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 >

第9章

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第9章

小说: 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西兰女作家简奈特·费兰的真实故事,她是众所公认的新西兰最伟大的作家。


第二部分罗伊的梦

  热爱别人,被别人热爱;永远追求,寻找到快乐,忘记悲伤,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乔西娅    38岁的印度女作家阿兰德哈迪·罗伊以其第一本小说《小人物的上帝》荣获英国布克奖,从而在英语文学圈中崭露头角。  罗伊出生在印度南部克雷拉基督教社区。她曾学过建筑,在写她的第一本小说前曾从事电影剧本的创作。  罗伊碰到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对友人极其亲密的同时也直率得叫人受不了。他对罗伊说:“我一直在想你的《小人物的上帝》,在想这书里究竟有什么,在书之外又有什么?”朋友说完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时罗伊感到很不自然,不知道自己是否想听这位朋友继续说下去。  可朋友还是接着往下说:“在过去的一年,你得到的太多了——名誉、金钱、大奖、别人的阿谀逢迎、批评、指责、讥讽、爱戴、仇恨、愤怒和忌妒等所有的一切。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完美绝伦的故事,太神奇了。可问题是完美的结局只能有一个。”  朋友说完这话,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罗伊。她心里明白罗伊知道她接下去会说什么。她会对罗伊说,今生今世不会再有如此辉煌的时刻,未来的日子将在一种欲望无法满足的状态中度过。这个完美故事的惟一完美结局只能是死亡。  其实用不着朋友问,罗伊自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掌声、鲜花、摄影师、装出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感兴趣的记者、那些向自己献殷勤的衣冠楚楚的男人们以及宾馆里豪华的浴室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一闪而过,不会再来。  罗伊问自己:“我会怀念这一切吗?难道我已经变得没有这一切不行了吗?难道我是荣誉收藏家吗?难道我离了这一切会像药物依赖者离了药物一样痛苦难耐吗?”她愈想愈觉得名誉如果长久与她同在一定会毁了她。  罗伊承认她的的确确感受到了瞬间的快乐,但那只是一瞬间。因为她知道一旦对一切厌倦了,她可以回家,在自己家里一天天变老,不再有责任感。在月光下咀嚼芒果,或许写一两本没有人读的书,来感受一下写了最不畅销的书是什么感觉。罗伊一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走动,但无论停留在哪里,她都在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终究会回归的生活。  许多人以为罗伊会移民到西方,有些人甚至直接去问罗伊是否有此打算。然而,罗伊认为家是自己终将会回归的。生活是她的精神支柱,是她力量的源泉。罗伊告诉自己的朋友,其实世间根本就没有完美的故事。就其朋友对罗伊的个人生活所发表的见解,罗伊认为那只是局外人的看法。罗伊认为,源自偶然成功的幸福或成就感必然是短暂的,视财富和荣誉为必需之物的想法本身缺乏想像力。  罗伊对她的朋友说:“你在纽约住得太久了。人间还有许多其他的风景,梦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罗伊认为,在有的梦里失败亦是辉煌的,因为有些荣誉值得去奋争。她说在许多领域获得承认并不是衡量成功人生的惟一标准。


第二部分给自己一个机会

  对成功来说,刻苦地工作和遇到失败,比才干更重要,这会让我们珍惜成功的来之不易。  ——赖德    里查生作为“巴尔的摩”足球队的一员,已经使许多年轻人认为他有了个极富魅力的工作,但里查生得用他每年9750美元的薪水抚养两个孩子再加一个又怀孕的妻子。他要求一年给他涨250美元薪水,但遭到了拒绝。  里查生带着全家回到了南卡罗来纳州的老家,他那时候只想为自己经商,却没有更明确的具体打算。当一个在大学的老朋友邀请他一起买下一个汉堡包食品店时,他采取了果断的行动,合伙买下了那个店。于是里查生就开始了每天12小时翻烤汉堡包和伺候那些不耐烦的顾客的工作,此外每天开始营业前他还得擦炉灶、拖地板,真是好辛苦,但一个月下来,里查生只带回家417美元。他是既疲劳又沮丧,但他不愿就此放弃。他用在球场学到的策略,致力于使他的食品店提高效率,他既要他的伙计表现得热情友好,又使他的食品价格合理,让人买得起。就这样,经营日益兴旺起来。里查生和他的合伙人买下了更多的经营特许店,而他自己还是那么卖力地工作。  如今,里查生成了美国最大食品供应公司的首脑,这家公司每年有37亿美元的销售额。当年为250美元离开了国家足球联盟的里查生还当了一个投资集团的首脑。对于这一切,里查生说:“我如果不是刻苦工作并且敢于冒险,是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在接受采访时,里查生还对电台记者讲了一个给过他激励的故事。故事是关于军官弗朗克的:  弗朗克在他那枯燥乏味的病房内盯着一棵圣诞树发呆。手榴弹的散碎片炸入了他的左小腿,为此,医生定下了把腿切除的日程。  弗朗克毕业于西点军校,他在那里是个棒球队队长,而且计划着以军事为终生职业。可现在看来,退役似乎成了惟一的选择。他知道严重受伤的军人是很少能回去担负有行动的职务的。  手术后,弗朗克最感忧伤的是他完全失去了在棒球场上的勇猛劲头。在每周一次的棒球赛中,他只能用棒击球,而由别人替他跑垒。有一天,当他正等着击球时,他看见一个队友连摔带滑地去占领了第三垒。当时他想:如果我也去试试跑垒,最多也就像他那样嘛。于是,在他将球击出后,推开了替他跑垒的伙伴,自己忍住疼痛,一瘸一拐地跑了起来,当跑到第一和第二垒之间时,他看到对方球员已接到了球并准备向守第二垒的人扔过来。他闭上眼睛,命令自己头朝前地滑入了第三垒。当他听到裁判员喊出“安全”的口令时,他胜利地微笑了。  几年以后,弗朗克要带领一个中队去一处地形复杂的地方演习。他的上级担心他由于切除了一条小腿,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而弗朗克告诉他们说可以,并且说:“这甚至可使我与兵士更亲近。如果我的假肢陷在烂泥里了,我会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我没有两条完整的腿。”  如今弗朗克已是个四星级将官了,而且既可以跑步,还能稳稳地骑自行车。他说:“失去一条腿,教会了我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受自己缺陷的限制是可大可小的,取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关键是应该注意发挥你所具有的长处,而不是老想着你的缺陷。”


