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中原-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心腹之将给我们送来喽。”
刘伯承站在地图前,看着敌人的新态势,不由得发叹:“咦……”
李达知道刘伯承在想什么,接着报告:“敌人分东西两路,正向郓城方向进发。”
刘伯承拿起放大镜,指着东路敌阵:“七个旅一字排开,这叫啥子阵法?这个
王敬久布的阵好蹊跷!”
“王敬久是个有勇无谋之将,外号‘王大炮’,他布不出什么妙阵。”
“不要轻看了这个人物。据说,他很喜欢跳舞,花样颇多,是不是把战场当舞
场了?参谋长,你通知情报处,让他们把王敬久的情报汇总一下报我,要详细。”
刘伯承的目光又投向地图。
李达把一张木圈椅放在刘伯承身后。他知道,司令员又开始“察敌天地,伺其
空隙”了。此一站,不知要多少时辰。
出了门,李达又交待申荣贵,不要让人打扰司令员。
刘伯承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地在地图上移动。他历来是站在战略全局上考察
战场态势的——在运筹当前的同时,总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发展;在运筹局部的战
役行动时,也总是胸怀战略行动的全局。他告诫部下:“全局为上,在全局中走好
每一步棋。”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也是智慧的竞赛。
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承认:刘伯承用兵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善于“造势”是刘伯承运用谋略的重要体现。他说,同强大之敌作战“要像磁
盘老鼠一样,盘软了再吃”。盘的过程就是调动敌人、促其向不利态势转化的过程。
刘伯承“造势”可谓“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他造势的策略很多,
擅长机动是他造势的主要手段。他说:“毛泽东的人民军事学,是以无胜有,以少
胜多,以劣势胜优势,因而就需要特别机动。”机动的主要形式是大踏步进退,在
进退中调动敌人,在进退中消灭敌人。他对“游击”一词的解释也颇有见地:“
‘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敌。‘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
‘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
“势”要造好,就须“察其天地,伺其空隙,寻其弱点”。一是注意敌军人员
的构成、生活习惯、脾气秉性和士气状况,注意敌军主帅的派系、出身、作战特点、
指挥水平;二是注意敌人的活动规律;三是重视敌军的侧翼、接合部、突出部、后
方,特别是要在其移动中、撤退中、不备中、备而不充分中寻找或创造其弱点。
放大镜移动着,刘伯承呐呐自语:“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
心。……这个王敬久,为何布这种阵法呢?”
地图上,敌军蓝色标记自南向北摆成一字纵队,使刘伯承大伤脑筋。他反反复
复地寻找着敌人的战略弱点,汗水顺着斑白的鬓角悄然流下。
突然,电击般的巨痛从眼窝向太阳穴、大脑纵深放射扩展。他用双手按住太阳
穴部位,颓然坐在了椅子上。
申荣贵听到动静,进屋一看,吓得飞似的跑出去,叫来了医生。
医生仔细做了检查,说:“刘司令员,再不能让眼睛这么疲劳了,不然就有失
明的危险!”
医生翻了半天药箱,没找出一样对症的药,连一般的消炎药也没有,只好打了
一针止疼药水,说:“我给你买点白糖吧。冲点糖水去去火,会好些。”
“白糖?多少钱一两?”
“五元(鲁南币)。”
“这么贵?要不得!白糖水不是我们喝的,不能买!”
在这类问题上,刘伯承说“不能买”、“不能做”,谁也就不敢办。
医生走的时候,嘱咐申荣贵晾些白开水,让司令员多喝,越多越好。
申荣贵弄了一大桶白开水,隔一会儿用白瓷缸在大桶里舀一缸送进屋去,不看
着司令员喝完,他就站着不走。
结果弄得刘伯承一趟一趟地跑厕所。终于跑得司令员烦了:“荣贵,识你的字
去,这里没你的事了。”
申荣贵把大木桶提到屋里,摆在刘伯承跟前,临出门,特地指指水桶,以示那
桶水的重要意义。
刘伯承笑了:“我晓得,你去吧。”
刘伯承的一只眼是在护国讨袁战争中失去的。那年他24岁,已是勇冠三军的川
蜀名将。
在丰都讨袁战斗中,身为讨袁军队长的刘伯承指挥部队反击。他突然发现身边
一个士兵过于暴露,受到敌人火力的威胁,便马上扑过去:“危险,快趴下!”
话音未落,一颗飞弹射穿了他的颅顶,从右眼眶飞出,眼珠当即破裂,流出眼
窝,血涌如注。士兵们都已冲上去了,刘伯承昏迷过去。
那是在一家水烟店的门口。店里的学徒见他血流不止,就把他背进店里,抓起
一把烟丝堵住伤口,胡乱包扎了一下,然后把他藏到仓库里,锁上店门,随逃难的
市民向城外跑去。
城内一团混战,水烟店中弹起火,仓库里满是烟雾。刘伯承被呛醒了。他缓缓
睁开左眼,用力朝门边爬去,可是门反锁着,便蹭到窗前,顺手操起一把竹椅朝窗
棂砸去。小窗砸开了,他从竹床上抱起一床棉被,将头蒙住,猛地从窗口滚了出来。
这一连串激烈的动作又使右眼大量出血,左眼也像撒满了玻璃碴儿痛不堪忍。他又
昏迷过去。
朦胧之中,忽然街上有人叫:“丘二,快把这人抬到别处!”
刘伯承的双眼无法睁开,便拉住那被唤作“丘二”的,从怀里掏出仅有的三块
银元,塞在他手里。
丘二推开他的手:“你要咋个嘛?”
