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甲午战史 >

第3章

甲午战史-第3章

小说: 甲午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有意滋事也。则非好事而何乎?嗣后因此即有不测之变,我政府不任其责!
    这个照会被陆奥称为“第二次绝交书”。
    当时,李鸿章仍对和平抱有一线希望,并担心“我去兵愈多,彼必愈不肯减退”,所以
在行动上犹疑不决。在李鸿章按兵不动的同时,日本的陆军源源而至,到6月底已达到一万
人。对此,英国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代理赫德评论说:“日本是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
除非借口代别人打抱不平而自己捡便宜也可以算作正义。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但我不相信
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正象我不相信单靠一根筷子可以吃饭一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根筷子—
—实力。但是,中国人却以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希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
种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日本发出“第二次绝交书”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15日,光绪皇帝颁旨命翁同禾、李
鸿藻与军机大臣及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商朝鲜问题的对策。在16日的会议中,翁同禾、李
鸿藻主张继续增加军队,而奕(匡力)等持观望态度,所以会议没有结果。光绪知道后大为
震怒,严责上次办理失当,此番须加整顿,宣示主战之意,“并传懿旨亦主战”(指慈
禧)。根据皇帝的旨意,当天军机处电寄李鸿章一道谕旨:
    “现在倭韩情事已将决裂,如势不可挽,朝廷一意主战。李鸿章身膺重寄,熟谙兵事,
断不可意存畏葸。著懔遵前旨,将布置进兵一切事宜迅筹复奏。若顾虑不前,徒事延宕,驯
致贻误事机,定惟该大臣是问!”
    李鸿章接到圣旨后,开始准备增兵。同日复奏增兵计划:总兵卫汝贵率盛军马步六千人
向平壤进发,马玉昆统毅军二千,由海道进军义州,与盛京将军左宝贵商量派马步八个营进
平壤,会合各军,增援汉城。与叶志超商量是否由海路移师平壤,以集中兵力。若叶同意,
则派丁汝昌带一部分海军战舰到朝鲜海面策应。
    在此关键时刻,7月16日,英国和日本间拖延了五年之久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在
伦敦正式签订。这个条约废除了英国以往在日本的特权,承认日本的平等地位。这使日本摆
脱了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这件事明确地表明了英国对日本的支持。英国外相在签字
仪式上说:“这个条约对日本来说,比打败了清国大军还更为有利。”虽然英国担心日本对
中国的战争会影响其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但因为当时在远东,英、俄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两
国都不愿把日本逼到对方一边。所以,尽管他们开始都告诫日本,到后来反而争着讨好起日
本来。
    日本政府因此倍受鼓舞。第二天,战时大本营召开第一次御前会议,通过了向中国开战
的决议。19日,海军舰队改编为战时编制:合并常备舰队、西海舰队及其它舰只,编入联
合舰队,任命海军中将伊东佑亨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其控制朝鲜西岸海面。改编后的联
合舰队配制如下:
    常备舰队:松岛、浪速、吉野、千代田、严岛、桥立、高千穗、秋津洲、比睿、扶桑;
通讯舰:八重山;附属舰:筑紫、爱宕、摩耶、鸟海、天城;鱼雷艇:山鹰、七号艇、十二
号艇、十三号艇、二十二号艇、二十三号艇;西海舰队:金刚、天龙、大岛、大和、磐城、
葛城、高雄、赤城、武藏;军港警备:横须贺港:筑波、干珠;吴港:凤翔、海门、馆山;
佐世保港:满珠。
    海军大臣又提出,若发现清国舰队或是增援部队时,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
困难,陆奥果断地答称:“作为外交上的程序,没有什么问题。”大本营又根据未来海战的
胜负,制定了三条作战大方针:第一,如海战获胜,夺得制海权,陆军则长驱直入,进攻北
京;第二,如海战胜负未决,则陆军进占平壤,海军则维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第三,若海
战失败,则撤退朝鲜陆军,并以海军防守日本沿海。至此,日本在军事上已经是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了。
    也是在7月19日,日本政府通过英国驻日公使转告清政府,如果中国派兵增援驻朝军
队,应视为对日本表示敌意的行动。
    7月19日,大鸟接到陆奥的电训,立即于当天向朝鲜政府提出四项强烈要求:
    一、由日本自己动手架设汉城至釜山间军用电话线;二、根据日朝条约,朝鲜立即为日
军建造兵营;三、驻牙山清军师出无名,应迅速令其撤退;四、废除中朝之间一切与朝鲜独
立相抵触的条约和协定。
    当天夜里,清政府驻朝鲜通商交涉大臣袁世凯见大局已不可挽回,悄然回国。后事留给
驻汉城代办唐绍仪。
    第二天,大鸟再次向朝鲜政府提出通牒,限令“22日止予以确复,倘贵政府拖延示
