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我为死囚写遗书 >

第20章

我为死囚写遗书-第20章

小说: 我为死囚写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应验”的深深的失望。 
  因为这份失望,所以,我找到了与他交流的切入口。 
  他疑惑地问我:“你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这回罗汉菩萨不保佑我了呢?子四不敬菩萨,反而得到了改判,为什么?” 
  我沉思了一会儿,便给死囚木易讲述了一个跟“佛”有关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作德感坝的地方,住着非常贫穷的母子二人。寡居的母亲虽然心怀慈悲,无奈家境实在贫寒,所以,在儿子年满十三岁时,就将他送到德感坝上的一家屠宰行学操刀。许多年过去了,儿子在宰杀了若干头猪、牛、羊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得身强体壮,练就了高超的屠宰手艺,还用替人家屠宰牲畜赚来的钱使辛苦一生的母亲过上了好日子。一天,她让儿子背着她到山上的德感寺去礼佛。途中,经过一个山洞,洞中住着一位大户人家的儿子。那大户人家也是信佛的,也就是说,同样的男人,在同样的十三岁那年,因为各自家境贫富的悬殊,所以,选择的生活道路也就有了天壤之别,一位迈进屠宰行作刀手,一位跨进洞天参禅佛学。 
  大户人家的儿子是认识青年屠夫的。他绝不允许这位刀儿匠到寺庙里去亵渎神灵。于是,他冲出洞口,张开双臂拦住青年屠夫,义正词严地喝问道:“你一生罪孽深重,怎么还敢到佛脚前礼拜呢?” 
  青年屠夫背上背着母亲,惶恐地望着大户人家的儿子。他不明白:他一身的罪孽在哪里?为何不能到佛脚前礼拜? 
  大户人家的儿子见青年屠夫懵懵懂懂的样子,便给他一一道来:杀死一头猪,增加一分罪孽,杀死一头牛,增加两分罪孽,杀死一只羊,增加三分罪孽……计算的结果,青年屠夫杀死了几百头牲畜,罪孽加起来超过了他的身高。 
  天啊!青年屠夫听完大户人家儿子的一席话,顿时一身冷汗淋漓。他想,自己一身的罪孽,哪有什么缘分到寺庙里礼佛呢?不如以死谢罪。想到这里,他将母亲放下来,扶她坐在洞口前的石凳上,朝母亲磕了三个响头,一转身跳进了万丈悬崖。 
  但是,奇迹出现了。 
  半空中突然升起一朵莲花,托住了青年屠夫。在参禅悟道者眼里,只有修炼成正果的人才能有此吉祥啊! 
  大户人家的儿子先是惊得目瞪口呆,继而愤愤不平:佛祖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对木易说:“你只要想通了这中间的道理,也许就想通了你自己的事情。” 
  非常遗憾,直到第二天上午,木易对我说道:他还是没有想通。 
  当日上午,死囚木易被执行了枪决。   
  躲来“藏”去(1)   
  在贩毒行业里,上家是卖方,下家是买方。在他们的行话里,买、卖毒品叫作买、卖药品,吸毒不是一般外人说的吃白粉,而是叫吃药。 
  在叙述上家的故事前,我先要提到一个人:笛福。许多文学爱好者只知道笛福是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一位虽然早已作古但至今仍英名赫赫的大作家。然而,写作仅仅是笛福心血来潮时的兴致而已。 
  那么,这位闻名世界的大作家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呢?他与重庆的一位极其隐秘的上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1 充当眼手:躲“藏”到书店里 
  1969年2月10日,木中出生在重庆巴县。在成为瘾君子前,他在重庆一家运输公司工作。家境虽然谈不上有多么富裕,但是离小康只差一小步。 
  重庆话中的瘾君子,过去,主要指那些烟瘾很大的人,俗称老烟锅;现在,则几乎成为吸毒者的专用代名词。 
  木中没料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染上白粉,成为一名吃药人。等他发现自己糟了时,他已经离不开“药”了。 
  成为瘾君子之后的木中,开销一天天增大起来。人们都明白:许多人一旦染上毒品,万贯家产都会在短期内烧作轻烟,何况木中的家境还未小康。因此,不可避免地,他也走上其他吃药人必然走上的“活”路:以贩养吸。走以贩养吸这条路,毒品价格的高低并不是他们最担心的,他们最最担心的是交易的安全性,也就是买、卖毒品时避免被警方现场抓获。因此,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为这种高风险、高利润的行业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即便价格高出几倍,下家也会咬牙接手。 
  开初的一段日子,木中跟着一位师兄实习。他充当师兄的眼手。什么叫眼手呢?在贩毒行业里,在确定交易对象的真假前,先派一人试探对方的虚实,真正的上家在远处隐藏着。眼手的危险在于随时随地都会被警方抓获。因此,每次完成眼手的任务后,木中都会虚弱很久,只有狠狠地吸几口“药”,他的元气才能恢复。 
  一天,木中又一次充当师兄的眼手。在重庆市中区,他按照师兄教给的方法,给下家打了传呼。不到三分钟,下家复了机,两人在电话中约定:重庆大元公司门口见面,一手交钱一手取货。不知为什么,电话中传来的下家的声音使他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心悸。他对师兄说:“我突然感到有点害怕,有点不对头。” 
  “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师兄拍了拍他的肩头,“我虽然在暗处,但我身上有药;你虽然在明处,但身上没有东西。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呢?” 
