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森林回忆录 >

第23章

森林回忆录-第23章

小说: 森林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萦氚⒔橐谎嘈湃绻约撼晌匣⒌氖澄铮蔷褪撬摹敢怠梗踩绱烁嫠叽迕衩恰!
  独自旅行时,阿姜草总能敏锐地注意着四周的环境。他还没有走多远,就看到老虎的踪迹与新旧交杂的粪便,若发现老虎的足迹,他在走路时便会专心诵念。黑夜降临,他仍然身处森林中,听到两只老虎在咆哮,当牠们更靠近时,那吼声更是震耳欲聋。突然间,一只老虎出现,沿着足迹走向他!阿姜草停下并转身,随即看见另一只老虎从背后扑近,每只距离他都不到两公尺。这是他所见过最大只的老虎,每只都有一匹马那么巨大,光是头就有四十公分宽。眼看无路可逃,阿姜草只能站着不动,他的脚颤抖着,心想这次死定了。 
  就在危急的时刻,正念拯救了他。即使可能被老虎吃掉,他也下定决心不放弃保持正念,于是,心不再系于老虎身上,而是制心一处,安住于平静。后来,阿姜草直觉地知道老虎绝不会吃掉他了。一时之间,他忘却了老虎,忘却了身体,忘却了站立的姿势,甚至忘却了周遭的一切。他的心完全安住在甚深的禅定中,并持续好几个小时。当他出定时,发现自己站在原地,两边肩上各挂着伞帐与系着钵的背带,手上还提着灯笼,只是蜡烛早已燃尽。他点起另一支蜡烛,老虎已不见踪影,整个森林安静了下来。(9) 
  出定后,阿姜草很讶异自己能全身而退,老虎一点儿都没伤害到他,他的心因此充满勇气与慈爱。 
  他觉得自己可以面对上百只老虎,因为他已体会到心的力量。他对那两只老虎散发慈心,牠们是善知识的化身,因为牠们「提升」了他在「法」上的境界,也帮助他了解「法」的奇迹。 
  阿姜草能捡回性命是由于他深刻的定力,使他能原地不动站立几小时。(10) 
  阿姜草继续他的旅程。由于这发现令他无比欢欣,所以走路时也持续禅修。大约早上九点,他到达了森林尽头,眼前是一座小村庄,他穿上袈裟,安置头陀装备,开始托钵。村民早上就看到一位头陀僧从森林中走出来,吓了一大跳,他们知道他必定是在森林里过夜,许多人跑来供养他食物,并询问他如何有办法能通过「大森林」而毫发无伤。为他立传的作者下结论说是因为「法」的力量,使阿姜草不仅能在遇见老虎时逃过一劫,还能在森林中找到出路。 
  以下这些回忆,描绘了头陀僧们如何将老虎纳为生活中自然而不可逃避的部分。阿姜撰(Juan)与他的同修僧侣阿姜夸(Khaw)、阿姜萨温(Saun)、阿姜本昙(Bunthan),以及一些在家行者,在金瓶森林(Golden Pot Forest)(11) 中修行时,就待在虎群附近。他们住得十分简陋,阿姜撰与阿姜萨温在裸露的岩块上搭盖茅篷,石造的棚架约五公尺宽,超过二十公尺长、十五公尺高。平台底下的池塘提供野生动物食物与水,而平台就像两座平行的石墙一般。阿姜撰从茅篷向石造平台望去,可以看到野猪、野象、老虎、斑鹿与黑熊。有天下午,他看见至少有十头野象在池塘边,也听到其余的象群正在小树林中破坏竹子与杨(yang)树。听到虎群的怒吼,或看见牠们在茅篷四周徘徊,都是很寻常的事。 
  一晚,僧侣们齐聚在茅篷中诵念波罗提木叉,他们听到虎群在茅篷附近的石头旁游戏搏斗,从声音判断一定有几只在那里,从僧侣们诵念开始到结束,虎群就在同一地点持续徘徊,咆哮声也未曾停歇。阿姜夸非常懊恼,但仍以温和的语气叫牠们停止:「嘿!你们这些家伙,别那么大声嚷嚷了!僧侣们正在听法呢!这儿不是玩乐的地方,听我的话,否则你们都会下地狱去的!」牠们安静了一会儿后,又继续咆哮了许久。 
  这件事证实了阿姜曼的教导:「假如你怕老虎,就与老虎同处,与牠们做朋友。」显然阿姜夸已将此忠告付诸实行。 
