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惑 作者:彭绪洛-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怎么的,我就来到了欣儿的坟前,是我自己走来的,还是欣儿引我来的?
我难以说清。
这时太阳已经初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我坐在欣儿的坟前,像往常一样,不说话,就这样坐着。
人活着的时候,他们说有情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那人死后呢?心灵还会相通吗?
我坐在这里,搜捕欣儿的心灵。
可一无所获。
除了回忆和大脑中的记忆,再一无所获。
不知坐了多久,头上的太阳快到正中了。
我累了,我想睡,睡上十年,百年,甚至千万年,然后再苏醒过来。
在我老家土屋的大门口,我又见到了欣儿,她穿着一套古典的唐装,坐在大门口,正在绣花。
我是从很远的地方看到的。
我忙朝家跑,拼命地跑。
跑了很久,终于到了家门口,我忙大声喊欣儿。
可门口的欣儿没有抬头,她还在继续绣她的花。
我说欣儿啊!是我,你抬头看看啊,是我。
她还是没有反应。
过了好久,她抬起头,叫了声,相公,回啦!
我大惊,她怎么这样叫我。
可这时一个强壮的男子背着一捆柴进门了,那个男子称欣儿叫娘子。
欣儿原来不是叫我。
我正要上前问个究竟,问那个男子是谁?问欣儿为什么另嫁他人。
这时我醒了,迪文在我旁边,不停地叫我。
我睁眼一看,四处漆黑,到晚上了,我还在欣儿的坟前。
迪文说今天一天没见我,都急死他们了,天黑了还不见我回去,她猜我肯定到这里来了,所以就来找我。
我和迪文讲了我刚才的梦,说我梦见欣儿了,可她嫁给了一个农夫,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迪文沉思了一会儿,说也许欣儿转世投胎了,她能过上普通而幸福的生活这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吗?
想想也是,也许欣儿完全不记得上辈子的事了。
更不可能记得我了。
弟弟和迪文的假期马上就要到了,他们快要回加拿大了。
弟弟正在收拾行礼,迪文叫住了我。
她说让我跟他们一起去加拿大,换个环境也许能改变心境。
我沉思着。
好久,我说不行。
我走了,爸爸怎么办?还有欣儿,我要常去看她的。
弟弟和迪文走了。
四十三
我还是继续过着那毫无生机的日子。
可在许多人眼中那是一种轻松、刺激而又向往的生活。
有人说婚姻是围城,可我觉得生活是一个更大的围城。
生活的围城中又有多如牛毛的小围城。
这个围城的人们向往着别人围城的生活。
可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他们始终都没有摆脱生活的城墙。
离开老家几年,这次回来发现变化不小。
也许是我一直没有心情去注意这些吧!
别的不说,宽带进了县城,网络成了看得见,用得着的现实。
当地政府还建立了一个清江热线网站,这个网站集新闻、文化、娱乐、游戏、论坛为一体。
我还有幸被聘请为文化版块的兼职网络编辑和文化社区的斑竹。
也许是我在文化圈里摸爬滚打了好多年,爬出点影响来了吧!
也许是我接触网络早,懂电脑,又认得几个字的缘故吧!
管他们怎么认为,我有幸又赶上这一拨了。
我已经喜欢和习惯有事忙碌的生活,越忙越好。
不敢想像我无事可做时会是什么样子,会发什么呆?会想些什么东西?
我现在除了和原来一样照常看书、读报、看新闻、写字外,还抽时间去清江热线更新文化版块的文章,去论坛回复读者的帖子。
网站刚建不久,人气指数太低,宣传力度也不够。
我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的古怪人,我得想办法增加人气。
我先给我的文朋诗友每人发一个宣传伊妹儿,再到几个大的文学网站宣传了一番。最后,回到文化版块再看看,已经今非昔比了。
文化版块成为了清江热线人气最高的栏目,我也成为了人气最高的斑竹。
现在的东西需要的就是宣传和包装。
广告就是老百姓的指南针。
四十四
我又一次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清江热线,在首页上我发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内容,是一则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的内容大致是说,在我们县城寻找一个女孩的父母和姐姐。
这个女孩现在在国外,她是由养父带出国的,这个养父已经年近古稀,想在临死前替养
女找到她的亲人。
我是个好奇心特强的人,看完这则启事我就来了兴趣。我要替这个老人完成遗愿,最起码也要试一试。
我按照老人留下的电子信箱和他取得联系。
这个老人现在在加拿大,二十几年前,他在国内时曾到我们这个县城搞一个科研项目。
当时,他吃住在一个农民家里,并和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就在他完成任务后将要离开的前几个月,这家农民喜得一对双胞胎女儿。
这家农民很穷,没有能力抚养两个女儿。
老人看着可怜,就同意收农民的一个后出生的女儿为养女,走时带走了小女婴。
老人那时还是风华正茂的中年人,后来他去了加拿大,也把养女一起带了过去。
现在老人感觉是应该告诉养女身世的来龙去脉的时候了,所以在网上搜索我们这个县的网站,抱着一丝希望寻找着。
没有想到轻易找到了清江热线,更没有想到的是碰到了我这个热心人。
我向老人询问到了更多的有关他女儿亲生父母的情况和资料,以便于我的寻找。
四十五
我似乎有了新的工作或目标,抑或是任务。
我在脑海中这样记载着:
目的:寻找一个女孩的父母和姐姐。
途径:亲自去梅竹乡梅竹村询问查找。
线索:女孩父母的名字。
概率:50%可能找到,50%可能找不到。
经费:自理。
第七章 转辗往复
四十六
我轻装上路去了梅竹村。
先到梅竹村小学,向小学的老校长问起那个女孩的父母。
老校长深思了许久,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说他来这里教书二十多年了,从未听说过村里有这对夫妇。
我只好又找到村里另一个高龄老奶奶。
这个老奶奶年岁已高,眼睛和耳朵都不好使了。
我问她知不知道村里有这么一对夫妇。
她想了许久,说她没有这么一个叔叔。
我又说:我是向您打听一个人,不是问您叔叔。
她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你要打人?不是打我叔叔?
