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而言,它与歌剧和芭蕾舞音乐的性质有某些共同点。当法国芭蕾舞音
乐和歌剧先后兴盛起来时,法国戏剧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来,法国戏剧曾长期落后于一些欧洲邻国,但并非毫无成绩可言,例
如早在中世纪法国就有了民间职业演员,15世纪时已出现较大型的剧团,主
要是上演神秘剧和笑剧。当时还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剧团走到哪儿演到那
儿,像流浪汉一样,一直到16世纪都是这样。总的来说表演的内容和形式都
相当粗糙和简单,但毕竟为在17世纪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16世纪后期,著名的耶稣受难剧团在巴黎站住了脚跟。当时除宫廷剧院
以外,在波哥尼旅馆也有一个剧院,就由该剧团独享其演出权。可惜它的剧
目万变不离其宗,神秘剧的低劣演技已不能满足日益提高了欣赏能力的巴黎
人的需要。在外省活动的民间剧团反倒拥有较新鲜的剧目。它们觉得应该进
军巴黎,才能有大的作为。当时正藉意大利的戏剧团体也来巴黎活动,三番
四次作精采的表演,大大打开巴黎人的眼界。这种情况对有所准备的外省剧
团也前来献技和竞争很有利。于是,耶稣受难剧团在波哥尼剧院的垄断地位
被逐渐取消,外省剧团在16世纪末已成为巴黎剧坛上的重要演出队伍。波哥
尼剧院本身也在增强自己的势力,它拥有自己的剧作家,他们为不同的剧团
编写各种各样的剧本。其时较有名气的是阿狄(1570?—1632年),他兼写
悲剧、悲喜剧、田园剧和神话剧,数量颇多,虽然水平不高,但还是为丰富
舞台的演出内容作了应予肯定的贡献。
… Page 21…
1629年,黎世留新建了玛雷剧院,给剧作家和演员们提供了新的用武之
地。但他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演出的内容应能符合巩固王权的需要。当
时正开始酝酿成立法兰西学士院,而随着它的筹备和正式诞生,文学领域的
古典主义也逐渐形成,对剧本创作和演出都陆续提出一定的标准。1680年,
路易十四亲自指示建立的法兰西剧院,进一步强化对戏剧表演艺术的统制。
政府派遣官员领导该剧院,严格审查剧目,指导演出活动。
古典主义戏剧以悲剧为主。悲剧主要是描写王公贵族们的生活,多以诗
的形式写成,优美的法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长处。许多演员都注重语调和节
奏的表达效果,并使它们与动作协调起来。玛雷剧院创建初期,由著名演员
孟多里兼任导演和剧院领导,他最善于通过激情的朗诵和生动的表情来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了鲜明的形象,成为日益发展的古典主义表演的一个
重要范例。他扮演的一个著名角色罗德利克是个充满骑士热情的人物,演出
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当时另一位很出色的演员叫弗罗里多尔,他的特点
是把台词朗诵得既富有感情又自然流畅,很接近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成为另
一类型的范例。
古典主义表演与创作风格是紧密联系的。剧作家高乃依 (1606—1684
年)的作品多有夸张,演员就以强烈的动作去表现。对其演说式的语言,演
员的朗诵得十分热烈。拉辛(1639—1699年)的作品着重刻划人物的内心世
界,演员的姿态就以优雅见胜,动作细腻微妙。拉辛作为古典主义悲剧创作
的重要代表,对表演艺术也很有研究。他亲自训练和指导演员,尤其是女演
员。长期担任他的剧作中的重要角色的女演员德马尔,就是在他一手培养下
成长起来的。拉辛主张演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以理智指导自己
的表演,追求优美的效果。这种根据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形成的表演艺术理论,
对建立高素质的演出队伍有重要贡献,但是也束缚或限制了演员自身的创造
才能,使他们远离生活实际,背离自然。特别是当时在剧本上实行的三一律,
即要求一出戏要以一个情节为限,发生在一个地方,并于一天内完成,成了
死板的规程。不过,有较大作为的演员总是想办法灵活变通,使之不显得枯
燥乏味。正是靠演员们的高超的表演技巧,高乃依和拉辛的许多杰出的悲剧
作品的演出都收到良好效果,包括前者的 《熙德》、《贺拉斯》、《雷多居
娜》等和后者的《昂得洛玛刻》、 《布里塔尼居斯》、《费德尔》、《阿达
莉》等。
除古典主义悲剧外,还存在古典主义喜剧。高乃依和拉辛都有喜剧作品。
但是古典主义喜剧的主要代表是莫里哀(1622—1673年)。他是一个商人的
儿子,小时候生活在巴黎的闹市区新桥附近,那里经常上演一些情节简单的
闹剧,引起他对戏剧艺术的强烈兴趣。1643年他建立了“光耀剧团”,开始
了演戏生涯。后来该剧团经营失败,他加入了另一剧团,离开巴黎,在外省
活动。1655年他创作了自己的首部喜剧《冒失鬼》,次年又推出《情怨》,
不久就作为领导人把剧团带回巴黎。1658年在卢浮宫上演的《多情的医生》
引起路易十四的重视。从此莫里哀致力于古典主义喜剧的创立与发展,不断
有杰作问世,如《可笑的女才子》、《吝啬鬼》和《司卡班的诡计》等。虽
然同为古典主义,但是与悲剧比较,喜剧的创作和演出受有关的清规戒律的
束缚要少些。对于三一律,莫里哀有时是基本遵守,有时不遵守。在外省演