  然而,更年轻的头陀僧仍持续地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在森林中,没有任何一座茅篷是不受野兽威胁的。僧侣们必须依据自然法则来生活,而自然是不可预知的。他们学习到的生存法则,就是对任何意外的拜访,都要正念且警觉。阿姜撰记得一个情况是: 
  同行的阿姜本昙正要跨出茅篷时,看见一只大老虎就坐在阶梯上,他必须安静等待,直到老虎走开后,才能离开茅篷。 
  他也回忆: 
  阿姜萨温与一位沙弥因感染痢疾,一起冲向厕所,但弟子动作比较快,使得无法解急的阿姜萨温只好到灌木丛中将就。当他蹲下去时,一只老虎正好跳过他的头顶,当时他全身每一根神经都抽搐起来。老虎后来朝厕所方向奔去,听到声音的弟子拔腿就跑。很快地,老虎奔进森林中消失了,所以这个男孩并没有碰见老虎。 
  面对野象的威胁 
  在僧侣的回忆中,野象也占有显著的地位,没有经验的僧侣跟着他的头陀老师,学习遇到这些可怕又巨大的野兽时该如何处理。头陀僧知道象很聪明,会试着先和牠讲理。例如,一九三○年代期间,阿姜曼与两位弟子…阿姜夸、马哈汤素(Maha Thaungsuk),在北部云游 (12)。有天,在一条接近山中的小径上,遇到一头公象,象牙约有两公尺长。那头象正在吃竹子,远远地面对着僧侣们,完全将小径堵住了。那时没有别的路可以通过,僧侣们停在离象五公尺远的地方,彼此商量该怎么办。阿姜曼问阿姜夸,谁可以和象套交情来处理这个状况,阿姜夸明白是他们闯入了象的领域,于是便尊敬而谦恭地对牠说:「大哥呀!我要和你说句话。」象一听到,马上停止了进食的动作,转过身面对三位僧侣。牠虽然站着不动,耳朵却张开着,防卫着任何危险。阿姜夸又说: 
  好极了,孔武有力的兄弟!我要对你说句话,我们三个人都手无缚鸡之力,而且很怕你呀!如果你让我们通过,我们会非常感激你的。你要是一直站在那里,我们不可能往前走啊! 
  正如阿姜汤素所说的那样,听到阿姜夸的话后,象就走进竹林里去了,还把象牙藏在竹丛中。之后,这些僧侣便成一纵队专注地依序走过,阿姜夸在前,阿姜曼居中,阿姜汤素殿后。他们距离那头巨象只有半公尺,阿姜汤素走近象时,因恐惧而分心,一个不小心,伞帐上的挂钩碰到了竹干上缠绕的细枝,阿姜曼与阿姜夸回头看他。阿姜汤素满身是汗地将挂钩解开,不安而忧虑地继续盯着那头象,等到他终于将伞帐拿开时,他们才继续上路。阿姜夸转过身来向牠道谢,「我的大哥!我们已经通过了,现在你可以继续享用大餐了!」那头象深深吸了一口气,从竹林中抽出牠的那对巨牙。 
  随后僧侣们在隐居所聊起了这件事。阿姜汤素承认他经过那头象身旁时,是想着牠可能会改变心意,并会为了好玩而追赶他们,阿姜曼斥责他说: 
  你那时就是因狂乱的念头而分心,假如你的心能精勤地系念真理,这样对你会有很大的助益。但大多数人的习性就是如此,执爱只会带给自己烦恼的妄念,却忽略要忆念真理。 
  阿姜撰待在沙功那空省(Sakon Nakhon)瓦侬尼瓦县(Wanon Niwat)的壶村森林(Dong Ban Mau)时,也与象有过近距离接触的经验。那是在一九五一年,当时野象、老虎、黑熊都会在森林中徘徊漫步,阿姜撰与另一位同行僧侣,住在村民为他们建造的两座茅篷里隐居禅修。有天晚上,阿姜撰被野象奔跑过森林的巨响惊醒,透过夜色,他看到一群象向他走来,一头大公象停在离茅篷约六、七公尺远的地方。他心想:「这一定是群象之王,牠如此巨大,就像一堵巨墙挡在我的茅篷前面。」这头象发出一声巨吼,声音像喇叭一样尖锐,并开始撞击树丛,又用脚扒地。半夜看到这种景象真是恐怖,阿姜撰当时非常害怕,差点失去正念。 
  〔我〕鸡皮疙瘩全都起来了!心脏几乎停止跳动,只觉得头晕目眩,吓得半死,汗流浃背,身体好象着了魔似地疯狂颤抖。我站起来,手颤抖地点亮火把,试了好一会儿,才将火柴点燃,颤抖地握着火把走到外面。听说象怕火光,但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又怕牠若看到火光,会不会追着我跑? 
