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 >

第8章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第8章

小说: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某镇,我见到了已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梅梅。1998年9月,活泼可爱的梅梅进入该镇中学读初一,慢慢地,母亲发现她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每天上学也很勉强。原来,梅梅竟常常被同学殴打、谩骂,而老师对此也没多加管理。随后,梅梅的母亲找到学校领导要求调换班主任,被拒绝后,又提出给女儿换班,但也被拒绝了。后来,梅梅的性格越来越孤僻,经常一个人发呆。去年2月,她开始一个人傻笑和自言自语,说有人要打死她。两个月后,15岁的梅梅不得不辍学治病,但至今毫无起色。    
    当我找到梅梅的同学,询问为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她时,大家除了说梅梅的笑声不好听外,别的竟毫无理由!曾与梅梅同学、今年已读高二的邹小雪告诉我,刚进初一时,梅梅特别喜欢笑,人也很活泼,还是语文课代表,但不知为什么,后来班上的同学说梅梅“憨”,从此开始戏弄和殴打她。小雪说:“几乎每次下课都有人打梅梅,用书敲她的头,或者用拳头打她的背,开始时梅梅还会哭,到后来就只会傻笑了。”梅梅的同桌、一位15岁的男孩徐勇惭愧地承认:“我也打过她,而且还打得比较凶。我们班上80%的同学都打过她,还经常把她的书包丢到淤泥里去。”    
    对梅梅的遭遇,我想到的是:我们固然不能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在道德上达到精英的高度,但我们却可以要求他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不伤害他人而幸福生活的人。只要孩子懂得了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同情,那么,他对暴力及其危害就会有新的理解,至少不会在面对以强凌弱的暴力事件时,像梅梅的那些同学那样麻木不仁,甘当看客,甚至火上浇油,助纣为虐。    
    然而,真诚地检讨我们自己,谁又能说在这方面给了孩子良好的教育?这样,值得我们深思的,就不仅仅只是学生对暴力的集体欣赏和崇尚、对施暴现象的集体麻木、纵容甚至帮凶,它所触及的是至今仍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散发着霉菌的某些愚昧、落后的意识形态。    
    尽管绝大多数校园暴力隐藏在暗处,不容易被学校、警方、家长等察觉,但事实证明,它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正常秩序的危害也是极为恶劣的。在此情况下,教会学生与之既有勇又有谋地“周旋”,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我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校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以下五种:一是索要钱物,不给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长自家志气,灭他人威风;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人格;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长;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易暴,冲动报复。    
    针对校园暴力的这些形式,无论是已经受到过伤害的学生,还是正在遭受或即将遭受伤害的学生,都可以在学校、警方、家长的帮助与配合下,与之“玩”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而不要逆来顺受或以暴易暴。否则,不但不能阻止校园暴力对自己的伤害,还会使其对自己的伤害越来越大。    
    2003年11月2日,我在某派出所见到了这样一份被敲诈的高中生写的《案情自述》:“下晚自习后,有个人站在墙角里招手,把我和陈某叫了过去。陈某认识他,让我喊他‘大哥’。‘大哥’对我说:‘我要请人吃饭,你先借我500元钱。’我说没有。‘大哥’就改口要300元钱,我只好答应。‘大哥’说明天早上7点整必须把钱给他,并威胁说,如果骗他,就砍了我。第二天早上,我向王某借了70元钱,然后又到老师那里把没用完的140元钱补习费拿了回来,加上从家里偷的90元钱,这才凑够了数,然后我就来到学校后门,把钱给了‘大哥’……”    
    据办理该案的民警说,这位高中生说的“大哥”名叫李钦亮,绰号“李铁头”,是位在小学五年级时被学校开除的17岁少年。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李钦亮在该生所在学校附近专门勒索学生的财物长达两年之久,先后有50多名学生被他“借”走了4000多元钱。直到2003年9月,一位家长偶然发现了他对学生的敲诈勒索行为,将他扭送到了派出所,这个案子才算暴露出来。否则,真不知还会有多少学生深受其害。    
    针对学生因害怕遭施暴者报复,不敢积极、大胆反抗,更不敢报告学校、家长特别是警方的心理,这位民警说,与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无可非议的,但对青少年来说,一定要讲策略,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在这一点上,青少年一定要明白,只要能想办法达到使施暴者受到正义的合法惩罚这个目的,就是勇敢的表现,并不是只有正面的直接搏斗才算勇敢。根据这个道理,在自己势单力薄,不满足施暴者的某些欲望便不能脱身,甚至还要受皮肉之苦时,给钱也是一种缓兵之计,但一定要把对方的体貌特征看清楚,以便协助学校、家长或警方把他们抓获。    
    


