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民间偏方大全 >

第526章

民间偏方大全-第526章

小说: 民间偏方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水有潮汐,人生有节律。日常中我们常说的“生物钟”,便是在长期的习惯中形成的“生物节律”。以此研究,与睡眠有关的则是昼夜节律。人们因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不难发现,中午有很多人嗜睡,究其原因,便是受昼夜节律中的次节律影响所致。从此角度来说,坚持午睡不仅是依节律而行,更是顺应了自然的养生规律。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调理有八忌 
其他 中医养生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一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四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五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六忌重“进”轻“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七忌恒“补”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八忌越贵越补。“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中医饮食养生新发现 
其他 中医养生 
1.什么时间吃比吃什么更重要科学家研究试验发现,每天早上1次摄入2000卡热量的食物,对体重影响不大;而晚上摄入这么多的食物,就会增加体重。2组人进食同样的食品,1组是早晨7点钟进食,另1组在晚上5点半钟进食(这些人每日就这1顿),结果早晨进食的人体重普遍下降,而晚上进食的人体重却不断上升,不管什么人何种体质来试验,结果都是如此,真是什么时间吃比吃什么更重要。肥胖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早餐多吃,晚餐少吃。
2.1日多餐次比少餐次更重要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进餐次数和时间对血清胆固醇水平有很大影响,同样量的含胆固醇食物,分几次比1餐更低。而不少人白天忙于工作,晚餐肉、鱼、禽、蛋等样样俱全,热量占1日3餐的70%,使血脂猛然升高,易造成血管硬化而引起冠心病。
3.食品消毒比食补更重要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养生保健中的膳食调理方面,食品消毒应重于食补。因为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农药化肥施用中毒物对空气、土壤、水源的污染,使粮食、水果、蔬菜和空气或多或少的都含有一定的毒物,人们吃进或吸人体内后,会积少成多而引起慢性中毒,若摄入的毒物过多,可危及生命。如何消毒呢?首先要坚持体育锻炼,促进人体内血液循环,提高肌体的抗毒能力和加速毒物的排泄;其次要科学膳食,均衡营养,平时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及时地把废物和毒物排出体外;第三是选食无污染或污染程度轻的食物,食用前进行充分清洗和浸泡,需要削皮的一定要削皮,尽量减少毒物进入人体内,还要戒烟少饮酒;第四是选食一些有抗污染、排斥毒物和清血灭毒作用的食物,如猪血、菌类、绿豆、海带、淡菜、芹菜、鲜果汁、绿茶等。另外,多喝水也可加速毒物的排出。阳痿房事养生疗法 
其他 中医养生 
阳痿是指男性虽有性的个欲望,但阴茎不能勃起,或有勃起的程度不足以插入阴道,而防碍了正常的性生活。造成阳痿的原因很多,精神性方面的原因约占85-90%,器质性方面的原因仅占有10-15%。器质性方面的原因大多是由身体其它疾病引起的,如生殖器官畸形,先天性两侧睾丸缺损、性腺功能不全,前列腺炎,神经系统疾病、铅中青、泌尿系统或身液系统的疾病、腮腺炎、包茎等,都能引起阳痿。对于器质性因素引起的阳痿,一般在医生对该病诊治,阳痿会不治而愈。精神因素引起的阳痿主要有对性生活有不正确的认识,有长期频繁的手淫习惯、缺乏性知识、精神紧张、地度忧郁或因夫妻感情不合引起等。
对精致神因素造成阳痿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进行精神治疗,解除其精神上的负担,帮助他们掌握一些正确的性知识。使患者消除性交疑虑、担心、害怕、紧张情绪。协调夫妻感情,互相谅解,做妻子的更应细心配合爱抚丈夫,共同营造良好的性生活气氛。这样,精神因素引起的阳萎也是可以逐渐消除的。
生活调理
