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回忆录-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念 锡龙尊者的宝塔(尊者被公认为为俱足神通和慧观禅那的阿罗汉),又,东南边五哩外有个因住锡 马哈钵尊者而名的马哈钵村。
由于马哈西尊者不仅是精通巴利三藏经论和各种注疏、义疏的学者,亦是精通各种定禅和观禅的禅师,所以能权威、明确的直叙经文内涵与个人修持经验,而且他的教学方法有系统、清晰、严谨、落实,学生成就的数、质令人刮目相看,所以学生日日增加、年年突破。
极力推展 经教与慧观 合一 慧观…四念处,是佛法的精髓,是有别于外道的特质。如果没有止观或戒定慧兼俱的四念处,则五根、五力无法平衡,七觉支不能开展,八正道不能成就。
尊者热诚的修学佛陀的教法,体验之后也引导他的信众去亲身体证,他曾在开示中鼓励习禅者:「在坐的听众有很多已达到智慧阶段了,我不只说出个人的经验,或是我的四十、五十个信众的经验,而是好几百个人的经验。」
因学生剧增,他被要求写一本关于毗婆舍那禅观法要,于是趁着英国与日本交战的空袭期间,约七个月,他完成了二册千页的 《The Method of Vipassana Meditation》(又称Manual of Vipassana),但只有五分之一被译成英文,名之《Practical Insight Meditation》。 这二册书以亲身的实修体验将巴利经典、论书、注疏之法义讲活了,它不但凝聚真实、明晰、纤细、灿烂之美,同时让人感到安全、朴实、可靠,它没有佛教文学的情愫,没有林中漫步、雾里看花的感性,没有空中楼阁、水底捞月的论调,它是积极、直接地引导学生走入实验室去亲身印证,它像一个母亲用双手拉着幼子一步步学习走路。有一位尊者这么评语:「读了马哈西尊者的著作后,我才完全确信所谓的自然本质和实相的意义(the nature & meaning of 〃paramat〃。」
为了遵循佛陀遗教,尊者极力推展教理、修行、观慧平衡,积极弘扬佛陀所亲自教导的四念处,刻不容缓的组织内观禅修中心和培育助教。 再应助教们的要求,接着又翻译《大念处经(Maha Satipatthana Sutta)》,同时加上很多注释。
缅甸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遭到破坯的唐渊寺致函邀请马哈西尊者回去重建法务僧团。 受英国统治近百年的缅甸终于在1948年1月4日清晨4:20分正式向世界宣布独立、完全自主。 马哈西尊者在佛陀前慈诵《大时经(Maha Samaya Sutta)》、《大持法经(Maha Dhammasamadana Sutta)》等,祈祝国家兴隆、全民安康。
1949年,缅甸总理 努先生(U Nu),以及曾任国会议员的 囤先生(U Thwin) 邀请马哈西尊者到仰光 囤先生捐盖的一禅修中心教学和指导四念处禅修;此禅修中心由原来的五亩地扩展到二十亩,建筑物由六楝增至七十楝以上,同时国内外各地的马哈西禅修分支部也陆续成立,至少有三百处以上,因此它成了马哈西禅修中心的总部(Headquarter)。这所五十年前盖的禅修中心,其壮观的办公室里,四面墙上悬挂着一百多帧杰出禅师的法像,非常震摄人心 (这震摄力足以让人屏住呼吸)。
随后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塞、印度、马来西亚等 国外的马哈西禅修中心亦纷纷成立。根据三十年前(1972年)的统计,缅甸国内约有六十万人来禅修 (缅甸因军政、签证保守等因素,不如泰国开放),而泰国已超过一百万人,其它国家之习禅者亦都数以万计。尊者深广的慈悲心和辉煌的法布施,乃由于他圆满的内观智慧所带来如倾盆的雨量遍洒在世界各地之成果。
