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民间偏方大全 >

第406章

民间偏方大全-第406章

小说: 民间偏方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中、西医学对“肝”的定义完全不同,对肝病的认知也就产生很大的差异。民众怀疑有肝病时最好先到医院接受抽血检查,以确定是否真有肝脏的毛病。不论接受中医或西医疗法,治疗疾病时必须“辩证论治”,也就是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药物。若确定有肝脏毛病时,定期的健康检查仍是身体健康的保障。中西医治疗急性肠道传染病 
其他 中医常识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远端回肠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及缓脉。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病后常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属中医温病学中“湿温”的范畴。
伤寒的病原体为伤寒杆菌。伤寒杆菌随污染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在小肠繁殖增生。细菌在胆囊内大量增殖,不断随胆汁排至肠道。病菌长期在胆囊存在,可使病人成为慢性带菌者,且常伴有慢性胆囊炎,为伤寒的重要传染源。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部分则经肠粘膜再次侵入肠壁组织发生坏死和溃疡。
中医理论认为,湿温病邪由口鼻而入,主要蕴结脾胃而造成病损。本病初起以湿邪阻遏卫气为主要病理变化。湿热抑郁肌表则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身热不扬等卫分证;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邪停聚、阻遏气机,则见胸闷脘痞,舌苔厚腻等气分证。初起阶段,虽湿中蕴热,但多见湿重于热证。素体中阳偏旺者,则邪从热化而病变偏于阳明胃,素体中阳偏虚者,则邪从寒化而病变偏于太阴脾。病在太阴则湿重热轻,病在阳明,则湿轻热重。湿热化燥化火,即可深逼营血,血络受伤则出现斑疹及出血,肠络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而阳气外亡。热盛日久则耗损阴液而出现邪去正衰余邪未净之证。中西医结合治艾滋病有优势 
其他 中医常识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波及31个省市区,现有艾滋病毒携带者84万,为了寻求对艾滋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从临床实践来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艾滋病,优势更为明显。近日,记者就相关的内容采访了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王融冰教授。
观察对象和方法
据王融冰介绍,北京地坛医院于两年前即开始对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进行中医症状证候的调查,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免费中药治疗。为了确切分析中医药疗效,该院对32例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在西医抗病毒治疗同时加用中医治疗,与同期基础情况接近的单纯西医抗病毒治疗的33患者进行了初步对照分析。参与本组治疗观察的人群全部为2005年2月至7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门诊的治疗者,诊断标准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艾滋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2005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在抗病毒治疗半年后记录CD4以及CD8作为观察起点,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已进入相对稳定期,此后3个月后的复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终点,用中药者疗程3个月。
观察指标包括人口自然项目,病程,用药情况,血常规、肝功ALT、肾功Cr,CD4、CD8数量和CD4/CD8比值。T细胞亚群检查用流式法,以该院检查为主。部分病人治疗前检测了病毒载量。中西医结合组的主证及症状以咳嗽、腹泻、纳呆、头痛、自汗盗汗、乏力、消瘦以及体重作为观察指标,用中医症状证候积分规则记录治疗前后变化。两组基础治疗均可用抗逆转录酶药物,中医药治疗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为基础,个性化辨证论治,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加用中药后继续抗病毒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
王融冰说,客观地看,中药治疗3个月后免疫指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有显著差异,患者临床症状以乏力、腹泻、纳差改善为最明显;治疗后CD4T细胞上升,自身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CD4/CD8比例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11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体重增加,17例体重基本平稳,中药治疗有6例未用抗病毒治疗者,治疗3个月后CD4T细胞、CD8T细胞数同步轻度上升。
单纯用西药抗病毒治疗,治疗后CD4T细胞轻度上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CD4/CD8比值治疗后升高,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组CD4T细胞上升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恰当的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
关注选择中药加入治疗后的影响
王融冰对于目前临床治疗艾滋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中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医药介入艾滋病的治疗以发病前期的患者较为适宜,此期患者自身抗病毒能力存在,处于正邪抗争阶段,中药显示具有保护细胞免疫,增强抗病毒能力,在抗病毒作用方面中医药虽非所长,但中药的毒副作用少,适宜早期单独应用,可能推迟抗病毒药的使用,避免诸多不良反应,或与抗病毒药同用,发挥协同作用。
她指出,注重个体化,从患者的体质和主症辨治,虽症状表现各异,但舌质多暗淡,脉象多为沉细,究其本质为气阴两虚,卫外不固,疫毒耗伤正气,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病机为正衰邪盛,百邪丛生,继而变生诸症,故以扶正为要义,以健脾益气养阴类中药使用频率为最高。根据患者就诊时的情况,从改善患者的主症入手,随症加减,获效后及时调整机体的全身状态,疗效较好,多数病人依从性尚好。
