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

第32章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32章

小说: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势。在峡琴轩可听月夜的湖水轻轻击岸声。从月色江声向东,是澄湖东岸
的金山,三面临湖,一面峭壁峻崖,仿镇江金山寺而建,是清帝祭祀真武大
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这里是湖区的至高点,凭栏远眺,整个山庄的山山水
水尽收眼底。沿金山以东的山岗北折,便是热河泉。清泉涌出,碧澈晶莹,
冬季不冻,热气蒸腾,蔚为壮观。
    湖区的北面是一个面积近千亩的平原,名万树园。这里遍布古松老榆,
树木参天,芳草如茵,园内不施土木,西部草原上点缀着顶顶蒙古包,有着
浓厚的草原气息。康熙、乾隆皇帝曾在此接见蒙族首领及西藏活佛班禅六世
等。英国特使马戈尔尼也曾在此被接见。万树园西侧的文津阁,是仿照全国
著名的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修建的。阁内原存《四库全书》、《古今
图书集成》各一部,辛亥革命后,《四库全书》运往北京图书馆,《古今图
书集成》被军阀盗卖一空。在万树园东侧,尚有一座永佑寺舍利塔(又称六
和塔),仿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塔而建,至今保存完好、峻秀挺拔。
     山庄的西北部是起伏的山峦,山峰挺拔峻峭,海拔510米。松云峡、梨
树峪、松林峪、榛子峪、西峪等幽谷奇峡,环峰直下,从西北而东南,环抱
湖沼。在主要山峰上修建了亭阁。西北有重阳登高观赏秋色的四面云山亭,
东北是观赏冬天雪景的南山积雪亭,南面是观赏落日时磐锤峰倒影的锤峰落
照亭。
    在山庄外围有一组雄伟的富于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外八庙。它坐落在
山庄东部和北部,都朝向山庄。外八庙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到乾隆四
十五年(1780年)之间,陆续修建而成。在此期间,共建有大小寺庙11座。
由于其中有8座是朝廷派驻喇嘛,由理藩院发放银饷,而且这8座庙又都在
京师之外,所以故称外八庙。由于200多年来的天灾人祸,现存7座。有殊
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和溥仁寺。
    溥仁寺又称前寺,位于山庄东面武烈河对岸。它是为康熙六十寿辰修建
的。正殿慈云普荫殿内,塑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造型精美,衣纹精细,具
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普乐寺俗称圆亭子,在傅仁寺北面不远处。建于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年)。寺后阇城坛城台基上的旭光阁,是仿照北京天坛祈年殿修建的。阁顶
有天花藻井,雕刻精湛,龙风云纹,光彩夺目。殿外四周立有八座琉璃小塔,
整个坛域上圆下方,用以象征天地。
     安远庙俗称伊犁庙,在普乐寺北面,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仿
新疆伊犁固尔扎庙而建。原供由关外迁居至承德的达什达瓦部族即00多人做
礼拜。殿顶琉璃瓦为黑色,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庄严肃穆。殿内供绿渡母
塑像。殿前有乾隆御笔卧碑一通,以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镌刻。
    普宁寺在安远庙的西北。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前半部为汉式建
筑,后半部为藏式建筑。主体建筑为大乘之阁,内供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像,
高22。28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重约110吨,为我国现
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之一,故普宁寺又称为“大佛寺”。
    须弥福寿之庙。在避暑山庄北宫墙外,有东西并列的两座藏式庙字。东
面的须弥福寿之庙。是乾隆70岁时为前来祝寿的六世班禅修建的行宫。建筑
形式仿班禅在后藏日喀则居住的扎什伦布寺。须弥福寿是扎什伦布寺的汉译
名。主殿妙高庄严殿,殿顶用鎏金铜瓦,四脊有八条金龙。为六世班禅讲经
之所。
    普陀宗乘之庙。在避暑山庄正北。因其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形制营建,
所以人称小布达拉宫。此庙宇是为乾隆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而修建
的。历时4年有余。寺庙利用山势,由南而北,层层升高。山门前有石狮、
石象、硫璃牌坊以及许多藏式建筑。主体建筑大红台,台上三大殿,殿顶为
镀金铜瓦,极为壮丽。是外八庙中规横最大的一座寺庙。
    殊像寺。在避暑山庄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寺为一汉族
寺庙。仿五台山殊像寺建筑形式修建。门殿前有石狮一对,门殿内有哼哈二
将,殿中为天王殿,殿北高坛上为会乘殿,殿内供文殊、观音、普贤三尊菩
萨像。
    这一系列寺庙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和象征意义,成为著名的名胜古迹。由
于历来战火摧残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其中有不少变成了废墟。从1976
年开始,国家批准重新投资修复,使承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放异彩。现在,
每年夏天都吸引来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人到这里游览和避暑。
                              塞北春节习俗
    塞北泛指古北外的地方,承德为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设