第六次三藏大结集的「质询者…Chattha Sanghiti Pucchaka」独立后的当时缅甸政府,为了促使上座部佛教合谐、兴隆,同时为迎接三年后的2500年佛历,决议由国家赞助 举行「第六次佛教大结集(The Great Sixth Buddhist Council)」。有鉴于世间动乱、各国语文方言之障础、语意流变等事实,正统南传上座部佛教皆以巴利圣典为共同承传。 缅甸政府指派马哈西尊者和Nyaungyan尊者,以及二位官员陪同,到泰国、斯里兰卡、印度、柬埔塞、越南进行商议结集大事。 此结集大会在仰光「世界和平塔」举行,于1954年5月的满月日开始,为期二年余,有二千五百僧人列席。 马哈西尊者被委派担任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质询者(Interrogator and Examiner…Chattha Sanghiti Pucchaka)。
2500多年前,佛陀入灭后不久,大迦叶尊者因痛心恶比丘的违友戒律和曲解法义,乃召集五百大阿罗汉在王舍城的「七叶窟」进行第一次经律结集,当年结集的程序是:阿难尊者口诵经典、优波离尊者口诵律典,然后由大迦叶尊者三度质询口诵的内容,再经五百大阿罗汉共同认可通过。而2500年后的第六次大结集,僧团推选马哈西尊者担任大迦叶尊者的角色,推选能熟背三藏被尊称为「三藏结集者」的 妙声(Vicitta…Sarabhivumsa)尊者 担任阿难尊者和优波离尊者的角色。二位尊者的巴利文学皆非常通达、优美,二年余间他们在僧团面前合作无疵地将巴利三藏重新背诵、质询。
除了质询者的的职责外,马哈西尊者亦负责最后的审订,即在审订三藏的过程中,若遇到任何文法、语源和措辞、用字的问题时,其它人都会征询他的意见。
结集 论书(mentaries) 和 长部(Dighas) 口诵和质询经、律二藏后,缅甸政府和僧团代表复决议 于1956年7月的第二个满月日(thesecond Waxing day of Pyatho) 开始再举行论书和长部的听证、结集,这是第六次大结集的特色(The rehearsing of mentariesAtthakatthas and DighasLengthy Collection of Discourses was a peculiar feature)。
传说 〃论书〃 在第一次结集时就有了,但根据历史记载,第一次、第二次结集仅口诵、质询经、律二藏而已。 佛灭百年后,宗教色彩渐浓,教内开始分歧,各派由于对戒律观点不同而创立不同学说,复由于学说不同而变更戒律,各派观点、学说皆反映在各自的三藏中,特别是在「论藏」中。 到阿育王时,教内混杂、歧见纷争,因而有第三次结集、整理三藏之必要。当今南传上座部的巴利三藏即是第三次结集编定的。 第四次结集约在公元前一百年,在斯里兰卡中部Dhampula的「阿庐卡石窟(Arloka Cave)」举行,此次结集的伟大贡献是,把一向口口相传的三藏以巴利文写在贝叶上保存下来。 而第五次结集延长到公元1871年,在缅甸曼德勒举行,有2400僧人参加,花了三年多时间重新校勘巴利大藏经,同时建立一处藏经塔林,叫「古道陀石经院」,把巴利大藏经全部刻在720座石经塔上,使可以长期保存。
第六次结集的独特处是,将不在巴利藏经上的各种版本的论书和长部作了一次非常严密的校勘,论书方面包括律藏论书、长部论书、阿毗达摩论书等等,勘校后追加到巴利大藏经上去,而且全部陆续刊印出来,以作为现代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真实性的巴利大藏新范本。 能熟读且精通这深广论书的人确是稀有可贵的,被推举出来的几位伟大论师的职责更加艰巨。马哈西尊者每天严谨的详查、细审和解释法义,他个人总共审订结集了一百十七册。
第六次僧团大结集,写下南传上座部各国僧团在现代史上的一次通力大合作记录,共同成就了历史性的伟大使命和贡献,使上座部的巴利三藏更具明确性、究查性、可靠性,刚好迎接佛历2500年。
