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2-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第21章

642-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第21章

小说: 642-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此条文义不属,不释。 

卷五
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属性: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 
以行。跗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跗阳 
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 
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 
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疽,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注】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凤,前已详言之矣。今跗阳紧数 
而尺脉浮,四肢苦烦,身面色黄,乃疸病也。黄,土色也,土病则见之。土属脾胃,脾为 
阴土主湿,胃为阳土主热,故凡病疸,皆为湿瘀热郁也,行于外则必四肢苦烦、身面发 
黄也。盖其人素有湿热,外被风寒相搏,内为女劳所伤,及食谷饮酒,或与湿瘀,或与 
热郁,皆能为是病也。若胃脉数,是热胜于湿,则从胃阳热化,热则消谷,故能食而谓 
之阳黄。若胃脉紧,是湿胜于热,则从脾阴寒化,寒则不食,故食即满而谓之阴黄也。阳 
黄则为热疸、酒疸,阴黄则为女劳疸、谷疸也。若尺脉不沉而浮,则为伤肾,肾伤病疸, 
亦为女劳疸也。胃脉不缓而紧,则为伤脾,脾伤病疸,亦为谷疸也。谷疸则食谷即满,谷 
气不消,胃中苦浊,清气阻于上行,故头眩也,浊气流于膀胱,故小便不通也。女劳疸 
则额上黑,肾病色也;微汗出,湿不瘀也;五心热,薄暮发,肾阴热也;膀胱急,小便利, 
下焦虚也。腹满如水状,脾肾两败,故谓不治也。若心中懊 ,热不能食,时欲吐,小 
腹满,小便不利,虽见目青面黑,必是酒疸病也。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注】脉沉,主里也;渴欲饮水,热瘀也;小便不利,湿郁也;热瘀湿郁于里,故发黄 
也。首条谓脉浮缓、紧数皆令发黄,是得之于外因也;此条脉沉亦令发黄,是得之于内 
因也,故治黄有汗、下二法也。 
【集注】李 曰∶脉沉而渴,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则湿热内蓄,无从分消,故发黄 
也。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 
人振寒而发热也。 
【注】未成疸前,小便不利而渴者,是欲作疸病也。已成疸后而渴者,是热深不已,故 
难治也;不渴者是热浅将除,故可治也。疸发于阴者,人必呕逆。呕逆者,阴里为之也。 
发于阳者,人必振寒发热。寒热者,阳表为之也。此以渴不渴,别疸之难治、可治;以 
呕逆、寒热,辨黄之在表、在里也。 
【集注】程林曰∶黄家以湿热相搏,有口燥、鼻燥而未至于渴,渴则津液内消,邪气 
独胜;不渴则津液未竭,正气未衰,治之所以分难易也。阴主里,湿胜于里则呕;阳主 
表,热胜于表则振寒发热也。此条辨疸证之渴与不渴,有轻重表里之分也。 
尤怡曰∶疸而渴,则热方炽,而湿且日增,故难治;不渴则热已减,而湿亦自消,故 
可治。阴部者,里之脏腑,关于气,故呕;阳 
部者,表之躯壳,属于形,故振寒而发热。此阴阳内外浅深微甚之辨也。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按】舌痿黄之“舌”字,当是“身”字,必传写之讹。 
【注】身痿而黄,腹满而躁不得睡者,属黄家之病,在里,当下之也。 
【集注】徐彬曰∶腹满里证也,乃有腹满而加身痿黄,躁不得眠,瘀热外行,此发黄 
之渐也。故曰∶属黄家。 
诸黄家病,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主之。 
【注】诸黄家病,谓一切黄家病也。黄病无表里证,热盛而渴者,当清之,湿盛小便 
不利者,但当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则为在表,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于此推之,可 
知脉沉在里,当以下解之也。 
【集注】高世 曰∶利小便,及黄家一定之法,故曰诸病黄家,但利小便。然亦自有 
宜汗者,故又曰∶假令脉浮为在表,当以汗解之。汗解之法,宜桂枝加黄 汤,用桂枝 
汤以解肌,肌解则汗自出,加黄 以助表,表和则营卫亦通矣。 
x桂枝加黄 汤方x(见水气病中) 
师曰∶病黄胆,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相得,然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注】此详申黄胆误用火汗之为病也。病疸者,湿热也。今湿淫于内,则胸满烦喘;热 
淫于内,则发热口燥。若病发时,复以火劫其汗,则为两热相合。盖黄家所得,由湿得 
之,则一身必尽热,而身面即发黄也。今因火劫误汗而发黄,虽有表热,则不当汗也,但 
扪其肚热,其热在里,当下之以去其热也。 
【集注】程林曰∶湿淫于内,则烦喘胸满;热淫于内,则发热口燥;复以火迫劫其汗,反 
致两热相搏。殊不知黄家之病,必得之湿热瘀于脾土,故一身尽发热而黄,正以明火劫 
之误也。若肚有热,则热在腹,可下之以去其湿热。 
黄病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注】此承上条,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腹满、小便不利而赤,是热在里,其人自汗 
