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民间偏方大全 >

第412章

民间偏方大全-第412章

小说: 民间偏方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标本缓急恰当处理。由于肺癌患者正气内虚,抗癌能力低下,虚损情况突出,因此,在治疗中要始终维护正气,保护胃气,把扶正抗癌的原则,贯穿肺癌治疗的全过程。
【辨证施治】
1.气血瘀滞
症状: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本方用四物汤调血行瘀,合桃仁、红花、丹皮、香附、延胡索等通络活血,行气止痛。若反复咯血,血色暗红者加蒲黄、藕节、仙鹤草、三七、茜草根祛瘀止血;瘀滞化热,暗伤气津见日子、舌燥者加沙参、天花粉、生地、玄参、知母等清热养阴生津;食少、乏力、气短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
2.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咯痰,气憋,痰质稠粘,痰白或黄白相兼,胸闷胸痛,纳呆便塘,神疲乏力,舌质暗,苔白黄腻或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祛痰,健脾燥湿。
方药:二陈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理气燥湿化痰,合栝蒌薤白半夏汤以助行气祛痰,宽胸散结之功。若见胸腔胀闷、喘咳较甚者,可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行水;痰郁化热,痰黄稠粘难出者,加海蛤壳、鱼腥草、金荞麦根、黄芩清化痰热;胸痛甚,且瘀象明显者,加郁金、川芎、延胡索行瘀止痛;神疲纳呆者,加西党参、白术、鸡内金健脾助运。
3.阴虚毒热
症状: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热势壮盛,久稽不退,口渴,大便于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或数大。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方中用沙参、王竹、麦冬、甘草、桑叶、天花粉、生扁豆养阴清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散结。若见咯血不止,可选加生地、白茅根、仙鹤草、茜根、参三七凉血止血;大便干结加栝蒌、桃仁润燥通便;低热盗汗加地骨皮、白薇、五味子育阴清热敛汗。
4.气阴两虚
症状:咳嗽痰少,或痰稀而粘,咳声低弱,气短端促,神疲乏力,面色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本方用党参补肺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补肺津,三药合用,奏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气虚症象明显者加生黄芪、太子参、白术等益气补肺健脾;偏于阴虚者加北沙参、天冬、玄参、百合等养阴增液;咯痰不利,痰少而粘者加贝母、栝蒌、杏仁等清肺化痰。若肺肾同病,由阴损阳,出现阳气偏虚者,可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上述证候中,如合并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出现颜面、胸上部青紫水肿,声音嘶哑,头痛晕眩,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的严重症状,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中医治疗从瘀血、水肿论治,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可使部分病人缓解。常用方剂如通窍活血汤、五苓散、五皮饮、真武汤等。压迫症状较轻者,可在辨证施治方药中,酌加葶苈子、猪苓、生麻黄、益母草等清肺除塞,活血利水。在肺癌的长期临床研究过程中,已筛选出一些较常用的抗癌中药,如清热解毒类药:鱼腥草、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大青叶、蚤休、山豆根、蒲公英、农吉利、石上柏、野菊花、金荞麦、石见穿等;化痰散结类药:夏枯草、山慈菇、土贝母、土茯苓、黄药子、栝蒌、贝母、南星、半夏、杏仁、百部、马兜铃、山海螺、菝葜、守宫、干蟾皮等;活血止血类药:乳香、没药、桃仁、地榆、大黄、穿山甲、三棱、莪术、泽兰、水红花子、威灵仙、紫草、延胡索、郁金、苏木、白屈菜、徐长卿、露蜂房、三七等;攻逐水饮类药:葶苈子、大戟、芫花、商陆、车前子、猪苓、泽泻等。上述这些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肺癌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转归预后】
一般初起多为毒痰瘀滞于肺,侧重实证,虚报不重,机体正气尚强,通过调治,病情可好转。若未控制,邪毒伤正,肺脾气虚,遏邪乏权,邪毒可进一步向肺外传变,或流窜于皮下肌肤,或流注于脏腑筋膜,或者于肢节骨骼,淫髓蚀骨,或邪毒上扰清窍,甚至蒙蔽清窍。虚损加重,耗气伤血,伤阴及阳,若见面削形瘦,“大肉尽脱”等虚损衰竭之症,常预示着患者已进入生命垂危阶段。至于部分术后复发的肺癌患者,可出现由气虚进而阳虚,又渐变为精血亏虚,临床可以呈现肺脾肾三脏之气阴两伤的见证,多预示病势极其严重,治疗效果极差。此外,“痰热”常为肺癌病理演变的一个侧面,其机理是多因痰瘀化热所致。痰瘀化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癌块阻塞支气管,致使痰液引流不畅,出现继发感染的缘故。一旦出现这种转化,临床治疗时,必须采取截断方法,以求得热象迅速控制,以阻断病情的急剧恶化。
【预防与调摄】
本病虽然尚无确切的方法可以预防,然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避免致癌因素的长期刺激,是可以降低发病率的,目前已公认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所以应积极宣传吸烟的害处,提倡戒烟。焦油、煤焦、铬等有致肺癌作用,亦应避免或减少接触。电离辐射也是一种致肺癌的因素,故应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平素宜让患者尽量心情开朗,起居有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袭肺造成肺部继发感染。饮食宜少吃粘腻、辛辣刺激之物,多吃香菇、薏苡仁、海带等食物。阻塞性肺气肿的中医治疗法 
