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1004-山水文心 >

第25章

1004-山水文心-第25章

小说: 1004-山水文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其芳用着绮丽的文字描画雨前的所见。此际风景并非一处确指的“自然”,而是倾情熔铸的意象,一片心灵化的山水,借以承载悱恻的情愫。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象征意义。他创造着诗化的风景。忆昔行船过长江,朝他的故园一望的情状,我犹可闭目浮想。河山无恙,桑梓也能依然吗?笔下意蕴,似乎只有凭直觉细斟才好。    
    苦闷的心绪最宜用唯美的情调宣抒,又不免文字的晦涩与意境的朦胧,得来一番明晰的阐析并不容易。我却是喜读的,不啻曼声长咏着宋人的婉约词。依我的气质和趣味,对过于明朗的东西是疏离的。我乐意在词语精到的组构中含咀情感的滋味,在字句巧妙的衔接中寻绎思想的脉理。细读之际,我的一切浪漫想像正不妨和作者的感怀思致相融一处。世上还有比这更畅心的赏阅吗?彼此的精神跨越时空的隔障,在风景里相逢。曾谙的学庭旧貌,只合去衬手上的书页;巴山夜雨、蜀水清波则长润着一颗文化灵魂。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人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论著︽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等    
    ︽雨前︾见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散文诗选︾    
    


全文连载完 谢谢关注飘向星空的心语

    陈敬容的《星雨集》    
    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情,唱着生命的歌,是陈敬容散文闪熠的美丽光晕。    
    《陨落》唱响在她的青春岁月。北国的夜雨轻泛微音,撩湿一片思恋的伤情。那圆润的小雨滴,是溅落在她的心之湖上了。冷寂的月光下闪动着鳞片般的涟漪。惟其心灵的纯净,方能从喧杂的世界里捕捉到音乐般的雨声,且绽放诗的花朵。它不趋李商隐聊寄别绪的旧吟,也不像戴望舒的《雨巷》过于凄清,和宋玉的《神女赋》来比,似能得其仿佛。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便想到云雨巫山、夜梦阳台的传说和瑶姬飘飞的舞袖、流盼的美目。她忘情于“母亲眼中的凄迷的雨”,于是,哀愁像梦中的白发一般,无声地飘拂在她忧伤的想像里。    
    隔帘细雨乱流花。那似碧落仙子般悠悠飘临的,还有彩花般的往事清芬的秋草、冷艳的冬雪,她把伤逝的情绪融入静美的意象中,心灵的幽径旁摇曳的小花,是她青春际遇的象征。那时的她,对纷纭的世界还满怀亮丽的憧憬,却又朦胧地瞩望到生命的终点。而那一瞬,照例也闪耀着辉煌,宛若一颗金色的星子悄悄陨落于夏夜的郊原。生如绚烂夏花,死如静美秋叶。她在寥廓的夜空寻找银亮的雨和金灿的星,熔铸着蔚蓝色的诗魂。自然的音籁在她的笔下升华为对生命纯挚的歌唱。陨落也是一种伟大,正如牺牲和奉献能赢来不朽的光荣。新生与死亡同样充满神圣和庄严的意味,一种哲学的思考。    
    抒情是诗的特质,亦无妨在风景散文里运用。除了《陨落》,陈敬容的《手》、《渴意》、《投掷》和《黎明》等,也宣泄着积蕴的悲喜。她的另一些作品,已将叙事作为表现手段,酿造出淳美的诗意。《夜街》、《尼庵外》与《绿色和紫色》,描摹出一幅幅人生的片断。她拖着忧郁的身影,徜徉在仲夏夜的梦境里,读者可以呼吸到史托姆抒情小说《茵梦湖》那般感伤的空气。《夜街》中,醉人的春宵,山城弥漫着大自然的清芬与温婉,寥落的街面响着三个青年断续的醉语,调侃的谈笑又流露出对命运无望后的戏谑,连希冀都是苍白漂浮的,透视出那样一个年代里青年知识者的苦闷心境。被时代幽禁的,又岂止这些孤独的零余人?“尼庵就在我们的近旁一声无息地屹立着,禁闭在绝对的孤寂之中。谁令它要这样远远地远离着哀乐?这里面住着一些姊妹,当生命要求生叶开花的时候,她们幽闭在这里。”(《尼庵外》)诗人以女性天赋的同情,将笔触伸向青灯古佛下虚送韶华的小姊妹,揭示她们深刻的悲剧命运,又以临流的诱人暮色晕染着庵院之外大自然的清朗欢悦,愈衬出香火世界的沉重与死寂。尼庵,在这里获得一种象征意义。冲破牢笼,追求解放,是实现妇女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过程。    
    浓艳的青春色彩是明朗心绪的外化。《绿色和紫色》中,诗人将一抹碧绿泼洒得近于豪放。同样是吟唱着生命春天的歌,没有了《夜街》的谐谑和苦笑,《尼庵外》深蕴的那一缕微愁也淡去了,只剩下浸染着蓬勃绿意的欢乐,连叹息也浮上轻浅的笑痕。诗人只企盼清风、流云、泉影一类实感强烈的纯美意象,在心底咏叹一曲爱的恋歌,还混合着少女莫名的恼乱与兴奋。夜,流荡着紫色的风。绿色和紫色,诗人谱写出色彩的交响。男性的声音在暗夜飘绕,仿佛遥远的梵音,又像充满渴望的呼唤。游转的少女踯躅在青春的边缘,做着孤单的彷徨。终于,她以苏醒的意识取代了对方的声音,在飘溢花香的清夜投掷下一个紫色的欢乐。是青春之恋图吗?是,又不单纯是。流动的形象、朦胧的主题,使这首心灵之歌,产生了微妙的隐喻效果。    
    偏重叙事的风格,丰富了风景散文这一精雅的文学样式的表现力,开拓了题材范围。容量和涵盖的扩展,也增强了思想的深邃性和主题的掘进度。记游不独能唱出美丽的风月哀歌,亦可描画宽广的社会人生。    
    上述诸篇,均选自陈敬容的《星雨集》。它是一管黎明的牧笛,彩色的音符吹落心灵天空缤纷的花雨,清亮的溪水淌着昨夜星月的残辉,朝霞点燃殷红的希望。在梦与醒之间,潜含一丝淡淡的忧郁。    
    她歌唱属于自己的那片浪漫的星空。    
    陈敬容︵1917…1989︶女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老去的是时间︾散文集︽远帆集︾︽星雨集︾译著︽巴黎圣母院︾︽绞刑架下的报告︾等    
    ︽星雨集︾见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六十年散文诗选︾    
    


