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我们是冠军·双子星 >

第34章

我们是冠军·双子星-第34章

小说: 我们是冠军·双子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穿的橙黄色球衣齐伟没有见过,但是他们的对手齐伟认识,那是埃因霍温的球衣。另一张照片上,齐伟连他们的对手都不认识了。    
    “这是?”齐伟看着张飞翔。    
    “报纸给你了,你仔细看看吧,里面还有详细内容。”张飞翔挥挥手,走向他的办公室。    
    “本报记者李延,特约记者汪华荷兰沃伦达姆报道:就在中国球迷还在为英超同时有了三个中国球员而欣喜时,在荷兰,一个不知名的小俱乐部沃伦达姆里,却已经有两个中国少年球员成为了城市英雄。他们是张俊和杨攀。”    
    河南,洛阳。    
    这是梁柯带的第二个班级,不过他到现在都还没有记全现在这些学生的名字,也许是第一届那些学生实在是印象太深了吧。梁柯摇摇头,他又发现了一个学生在上早读的时候,把头埋在课桌底下,不知道在看什么,不过肯定不是在读英语。他悄悄走了过去,然后猛地把手一伸,“哗啦”一声,他从书桌内掏出一份报纸。    
    “早读不读英语,看什么报纸?”梁柯有些生气,他瞟了眼报纸,“《体坛周报》?嗯,中国少年扬威……”他没有再读下去了,而那个低头等待着班主任训斥的学生没有听见老师的声音,奇怪地抬起头来,却发现身边没有了梁柯的身影。    
    “喂,老班哪儿去了?”他碰碰身边的同桌。    
    “他拿着报纸出去了,一边走一边看呢!”    
    “下回我带黄书来得了,不知道他收了看不看……”两个人窃窃私语。    
    梁柯站在办公室门口,门关着,他也不想掏钥匙去开门,因为那要耽误时间,耽误他看报纸的时间。    
    “……两个小将在高中的时候就参加过全国高中生足球联赛,并带领所在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冠军,应该算作我国的中学生联赛中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成功的职业球员了吧……”    
    第八节    
    李永乐早晨一如既往地晨跑锻炼,平时他都是到学校的体育场中跑圈,但这回他却决定在校外去跑跑,换个环境。    
    北京的早晨空气要好过其他时候,早锻炼的人也特别多。李永乐把MP3戴上,然后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了他一天的必修课。    
    自己所在的学校今年的目标就是全国冠军,而自己的目标却比这个还要高远。小小的全国大赛已经不是他所要追求的了,在遥远的欧洲,他的目标在那里。    
    他经过一个报摊,却发现平常很冷清的报摊围满了人,好奇让他挤了过去。凭他的身高,他要想挤进人堆里面易如反掌。    
    红色的报名,这是体坛的传统,再看头版:    
    “中国少年扬威荷兰!”    
    一张熟悉的笑脸出现在他眼中……    
    “……现在他们在万里之遥的荷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足球生涯,沃伦达姆的主教练阿德里安塞介绍张俊和杨攀是两个非常勤奋的球员。他们一开始在青年队接受训练,青年队的教练莱斯对两个小球员大加赞赏,认为他们的前途无可限量,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在最高水平的欧洲赛场看见他们的身影……”    
    李永乐就那样定定地站在人群中,看着他眼前的那份报纸,看着那份报纸上的那个人。    
    安徽,合肥。    
    苏菲捧着一份还散发着墨香的《体坛周报》,看着上面的照片,这是自从张俊走后她第一次看见张俊的样子。脸更黑了,身体似乎也真的强壮了一些,从他腿上的肌肉可以看得出来。光一张照片苏菲在教室中足足看了半个小时,台上老师讲的什么她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张俊在他自己第一场职业联赛中就打入了扳平比分的一个球,立刻成为了这个城市的英雄。而第二场比赛更是两名中国球员的完美表演,杨攀一个人进两球,三次助攻(制造点球算作一次助攻),而张俊更是上演了中国留洋球员的第一个帽子戏法……”    
    苏菲的目光停留在了“帽子戏法”四个字上,久久没有移开。在所有人看来,这个帽子戏法可以让他们兴奋异常,可以让他们为中国球员感到骄傲……但是对于苏菲来说,只有她才能够读懂里面的密码,帽子戏法的密码。一个承诺,生日的承诺。    
    我会在你每年生日的时候为你献上这份生日礼物。    
    苏菲仿佛看得见张俊在进球后的祝福。    
    生日快乐,苏菲!    
    苏菲把头埋了下去,她不想让人看见她流泪的样子。自己从几天前就开始不安的心终于可以平静了,张俊还记得她的生日,尽管在万里之遥的荷兰,他和她的心也还是在一起的。    
    还有十天,自己也应该为张俊准备生日礼物了。也许寄过去的时候他的生日早就过了,但是他会明白自己的心意。    
    苏菲想着想着,甜蜜地笑了。    
    “这个问题,苏菲你来回答。……苏菲?苏菲?苏菲!……算了,我们还是换一个人吧。”


第四章生日快乐,苏菲(5)

