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民间偏方大全 >

第73章

民间偏方大全-第73章

小说: 民间偏方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治】瘰疬(淋巴结结核)。
【加减】若瘰疬已经溃破,则可用本方再加桔梗、连翘、百部各10克,以增解毒祛痰排脓之效。
【备注】适用于瘰疬初起或日久未溃破者。一般一料即愈。必要时可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鱼腥等物。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阑尾周围脓肿中药方剂 外科 炎症类 中医处方(一)
【辨证】热毒蕴结肠中,肉腐血败。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软坚通便。
【方名】复方红藤合剂。
【组成】红藤30克,三颗针30克,丹皮12克,银花3克,芒硝12克,大黄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出处】余胜吾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浊蕴于下焦化热,湿热毒邪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名】肠痈汤。
【组成】败酱草15克,金银花15克,冬瓜子10克,蒲公英15克,粉丹皮10克,生苡仁15克,京赤药10克,枳壳10克,桃仁6克,连翘10克,大黄6克(后下),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景海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名】复方红藤煎。
【组成】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黄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树人方 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中药方剂 外科 炎症类 中医处方(一)
【辨证】肝经湿热,郁而化火,热毒炽盛。
【治法】疏肝泻火,化湿解毒。
【方名】肝痈疡。
【组成】生地15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泽泻10克,青蒿10克,连翘10克,川楝子10克,姜半夏6克,车前子20克,双花15克,生栀子10克,败酱草12克,草河车10克,广角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杨景海方 蜂窝组织炎中药方剂 外科 炎症类 中医处方(一)
【辨证】毒热壅滞,发为臀痈。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内托。
【方名】加味解毒内托饮。
【组成】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青陈皮12克,连翘12克,赤芍9克,白芷9克,炒山甲9克,炒皂刺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大动脉炎中药方剂 外科 炎症类 中药处方(一)
【方名】大动脉炎方剂一。
【组成】银花藤45~60克元参20~25克当归20~30克丹参30克川芎10~15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桂枝9~12克海风藤(或用络石藤)15克薏苡仁30克甘草12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活血化瘀,宣痹通络,养阴清热。
【主治】大动脉炎,症见胸部憋闷、气短、眩晕、肢麻以及桡动脉摸不见。加减【加减】加川厚朴、土茯苓;肾脾两虚者加仙灵脾、生黄芪、桑寄生;偏阳虚者加附子6~9克;偏阴虚者加生熟地、何首乌;心虚寐差者加柏子仁、酸枣仁;肾虚肝旺,血压偏高者加桑寄生、仙灵脾、天麻、石决明等。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痛风中药方剂 外科 炎症类 中药处方(一)
【方名】许学士痛风方。
【组成】大川乌2个(去皮烘燥研末),黑豆21粒(炒),全虫21枚(水洗),地龙15克(焙干去泥),麝香0。75克。
【用法】共为细末,粉糊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温酒送下。
【备注】力节诸风走痛,甚效。
【出处】许学士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方剂 外科 炎症类 中药处方(一)
【辨证】风寒湿邪,瘀滞经络。
【治法】活络止痛。
【方名】宣络通痹汤。
【组成】当归15克,熟地15克,苍耳子10克,蜂房10克,乌蛇20克,土鳖虫10克,全蝎3克,蜈蚣2条,山甲珠10克,山龙30克,淫羊藿20克,鸡血藤25克,蜣螂5个,海桐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范国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风湿瘀滞经络。
【治法】驱风胜湿,祛瘀通络。
【方名】龙蛇散。
【组成】地龙250克,蜂房60克,全虫20克,白花蛇4…6条,乌梢蛇60克。
【用法】将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筛后装入胶囊,每次服4…6粒,日服3次。
【出处】李志铭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肾精不充,风挟痰湿成痹。
【治法】填精养液,化湿通络,搜风定痛。
【方名】地黄合剂。
【组成】生地60克,熟地60克,炒白术60克,淡干姜12克,制川乌6克,细辛4。5克,蜈蚣3条,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嵇书尧方 尿道发炎验方 外科 炎症类 药方:梅干2粒,在下午五点先含1粒,其次再含1粒,连续服用3天,其功效神奇灵验。 
破伤风的偏方2 外科 炎症类 鸡矢白治破伤风
药物:鸡矢白(白鸡屎)3…9克
用法:用烧酒冲服。 痔疮的偏方 外科 治痔疮 无花果叶治痔疮
药物:鲜无花果叶
用法:将无花果叶放入瓷盆中煮2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每日3次。