1、保持精神愉快,生活规律,节制性生活,戒除手淫。积极诊治泌尿生殖系、内分泌系的有关病变。解除精神负担,树立信心。
2、夫妻间开展交流,消除丈夫的心理压力。
中医绿色疗法:
1、两脚并步站立,两脚掌用力抓地,两腿用力向里挟,吸气时,用力提肛缩睾,两手握拳,吸足气后,舌舐上腭不动,闭气,达极限时呼气,舌放下,全身放松。反复上述动作,每日3次,每次5——7分钟。
2、自然站立,两手四指上下内外揉搓肾俞穴位。以肾区皮肤发热度。擦后左右旋动腰部。
3、手掌擦热,两手交替双侧睾丸,早晚各1次,每次8——10分钟。
自我按摩:
(1)中指指腹点按会阴穴(阴囊与肛门之间)30——50次,使之有酸胀感,早晚各1次。
(2)拇指按脐孔30——50次。
(3)按摩小腹和全腹,顺、逆时针方向各100次,再用手掌由两肋向脐部推动50次。
(4)揉擦腰眼、腰脊、骶脊部50次,使局部皮肤发热。
(5)双手合掌托阴囊、阴茎,进行搓揉5分钟,用手抓阴茎头向外提拉数次,再搓揉,反复3次。
(6)用中指指尖点压、叩击绝骨穴(足外踝上四横指)和三阴交穴(足内踝上四横指),每穴5分钟,每日2次。
4、壮阳固精法
(1)搓涌泉穴:盘膝坐,双手搓热后,在三阴交穴处往返磨擦20——30次,两手分别擦涌泉穴81次,意守涌泉。
(2)摩肾俞:两手掌在肾俞穴处作环形按摩30次,以皮肤发热为度。
(3)抖阴囊:取半仰卧位,一手扶阴茎,另一手食、中、元名三指托住阴囊下部,上下抖动100——200次,换手再做,逐渐加力。
(4)疏任督:两手磨擦睾丸阴茎100次。
(5)提阳根:一手掌放于丹田穴,另一手握阴茎,向上、下、左、右各提100次。
(6)壮神鞭:两手掌夹持阴茎(龟头外露),逐渐加力,来回搓动100——200次。
其它方法:按中医食补动物肾脏(以羊肾为最佳)、狗肉、牛肉、河(海)虾、麻雀、海参、牡蛎、羊肉、胡桃肉、韭菜、淡菜、山药、莲子、黑芝麻、黑豆、花生等。有壮阳之效,但本人并不建议采用此法;原因是肉类食品虽有补益,暂时或许起到治疗之效,但同时也有催情增加性欲望的作用;这不利于疾病的长远疗效。相反,对学习中医房事养生者,本人则要求在学习期间尽量少食或不食肉类食品,尽心练习中医房事养生秘法,期满见效后在灵活把握。夏日养生须防火 
其他 中医养生 炎炎的夏天,如果不注意养生,很容易“上火”,所以要特别注意防“火”。
(一)是要防“外火”,即自然界高热的气温。预防的措施是尽量避免烈日的直接的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同时要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卫生,注意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内侵。
(二)是防“内火”,即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主要有下面几种:
1、心火-心火分虚实,虚火主要表现有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有虚火的人可常喝点莲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麦冬等泡茶喝;实火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潰疡、口干、便短赤、心烦易怒、舌尖红;有实火者可用导赤散或牛黄清胃丸降火。
2、脏火-干咳无痰少而粘,有时痰中带少量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两颧红、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舌红嫩。有脏火者可用红枣、大米适量煮粥吃,或用沙参、冬麦泡茶喝。
3、胃火-胃火也分虚实。实火表现为多食善饥、上腹不适、口苦口干、大便干硬。胃有实火可用栀子、淡竹叶泡茶喝;虚火表现为轻微咳、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可吃些有滋阴作用的梨汁、甘蔗汁、蜂蜜等。
4、肝火-常表现为血压高、头痛剧烈、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易怒、两助胀痛、烦躁、舌边红,可服龙胆泻肝汤或丸。
凡有“内火”者,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应多饮水,以清热降火来调节体温,多吃水果抗炎消暑;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抑怒熄火,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防止“内火”自生。中医养生之睡眠保健 
其他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名著之一《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