其他 中医常识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的病理状态。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因素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发展而成。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也可逐渐演变为本病。本病属中医学“喘证”之“虚喘”范畴。
'临床表现'
1.有多年的咳嗽、咯痰史,症状多在冬季加重。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气短、气促、胸闷,劳累后加重。
2.合并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咯痰、气急明显迅速加重,并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及肺动脉高压症。
3.病情进展至后期,可导致呼呼衰竭和右心衰竭。
'诊断'
1.40岁以上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喘息病史,伴见气促、呼吸困难、紫绀等逐渐加重的体征。
2.胸廓呈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及语音减弱,呼气延长,双肺有时可闻及干、湿罗音。心浊音界变小,心音低钝遥远。
3.X线检查:双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带血管纹理细直、稀疏。心影垂直狭长,膈穹窿变扁平。
4.肺功能测定:残气量/肺总量超过35%。第1秒肺活量/肺活量值低于60%;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80%以下。气体分布不匀,肺泡气浓度高于2。5%。
5.本病应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鉴别。
'治疗'
中医药治疗
(1)肺脾肾气阴两虚:喘促气短、动则加甚,气不得续,咳嗽,痰少黏稠,口干,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舌淡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滋肾,益气养阴。
方药:太子参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百合3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生脉口服液。
(2)肺脾肾阳气虚损: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加重,咯痰清稀,畏寒神疲,腰酸膝软,面浮肢肿,唇面青灰,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温肾,纳气平喘。
方药:人参10克、白术10克、生黄芪30克、茯苓15克、熟附于6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仙灵脾10克、紫河车10克、丹参…叨克、麦冬3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百令胶囊,金匮肾气丸。
(3)合并感染期实喘参照慢性支气管炎辨症治疗。
(4)中医验方及针刺治疗
①西洋参50克、蛤蚧2对、冬虫夏草30克、藏红花10克、川贝母50克,共研为末人胶囊,每次3~4粒,1日3次。用于平时治本。
②炙法:取肺俞、膏盲、脾俞、肾俞,隔姜艾炙,每穴3—5壮,每日1次。
'预防与调养'
1.进行体育锻炼及呼吸训练。
2.避免受凉感冒及情志刺激。
3.忌烟酒肥厚饮食及接触刺激性气体。
4.红枣、山药、百合、核桃仁煮粥食用。鼻出血的中医防治 其他 中医常识 
鼻衄即鼻出血,由于春天阳气上升,发病率较高。《内经》指出:“春善病鼽衄。”导致鼻出血的原因很多,由鼻腔局部病变引起者占多数,由全身疾病引起者亦不少见。
鼻腔出血常为一侧。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常呈现小血管扩张,表皮脱落,是鼻中隔易出血区,差不多有半数鼻出血皆源于此,特别是春秋气候干燥及炎夏高温季节,鼻黏膜干燥,血管破裂最为常见。另一个出血原因是外伤。此外,鼻咽部炎症、肿瘤亦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衄,多由于感染发热性疾病引起血管中毒性损害,鼻黏膜充血、肿胀致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导致小血管动脉压升高,心脏病、支气管炎导致静脉压增高亦常引发鼻出血。血液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动脉硬化、风湿热以及维生素缺乏症(C、K)、化学药品与化学中毒等,均可引起鼻出血。此外,鼻出血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在经前期出现称为倒经。
发生鼻出血,患者一定要保持镇静。因半数以上患者系鼻中隔前下部出血,病人可用手指将出血侧鼻翼向内压迫于鼻中隔前段,或用收缩血管的药物如麻黄素液或肾上腺素浸湿棉球,或用湿棉球蘸云南白药塞于出血鼻腔,并用手指压迫鼻翼部,出血多可制止。冷敷颈部、头额部也有一定作用。若鼻腔反复多次出血,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的出血,以及毛细血管瘤破裂出血,目前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用激光治疗。若是鼻腔干燥或萎缩性鼻炎所致出血者,可用一些油剂药物治疗。对全身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除重视原发疾病治疗外,采用中药治疗最好。
中医认为,衄血主要是由于(肺、胃、肝)火热偏盛,迫血妄行,血溢清道而出血。感染、发热性疾病,高血压,倒经等引发的鼻出血多属于此。治疗应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主要原则。笔者用个人经验方泻火凉血止衄汤(生地、丹皮、赤芍、蒲黄、丹参、栀子、黄芩、制大黄、茜草、白茅根、仙鹤草、生甘草)为基础方,临床因外感风热引起的鼻衄,可加薄荷、荆芥、金银花、连翘;若胃火盛者加石膏、黄连;肝火盛者加龙胆草、白芍、代赭石;止血还可加藕节炭、侧柏炭;引邪下行加川牛膝;阴虚血热加麦冬、玄参。若临床属气虚不摄血者,则当采用摄血养血止血法,方用人参归脾汤加阿胶、生地、炮姜等治之。
反复微量出血,或顽固性的出血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详细进行局部及全身检查。特别是患有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