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和手绢。
永年小曲发源于何地,今已无从查考,有“源于山东”、“源于山西”、
“源于永年本上”诸说。50年代中末期,京、津舞蹈界就曾亲临永年对其进
行发掘、整理和研究。70年代末,经过精细改编和加工的“永年小曲”随河
北民间歌舞演出队进京演出,受到首都及全国舞蹈界的好评,称赞它具有鲜
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们一种质朴无华的民间艺术之美;十
几个国家的外宾观看演出后,情不自禁地赞扬“永年小曲”是真正的中国民
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荣。
永年县古称洺州,“洺州花桌”远近驰名。这是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活
动,主要在临洺关镇及其周围流行。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由当地的“清
乐会”精心装饰各具特色的六乘花桌,每个花桌由八人抬着,同向镇中心的
燕赵第一境观音阁出游汇聚,表演风趣,滑稽,技艺高超而别具风彩,深受
群众喜爱。
这种花桌一般系由紫檀木或红木制成,为方形八仙桌,桌背及两侧镶制
的棚栏精雕细刻,描龙画凤,自栅栏向上以细竹条、铁丝绑扎成6尺多高的
椭圆形花架,点缀着数千朵奇花和数百支蜡烛,花桌的腰部两侧各凿两个方
洞,由长约一丈六尺的两根大型木杆穿过,杆端绑一中型横杆,横杆两端是
两个十字型小竖杆,以绳捆系。表演者头戴红疙瘩黑缎小帽,身穿蓝大衫,
外套黄坎肩,脚穿白袜黑尖口鞋,鼻扎八字胡,嘴叼旱烟袋,左手插腰,右
手摆动,时而踮脚尖,时而扎脚跟,或向前走,或向后退,或原地弹跳,令
人目不暇接。
最使人惊叹的是花桌腾空跳。抬花桌的能手一般为年逾六旬的老者,他
们把花桌的小抬杆前端约2公分处顶在自己的肩锁骨和后肩边上,他们需步
调一致劲一股,不能出丝毫的差错,只听一人高喊了一声:“腾空,跳!”
八人同时将肩向上一纵,花桌便离肩腾空跳起半尺多高,然后再稳落于八个
抬者的肩上。这一“鲤鱼跳龙门”的绝招,难度很大,当花桌抬到最高潮时,
百支蜡烛火焰闪烁,千朵奇花上下翻飞,沿途观众无不眼花缭乱。
抬花桌,洺州这一独特民间活动历史悠久,碑记和史料中均有记载。据
民间传说,这一艺术形式是从唐代尉迟敬德奉敕重修观音阁时兴起的,以后,
历代每当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地民众便祈祷五谷丰登,摹仿古时抬花轿的技
艺,演化为抬花桌。
六月六敬谷神
邯郸西部武安、涉县一带广泛流传着一句民谣:“六月六,老汉骑驴看
谷秀。”这里的人们把六月六称为“敬谷神节”。
山区种植谷子,多为“春谷”。这种谷子播种早,农民习惯喝了“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的饺子汤,就上山刨地种谷子。上山刨的地,人们称之为
“海地”。海地多在岭上、崖根儿、垴旁和层层梯田的两侧边儿上。其面积
一般都很小,有一二分大的,有半分大的,还有席片子那么大的。传说过去
有个人刨海地,刨一块数一块,算着刨了十六块地,可临走时数来数去只有
十五块,数了一遍又一遍。急得出了满头汗,后来决计不再数,回家了,一
提草帽,原来下面扣着一块。刨海地种谷子,一般都是先撒种,然后刨,把
种子掩在土里。谷苗长起后,没有行,也不分拢,除草不用锄,用镢头“斩”。
由于这种谷子种得早,若春天雨水好,六月初就长得齐腰深,秀出了穗,农
民们自然很高兴。常见六月六这天,老汉们戴上草帽,骑上毛驴,沿着山路,
小驴儿蹄声“得得”,一路望着一片片秀穗吐金的谷苗儿,喜滋滋,乐融融,
翘着胡子笑吟吟。
六月六被视为“小中秋”,习惯吃一种名叫“顶门棍”的食品。俗谚云:
“六用六不蒸,扬场没风。”这一天,家家要蒸馍馍,蒸豆包儿,吃好饭,
而最时兴吃的是“裹卷”:和好面,褂成饼儿,卷上用细盐、花椒面调合好
的南瓜丝儿,用笼蒸,蒸熟后沾上醋和蒜泥儿吃。当地人俗称这种“裹卷”
为“顶门棍”。
六月六这天,农家还要在“天地神”前烧香、上供,敬天神,敬五谷神,
祈祝当年五谷丰收。人们还往往带上香和馒头走出村子,到自家种的每一块
儿田里去祈祷,求五谷神赐给更好的年成。为什么在六月六要敬五谷神呢?