复,则本公使自有所决意从事”。到了半夜里,大鸟再次发出照会,说中朝间一切条约均与
日本国的平等地位冲突,必须加以废除。可怜朝鲜政府接到通牒,惊恐不知所措。拖延到2
2日,勉强复照推说:“清兵久在境内,实因我国请援而来,南匪稍平之后,已屡请其撤回
而未即退,亦如贵兵之今尚住留也。方更要唐代办转请中国政府从速退兵。”大鸟接到复
照,大发雷霆,立即发出最后通牒,说“贵政府如不予以满意之回答,则为保护我权利,或
须用兵也未可知”。同时与大岛旅团长约定,于23日调日军入汉城,并决定无论朝鲜政府
如何回答或是不回答,都要举事。
    7月23日凌晨,日军按计划进入汉城,一路鸣枪放炮。大鸟亲率一个联队包围了王
宫。守卫王宫的朝鲜士兵寡不敌众,被日军攻破。日军掳走国王,成立了亲日政府。
    7月25日,朝鲜亲日政府宣布废除以前同清政府缔结的一切条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在
朝清军。至此,日本终于具备了开战的所有条件。
    三、初次交锋
    7月16日李鸿章提出的增兵计划,在取得了各方协调之后开始实施。不过驻朝清军因
叶志超怕海路不安全,陆路又怕兵力单薄,通不过驻汉城的日军防线,所以一直停留在牙山
一线,而没有收缩回平壤。
    朝鲜陆路多山,道路崎岖,进兵迟缓;而从北洋军队的大本营天津出发,由海路进军则
非常快捷。所以,增援的路线采用了两条海路:一是由天津渡海,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登
陆,再由陆路驰援平壤;另一路由天津登船,到牙山登陆,增援叶志超部。第一条路较为靠
近本土,路程也短,所以比较安全;而第二条路,要经过日军重兵驻扎的仁川一带,虽然中
日尚未开战,但也不可不防,所以决定租用英国商船运兵,并派军舰护航。
    7月21日,总兵卫汝贵率盛军六个营、提督马玉昆率毅军二千名,由大沽口乘船,到
鸭绿江口的大东沟,登陆后直奔平壤。
    同时,选派总兵江自康所部及天津练军共二千五百人,增援牙山叶志超部。雇用英轮高
升、爱仁、飞鲸三船运兵,并从威海的北洋水师基地派济远、广乙二舰护航。考虑到牙山只
有驳船30只,每船一次只能渡兵30人,进港70里才能上岸,这样往返需要两天时间,
如果三船同时到达牙山,则需要多日登陆,其间停留在海上的运兵船容易受到袭击,因此决
定三船分批由塘沽出发:爱仁21日下午开,飞鲸22日傍晚开,高升23日早晨开。三船
载兵情况如下:
    爱仁,载兵1000名,长夫等150人,二十八生的大炮二门。飞鲸,载兵400
名,马夫、长夫、营帐等近300人,马47匹,另载四个营的粮饷、炮械、帐房等物资。
高升,载兵935名,营哨官16人,营务处、文案、军械、管帐、长夫等165人,另载
山炮4门、七生的半炮4门。
    22日早晨,丁汝昌命济远、广乙、威远三舰由威海出发,护卫爱仁等运兵船到牙山。
舰队以副将方伯谦为队长。本来,丁汝昌还准备率海军大队随后接应,但李鸿章来电否定了
这个计划,所以海军大队没有出海。23日,舰队抵达牙山。24日早晨4时爱仁进港,6
时驳船到达,军队开始登陆。7时许,仅用了一个小时,两营士兵及弹药器械全部登岸。8
时,爱仁出牙山口返航。同日下午2时,飞鲸来到。因为飞鲸载有大量锱重,卸货较慢。到
下午5时半,舰队得到报告:日韩已经开战,日本大队军舰第二天就到。方伯谦见事情紧
急,考虑到威远是木船,行动迟缓,不能承受炮火,万一开战,白白损失一船,就令威远于
当天9:15先行离开牙山。到第二天(7月25日)早晨4时,大部分兵马器械已登陆,
方伯谦不敢再耽搁,率济远、广乙返航。因为区区二舰决不是日本主力舰队的对手。
    清军运兵船的出发时间,早有日本细作报知本国。日本自1872年开始向中国派间
谍,逐年增加活动。到战争前夕,日本对于中国的各方面情况已了如指掌。比如,日本估计
当时中国各省防军、练军的步、骑兵为349,700人,这与清政府1898年统计的各
省练、防军为360,000人相差无几。日本绘制的东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地图,精
确到每个村、每条道路甚至水井。
    7月20日,日军大本营获得北洋军队将赴牙山的情报后,于7月22日向联合舰队司
令长官伊东佑亨下达秘密作战命令,令其到朝鲜海面伺机袭击。当天上午11时,伊东召集
舰长会议,会上决定编队如下:
    第一游击队:吉野(常备舰队旗舰)、秋津洲、浪速;第二游击队:葛城(西海舰队旗
舰)、天龙、高雄、大和;本队:第一小队:松岛(联合舰队旗舰)、千代田、高千穗;第
二小队:桥立、筑紫、严岛;鱼雷舰队:母舰:比睿;鱼雷艇:山鹰、七号艇、十二号艇、
十三号艇、二十二号艇、二十三号艇;护卫舰:爱宕、摩耶。
    7月23日上午11时,日本联合舰队从佐世保港出发。第一游击队先发,次为本队,
再次为第二游击队、鱼雷舰队、护卫舰等。舰队离港时,海军大臣乘船亲自为舰队送行。他
的船上高挂“发扬帝国海军荣誉”的信号旗,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答以“完全准备就绪”;
联合舰队旗舰松岛答以“坚决发扬帝国海军荣誉”;第二游击队旗舰葛城答以“待我凯旋归
来”;护卫舰先头舰爱宕则答以“永远谨志不忘”。下午4:20,舰队全部离港。
    7月25日早晨6时半,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到达牙山湾外丰岛西南。
是日,晴朗无云,遥见丰岛方向有两舰喷烟而来,随即判断为军舰,常备舰队司令坪井航三
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以15节的速度向目标接近。7:20,看清迎面而来的是北洋水
军的济远和广乙,坪井航三随即下达战斗命令。
    再说济远和广乙。在威海临行前,广乙管带(相当舰长)林国祥请示丁汝昌:“若日船
首先开炮,我等当如何应敌?”丁汝昌根据李鸿章“如倭先开炮,我不得不应”的指示精
神,回答说:“两国既未言明开战,岂有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