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好工作都到哪儿去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都冲着网络公司、商务网站去求职应聘,甚至有不少人放弃了原本较好的工作单位及职位而“自投罗网”。然而,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代表新经济资本市场的纳斯达克股指一落千丈,中国新兴的网络业遭受重创,能赚钱的很少,而亏损的占了多数,于是纷纷裁员,其员工也纷纷跳槽。网络这一“热门”职业又变得门庭冷落。
与这一职业现象相反的是,教师这一职业一向是“冷门”,中学生高考大多不愿填报师范类院校,师范院校毕业生千方百计想改行。而近些年,教师职业逐渐成为“热门”职业,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便开始人满为患。
“如果你去小公司,那会很没面子”
这又是一种求职观念上的误区。不过时下,抱定这种思维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中国人还是更倾向于“大树底下好乘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等信条,总觉得在一个小地方会委屈自己。正如人们找工作多倾向于大城市一样,他们更多考虑的,也往往是一些大公司。一些规模尚小、尤其是新兴的公司,往往难以引人注目。例如在一次对某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中,当被问到像蒙牛(当时成立伊始)这样的新兴企业在同学们心中有没有吸引力时,同学们普遍用摇头来回答。
但是像蒙牛这样的企业难道真的很缺乏吸引力吗?其实不然。因为企业发展很快,非常缺人,蒙牛有不少年轻人才二十出头就当上了分厂的厂长。而且,蒙牛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年薪也不低。因此对大学生而言,在这样的企业一般来说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锻炼自己,也不乏较多的升迁机会。相信这一道理正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广泛接受并认同。
但不免有人还是会这样想,去这样的企业,真的很难抉择:“也许,你在三年、五年内干出来了,有一天你出人头地了,找回了这份面子。但如果不是呢?如果出了差错呢?自己的颜面何在?”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如何权衡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难怪会有人把找工作看成是一场赌博了。
这些心态误区在求职者心里是普遍存在的。在这些错误思想的作用下,人们的求职行为往往会发生扭曲。总之,它们会妨碍你对好工作的鉴别,为你提供好工作的错误信息,并使你偏离找寻好工作的正确方向。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一份好工作新标准 好工作无处不在 1
看过了前面的描述,也许读者仍然会困惑不已:说了半天,好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又在哪里呢?其实,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可不容易说清楚,本书通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如果对心目中的好工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一切所谓的求职技巧和策略之类,统统只能是空谈罢了。本书的目的,绝不只是在于简单地向读者展示一些求职技巧,而是力图帮助读者们制定清晰完善的职业规划,从而在本书观念的指导下,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称心如意的好工作。因此现在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分析和明确:什么工作才算是好工作。
好工作的判断标准
我们小时候常常接受这样的教导:任何职业只是分工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按劳取酬,就是高尚的。这些大道理听起来诚然不错,但具体到个人头上,又怎么可能准确把握?就算是工作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是总有适合与不适合自己之别吧。如何判定好工作,当然不能采取绝对的实用主义的观点,片面地认为越轻松、待遇越高的工作就越好;而应该在综合分析自身的能力、经验、素质、长处以及短处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可以说,什么是好工作?这样的问题永远没有正确答案,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答案。当然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你:美国的总统、IBM总裁的职位,那样的就是份好工作。这话虽然没错,却又有何用呢?终究来说,这种真理多半是没用的废话。各行都有各行的难处,真正十全十美的工作,上哪里找?恐怕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们,才办得到了。因此,除了得道成仙以外,在我们看来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工作,同样也没有绝对不好的工作,一切都要依赖于求职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社会评价而定。
虽然说众口难调,也很难界定具体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但是从许多事业有成者的经验来看,“好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要准确地判断一份工作优劣与否、是否适合自己,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
看人员素质
首先是看人,也就是要仔细观察一下那些可能将来成为自己同事的人,看看他们跟自己有没有共事的基础和合作的前景。人的因素决定一切,因此判断一份工作是不是好工作,要首先看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他们是否具备完成某些事情的素质?是否有促使事情完成的热情和动力?在这种热情和动力的感染下,是否每个人都满怀信心?他们是否亲切友善、精诚团结、仁爱互助、真诚合作?你期待中的老板应该是那些对公司远景有着清晰的规划,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该如何带领公司前进的人;你应该寻找的公司管理层应该是在决策时明确、果断,能够驾驭公司在既定轨道上实现目标并超水平发挥的团队;你应该寻找的同事应该是那些时时刻刻以工作为重,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忘我投入的人。只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聚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