“把我送到城外江岸上好不好?我只有这三块银元。”
丘二背起刘伯承就走,奔到丰都郊外说:“没来头,打北洋军是好人,哪个不
晓得嘛!我啷个能要你的银元!”
又走出五里多地,忽然有了枪声。丘二赶紧把刘伯承放在地上,蹲了下来。
一会儿,来了一群人,说:“这不是护国军的刘队长吗?你要把他送到哪里?”
又说:“你转去吧。你这样背起,闯到北洋军,不
这伙人用一个很大的施子包裹住刘伯承,竹竿一抬,跑了起来。几个小时后,
他们把刘伯承往地上一放,走了。刘伯承听听四周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正不知凶吉,
有人把包裹解开,喊道:“刘队长!谁把你送到这里来了?”
刘伯承一听,是他的士兵。原来这里是部队的集合点。送他的人是谁,他始终
不知道。
刘伯承隐藏在一个农民家养伤。由于农村缺医少药,伤势日益恶化。他在群众
和部队的护送下秘密潜人重庆,住在一家外国人办的医院里,由一位德国的阿大夫
负责诊治。
阿大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医,刘伯承的伤势令他摇头叹气。经过深
思熟虑,他慎重地作出了全身麻醉的手术方案。刘伯承担心麻醉对大脑神经功能有
损,坚决拒绝麻醉。阿大夫执刀几十年,从未有伤员提过此种要求。他望着这位24
岁的中国青年,从心底受到感动。
手术进行了三个多小时,阿大夫一点一点地清除眼眶内的碎弹片、腐肉……虽
然手术对他是轻车熟路,但不施麻醉的手术这是头一遭。生割活刮,无疑是对肉体
极大的残忍。
手术台上的刘伯承一双手死死地攥着手术台沿,咬紧牙关,汗水自额头、鼻梁
以及全身的每个毛孔涌出,透过身上的衣服,把铺在手术台上的毯子全浸湿了。
手术终于结束了。阿大夫顾不得摘下橡皮手套,关切地问:“年轻人,疼得厉
害吧?”
刘伯承惨白的脸上掠过笑意,虚弱地说:“割了74刀。”
阿大夫惊诧道:“你怎么知道?”
“你每割一刀,我就暗记一数……”
阿大夫有生以来没见过如此坚毅的人。他事后对人说:“我给一位中国军人做
过手术,他叫刘伯承。我坚信不是军人,是军神。”
刘伯承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过,一想到背他出城的丘二,送他到集合地点而不留
姓名的群众,以及尔后千方百计、辗转掩护他回重庆治眼的士兵,就好像拥有了一
支比他攻打丰都城的第4支队更加勇敢的队伍。
此后,刘伯承在南昌起义、留学苏联、土地革命战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直
至解放战争期间,就仅仅依靠那唯存的左眼阅读兵书、书写电文、下达战表、审核
战报、翻译军事论著……。他办事慎密,不容半点疏怠,乃至一纸宣传传单都要经
他那一只眼睛审阅,而且他还要细心修改字句,用震颤的手写很大的字。当然,用
眼最多的还是看地图。苦难的中国战事绵繁,此消彼起,战火不断。他那唯一的左
眼每天要在多灾多难的中国版图上巡视上百、上千遍,惜助一柄日本放大镜一寸一
寸地在那细密的军用地图上求索……
有人走进指挥室,舀了白开水送过来。
刘伯承不理。
“喝嘛。眼睛不好,天气又热。”
刘伯承扭过头。是邓小平。他笑了,接过水一饮而尽,又舀了一缸子递过去。
“热得很,你也喝。我正准备让人找你回来。”
邓小平搬了把椅子放在地图前:“你说。”
“蒋介石亲自督战,顾祝同又调来王敬久一线指挥。你看,敌人分东西两路北
进,意图是:以西路坚守郓城、荷泽、定陶,吸我屯兵城下,再以东集团军柑击我
之侧背;东西夹击,钳形攻势,以迫我沿黄河南岸背水作战。”
“我们不是韩信!”邓小平的目光盯着地图上的蓝色箭头,“嚓”地点上一支
烟。
刘伯承:“很明显,这是一个破足钳,东强西弱。我们可以将计就计,按原计
划先吃掉西路军,破其全局,吸其东路军北上,在其北上的过程中再实施分割包围,
各个歼灭!”
邓小平:“静观了几天,敌人基本上按照我们的预想行动了。可以让1纵仍攻郓
城,2纵、6纵迅速从东西两路敌人的中间插下去,前进百里,直取曹县、定陶。”
刘伯承:“对。同时令3纵进到定陶以东的冉固集、汉上集地区待机,在1、2、
6纵把西路之敌吃掉后,大踏步前进,四个纵队合力割歼东路敌军。“
刘邓又在“造势”,准备调动王敬久了。
邓小平从坐椅上站起,把空水缸子往桌上一掷:“战役第一步是先打弱敌,破
其全局部署!”
刘伯承凝神片刻,道:“这个战法叫作攻其一点(郓城),吸其来援;啃其一
边(定陶),各个击破。”
孙武曰——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
所必救也。
孙膑曰——
攻其所必救,使离其囿,以揆其虑,设伏施援,击
其移庶。
刘伯承把孙武和孙膑这一战法从一个方面发展成为两个方面。他说:“攻敌所
必救,消灭其救者;攻敌所必退,消灭其退者。”
现在,刘伯承又在此基础上有了新发展:攻敌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
个击破。
“你看这东路军,”刘伯承对邓小平说,“我方才揣摩了好半天,这个王敬久
布的是什么阵?不是方阵,不是圆阵,一字排开七个旅。这种阵法首尾不能相救,
又尾大不掉,难道不是一字‘死蛇阵’吗?完全是摆好一副挨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