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天下的五谷是天上的五谷神赐给的。在很早的时候,人们种的谷
子,每一片叶根上秀一个穗儿,一棵谷子上有十几个穗儿,玉米也是每一个
叶儿包一个穗儿,收下的粮食吃不尽,用不完,家家过着富足的日子。
有一年的六月六,五谷神来到人间视察人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装扮
成一个普通的老人,先走进了一户农家,问一个中年妇女:“大嫂子,我走
路走得饿了,你家有没有吃的,舍给我一点吧”。那妇女正忙着家务,头也
不抬地说:“早起留下一张面饼,方才叫我给小儿子垫屁股了。”五谷神一
看,她的小儿子屁股下果然坐着一张好大的饼。五谷神从那家出来,又走进
了另一家,问一个老太太:“老大娘,我走路饿了,有没有吃的东西,给我
一点儿。”老太太瞅了他一眼说:“俺方才把一个馒头给小孙女儿擦屁股用
了。”五谷神从这家出来,又走进了第三家。这是一个富户,老当家的正在
用粮食沤肥。五谷神看了说:“当家的,我走路饿了,有没有吃的东西,给
我一点儿吧。”那当家的恶狠狠地说:“粮食有的是,可那是我的,烂了沤
粪也不能给别人。”五谷神恼怒极了,心想:“本来玉皇大帝不准把多穗谷
赐给人间,是我说了天上要靠人间香火生活,才把多穗谷赐给人间的,不想
人们对粮食这么糟踏,不爱惜,而且有的还为富不仁,我要把五谷收回天上
去,叫人们尝一尝饿肚子的苦头。五谷神想到这里,就起身往外走。他出了
村子,来到一块田里,伸手掠住一棵谷子,从根儿掠到尖儿,把每个叶根儿
都掠掉了,正要把谷子尖儿上的最后一个穗儿也掠掉时,这时一只狗跑了来,
向他跪下说:“五谷神,求你留下谷子尖儿上这一个穗吧!不然我会饿死的。”
五谷神看着狗说:“天下的人太作孽了,把粮食任意糟踏。我要是把这一个
谷穗儿给你留下,人们还要吃它怎么办?”狗说:“我一定看好,不叫人吃。
如果叫人吃了,我就吃屎!”五谷神一听狗立下了那么坚决的誓言,就把这
一个谷穗儿留下了,回了天宫。从此谷子就留下了一个穗儿,每亩的产量大
减。就这一个穗儿,果然又被人们享用了,狗不背自己的誓言,便白吃粮食
改成了吃屎。人们担心五谷神知道了再来把这一穗儿谷子收走,于是就在每
年的六月初六,在五谷神下凡视察人间的那个日子,家家烧香、上供,祈求
丰收,生怕五谷神把留下的这一穗儿谷子也收走。就这样,年复一年,留下
了六月六敬谷神的风俗。
二月二乞巧节——姑娘们的野餐会
在磁州西部山区,至今还保留并传承着姑娘们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过乞巧
节的风俗,即所谓“磁州女乞巧二月二”。
传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姑娘们长智慧的日子。到了这天,姑
娘们要穿上最心爱的衣裳,自由结伴儿,从家里带上妈妈给准备好的小米、
白面、油、盐,还带上锅、碗、盆、勺儿,到山上去野餐。当地称之为“姑
娘们吃乞巧饭”。
姑娘们到了山上,自己安锅、垒灶、拾柴、打水,有三五个人合做一锅
饭的,也有十几个人合做一锅饭的。有的焖小米饭,有的包水饺儿,有的熬
