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大全-第4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杆偎劳觥8鸷樵谀宰永锼阉髯鸥髦指餮囊┓剑芤藕睹挥幸桓鲆┓侥苤握庵植 :鋈唬辛酥饕猓汗湃瞬皇翘岢谩耙远竟ザ尽钡牧品ㄖ尾÷穑裁床荒苡梅韫飞砩系亩疚锢粗握庵植∧兀肯氲秸舛愣岳吓┧担骸跋衷谝裁槐鸬氖裁春冒旆ā2还蚁胗梅韫返哪运柰吭谀愣拥纳丝谏希蛐砟苋盟牙胛O铡!�
老农回到家后,如法行事。没曾想,还真管用,病人竟没发病。自那以后,葛洪又用这种方法给许多被疯狗咬伤的人治过病,效果挺不错。
近代医学科学证明,在人被狂犬咬伤后,狂犬病毒便通过伤口浸入了人体。由于它与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所以导致狂犬病的发作。狂犬的脑髓和唾液中,均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存在。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便是从狂犬的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并把它加以培养,制成病毒疫苗,来预防和医治狂犬病毒的。很显然,巴斯德所用的原理同葛洪使用的方法基本相似,只不过比葛洪更科学些,但从时间上来看,巴斯德的发明晚于葛洪1000多年。古代中医药的志徽-阴阳鱼
其他 中医常识 在古代,东西方的医药界有不同的志徽。中医药用阴阳鱼,欧洲一些国家则是用蟠曲灵蛇的神杖为帜。
阴阳鱼学名太极图,图案是黑白回互、中间以S曲线分割,两侧宛如两条颠倒的小鱼。在中国文化史上,太极图有五层太极图和阴阳鱼太极图两个系列。五层太极图最早见于北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阴阳鱼太极图的历史就更为久远。最近在湖北省遂州市擂鼓墩发现了一块刻有太极图样的石器,经鉴定是太极图的原始雏型,是距现在5千多年以前神农时代的遗物。此图现保存在遂州市文物管理处。太极图是古代哲学家、道家、丹家等为解说阴阳理论的模式图。在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一书中,就有《水火医廊图》、《地承天气图》、《月受日光图》、《一升一降图》、《阴阳交映图》等诸图,这些图在流传中不断精炼抽象,最后升华为有高度概括性的阴阳鱼太极图。它是古人概括阴阳易理和认识世界的宇宙模型。太极图最外层圆圈为太极或无极,示意宇宙万物乃由元气化生并不断运动循环;圆内白鱼在左头向上为阳,黑鱼在右头在下为阴,阴阳鱼中又有小圈为鱼眼,展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左升右降;阴阳二鱼又以“S”形曲线为隔,寓示在负阴抱阳中,阴阳的平衡不是一刀切成的两半圆式的对称,也非天平式的平衡,而是变化的、此消彼长的阴阳匀衡。阴阳鱼太极图是阴阳学说理论的平面模式图,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表达。此图在南宋时期即已定型,流传到现在有东西太极图(阴阳鱼左右并峙)与南北太极图(阴阳鱼分居上下)两个模式,以东西太极图为多见。古代道家、丹家、医家乃至儒家都以太极图为志徽,因而镌刻在道观、丹服、经学图书和宋代以后孔庙的殿梁上。1937年,对量子理论的解释早已精细周到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访问中国时,太极图对峙两极的概念使他深感震惊,他认识到他的互补性原理的渊源与中国哲学思想间的平行联系,从此以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当玻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被封为爵士需要设制族徽时,他就选中了中国的太极图来表示对立互补关系,在图形上还亲笔签写了铭文。玻尔认为,在古代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共识和应见。太极图又一次受到科学界的注目。
中医药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自然也就用了太极图为志徽,但在医药行业中多称之为阴阳鱼。在医药书籍上常印有太极图,而在中药铺门两侧的招幌上,则是在一串膏药、丸药或馨下面挂条鱼,既以鱼谐音愈(治愈),又左右两鱼合而为一太极。但鱼是不闭眼睛的,这又寓意医生和药商,要像鱼一样,昼夜不闭眼睛,随时行医投药以服务于病人。把阴阳鱼和医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医药的志徽,就更富有象征性了。中西结合治急性颅脑损伤
其他 中医常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外科在1999年8月…2002年12月间以中西医结合法救治110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临床效果满意,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了依据。
研究人员介绍,本组1100例患者中,西医治疗时根据伤情及CT所见,有手术指征即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者以利尿、甘露醇脱水、止血、应用抗生素、预防消化道出血、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神经营养及吸氧、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合并伤者及时行专科治疗。中医治疗根据入院早期辨证以活血祛瘀、通窍醒脑等治法为基础进行施治,运用中成药如川芎嗪、血塞通、醒脑静等,汤药选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
结果表明,1100例患者中治愈1021例,中残17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8例(其中中型颅脑损伤死亡3例,重型死亡11例,特重型死亡34例)。
研究人员认为,中医辨证施治可改善微循环,减轻继发损害,改善脑供血和人体内环境。脑损伤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神经递质等均升高,大量脱水、止血药的应用,使血液浓缩,脑挫伤后凝血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脑血管痉挛,加重脑微循环障碍,2次脑损伤加重。活血祛瘀药物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纤溶活性增强,加速纤维蛋白溶解,增强吞噬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和促进损伤后有毒分解产物、代谢产物排泄,有利于破裂血管的修复和血肿吸收,减少2次脑损伤,促进脑细胞神经元功能恢复。临床观察发现,静脉应用活血祛瘀之中成药如川芎嗪、血塞通、醒脑静等,未见出血增加或出血,但能促进水肿和小血肿吸收。早期鼻饲或口服中药汤剂,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的代谢和排泄,改善微循环,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减少内毒素吸收,从而减轻2次脑损伤。