  在重庆大元公司门口,木中双手插在裤袋里,等着下家的到来。他并不认识下家,这种方法是师兄教他的。此时此刻,师兄就躲在他附近的某个角落。走这条路完全是靠一双眼睛吃饭。只有眼光的厉害与老辣,才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问题是,前几次交易,木中都没有忐忑的心跳,而这次,他有些心神不宁。对师兄的怀疑,就在这一瞬间产生了——他不是怀疑师兄在“陷害”他,他是怀疑师兄设计的这套交易方法的安全性。 
  就在这时,前面走来一位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一份报纸。 
  下家来了。 
  然而,当两人对上暗号,就在木中伸手准备与下家握手的一瞬间,他猛然看到下家的眼神——木中在这双眼睛里看到了一股凛冽的“煞气”。几乎没加任何考虑,木中毫不犹豫地转身一路狂奔起来,他的眼角瞟到对方从腰间掏枪的动作,因此,他拼命地往人群里钻。等他连续换乘了几辆公共汽车并确信安全后,他已经站在一家取名缕香书店的门前。太阳热辣辣地照射下来,站在大街边,望着街上如织的人流,木中被惊吓得煞白的脸上挂满了冷汗。 
  忽然间,身后传来甜甜的声音:“先生,外面太阳大,请进店里躲一会儿太阳吧。” 
  木中回转头,看到一张清秀的瓜子脸,白皙的皮肤使木中原本热辣辣的心际上空吹过一阵凉意。此刻,那位售书小姐正睁着一双如山涧流泉般的大眼睛望着他。书店里飘出柔美的音乐——那种源自草原部落的乐声轻轻地拨动了木中心里的某根琴弦。   
  躲来“藏”去(2)   
  他不由自主地走进了缕香书店。 
  书店面积不大,估计是私人性质的。他刚在一排书架前停下,正准备用衣袖揩净脸上的冷汗,那位售书小姐抢前递来一包餐巾纸,说道:“先生,擦擦汗吧。” 
  木中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接过餐巾纸,“小姐,谢谢你。” 
  虽然他明白这位陌生的售书小姐对他的全部热情都是出于“卖点”,但是他先前差点吓破胆的身心此刻却得到了极大的安慰。他转到书架的另一面,在售书小姐看不到的地方,他依旧用衣袖揩淋漓的汗水。要知道他头上冒的是如注的汗水,不是女孩子腮角的几粒香汗,几张餐巾纸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做完了这一切,他开始选购起图书了。 
  应该说,木中是喜欢看书的——他喜欢读武侠小说。他的手指在一本一本的武侠小说之间跳来跳去,很遗憾,许多武侠小说他都是看过的。后来,他无意中触到一本《鲁滨逊漂流记》,顺手取了下来,看了一下作者姓名:笛福(英国)。又读了一段书中的内容。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是木中不喜欢的,他喜欢传统演义小说那种单线条的结构和单纯的人物关系。就在他将《鲁滨逊漂流记》放回书架时,他看到旁边竖着一本厚厚的《谍报术大观》。很显然,这是一本学术味较浓的著作,是一本即便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都不感兴趣的冷门书。木中五根苍白的手指刚要从那本冷门书上移开,一刹那瞟到那位售书小姐清澈透明地望了他一眼。于是,在如丝如缕的书香里,因了售书小姐先前柔美的微笑与热情,因了她此时此刻闪亮如流萤般的一瞥,木中突然间决定买下这本冷门书。 
  直到付完款坐到公共汽车里,他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几十元钱买这本根本看不懂也用不着的《谍报术大观》? 
  2 汲取知识:找到“藏”药的安全 
  如果说那位清秀的售书小姐对木中的全部热情都是出于“卖点”的话,那么,木中花几十元钱买上这么一册厚厚的《谍报术大观》,除了在那如流萤般闪亮的一瞥之下产生的小小的虚荣外,更多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谍报术大观》是讲谍报技术的,不是叙述间谍故事,木中对这些技术内容是不感兴趣的。因此,那本厚如砖头的书被他当做枕头在床头静静地躺了好多天。 
  自从上次给师兄当眼手差点被捉以后,他就感到师兄采用的上、下家方式太原始,漏洞太多。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更为隐秘、更为安全的方式呢? 
  一天深夜,木中在毒瘾发作时,将一克海洛因分成若干包,先吸了一包。在一阵虚无缥缈的幻觉过去后,他的精神忽然兴奋起来,浑身日渐枯萎的细胞在海洛因的激活下,一时间反常地空前活跃。 
  他云里雾里地躺在床上,点燃一支烟,在袅袅的烟雾中,头枕着《谍报术大观》,双脚跷起二郎腿的样子,嘴里轻轻地哼起一首歌,心里却在设想一种更为安全的贩毒方式。一会儿,他猛然发觉自己哼着的不正是前些天在那间书店里听到的来自草原部落的歌曲么?因为这首抒情味浓郁的歌曲,所以,他想起了那位双目清明如水晶的售书小姐;因为那位售书小姐,他想起了头下枕着的这本《谍报术大观》。木中头脑中突然划过一道亮光:对呀,这本书不就是叙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间谍术的么?那么,里面有没有热炒热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法呢?想到这里,木中将烟头扔到地上,一翻身跳下床,将那本书双手捧到桌上,在台灯下仔细翻看起来。在翻过了一页又一页之后,他在书中的情报防御术一章中,看到了一个眼熟的名字:笛福。木中想起在书店里最先取下的那本《鲁滨逊漂流记》,笛福不是一个作家吗?一个驰名世界的大作家跟一位大英帝国早期最优秀的谍报大王之间有什么牵连呢?立刻,木中的好奇心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他情不自禁地开始阅读起这本冷门的学术味非常强的著作。 
  原来,笛福的真正功勋并非他心血来潮时创作出了传世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而是因为他替大英帝国的谍报系统创建了一系列反谍术,俗称防御术。笛福的反谍术延续到现在仍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情报系统的防御术都堪称全世界最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