第一章 直击4 黑色的警报——屡禁不止的校园暴力(3)

    我认为,与此同时,青少年也应树立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要学会说“不”。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此外,青少年还要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在侵害发生后,要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今天这个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中,施暴者永远只是极少数人,而任何人,不管他是同学、老师、校长还是家长,只要他们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惩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采访中,我发现,校园暴力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股黑色暗流,它其实是一个老话题,但校园暴力在近几年内的不断升级,却是不可否认因而也是最应引起警惕的。事实证明,如今的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它在个别地方甚至正在演变成依靠组织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的一份权威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我们不禁要问:校园暴力真的成了教育永远的伤痛?当花季少年成为犯罪分子,不知他们在行凶作恶时,内心有没有过胆怯与恐惧?有没有过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暴力的崇尚甚至膜拜?谁又该为他们制造的罪恶承担责任?    
    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相关专家。    
    法学家皮艺军说,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在此情况下,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为一些影视作品描写正义的战争或正义的行为就让孩子观看,也不管其中是否有暴力场面。其实,孩子在有暴力场面的作品中并不见得能理解什么是正义,相反,他可能学到的只是其中的暴力行为。    
    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心理学家王加绵认为,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因此,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在校园暴力的滋生过程中,暴力文化做了“帮凶”的角色,它为青少年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而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的“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更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直接诱因。    
    我在采访中还注意到,除了社会上存在的暴力文化的作用外,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10月27日,我去某小学采访,当问到孩子们如遇到被同学打骂作何反应时,至少有45%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究其原因,是家长从他们上幼儿园起,就向他们灌输在学校不能吃亏,遇到谁欺负自己就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等错误观念。    
    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或经常向孩子灌输以暴易暴等错误观念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后天的“培养”。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的时代,过去的道德理想主义在不断地被解构,各种各样的社会变化和社会问题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走向多元化。在这个前提下,孩子世界中的暴力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投影。试想,如果成人世界奉行的是弱肉强食、巧取豪夺,我们又凭什么要求孩子温良恭顺呢?毕竟,道德不是靠灌输的,它是靠家长的身体力行教育给孩子的。    
    从专家们的意见以及我的调查结果来看,校园暴力的出现及其在近几年内的不断升级,基本原因是我们为青少年教育这块土地提供的营养出现了失衡,从而造成他们离暴力越来越近,离非暴力越来越远。    
    “虽然由于社会上暴力文化的泛滥和家庭教育的失当,使我们为青少年教育这块土地提供的营养出现了失衡,致使校园暴力在个别地方屡禁不止甚至逐步升级,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出现的一些失误,也不可忽视。毕竟,学校是校园暴力的集中地,最有条件对它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为此,学校必须对自己的失误真诚反省,勇敢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学校对于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这绝不仅仅是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还没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虽然素质教育已开展了多年,但仍有个别学校只盯着升学率,对学生忽视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法制教育,淡化了高尚的道德意识和审美习惯的建立,有时即便设立了相应课程,也很少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以致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在采访中,针对校园暴力滋生和蔓延的原因,一些家长和专家向我表达了上述意见。从我采访到的新闻事实以及对这些事实综合分析的结果看,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学校对校园暴力的确难辞其咎。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暴力真的是烛照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真相的一面镜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存在校园暴力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讳疾忌医。也就是说,尽管他们已经发现了校园暴力在身边存在,也认识到了其危害性,但出于“家丑不能外扬”的思想,不愿将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以寻求帮助,更不愿采取相关措施,他们认为,一旦这样做,就会给人以“此地无银三百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