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民间偏方大全 >

第473章

民间偏方大全-第473章

小说: 民间偏方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湿热中阻型:证见四肢困重,脘痞闷似痛,口中苦而粘腻,渴不欲饮,纳呆,小便黄少,大便不爽,或有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王氏连朴饮加减。药用黄连、栀子、半夏、厚朴、石菖蒲、芦根、滑石、鲜荷叶、薏苡仁、陈皮、建曲、甘草等。
脾虚湿滞型:证见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质淡,苔薄腻,或舌质淡胖,脉濡缓。治宜健脾化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葛根、藿香、薏苡仁、扁豆、建曲、甘草。服用乌鸡白凤丸要对症 
其他 中医常识 
上了一定岁数的女人,对乌鸡白凤丸都不陌生。它是女人用来调理、治病的药,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和女人都这么说。肚子不舒服了,吃几丸乌鸡白凤丸;白带多了、月经不调了,也吃上它个一两盒;甚至现在有中医告诫爱美的女人说,别瞎花钱买什么美容品,每天吃两丸乌鸡白凤丸,价格不贵,效果比什么都明显。至于服后管不管事,那不要紧,终归是中药嘛,能有啥副作用?吃点总比不吃好。
不过,身边有人反应,乌鸡白凤丸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比如,对于月经不调这种症状,有的女人吃了,确实解决问题;而有的女人吃了,则越调越乱。那么,乌鸡白凤丸究竟是怎样一种药?它的适用范围有多广?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请66岁的中医妇科权威之一张玉芬主任医师谈乌鸡白凤丸。
张大夫介绍说:乌鸡白凤丸是古书《济阴纲目》中大小乌鸡丸的加减方,估计已有百年历史。过去乌鸡很珍贵,故只用于宫廷,如今乌鸡满地跑,才在百姓中广为使用。因为是成方,不论哪个厂家生产,其剂量都是固定的。它由乌鸡、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甘草、制香附、鹿角胶、鹿角霜、银柴胡、牡蛎、别甲、桑螵蛸、芡实、山药、天冬等20味中药制成。其中,黄芪、人参用来补气;鹿角胶、鹿角霜用来补肝肾;桑螵蛸用来收补肾阳;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俗称四物汤,用于养血;丹参、牡蛎、别甲用于活血、散结、滋阴及安神;银柴胡、别甲有清虚热之用;天冬是滋阴的;山药、芡实具有补脾、去湿、固肾及止带作用;制香附则是理气药。
从以上分析来看,乌鸡白凤丸是补气、养血、调经、止带、阴阳双补的成药,使用范围很广,而恰恰正因为此,乌鸡白凤丸在治疗疾病方面针对性又不强,也就是说,它并非妇科特效药。例如,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虽然多数人症状相似,但起因却不尽相同,可以由气虚、阴虚内热、肝热等因素导致。一般中医对于气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对于阴虚内热、即血热导致的月经不调,用两地汤治疗;对于肝热导致的月经不调,则用丹桅逍遥丸来治疗。三者均不用乌鸡白凤丸。
再比如说,女性带下症状也分好多种,有肾虚带下、脾虚带下、湿热带下等。如果是单纯脾虚,就要用补中益气丸,用了乌鸡白凤丸,治疗效果反倒不好。肾虚带下又分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肾阴虚用六味地黄汤治疗,肾阳虚则用右归丸来治疗。湿热带下用易黄汤也比乌鸡白凤丸要好得多。张大夫举例说,如果患的是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多,那么吃100盒乌鸡白凤丸也没用。中医理论讲究辩证施治,只有当体内症状与乌鸡白凤丸相符,那么,吃乌鸡白凤丸就管用,否则,就不如用其它药。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适合吃乌鸡白凤丸,有的人吃了则没用的原因。
至于乌鸡白凤丸的美容作用,张大夫则认为夸大了其作用。如果一定说它有,也只是说当服药者正好属于乌鸡白凤丸的治疗范围,比如说,患者脸上的色斑、色泽是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引起,那么服药后可能会有所改善,达到所谓的美容效果。反之,如果皮肤问题是其它原因导致,服用乌鸡白凤丸则不会有任何效果。
张玉芬大夫最后强调说,总的来说,乌鸡白凤丸补阳肾成分多,滋阴成分少。只有气血、阴阳两虚者才适用这种药。乌鸡白凤丸火气较大,普通人夏天最好少吃或不吃,但如果是阳虚者,夏天倒是可以适当吃些。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能因为乌鸡白凤丸是中药,就可以随便乱吃。当身体出了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请医生诊断后,针对个体症状,提出用药方案。中医药辨证治疗口疮六法 
其他 中医常识 口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有新久,证有虚实,病因不同,伴发症状各异,所以治法不一。归纳之,主要有以下六种治法。