抗病毒鸡尾酒疗法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在用药后的前半年病毒被快速抑制,CD4T细胞迅速回升,全身情况同步改善,继续用药则CD4T细胞上升逐渐放缓,多数患者的CD4T细胞维持在一定数量后,难以达到正常水平。部分晚期病人虽然病毒载量难以测出,但细胞免疫长期处于衰竭状态成为致死原因。因此针对用抗病毒治疗有效,其免疫系统处于相对稳定期的患者使用恰当中药,目的在于促进免疫恢复,初步疗效说明中医药早期应用和与抗病毒药物同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所观察的病例数较少,同时因病毒载量指标没有监测,因此对于中医药如何与抗病毒药配合应用,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关于药物制剂问题,王融冰举例说,水煎汤药效果是最好的,如果用成药效果就差,所以如果有好的工艺把汤药的疗效显现出来,那么会有更多病人希望用中药。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那就是在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同时,有计划、有目标作一些翔实临床观察,才能充分说明问题。
王融冰总结说,一方面,国外一些学者根据药物代谢产物及其理化性能分析,认为某些中药参与治疗可能导致抗病毒药效受到干扰,本组对照观察未证实此种现象。人体代谢的复杂性使体内外试验并不一致,中国有广大的中药资源,适当注意可以回避。另一方面,现行疗效评价方法主要针对抗病毒疗法设计,反应了艾滋病治疗本质,但不能全面反映中医药临床特点。中医药改善症状,增强人体抗病毒能力在临床中得到普遍承认,中医药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应根据我国国情开发确有疗效的中药,尽快完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标准。可提高肾移植的远期存活率 
其他 中医常识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日前刚刚完成了第1000例肾移植手术。统计表明,肾脏病研究所肾移植的远期疗效已超过美国。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他们将大黄等中药用于预防排斥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国际著名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黎磊石教授说,肾移植是否成功,有两个关键指标,即人存活率和肾存活率。从美国肾移植联合体(UNOS)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截至2003年年底,在3年、5年和10年期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两个指标都比美国高,如肾移植的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60。9%和37。0%,而美国则为57。9%和36。4%。原来肾脏病研究所肾移植1年人、肾存活率略低于美国,但今年已完成的113例手术中,人、肾存活率均达到100%。美国的肾移植技术一直代表着此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平。黎磊石说,尽管美国是对数以万计肾移植手术的统计,起步较晚的肾脏病研究所仅对自身不到900例手术进行统计,但也足以说明我国在此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
黎磊石认为,肾脏病研究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途径,引进并研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药物,同时发挥传统中医学优势,如将大黄等中药用于预防排斥反应,大大提高了肾移植的远期存活率。另外,肾脏病研究所还建立了一套肾移植患者电子随访信息系统,将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病情发展资料存入数据库,跟踪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访率高达96%,也有效地提高了肾移植的远期存活率。原发性肝癌重视中西医结合 
其他 中医常识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西医认为该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以及化学致癌物等多种因素导致,治疗以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为主。中医根据其症状和体征,将之归属到“肝积”、“症瘕”,“攻坚”,“下血积”、“积聚”、“臌胀”、“痞气”、“癖黄”等范畴。
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和改进,肝癌预后已有一定改善。但大量研究报道显示,肝癌确诊时中晚期病例占80%以上,死亡率仍很高。许多学者临床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使放、化疗得以顺利进行,应为临床所重视。
中医治疗有优势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辅助西医治疗肝癌。西安武警医院的陈宁分析了近10年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剂,发现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法为主,使用率分别为92。1%、84。3%、79。9%。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时往往可以收到独特的疗效。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的许继平等采用疏肝理气、补肾扶正的治法,对不能手术的8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免疫指标中药组明显提高,而化疗组明显降低,生存期中药组为8。9个月,化疗组为6。2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潘敏求等采用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法治疗肝癌,将136例中晚期肝癌分为中药复方组和化疗组治疗,结果显示0。5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54。5%、21。1%和30。4%、4。3%,病灶稳定率分别为77。8%和37。0%。提示中药可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期。
另外,经过多年临床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效果较好的中成药。有人报道了榄香烯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71例,近期有效率为56。3%,毒副作用较低。还有人采用羟基喜树碱、斑蝥素联合顺氯氨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