疗效:此方对外痔疗效特佳。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秘方 外科 炎症类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称血源性骨髓炎是指骨质各组成部分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感染。病变可侵及骨髓、骨皮质及骨膜。本病破坏性大,发展快。多发生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中医学称为“骨疽症”,并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命名各异。大腿外侧的称为“附疽症”,内侧称为“咬骨疽”。
未病先防
(一)一般措施
对急性骨髓炎的预防首先应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机体受到细菌侵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增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诸如疖、痈、急性扁桃腺炎已经发生,就应及早治疗,阻断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二)药物预防
1.外敷药物用金黄膏或露王膏外敷;也可用太乙膏掺红灵丹外贴。
2.西药用红霉素软膏外涂。
3.内服药则清火解毒利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以防止细菌的扩散。西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白霉素等。
既病防变
急性骨髓炎一旦发生则病情进展快,在1~2周内毒力较强的菌种很快将整个骨干侵蚀,不但可引起肢体坏死,久治不愈,重者可危及生命。
(一)早期
早期治疗要使用大量青霉素或同时使用两种抗菌素,进行输液。并取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以了解致病菌药物敏感性,使用针对性抗菌素。同时进行骨钻孔或切开引流。局部病灶骨钻孔,开窗引流,对骨质破坏范围广者可行开长槽式冲洗。术中清除死骨排除脓液为主要目的。尽量积极处理,仍有个别病例转为慢性骨髓炎。(二)急性中毒1期
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莲解毒汤加减。若毒热内炽,肉腐成脓,灼筋蚀骨,直解毒透托。壮实者用托脓散;虚弱者用八珍桔芷皂刺汤(党参、熟地、茯苓、白术、当归、川芎、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白芍)。对己进行冲洗排脓,或术中骨质破坏严重,开窗范围大者,也可使用生肌收口散:儿茶、血竭、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各9克、冰片、麝香各3克,象皮炭15克。敷于患处,促进伤口愈合,保护肢体防止骨折发生。
(三)后期
蝶形手术:将软组织与骨质打开,清除坏死骨及残腔,使骨开口外形如蝶状,外口大内口小,伤口不闭合,仅以凡士林纱布填塞石膏外固定。10日后更换敷料。病灶周围软组织条件较好,可以将伤口闭合。病灶清除,肌瓣,大网膜或自体松质骨填充术;对有周围软组织条件好,慢性骨髓炎较为稳定且残腔较小者,可一次性闭合伤口。局部或带血管肌肉、筋膜、皮肤复合瓣转移术,仅对骨缺损较大,残腔周围软组织条件不良者适用。含抗菌素、链霉素与骨胶海棉合制成链状,病灶清除后将此链填充残腔的方法。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包括中医中药外敷,清除死骨,消灭残余脓腔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关键。 
肩关节周围炎的秘方 外科 炎症类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损伤或外伤引起关节软骨退变脱落,关节囊,滑膜、韧带及肌肉萎缩等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受限。中医称“漏肩风”、也称“冻结肩”。
未病先防
本病预防当必采用正确的睡眠姿式,睡眠时上肢应向前伸,或轻度上举位,避免上肢压于身体下侧,尤其老年人。肩外伤,不应固定于传统位置,上臂应置自然下垂外旋位,最好固定于外展上举位。
遇有轻微外伤,应将上肢保持外展上举位休息,尤其肩撕裂,并保持固定二周。
肩关节外伤手术后,固定时间缩短。最好不超过三周,以免肌肉,软组织废用性萎缩。
避免寒受、劳累。
二、既病防变
本病虽然病程较长,但通过适当的治疗都能痊愈。若早期发病而未及时治疗,就会使肩关节疼痛加重,功能障碍,久之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软组织废用性萎缩。
(一)中药熏洗法
用药生芪、当归、川芎、桂枝、荆芥、防风、细辛、桑枝、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肉桂、僵蚕、天麻、乳香、羌活。
将上药置脸盆中,水加至多半盆,煮20分钟后,用毛巾蘸热敷洗肩关节。洗后避风。每日洗一至二次,一付药洗七天,每次洗完将药盆放到阴凉处。
(二)针灸
取穴肩髃、巨骨、肩髎、臑俞、肩点臂臑、条口等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三)按摩推拿疗法
1.按揉穴位舒筋法:病人取坐位,上肢肌肉关节呈松弛状态。术者立在侧方,一手拿住患臂腕部,另一手拇指由上肢远端取穴至近端,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舒筋作用。
2、痛点按揉法:病人取坐位,肩部肌肉韧带放松。术者立侧方,一手点按痛点的上方,另一手按揉痛点的下方,双手并用,逐渐下移,反复5~10次。
3.腋下舒筋法:病人取坐位,肩部肌肉放松,术者立在侧方,一手握住病人上肢,另一手拿病人腋下大筋。手法要适当,以病人能够耐受为限。
4.肩关节按揉法:病人取坐位,肩部肌肉放松,术者立于侧方,一手握住病人腕部,另一手按揉肩关节,先按揉内侧,后外侧,继而肩背部。手法要先轻后重。
5.肩胛推按法:病人取坐位,双手扶膝,肩背肌肉放松。术者立在后方,以双手拇指推按肩胛肌肉及关节,先从肩胛手缘开始,逐渐向下。
6.腋下牵位法:病人取坐位,肩部肌肉关节放松。术者立在侧方,一手牵拉病人腕部,另一手拳在腋下做顶推,两手动作协调有力。
7.肩臂旋前、旋后法:病人取坐位,肩肘关节肌肉放松。术者立在后侧方,一手扶按肩关节,另一手握住病人肘关节,反复作旋前、旋后运动。两手要协调,切不可用蛮力,以免拉伤肌肉组织。
8.平拉舒筋法:病人取坐位,肩部肌肉放松。术者立在后测方,一手拉住病人腕部作上下抖动,另一手推按肩部,两手用力相反。
通过按摩推拿起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