第二部分华特的成功

  信任是看不到的感觉力,对于如何让自己美梦成真,它们比聪明的大脑还有生机。  ——梅兰妮    华特和丽莎这对年轻夫妇,不久前还以为成功指日可待,当华特拿到心理和企管硕士学位时,他以为自己日后就可以从事管理公司人际关系咨询,或执行与监督有关的工作。然而短期内,事情却与他预期的有所出入,华特别无选择,只好暂时将希望束之高阁,这一晃就是好几年。华特是个德国人,这段期间除了当翻译,似乎也没有其他出路。  他和丽莎两人都梦想能搬回德国,如此一来,不但可与家人团聚,丽莎更可借此学习德文及当地文化。他们一心想回德国,计划在那里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并趁两人还是丁克族时好好四处旅游。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德国找工作,登报求职、寄履历表,让雇主知道他们强烈的工作意愿。就在离德返美的前一天,正当所有履历表都石沉大海时,华特突然接到一个面试电话。  “我们一定能美梦成真!”丽莎兴奋得大叫。  可是华特却显得十分谨慎。  “别高兴得太早,”他说,“丽莎,这不过是个面试而已。”  面试结束,华特和丽莎如期返美等候通知。一个星期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丽莎这时开始感到不耐烦,她焦急地催促华特打个电话去问问情况,然而华特心里明白,他得等到公司主动跟他联络才行。在圣诞节前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终于告诉华特,他们要雇用他,只是公司的决策过程太慢了。经过数个月的漫长等待,两人终于美梦成真。这份工作薪水优厚,升迁可期,同时公司还愿意协助华特还清助学贷款及迁徙费用。再也没有什么工作比这次更好的了。  华特和丽莎乐疯了,他们终于达成心愿。  华特接着前往德国开始新工作。就当地的工作条件而言,这是个令人称羡的职位,华特和丽莎都觉得十分满意。华特有两个月的试用期,看看双方是否合适。这时,丽莎也辞去工作,准备搬家。  可是当华特开始工作后,对公司及工作总有一种不安感,有些事情好像不太对劲,他很怕心里出现“回美国算了”的念头,因为事情演变至今,早已无后路可退,他也怕想起“干脆放弃这个原本和预期相符的职业生涯”。最后他终于了解自己再也无法漠视这种感觉。  有天晚上华特走了好长一段路,反复思考这个情况,当他确知目前的新工作根本就不适合他时,华特不禁放声大哭。然而除了悲伤,华特也为自己理清了思绪而感到欣慰。  第二天华特走进总裁办公室,递了辞呈。总裁很惊讶,而且也有点失望,可是除了接受也别无他法。“你为什么要离开?你以后该怎么办?”总裁不解地问。  接着华特对自己在这段时间看到的公司问题——向总裁报告,并且告诉他这份工作和原先预期的不太一样,华特接着说,他计划开一家咨询公司。华特自信及坚定的口吻让总裁印象深刻,于是他问华特:“要是你当了咨询师,你会怎样为公司解决问题呢?”  华特想了一下,因为他尚未完全勾勒出蓝图,不过仍按长期的思考模式回答。华特告诉总裁,思想如何创造实际,而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有驱动力、常识和其他特质,这些足以使人成为有效率的职员。总裁对华特的话很感兴趣,遂问华特是否愿意当他和公司的咨询师。瞧,多快!华特马上就有了第一位客户。  华特离开德国前,和总裁做了一整天的训练课程,并规划日后要将这套心智运作原则和安宁心智的方法传授给公司各阶层主管。截至目前为止,华特已走访了13个国家,训练对象超过2000人。华特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不仅为原公司进行咨询工作,业务更扩展至德国及法国其他公司。    

  想不到原本想傻傻地辞掉工作,到最后事情却出乎两人意料之外——当了咨询师的华特不仅赚进大把钞票,还有上班族渴望的自由,他在两个国家之间如鱼得水。丽莎也如愿在德国待上几个月,并趁华特到各国工作时,四处游览。


第二部分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图)

  找到你内在的自然驱动力,你将会把快乐带回工作中,你的人生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西蒙斯    约翰在法国中西部长大,其父母靠经营果圃把约翰养育成人,这种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劳碌的农家生活,无疑对约翰日后的自我要求及情绪转换影响深远。如果约翰没有把事情做完,他会觉得怠惰、沮丧,有罪恶感。可是不论约翰做了多少,心里老是有股力量驱使约翰去完成更多更多的事。于是约翰对实际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