州置县,清时辖一州五县,亦曾易市建省,省会承德为热河首邑。承德一带
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用粘高粱米、
黄米、江米佐以红枣、栗子、花生仁、豆类、果脯等熬粥,一来纪念释迦牟
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谷丰登。腊月初八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
等。俗话说:“二十三,掸尘檐。”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换窗纸,
擦玻璃,贴窗花,挂年画。如今则楼室喷浆,悬挂历,以窗明几净迎接新年。
是日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此外,这一天据说是灶王爷
升天向玉皇太帝汇报的日子,故而家家要祭灶。祭灶时,要供米糖白糖瓜,
目的是让灶王爷吃得甜甜美美的,以“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还有一
说,是怕灶王爷见了玉帝说坏话,用米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不能说话。
现在多数人家已不祭灶,但这一天吃米糖习俗仍保留着,寓意全家过得甜美
和顺。腊月二十五家家开始贴春联,并于院中置一根二三丈高的木杆用来悬
灯,门口也多悬灯结彩。除夕晚,子侄父老宴会吃团圆饭,饭后包水饺,备
冷拼,待凌晨深夜12点时燃放鞭炮迎财神吃水饺,寓意“交子(时)”新的
一年到来。饺子里要偷偷地包入几个金豆或硬币,谁吃到了预示谁一年吉利
发财,俗谓“抱元宝”。此时儿女给老人磕头拜年,老人则给“红包”(内
装现金)曰“压岁钱”。大年初一,邻里亲朋互相拜年祝福。是日,不提前
嫌矛盾,大人小孩共欢同乐。晚饭全家吃团圆饭。初二请姑爷、闺女回门,
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是亲朋拜年最后的一天,春节高潮结束。在
此期间,初二文昌阁、常王府开放,儿童们常拿着压岁钱到这里买各类风味
小吃和玩具。初八粮贸市场开业,演戏三天。正月十五喇嘛们开始“转寺”,
抬着佛像沿寺游行,观者倾城而出,甚为壮观。这一天又是上元节,也称灯
节、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踩高跷、舞秧歌、玩狮子,昼夜灯火通明,尽欢
而散。正月十六为火神的生日,火神庙要举行祭祀活动,同时商贾小贩也借
此赶会,十分热闹。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
节至此结束。
     承德是汉、满、回、蒙古族杂居地区,上述介绍的是汉族风俗。这里的
各民族仍有自己的春节习俗。
                                 婚嫁钱俗
     在承德北部燕山深处,青年男女在婚嫁过程中离不开“钱”,多年以来
形成了一套“婚嫁钱俗”。各种名目的“钱”对山区的婚姻嫁娶具有特殊的
意义。“婚嫁钱俗”有如下种种:
      “见面钱”:也称“谈话钱”。经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后,
若彼此暂时同意,需由男方给女方“见面钱”,或三十元,或五十元,数目
不等,以当时村内大路流行数额而定,若日后“吹灯”,此钱算男方白出。
意在请男方尊重女方,不要轻易“吹灯”。
      “桌面钱”:桌面上所需的物品,如化妆品、镜子、茶具等用品均由女
方准备,而所需开支,在“下书”(互换订婚文书)时由男方一次性付给女
方。
      “抬坛钱”:迎娶的时候,男方有两人抬酒坛开道,到了女方家中之后,
女方要象征性地拿几块钱赠送抬坛的人。
      “开门钱”:迎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口,女方家街门紧紧关闭,似乎
并不欢迎 (佯装),待男方将“红包”从门缝塞入后,主人方开门相迎。
      “回壶钱”:新郎一行到女方家时,女方要设宴欢迎,新郎故意将席宴
上的酒具藏起一两件,待女方娘家人“送饭”时付钱索回,所付数目由男方
开价,双方讨价还价,以增强欢乐气氛。
      “压轿钱”:新娘被迎到新郎家门口后,主家将三只“红包”送给“压
轿孩” (女方随行玩童),待“压轿孩”满意后,新娘方才下轿。
      “见面礼钱”:婚日,新娘与公公、婆婆见面致意(旧时多行礼)。公
公、婆婆要给新娘一些钱,以示“见面”。
      “抬家什钱”:家什即嫁妆;旧时山区交通不便,多为人抬送。女方的
陪送嫁妆抬至男方家时,男方视家什大小多少象征性地给携带者“红包”,
携带者得到“红包”后,方将物品转交给男方。
      “压柜钱”:女方刚刚出嫁,娘家怕自己的姑娘一时手紧,在嫁妆内压
一些钱。一般习俗为“娘家压多少,婆家也需压多少”。过去只是“娘家压
一百,俺也给一百”说说罢了,并不当真,时下“丁卯分明”,故所压之钱
取出后由新郎新娘两人争抢,谁抢到手归谁。
      “开柜钱”:新婚日,新娘嫁妆要在新郎家院里摆桌子亮箱(多为炫耀
之意),开柜取出嫁妆物品时,男方要付给开柜者“红包”。
      “倒酒钱”:宾客席上,宾客请新郎新娘为其一一斟酒,酒后将买礼品
所余送给新娘,称“倒酒钱”。
      “拜钱”:婚礼第二天,新娘一一拜认当家亲友。这天,大多数当家子
的人仍然在新郎家中帮忙。如有不在者,需到其家中拜认。这时当家亲友要
给新娘“拜钱”。数量多少视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定。
      “开口钱”:婚后第三天“回门”,新郎见到新娘家的人一言不发,此
时,丈母娘将“红包”送给新郎,尊口顿开。所送“红包”的钱数一般与新
娘所得“见面礼钱”相同。
      “拜年钱”:婚后来年正月,新郎新娘为双方父母及当家子拜年,所到
人家相互给新郎新娘拜年钱。
                                   转椿树
      “椿树王,椿树王,你长高来儿长长;你长高来好成材,儿长高来穿衣
裳……”这是流传在燕山深处一些村子的民谣。
     在燕山深处的不少地方,至今仍沿续着一种矮子讨高转椿树的习俗。每
逢除夕夜深人静的时候,哪棵挺拔的香椿树若长在僻静的角落,你总能听到
当娘的低语祈祷,那声音细小低微,似乎怕别人听到。祈祷完后,她的矮儿
子或女儿才能转椿树。转圈时,只能正转,不能倒转,而且只转三圈,边转
嘴里边吟唱着许愿般的歌谣:“椿树椿树你好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