「二千多年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人类生命的无常戏码,罗马帝国兴起又衰落,古希腊的光辉成了遥远的记忆,新兴宗教常以血和火在多变的大地上写下他们的名字,最后也只是与底比斯和巴比伦的传说融在一起。。。。。。。。。。。,在佛法弘扬的地方,佛陀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以及圣者的生活事迹、记忆,一代代地传颂下来,先是口口相传,然后记载在世上最浩瀚、最详细的宗教典籍里佛教的三藏中。」(摘录自《舍利弗的一生》之前言 by Ven。 Nyanaponika /香光书香编译组中译。)
赴日弘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日本军官曾驻营过缅甸,在偶然的机缘下接触到上座部佛法;战后,1955年,他带领12位日本僧人和一位在家女居士造访缅甸上座部,时值第六次大结集,缅甸僧团代表答应于结集后将派遣僧人使节赴日交流法义和修行方法。 于是在1957年6月(Nayon),马哈西尊者等人奉派到日本东京、大板、Kyoto、Nara及其它大城市的日本禅修中心(Zen School)弘法,并教导四念处内观禅。 因此,马哈西禅修中心亦在日本成立。
修正哈佛大学出版之《清净道论(Visuddhi Magga)》序文 1957年,当马哈西尊者审核完毕《清净道论》,正要付予印行时,西连难达(Silananda)尊者…第六次僧团大结集中任巴利文与缅文字典的作者和主编(现任仰光国际佛教大学/研究所校长),刚好从僧团委员会法务秘书 清净(Visuddhabhivumsa)尊者处借来一套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清净道论》,它原是由Henry Clarke Warrant学者编辑的,但尚未完成之前,他于1899年过世了,后来由一位印度学者Dhammananda Kosambhi接续,于1950年出版;此印度学者以「觉音的一生」为题,在序文里极端地、不公正地批评,令(这位温稳、儒雅、祥和的) 西连难达尊者内心感到遗憾、不安,于是他去跟借书的清净尊者商讨,并获得他认同…为了事实和公义,决定向僧团委员会报告。
僧团委员会详读了西连难达尊者翻译成缅文的「觉音的一生」之序文后,一致通过要向哈佛大学有关单位提出辩证论书,反驳印度学者的曲解、偏激,以澄清事实。僧团委员会必须慎思精选人材来司理此事,因为:1。 此印度学者是国际驰名的作家,而且这套《清净道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2。 佛教思想经广大时空的流变,必须要有能力以现代观点结合历史观点提出辩证论着;3。 佛陀入灭后到觉音尊者出现的一千年间,对部派佛教发展和斯里兰卡佛教背景,以及觉音尊者之所有三藏注疏、《解脱道论》、《清净道论》等著作必须了如指掌;4。 对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历史、朝代、国王、百姓、文化也要相当清楚;5。 必须通达三藏和注疏,同时对巴利文、英文等相关的经论要有相当的了解。 结果是马哈西尊者、Vicitasarabhivumsa尊者、西连难达尊者被任命,由马哈西尊者主笔,另二位协助。
马哈西尊者为大结集编写二册巴利《清净道论注疏(Visuddhi Magga Atthakatha)》加入原版注疏后,再为了澄清、论正 哈佛大学所出版的清净道论序文而写了一本《清净道论导读(Visuddhi Magga Nidana Katha)》,继大结集之后又花了约三年时间;完稿后首先呈送给一位极负盛名于巴利文学的僧人作家Vasetthabhivumsa尊者修饰,他不但未改支字词组,反添写了几首锐敏、灵慧的偈子来表达这直下的见地和具有重大意义的导读(总共有七十四首偈子);复呈僧团委员会审核,亦一样支字未改的一致通过。 这本《清净道论导读(Visuddhi Magga Nidana Katha)》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