有达到;但到我结婚时;人生理想还是实现了一部分依靠多年来的辛勤积累和多方采购;我终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一伸手就能拿到书的环境;从床到沙发;从厕所到饭桌;俯仰皆拾。
    不能像奥利弗一样看詹尼的腿;但可以看男人的毛腿。一起看书的;是加我在内的三个男人;三人均已婚;都设有高大的书架出自同一个设计师之手;三家的藏书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一块买的;书的摆放也基本一致全是采用我的编目法。
    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饭后一人抱着一大桶可乐;相互炫耀自己读过的书。背是背不下来的;但可以从书架上取下书;掰到那一页;然后念起来;要掰不着;就要被嘲笑一通。憋得熟了;三人一起去撒尿;三股水柱一起射入马桶。
    三人读书;相互印证;彼此发现;是比一人效率高些。那天我看了余华首发在《收获》上的《活着》;觉得好得不得了。正巧中午另一头猪来我家吃炸酱之面。饭后我向伊推荐这篇小说;冷冷地说句:〃快;看。〃注意;吃过蒜之后;跟朋友说话一定要多用爆破音;最大限度地喷发;将其熏晕。然后;我去午休。
    春梦做至六成;被吵醒。
    是那厮如同牛吼的哭泣。
    爱情的另外一种译法
    见招拆招
    最近生活中发生了一桩小小的笑话。一位朋友在英国;某一天逛了伦敦的书店一条街查令十字街;为我买了一本期待已久的书《查令十字街84号》(84 Charing Cross Road);然后寄往北京;还兴冲冲地先用数码相机将书拍了照mail过来;让我预热一下。结果;不幸的很;这本书在大英帝国的邮政系统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朋友的手上她将收件人与寄件人的位置弄颠倒了。
    其实以我的英文修养;肯定啃不动原版书;但对于这本书;还是希望能保留一本;因为它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
    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纽约爱书人通过书信往来在伦敦一家古旧书店(书名即是这家书店的地址)淘书并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来往的书信被她汇集成此书;成为读书人的掌上明珠。刚被台湾翻译出版;译者便是一位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
    不管是原版还是中文版;得到这本书都并非易事。好在;根据原著拍摄的同名电影已经有DVD出售;约在半年前;我买到了。该片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1986年拍就;片长100分钟;担纲主演的是演技派演员安妮·班克劳夫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拍的真是无可挑剔。后来查资料得知;该书还曾被BBC于七十年代拍过一个电视电影。
    且慢高兴;我敢担保;即使你看到这张影碟;最大的可能也是与其失之交臂;因为;影碟被碟商译成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动作片名字《迷阵血影》。
    所以;你也许注定与查令十字街84号无缘了。
    所以;请允许我复述一遍这个非常简单的故事。
    穷困的女作家海伦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书评周刊》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后来被海伦派去伦敦侦察的好友形容成一家〃狄更斯时代的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伦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除了海伦有一点点麻烦;她是个连付帐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书店的经理弗兰克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块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伦和弗兰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伦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伦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渡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到了这一天;海伦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伦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影片让我对原著更加渴望;因为通过胶片来诉说图书的故事;总显得不太解气。不过;看平静的生活围绕着他们的讨书买书谈书一幕幕展开;仿佛将惟一彩色的道具放在黑白环境里;使原本素朴的书本也显得绚丽;一如荒漠甘泉。
    事关读书的故事总是令人解颐。
    海伦对一本英文版《圣经》极为不满;在给弗兰克的信中说英文翻译简直是想毁掉这本世界上〃最美的散文〃;建议拿拉丁文版对照来读;才不致暴殄天物;并出卖了她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说法加以佐证。可爱的女人;总是将自己试图保守的机密在另一种心情下泄露无遗。
    弗兰克看到纽曼的《大学宣道集》;写信问海伦:〃有兴趣买初版的吗?〃同时叮嘱店员为她留下来。镜头马上从伦敦切到纽约;海伦对着空气质问:〃你有初版的《大学宣道集》;只要六美元;居然还傻傻地问我'你要吗'?〃〃亲爱的弗兰克:是的;我要。我本不在乎是不是初版;可这本书的初版!……〃
    等她收到这本有百年历史的初版书后;写信对他说:〃我占有它有一种罪恶感;那么漂亮的封面和烫金;它理应属于某个英语国家的图书馆才对。〃
    〃这是个堕落颓废的年代;他们居然把漂亮的旧书页撕下来当包装纸。上面描述的是一场战役的中段;但我已经看不出是哪场战役了……〃海伦在信中抱怨;又该可怜的弗兰克忙活了。
    在一家豪宅;弗兰克见到了帮海伦遍寻不着的伊莉莎白一世时期的情诗集;以书店全体员工的名义寄给她。〃你们相信它是在我生日那天寄达的吗?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镶金边的书。可惜你们太客气了;将字句写在卡片上;而非扉页上。你们全都是爱书人;惟恐会减损书的价值;其实你们已经为书的主人甚至书未来的主人提升了它的价值。〃海伦在回执中兴奋地絮叨。
    ……
    1969年1月8日;海伦收到马克书店通报弗兰克的死讯;那封信的最后一句是:
    〃你还要我们寻找你所订的书吗?〃
    该说说海伦和弗兰克之间的事儿了。
    海伦的爱人死于二战;她终身未嫁。弗兰克则有妻子和两个女儿。一大两小三个女人会收到海伦寄自美国的尼龙袜;弗兰克的太太也和海伦雅谑几句:〃弗兰克给你的照片够难看的;但他狡辩说本人比照片帅多了;我们就让他臭美去吧。〃
    一切看来都那么正常;正常到两人相识二十年却吝悭一见;正常到两人通信数百封而未涉一个〃爱〃字。
    但是;弗兰克死后;他的太太写信给海伦说:〃不怕你见笑;有时候我还会嫉妒你。〃
    马克书店的店员们把海伦想象成一个〃年轻;成熟;时髦〃的女人;海伦老实告诉他们;她〃和百老汇的乞丐一样时髦〃。就是这样一个执拗邋遢的女人;将骄蛮趣致的女性一面全都呈现给弗兰克;她会为一本欺世盗名的书而冲弗兰克发飙;将满腔怨气倾泄到打字机上;然后突然收起霸道;对着空气娇媚地笑了:〃弗兰克;你是惟一了解我的人。〃
    独身的海伦是自由的;而弗兰克眼前连这团自由的空气也没有。他只能努力让自己正常地度过二十年的光阴;只是在某一刻;他会注意到书店中驻足的一个女子;大概就是他想象中那个女人的模样?她说她来自美国;他的眼光一下子变得热切;却又不是;他好像习惯了这种失望和等待。电视机里在转播纽约元旦嘉年华的情景;广场上人多如织;他的眼睛在搜寻什么?
    只是到了打烊的时候;书店里再没有别人;最柔软的情思才在这一刻展开;他会让自己的眼睛盯住某一处;款款道来。此刻;那个女人正躺在自己的床上;身罩破旧的睡衣;翻看着他抚摩过的书;点燃一支烟;不时发出一声声咳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