米粥。饭做熟了,姑娘们就到山坡的灌木丛里,去摘圪针尖儿。这时,满山
都飘动着姑娘们的花衣服,象落满山的花孔雀。每个姑娘找到麻机棵子 (一
种带刺的野生植物)从上边摘七个红红的圪针尖儿回来,大家又都围在野餐
的锅旁。这时,山坡上又出现了一圈圈儿的梅花瓣儿,像是孔雀开了屏。
姑娘们按照乞巧的仪式,先把其中一个姑娘的眼睛用布捂起来,让她把
手里的七个圪针尖儿撒在锅里,再递给她一双筷子,在饭锅里轻轻搅上三搅,
然后用筷子夹起饭来吃。只准吃七口,如果能吃到七个圪针尖儿,就被视为
心灵手巧的姑娘。一个姑娘吃过了,再将另一个姑娘的眼捂起,在锅里补足
七个圪针尖儿,用筷子搅上三搅,然后又吃上七口。她们依次挨着吃,最后
排出次序:凡是吃到七个屹针尖儿的姑娘,大家就称其为巧姐或巧娃,就会
受到同伴儿们的爱戴和尊敬。乞巧仪式结束,大家就去掉捂眼的布儿,在饭
里加上调料,拿出碗来,每人盛上一碗,开始野餐。姑娘们边吃边乐,咯咯
咯,叽叽叽,嘻笑声满山遍野。她们尽情地享受野餐的快乐。
有男朋友的姑娘,这天,她的男朋友会十分惦记其乞巧结果,往往会悄
悄地在山上出现。他心爱的姑娘看见了,就会向他招手,叫他一块儿参加野
餐。姑娘们这天的快乐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乞巧节过后,巧姐和巧妹们,在村里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并有不少人家
前去求婚。因为人们都希望能娶一个巧姐作自家的媳妇。这个古老的风俗,
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至今还在磁州地界许多山村里流行着。
过七河
冀南平原的漳河和澄阳河两岸,正月十五过元霄节时有“过七河”的风
俗。这是当地人祈求丰收的民间活动。
在正月十四这天,村子里要挑选七个未出嫁的姑娘,她们分别由七姓组
成。这七个姑娘在村子里挑选七户院门朝南、灶门也朝南的人家,从这七家
弄来煮过水饺的汤和锅灶里的柴灰(或煤渣灰),再到一家有捶布石的院子
里,把水饺汤和柴灰和成泥,堆放起来。在十四日的晚上,还要找来一个孤
儿(男孩),要他去找一个陶瓷罐子,在罐子鼻上拴上提罐绳儿,作提水用。
是日黄昏,这个男性孤儿要提上罐子,领上七个姑娘,到村外的水井里去打
一罐清水。走到水井边打水,七个姑娘口中边念道:“井龙王,井水多,帮
助七女过七河。”在反复念唱过程中,男孩把水打了上来,用手提起往回走,
七个姑娘紧跟其后,直往前走,不得回头。把这一罐子水提到有捶布石的院
子里,放置捶布石中央,然后用姑娘们已和好的灶灰泥,把罐子和捶布石沾
在一起。在沾的过程中,姑娘们在一旁口中不停地吟唱:“石头爷来,井龙
王来,帮七女把水罐沾起来。”用灶灰泥把水罐和捶布石沾住后,就在院子
里放着,让它们慢慢凝固。在这天晚上,七个姑娘要睡在一起,睡在一个敬
奉着石头神、井龙王、五谷神、王母娘娘的屋里,七个姑娘夜里轮流给这些
神仙烧香、祈求神仙帮助她们过七河,赐给一年的大丰收。
正月十五这天,姑娘们再取来小麦、谷子、玉米、高粱、黄豆、绿豆、
秫子这七种粮食,在院子里撒成七条线,并分别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