戏时他善于吸收民间戏剧的养分,对意大利即兴剧的优点也了如指掌,到了
巴黎后仍坚持表演不能违背现实和自然的原则,要求演员的声调、动作和姿
… Page 22…
态都要切合生活实际,强调讲话的语气和表情都要与剧中角色的性格和身分
一致。他很注意从民间语汇中提炼戏剧语言,演出时使观众感到特别亲切,
不少人物独白在后世变成了一般人都喜爱的谚语。
3。17世纪西班牙和尼德兰的艺术
(1)西班牙的绘画和委拉斯贵支
①西班牙的绘画
17世纪的西班牙,艺术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绘画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
的丰收。其原因,一是大量吸收了来自意大利和尼德兰的营养,二是由于自
16世纪后期以来,西班牙文学的现实主义作品硕果累累,激发了整个文化界
的创作精神。于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都走向衰败,并引起社会矛盾严重
尖锐化的背景下,绘画艺术反而繁荣起来。
说明西班牙绘画得益于意大利的第一个例子是 16世纪末从意大利移居
来的画家格里柯 (1541—1641或1547—1626年)。他原名西奥多柯波利,
出生在希腊的克里特岛的坎地亚市,该地当时已是威尼斯的领地。25岁左右
他到了意大利,大约在1575年到了西班牙,先在马德里呆了一年半,然后定
居托列多,一直到去世。他以从意大利学习得来的艺术技能在托列多做的第
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是为圣多明各修道院建造祭坛,接着又为它绘画。其后,
他的众多作品除宗教题材外,还有肖像画和风景画,代表作有《基督被捕》、
《腓利普三世之梦境》、《奥尔加斯伯爵的安葬》、《弗拉·巴拉维奇诺》
和《托列多风光》等。这些作品受到广泛的欢迎,以至画家被普遍公认为天
才,过着阔绰的生活。他的绘画题材和风格在西班牙各地都发生了影响。不
久后,就有不少西班牙画家也以宗教画称著。
对引进意大利宗教画起重大作用的,还有出生于巴伦西亚的画家里瓦尔
塔 (1551或1555—1628年),特别是在西班牙南部和东部,他的影响尤其
显著。
但是,意大利更重要的影响出现在卡拉瓦乔的追随者身上。他们把宗教
因素和世俗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著名画家里贝拉(1591—1652年)虽然出
生在西班牙,一生却差不多都在那不勒斯度过,并担任过当地总督的宫廷画
家。他从宗教中取材,画面上表现的却往往是充满世俗色彩的英雄形象。他
的《圣·巴多罗买的殉教》把一个圣徒刻画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渔夫,周围
的人也是忙碌着的普通人。他的一些肖像更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技巧方面,
他也运用卡拉瓦乔式的强烈的明暗对比,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能表现人
物的粗犷与纯朴,有时则到了粗俗的地步。代表作还有《阿几米德》、《圣
伊涅萨》、《跛足的人》和《笑着的德漠克里特》等。
另一位著名画家苏巴朗(1598—1664年)同样以宗教题材为主。他终生
留在西班牙国内,但具有像15世纪的尼德兰画家们的那种宗教虔诚,长期过
着隐居生活,绘画了许多圣徒、殉道者和修士的形象,所以被称为“僧侣画
家”。但是在人物的背景中,他常画下世俗的风光,使人感觉到走向“彼岸”
的殉道者是与这真实的“此岸”告别。这种使宗教题材加上世俗色彩的做法
也与他年轻时曾接受过卡拉瓦乔的影响有关系。代表作有《教堂餐桌上的
圣·雨果奇迹》、《赞美阿克那的多马》、《圣彼得·诺拉斯柯梦见天堂一
般的耶路撒冷》和《圣马格丽达》等。他还画肖像和静物,所追求的纯朴和
… Page 23…
宁静美与宗教画一脉相承。
与里贝拉和苏巴朗一起生活在17世纪上半期的委拉斯贵支是更加有名
的绘画大师,留在下一小节介绍。
到了17世纪下半期,最有成就的西班牙画家有穆里略(1618—1682年)
和莱亚尔(1622—1691年)等。穆里略兼绘宗教画和风俗画。前一类的代表
作有 《圣家族》和《逃亡埃及路上的休息》。后一类有《乞儿》、《数钱的
孩子》和《吃葡萄和甜瓜的孩子》等,都表现了非常善于真实地反映城市贫
困儿童的生活的才能。其实,在前一类作品中他往往也灌注了现实生活的气
息。莱亚尔身兼画家和彩色木雕家,以宗教题材为主,代表作有《圣母升天》、
《天使鞭打圣哲罗姆》和《无垢受胎》等,他喜欢表现幻想中的光芒和喜欢
用色彩,显示出舞台布景方面的特色。
②平民风格的宫廷画家委拉斯贵支
委拉斯贵支 (1599—1660年)是17世纪西班牙最重要的画家,也是欧
洲一流的大师。他出生在塞维利亚城的一个律师的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
画,受到许多名师指导,有的还同时给了他人文主义教育,使他获得画技和
精神方面的双重培养,所以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从现实生活出发。例如截至
1620年止的作品《早餐》、《卖水人》和《女厨师》等,都以城乡贫苦人为
绘画对象。即使是同时期的宗教画,包括《博士来拜》和《基督在马太和马
利亚那里》,也含有风俗画的性质,不仅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