我这才知道老人的耳朵已经几乎听不见了,我说什么她都只能听出一个大概。
我又找了几个年龄大一点的乡亲,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
没有。
我有点纳闷了,加拿大老人应该不会记错地方,也不会记错名字。
或许是年代太久了,毕竟相隔了二十几年,大家都想不起来了。
或许是他们搬迁了,隐名埋姓到了其它地方。
或许是这里有同名的两个梅竹村。
四十七
我逐步排除一个个疑问,最后的焦点落在搬迁上。
这还是听老村长讲起的。
他说在二十几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瘟疫,当时死了不少人,也有不少人举家搬迁去了周边县城。
我在想,这个女孩的家人是搬迁去了邻县呢?还是在死亡者之列呢?
如果是前者就还有希望找到,如果是后者就得破坏一段多么美好的亲人重逢的佳景。
谁都不想把一个感人肺腑的重逢故事导演成一个令人心寒的悲剧。
我继续打听当年的情况,可还是一无所获。
无奈,我只好收集了当时搬迁和失踪人的有关资料,先一一排除,然后追查在年龄上和家庭结构上相似的人。
在这之中,我发现最相似的几家人搬到了周边的几个县城的乡村,并且搬迁对象的范围扩到整个梅竹镇。
乡亲们也只能隐约回忆起当初一些人的大概去向,其它一无所知。
我开始一个县城一个县城周游寻找,被找到的均被一一否认。
最后的焦点落在了邻县的花桥镇的花桥村,当时搬迁去那里的有好几户人家。
我回了趟县城,把家里值钱一点的东西都变卖了。
因为自费寻找,我已经花掉了自己的生活积蓄,再加上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我的生活已经步入了险境。
可我不能失信于老人,我猜想老人正心急如焚地等着我的好消息。
我转了四次汽车,在崎岖的公路上颠簸了十四个多小时,才到达花桥村。
花桥村是一个世外桃源,有山有水的地方肯定是好地方。
四十八
到花桥村后,我先去看望了一下欣儿的父母。
我理解他们失去女儿后生活的忧闷和心情的忧伤。
他们家我只来过一次,凭着记忆我还是轻易地就找到了。
在敲开门的同时,欣儿妈妈愣了一下,像是见了外星人一样。
也许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还会去看望她老人家。
这种惊讶的神情只持续五秒钟,随后她喜出望外地把我迎进屋。
她一直在担心我的生活,当她得知我这些年去了北方,也是回来不久时,她不停地说,都是苦命的孩子啊!
我也很关心二老的身体和生活,从欣儿妈妈口中得知,欣儿爸爸身体一直不太好,积劳成疾,经常病倒。
最后,我说到了我这次到花桥村还要办一件事。
欣儿妈妈听完后再次惊讶了,甚至呆了,一时半会儿没有回过神来。
许久,她才激动地动了动嘴,可欲言又止,似乎是太激动了,一时嘴不听使唤。
欣儿她妈,你怎么了?
我回过头,才发现不知何时欣儿爸爸已站在了屋外,像是在门外站了很久。
我忙打招呼,欣儿妈妈也过来拉着欣儿爸的手激动地想说什么,可又总说不出来。
欣儿爸爸打断了欣儿妈妈的激动,转过头来问我来干什么?
我说来看望二位老人家,这些年也不知你们过得好不好?
欣儿爸自从欣儿死后,就一直敌视我和我弟弟,认为我们兄弟是他们家的克星。
我知道欣儿爸对我们存在太多的埋怨和误解。
今天也一样,他对我没有半点好感。
欣儿爸进屋了,欣儿妈突然说了一句:我们家就是那一年闹瘟疫时从梅竹村搬来的。
我大惊,忙追问知不知道当年迁来的另外几户人家去了哪里?知不知道我要寻找的那家人?
欣儿妈正要说,却被欣儿爸打断了话,他简单地告诉了我另外几家的地址。
我知道欣儿爸不欢迎我的到来,我忙起身道谢并退出了大门。
我又依次去另外几户人家,虽然在一个村子里,但还是转了好几天才每户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