    第九节    
    李延这期专题传到国内,可想而知会引起怎样的轰动。由于此前阿德里安塞一直对新闻媒体封锁消息,致使国内媒体几乎以为张俊和杨攀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还没搞清楚状况呢,就在荷兰上演了中国留洋球员的第一个帽子戏法。实力强大如ZYTV5都只能在中午的《体坛快讯》中用一个足球代替了进球画面,播音员几乎是照着这一期的《体坛周报》念的新闻。这个时候,ZYTV5正在和荷兰方面紧急商谈购买两人进球画面。争取能在下午六点半的《体育新闻》中放出来满足全国观众的要求——这段时间,ZYTV5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全是询问为什么没有进球画面的电话。    
    就在国内体育媒体都只能用一句话新闻或者比赛简报的形式来报道此“惊天大新闻”时,李延所在的《体坛周报》却用了两个对开版作了一个张俊和杨攀的专题报道。以“荷兰沃伦达姆一线记者李延,特约记者汪华”的名义,把他们参加的两场比赛,在青年队训练过程,闪电签约,在沃伦达姆的日子,以及人物专访,两人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经历都详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可以想像,在竞争对手都苦于没有更多的新闻素材时,《体坛周报》的这一期会在读者以及同行中引起怎样的反响。总社电话一天到晚就没有停过——都是要求加印,或者直接出一个张俊和杨攀的号外!    
    “喂?阎伟吗?怎么搞的?我打了半天电话都占线,现在国内应该是晚上了吧?怎么还占线啊?什么?都怪我……不是吧?”李延看看身边的汪华,笑了,“没这么夸张吧?喂喂,你加班还怪我,应该感谢我才对,这个月的奖金又见长啊!哈哈!笑还来不及呢,还哭呢!好好,不开玩笑了,说正事,翟总有什么反应?我给他打电话过去了,他不在……嗯,很高兴?这就好了,哈!放心了,说实话,这几篇稿子我是连夜通宵赶出来的啊!妈的,你还笑,老子不努力,你们的奖金统统死啦死啦的……我也没想到啊,才在荷兰联赛、杯赛上了两场比赛,就能上演帽子戏法……是,是,那小子是天才!我的眼光还是……那是!你李哥平生阅人无数,何时看走眼过?任务?什么任务?啊?周刊要做一个详细的企划?比这个还要详细?没有问题,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连他们晚上睡觉是喜欢磨牙还是说梦话都给你搞出来,哈哈!开玩笑,你可别真这样给翟总说啊!我还有一个事情要拜托你,你去北京帮我查一个人,去采访他,李永乐,这是你查出来的人,但是不够仔细,你再去仔细查一遍他,我给你说,搞好了,我们可就出名了。还有,代我给翟总说一下,让他联系在巴西圣保罗的记者,去采访卡卡……哪个卡卡?巴西国家队的卡卡,圣保罗俱乐部的卡卡!就说是要给张俊做专题的记者,具体的策划内容我都会用E…mail发给翟总的。好了,其他没什么事,我挂了,国际长途!嗯,没忘呢,回来给你带球星签名照。”    
    汪华看看李延乐呵呵地挂了电话,“你很高兴,很久没见你这样了。”    
    李延躺在旅馆的床上,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那是!我报道了三年国内联赛,从来也没有写过这么有轰动性的新闻。我们社里的电话都被打得发烫了,纷纷要求加印啊!社里的人都在赶着加班呢。哈!我现在传回去的任何一篇有关那两个小家伙的报道都会像珠宝一样抢手!”李延兴奋地说着,脸上洋溢着光彩。他出神地盯着天花板,仿佛真的已经看见了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从这里转弯了。    
    第十节    
    当整个国内都还在为两个突然出现的中国留洋球员而疯狂时,两个当事人已经开始新的一天的训练了。邱素辉趁训练间隙将张俊和杨攀叫到了一边:“你们要搬家了。”    
    “啊?搬家?”张俊有些吃惊。    
    邱素辉点点头:“这是我和主教练商量后的结果,你们现在还想有更大发展的话,就必须先彻底解决语言问题和独立生活问题。在王先生家里居住,用的都是汉语,这很不利于你们熟练掌握荷兰语,要知道翻译相当于你们的拐杖,在球场上,如果总也扔不掉拐杖,那么你们便永远无法真正地跑起来。有时候,必须用强制手段。另外,让你们住进俱乐部的球员宿舍,也是为了保护你们。你们现在是名人了,中国国内肯定炸了锅,以后你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点了。”    
    “球员宿舍?那……王伯怎么办?”张俊问道。    
    “他不负责照顾你们的饮食起居了,从现在开始,从每天到训练场来训练,到回家后自己做饭,都要你们自己解决了。至于王先生,俱乐部打算聘请他来做球队的大厨,说实话,他做的饭菜确实很好吃,嘿嘿!”邱素辉笑道,“而且他给你们做菜这么久了,对球员食谱也很熟悉了,胜任这个位置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俊松了口气,但杨攀紧接着又问:“俱乐部的球员宿舍?在哪里?”    
    邱素辉指指树林后面一排隐约露出红色房顶的平房说:“那里,出了训练场大门,向右拐,走五十米,看见一个路口再向里面拐,就到了。那里主要是给外地来的球员们住的,不过并没有多少人住,队员中很多都是本地人,所以房子富裕,你们可以随便挑。顺便说一句,塞斯和奥楚都住在那里。”    
    两人顺着邱素辉的手望去,茂密的树林中,房子看得并不太真切,只能看见那些尖尖的红色屋顶,环境应该还是很不错的,能和科泽尔和“开心果”奥楚住在一起,也挺不错的,最起码休息时间有玩伴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了。”    
    “那么明天训练结束后,就去搬家吧。我已经提前通知王先生了。”


第四章生日快乐,苏菲(6)

    第十一节    
    沃伦达姆与荷兰的很多地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名字后面都带一个“dam”,比如“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鹿特丹(Rotterdam)”……“dam”本身是堤坝的意思,因为荷兰大部分地方均低于水平线,故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建筑堤坝,以防水患。有堤坝自然有水道,这个“dam”便也表明了沃伦达姆这个地方的特点,水道多。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