  我心想:「假如象靠近我,我就跳到树上去。」但另一个念头却说:「你是个禅修僧,为何要怕大象?象又不怕你。你已终生奉行头陀行的传统,你是人类,是万物之灵,又是一位僧侣,牠只是头野兽,并不怕你,假如你害怕的话,就连象都不如啊!」 
  如是自我勉励后,阿姜撰又重拾正念。在诵念皈依三宝的偈文后,便走回茅篷,并开始观想死亡,他的心愈来愈安静,恐惧也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消失。有了一颗专注的心,阿姜撰便能以一道新生的智能之光来看待事物: 
  我已不再害怕大象或死亡,我的心清凉、平静、充满勇气,而且精神百倍。我要感谢那头象,教导我面对死亡,观想濒死的景况。象可能仍在外头徘徊,我以慈爱与怜惜的心观想着牠,专注的心具有极大的力量。几秒钟之后,大象发出类似被攻击的喇叭般吼声,爆裂的声音震遍整座森林,接着牠走进了森林,走过之处便把树拔起,早上起来都可以看见树枝断裂的痕迹。从此以后,就没有其它象靠近过我们了。 
  阿姜撰亲身体验的智能,证实了阿姜曼的信念,也就是安住于「法」的心是「保护自我的能力」。不管任何恐惧的突击,它都能站稳脚步,并获得勇气。 
  另一次意外事件,描绘了在家的苦行者…修行未如僧侣深入的行者,如何响应突然遇到大象的情况。一位白衣 (13) 跟着阿姜夸、阿姜萨温与阿姜撰一起云游,也与他们一起度过一段曾与老虎相遇的旅程。阿姜夸的茅篷搭在长满杂草的岩石区,白衣则将他的茅篷搭在灌木丛中。 
  有天,一只野象闯入这个区域,并向白衣的茅篷走去,用象鼻卷起白衣放在外头的拖鞋往森林里扔,连梯子也被拋出去了!接着象鼻又伸进茅篷里,却扑了个空。就在牠离开前,又用象鼻推挤墙面,茅篷于是摇摇欲坠。白衣因为重听,并没有听到大象的活动,直到茅篷开始摇动,才知道大象的举动。当他看到野象时,立刻从茅篷中跳了下来,跑向阿姜夸,既害怕又颤抖得说不出话来。阿姜夸花了好一会儿工夫让他平静下来,才了解事情发生的始末。 
  遇到像这样危及性命的情况时,一个在家人可能会逃跑,但云游僧不会。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八年之间,阿姜撰与其它四位僧侣及沙弥回到这个地区雨安居。野地里活泼而自然的生活吸引着他们,因为他们发觉这有助于禅修,荒野使他们保持警觉,也同时让他们感觉很舒适。阿姜撰告诉我们: 
  僧侣、沙弥、野生动物共享着这片土地,各自尽自己的责任,并且全都和平地生存在一起。 
  来自「法」的力量 
  当独自云游在浓密森林或高山中时,是什么给予僧侣信心?除了坚固的正念之外,保护他们的还有四种有益的信念。 
  首先,他们相信头陀行的功德,假如他们严格遵守戒律,「法」就会保护他们,披上袈裟时,他们便感觉可以面对任何危险。阿姜曼在遭遇野象的突袭后,告诉弟子们: 
  若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