如果公司的老板和管理层有远见的话,他们就应该善于发现员工的价值,能够欣赏员工的才华并乐于对员工加以指导;对员工的困难,他们一定会予以关注并愿意时刻伸出援手。他们乐于给员工以充分的空间,使员工不必整日面对层级森严的官僚体系、繁冗琐碎的条令规章以及冷酷刻板的面孔,他们为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总之,在理想的工作状态中,你会看到一群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群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一群待人和善的人,你能确信他们也是一群能够有作所为的人。这样的人决不懒惰,也不会怨天尤人,他们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觉,会随时无条件地付出,他们是从事一份事业的最佳拍档。
如果一家公司有这样的一群人存在,那么这个公司将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公司,而它所提供的工作也将会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好机会。
看事业基础
当然,除了有一帮能够干事业的人以外,我们还得看看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否有前途,以及这份事业是否能适合自己。确切地说,就是指要看一个公司正在运作的业务是否具备发展的基础和前景。首先,你得关注公司的业务流程是否通畅,远景规划是否合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员工的工作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公司提供的是否是具有特色的产品或服务,等等。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对目前运作的业务是否有信心,是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客户或用户的意见做出反馈,公司是否能够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改善。
这些方面确定以后,下面就看你自己的了。你当然要明确这样一份工作自己是否感兴趣,能有多高的热情以及多深的投入程度。其次,你当然还得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能够达到这份工作的要求,也就是说是否能够胜任这样一份工作。如果个人的能力暂时还无法达到工作要求,那么它目前对你来说也只能是努力的目标,而不是职业选择的对象。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一份好工作新标准 好工作无处不在 2
看发展潜力
这一点要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要看公司发展的潜力。不管它现在境况如何,如果能够为你提供施展才华、创造价值的机会,保证你至少可以在这个行业里干上10年,那么这份工作所具有的潜力当然值得你全力关注。
其次,你还要关注这份工作与你的关联度,也就是说,如果你加入了公司,从事这份工作,那么一旦公司成功,你在其中扮演的将是什么角色?公司的成功是否与你密不可分?你是否为公司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贡献了多少力量?
再次,对于你来说,谋生仅仅是职业生涯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能否通过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各种谋生的本领。一个重视发展的公司通常不会忽视对其员工的培训,这也恰恰表明了公司追求发展的长远眼光。对企业而言,给员工培训的机会并不是施恩于人,而是公司未来的生存之道,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往往对员工教育这个理念深信不疑。对员工而言,从工作和培训中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掌握真正的工作能力和本领,可能比现实的收入报酬具有更大的价值。最后,你还要关注公司是否会给员工提供公平的升迁机会。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公司对员工个人发展的关心和鼓励——只有这样的公司才会留得住人才,也才能够充分激发人才的工作潜能。
由上面我们提出的衡量一份工作是否是好工作的客观标准就可以看出,人们普遍认定的那些求职的误区根本就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
好工作无处不在
看看今天的职场现状,无论是在职者还是失业者,似乎每个人都被周遭竞争的压力困扰着,每年大批量的毕业生、难以统计的下岗者总是像雨点般洒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就业大军不断地壮大,它让每个人都感到压力重重。而有限的工作机会对众多的求职者来说,却好像总是僧多粥少,永远稀缺。椅子总共只有三把,却有五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争抢。很多人越来越感到,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实在希望渺茫。
但事实上经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和判断,完全可以下这么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那就是:在现实中,好工作无处不在!只要对好工作和个人生涯规划有一个清晰透彻的认识,那么每个求职者都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好工作。
还是从我们提供的角度来考察一下吧,工作机会真的如所有人想象的那样屈指可数吗?实际上,新陈代谢毕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新工作机会总是被不断地创造出来,人的职业生涯也不例外:
(1) 总会有人晋升,空出了他过去所拥有的职位。
(2) 总会有人退休,空出了他过去所拥有的职位。
(3) 总会有人迁徙,空出了他过去所拥有的职位。
(4) 总会有人受伤或者生病,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空出了他受伤或生病前的职位。
(5) 总会有人死亡,空出了他过去的职位。
(6) 总会有新机构成立,产生了围绕机构运作的新职位。
(7) 总会有临时性业务出现(如:促销),由此产生了新的临时性或长期职位。
(8) 当然,还有人被辞退或者解雇。这种情况就可能导致就职者的减少,尽管没有增加新的职业,这些公司也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再次重新招人,以补充新鲜血液。
由于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