研究人员指出,总结本组病例救治情况,结合最近国内资料比较,本组治愈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低。提示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进行综合辨病辨证,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能提高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但仍需进一步的规范化和随机对照研究。中西结合治异位妊娠
其他 中医常识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异位妊娠在早期就能确诊。对这些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可免除手术对输卵管结构的破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53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或单纯西药两种方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研究人员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33例和对照组(B组)20例。A组在使用氨甲喋呤(MTX)的基础上辨证施用中药。B组单纯使用MTX。结果表明,A组临床治愈率、血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盆腔包块缩小程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A组中随访23例,患侧输卵管通畅19例(82.6%);B组中随访15例,患侧输卵管通畅8例(53.3%),两组输卵管通畅情况比较,A组优于B组。
MTX为抗代谢类药物,其应用的安全性已通过大剂量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而得到证实,它不诱发其他肿瘤,也不致增加以后的妊娠流产率和畸胎率,对娩出胎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均无不良影响。部分病例在用药过程中有恶心、呕吐及口腔溃疡等副反应,停药后症状可消失,无其他明显毒副作用,也无远期不良后果,因此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研究人员介绍,中医学认为异位妊娠的病因多与冲任不调、气滞血瘀有关。因胎元孕于异常部位,使气血壅滞,久则破损胞脉,血不归经而妄行,血液瘀滞而成少腹血瘀证,日久形成徵瘕。临床治疗多以活血化瘀、消徵散结为原则。本研究基本方中的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血消癜散结;延胡索、三七、青皮合用活血止血、行气止痛;天花粉、蜈蚣、皂角刺清热杀胚、解毒通络。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莪术、红花、蜈蚣及皂角刺均有止孕作用,其中以莪术油的止孕作用较显著。桃仁中的苦杏仁苷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可麻痹胚胎中枢神经系统,使胚胎发育停滞。配合MTX治疗异位妊娠,可干扰滋养细胞DNA合成,进一步促使胚胎死亡,合用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血凝块的分解、吸收有一定作用,故可阻止血肿包块的形成,对已形成的包块又能促使其吸收消散,因此A组病人附件包块的缩小消散远较B组疗效好。活血化瘀药尚有抗炎、抑菌、抑制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可预防感染、减少粘连或使结缔组织软化,因此A组输卵管通畅率亦较B组高。冠心病中西合治
其他 中医常识
河南大学医学院的何立华医师在临床当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陕西中医》2004年第25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典型病例1则。
将该病患者1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9例。治疗组用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其方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柴胡、牛膝、枳壳、桃仁、红花、桔梗、甘草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脉结代加人参、麦冬,甘草炙用;痰浊痹阻者加栝楼、薤白;心阳不振加桂枝、附子;心气虚弱加黄芪;血压高者加夏枯草、钩藤、菊花;血脂高者加生山楂、丹参。每天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治疗组均口服西药治疗:消心痛10mg,每日3次,潘生丁25mg,每日3次,阿替洛尔12。5mg,每日2次(Ⅲ度AVB者禁用),肠溶阿斯匹林75mg,每晚睡前服(血小板减少及有出血倾向者不服)。15天为1疗程,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92例中,显效36例,有效5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89例中,显效21例,有效43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71。9%。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多由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致使心脉痹阻不畅而引发诸症。何立华医师在临床当中根据中医“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理论,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临症可视病情佐以理气、化痰、温通之法,方以血府逐瘀汤为主。该方乃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方剂,其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桔梗伍以枳壳、牛膝一升一降调畅气机,行气活血;生地逐血痹、养阴润燥。其方中诸药合用,共奏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之功。以上所进行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以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同时口服西药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效佳
室性早搏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