全文连载完 谢谢关注老学闲笔贵清素

    汪曾祺的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汪曾祺先生写散文的主张,是“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必的。且看《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一篇。    
    对人文古迹的写法,寻常的是要花一大篇摹格局,叙生平,缺少剪裁,若再加上滥施的感情,则难免冗漫、宽泛,如一本呆僵的行事账簿。这篇游记却写得相当省净,不枝不蔓。若以杜甫、苏轼、杨升庵的名气论,可以大有生发,但不必让一篇随感式的游记来承当。太累!    
    一篇千字文,写了三处地方,以游踪连贯三个段落,但每一段落里,又不受屐痕的拘牵,最刻意处是观感,间发议论。作者运笔之力不在客观景物,而是以心情作为本位的。关于杜甫草堂,文字含讽,很像一章杂感小品。他说杜甫草堂“现在是一群相当高大轩敞、颇为阔气的建筑”。那么,草堂当初的形制哪里去了呢?诗圣风雨艰危的情形更无从想像。这就于不动声色的议论中提出一个怎样修复古迹的问题,且关乎历史修养和审美意识。连纪念馆陈列的时贤字画,也被作者看出毛病:“画多是大红大绿的大写意,字多剑拔弩张的将军体,与杜甫、与草堂都不谐调。”他主张在这里“陈列的字画最好有点唐朝风格。字宜选用唐人写经、褚遂良、薛稷、欧阳询、怀素诸人体”。作者能书能画,才能够看出门道,如果换门墙外面的人来这里转悠,恐怕写不出这一段,写出来,观点也不会接近。这一段虽是平实文字,却可以见出作者文化根底的作用。最妙的一句是他看到有人提着录音机边走边放邓丽君的流行歌曲,方意识到所谓草堂其实是一座供人游览的公园。“我仿佛看见杜甫躲在竹丛里苦笑。”这是调侃的笔墨,读者观文至此,怀古忆旧而不能,也要发出无可奈何的喟叹。    
    如若一味地叹下去,易流于孤傲,行文亦无波澜。写三苏祠,依景物之托,文字转为客观的记述。这里还引出一段掌故,便是苏东坡未能吃上家乡荔枝的怅憾。文中还专门提到眉山的东坡肘子,这都很对径路。苏东坡是个有名的馋人,好听一些的说法叫做美食家。作者对这位文豪的底细摸得很透,故来到这里,便有所联想。    
    桂湖升庵祠,作者只花了二百来个字,但显然带感情。他和明代的这位先贤在词曲谣谚上找到了一缕联络。然而作者并没有借此铺张,却转笔对桂湖作写意式的点染:一带高岗,三面平陆,岸植桂花。很客观,很平静,不事雕镂。最后以小诗收篇。文章似未完却已无文字可读;范围虽有一定,尚有余情可得。至于历史上的这三位大人物因何落脚于此,文章全无交代,实在也不关紧要。那方面的疑问,早被另外的书籍讲得极明白,找来一翻就清楚了。添在这里,反倒勉强。    
    这是一篇文化意味深邃的游记。文简约而底蕴精,写得很从容,很悠闲,是一位老人烟茶后的闲话,却又于冲淡中见沉郁,没有相当的学养是做不出的。汪先生说过:“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间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我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着智慧的论著,也写不了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感情过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己有点不好意思。”汪先生的文章有功夫,耐读,重在浸着很浓的文化韵味,且将浮词汰尽。    
    斯文清素,乃老学之闲笔耳!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有短篇小说集︽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论著︽晚翠文谈︾等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见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蒲桥集︾    
    


全文连载完 谢谢关注附录(1)

    中国现代风景散文探美    
    风景散文自“五四”文学革命后,独开生面。或如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研究会和“别求新声于异邦”的创造社,或如“乐意戴着脚镣跳舞”的新月社和“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社,都不乏对山水有情的骁将。对比古代记游之文,他们创作的风景散文,多乐观舒朗之情,少感时忧世之态,在中国旅游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诸家流派纷呈,彩丽竞繁;纵览这一时期的旅游文苑,柔韧的新枝上已坠满鲜灵的果实。    
    风 致    
    现代文学史上的写景名篇,不同于揭示社会病态和反映人生困厄的济世散文,常常要在忧愤深广的文学气氛中感受着灵魂的沉重。这些久在学界、惯以谈文诵史为业的人物,精神一旦飘游于乡野、溪涧、松林、花篱、山寺、残碣、渔梁、古渡、曲桥、水浪、晓风、暮雨之间,疲倦的心灵可以在短暂的歇憩中得到造物的抚慰。奔泻在纸面上的文思的飞泉往往喧响着本真的生命之音。郑振铎素以“真率”、“质朴”为自己的文学主张,他写于二十年代初的《北平》;仿佛踱着一个南方人悠闲的脚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