出,此为表和里实也,宜大黄硝石汤下之。 
x大黄硝石汤方x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集解】李 曰∶腹满、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湿热内 
甚,用桅子清上焦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柏清下焦湿热,硝石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 
有燥烈发散之意,使药力无所不至,而湿热悉消散矣。 
黄胆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按】黄胆病之下,当有“小便不利者”五字,茵陈五苓散方有着落,必传写之遗。 
【注】 
黄胆病,脉沉腹满在里者,以大黄硝石汤下之;脉浮无汗在表者,以桂枝加黄 汤 
汗之;小便不利者,不在表里,故以茵陈五苓散主之。 
x茵陈五苓散方x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味和,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集解】尤怡曰∶此正治湿热成疸者之法,茵陈散热郁,五苓利湿瘀也。 
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 
主之。 
【注】黄胆病小盒饭赤,今不赤而白,且欲自利,虽腹满而喘,是湿盛无热,阴黄证 
也。切不可除热,若除热以凉药下之,则胃必寒而作哕。哕者主之以小半夏汤,以止哕 
也。 
【集注】李 曰∶小便色不变欲自利,里无实可知,腹满而喘,脾气虚而肺气不利耳! 
用苦寒药攻里除热,则胃寒而虚气上逆,故哕,宜小半夏汤散逆止哕。 
高世 曰∶小便色不变,非赤也;欲自利,非下利也。若腹满而喘,虽似里实,不 
可投寒剂以除热,如大黄硝石汤,不可用也。若投寒剂而除热,则必哕。哕,呃逆也。半 
夏生姜辛温散寒,故哕者,当以小半夏汤主之也。 
x小半夏汤方x(见痰饮中) 
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 
【注】疸病属脾,脾主土,土无定位,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期之十八日者,土 
旺之日也,故治十日以上当瘥,而不逾十八日之外也。若逾十八日不瘥而反剧者,则土 
衰矣。故曰∶难治。 
【集注】高世 曰∶十八日,乃脾土寄旺于四季之期,十日,土之成数也,黄胆之病 
在于脾土,故当以十八日为期。然治之宜先,故治之十日以上即当瘥。至十日以上不瘥,而 
疸病反剧者,是谓难治,谓土气虚败不可治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注】此详申谷疸之为病也。未成谷疸之时,其人多病寒热。寒热作时,则不能食;寒 
热止时,则或能食,虽能食,然食后即头晕目眩,心烦不安。此为湿瘀热郁而内蒸,将 
作谷疸之征也。久久身面必发黄,为谷疸矣。宜茵陈蒿汤利下,使从大、小二便而出之。 
x茵陈蒿汤方x 
茵陈蒿(六两) 桅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 
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 
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注】谷疸属胃热,脉当数,今脉迟,脾脏寒也。寒不化谷,所以虽饥欲食,食难用 
饱,饱则烦闷,胃中填塞健运失常也。清者阻于上升,故头眩;浊者阻于下降,故小便 
难也。此皆欲作谷疸之征。其证原从太阴寒湿郁黩而生,若误以为阳明热湿发黄,下之 
虽腹满暂减,顷复如故,所以然者,脉迟寒故也。此发明欲作谷疸,属脾阴寒化而不可 
下者也。 
【集注】程林曰∶脉迟为寒,寒不杀谷,故食难用饱。饱则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 
气蕴蓄则发烦,熏蒸则作眩也。小便难者,以脉迟则无阳以施化浊气,但留于胃而不宣,是 
以欲作谷疸。若下之,徒虚其胃而腹满如故也,所以然者,以脉迟为寒之故也。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 
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 
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注】此详申女劳疸之为病,黄胆日晡所发热,乃阳明热症,当不恶寒也;而反恶寒 
者,非阳明热症,此或为女劳得之也。女劳 
得之疸证,虽膀胱急,少腹满,而小便自利;身虽尽黄,而额上则黑;虽发热,惟足下甚。 
此少阴热因作黑疸也。故腹胀如水状,而大便必黑,时溏,知非水胀病,乃为女劳得之 
疸胀病也。时溏黑色者,亦脏病及血之征也。血病者颜必变,岂有色黑而血不病者乎?女 
劳疸腹满者为难治,以其脾肾两败也。以硝石入血消坚,矾石入气胜湿,然此方治标固 
宜,非图本之治。世久书讹,姑辨其理也。 
【集注】尤怡曰∶黄家,日晡所本当发热,今发热而反恶寒者,此为女劳得之疸也。热 
在胃浅而肾深,故热深则先反恶寒也。膀胱急,额上黑,足下热,大便黑,皆肾热之征。 
虽少腹满胀有如水状,而实为肾气不行,非脾湿而水不行也。惟是证兼腹满,则脾肾并 
伤,而其治为难耳!硝石咸寒除热,矾石除痼热在骨髓,骨与肾合,用以清肾热也。大 
麦粥和服,恐伤胃也。 
x硝石矾石散方x 
硝石 矾石(烧,等分)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 
黑,是候也。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注】妇人产后经崩,发黄色者,乃脱血之黄色,非黄胆也。今男子黄而小便自利,则 
知非湿热发黄也。询知其人必有失血亡血之故,以致虚黄之色外现。斯时汗、下、渗、利 
之法俱不可施,惟当与虚劳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