一、清泻脾胃法:此法为脾胃积热所致之口疮而设。脾胃积热之生,多由饮食不节,或嗜食辛辣香燥,或肥甘酒酪引起。其症除口腔有多处溃疡,疮周色红而肿外,每多伴有口渴饮冷、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沉实或洪滑等。当清泻脾胃之热。宜用泻黄散(藿香、防风各9g,生石膏30g,栀子15g、甘草6g)加黄连9g治之。药后大便不下者,更加大黄9g,得泻则去。愈后,再服竹叶石膏汤(竹叶、制半夏各9g,生石膏24g,党参、粳米各15g,麦冬18g,甘草6g)调理之,则不发矣!
二、清心导赤法:此法为心火移于小肠所致之口疮而设。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有火,心热移于小肠。此症除口疮外,常伴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尿黄灼热或尿痛尿血、舌质红、脉数等。应清心导赤。笔者治此病,常用导赤散(生地15g,竹叶、木通各9g,甘草3g)加黄连9g,连翘15g,白茅根30g治之。
三、补气健脾法:此法为脾胃气虚所致之口疮而设。脾胃气虚多由饮食劳倦、或过吐、或大病之后损伤脾胃之气引起。其症除口疮不红不肿、疼痛轻微、久而不愈外,每每伴有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虚弱等。应补气健脾,用参苓白术丸或香砂养胃丸守方治之,其效颇佳。
四、益气生津法:此法为脾胃津气亏损所致之口疮而设。脾胃津气亏损,多由温热之邪侵入人体,损伤脾胃之津气引起。其症为口疮伴心烦口干、精神倦怠、不饥不食、口渴饮少、汗出短气、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等。应补益脾胃之津气。宜用仲景麦门冬汤(麦冬18g,人参、半夏各9g,大枣12g,粳米30g,甘草6g)加石斛、乌梅各15g治之。
五、滋阴清火法:此法为阴虚火旺所致之口疮而设。阴虚火旺多由思虑劳心致心阴亏损,或热病之后,阴分受伤引起。其症除口疮时愈时发、此起彼伏、久久不愈外,并伴有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舌尖红、苔少或无、脉细数等。应滋阴清火,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6g,黄芩、阿胶各9g,白芍15g,鸡子黄1个)化裁治之,甚验。如上症更见咽干夜剧、腰酸腿软或遗精早泄,则为肾虚火旺。应滋阴降火,宜用知柏地黄丸治之。
六、温补阳气法:此法为阳虚所致之口疮而设。阳虚引起的口疮,临床较为少见。其因多由素体阳气不足,或过汗过下,或大病久病后伤及人体之阳气引起。笔者临证40余年以来,共治此病12例,治愈6例,4例有明显之效,2例无效。其经验是:脾阳虚而症见腹冷而胀、时痛、大便稀溏、食少乏味、苔白脉沉弱者,用理中汤(人参9g,干姜、白术各12g,炙甘草6g)加木香、砂仁各9g,谷芽30g,山楂15g治之;肾阳虚而症见畏寒不热、腰脊冷痛、阳痿滑精者,用金匮肾气丸守方治之;脾肾皆阳虚者,用四神丸(补骨脂15g,吴茱萸、肉豆蔻各9g,五味子6g)加附片治之。中医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 
其他 中医常识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视网膜杆细胞的视紫质的生成以维持暗光下的视觉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骆和牙齿的生长;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皮肤和粘膜的抗病能力;增强兔疫功能,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和功能。小我需要量为900~1500υg(3000~50001u)/d。缺乏维生素a时出现眼、皮肤和粘膜症状及免疫功能低下。
(一)病史
1.注意询问喂养史,如长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或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肝炎等造成的吸收不良;迁延性感染如肺炎、结核病时吸收不良而且消耗增加等。
2.早期表现常为眼干、泪少、暗适应差或夜盲,但婴幼儿不易被发现。
3.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及消化道感染。
(二)体格检查
1.眼部
结膜及角膜失去光泽、干燥、泪少,毕脱斑,球结膜可有棕色色素沉着;角膜可由干燥而至混浊、软化、坏死,形成溃疡,继发感染而致前房积脓,愈后形成白翳而影响视力,重者角膜穿孔、虹膜脱出或眼球萎缩。
2.皮肤粘膜
皮肤干燥脱屑,有角质丘疹,毛发枯燥脱落,指(趾)甲多纹、少光泽、易折断。
3.可有生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其他维生素缺乏表现。
'治法':养肝明目,养血活血
'饭后汤水':(使用文火煮)
猪肝30党参12云苓10熟地15当归8枸杞子10
桑椹子10菟丝子10木贼9蝉衣9白术12 上火有多种“灭火”要对症 其他 中医常识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证治 
其他 中医常识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常分气滞血瘀、寒凝胞宫、肝肾虚损等型论治。传统方剂如姚红四物汤、温经汤、调肝汤等投入皆有效。其中,以膜样痛经、子宫异位症痛胀较重,然而皆有专方专药施治有效。本文对此病拟名为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
该病多为水乡低洼地区青少年女性所得,且都有经期不慎卫生涉湖河游泳、捕捞或水里作业、野外淋雨等经历。发病时病人腹部胀紧坚硬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