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尔斯兰战记-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造反啦?你这个畜牲!”
安德拉寇拉斯大喝道。他的声音充满了压迫感,就像要震动墙壁一般。如果是几天前的亚尔斯兰的话,恐怕早就魂飞魄散,乖乖地把剑交了出去。可是,现在,亚尔斯兰以他总代表的坚强性忍受着父王的压逼。
在这个仿佛冻结了的情景一隅,一个人影慢慢地移动着。
后 记
《亚尔斯兰战记》的第一部就在这里结束了。多谢各位读者的捧场。感谢为迟交的原稿配上插图,以恩报仇、宽宏大量的天野喜孝先生,以及雪雨无阻、多次前来拿稿的编辑丰 先生。另外,感谢今年二月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的笔者的右手。笔者衷心地感谢以上这些人(?)。
如果有人要问笔者,第一部分结束了是不是觉得比较安心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还有第二部的七本书等著呢!除此之外,下一个作品的负责编辑人早就开始展开电1话攻势了,而笔者还必须做校正。且在这个时节,又要开始申报税金了,还得去看牙医,去理头发,腰也痛,手也疼,又得了感冒……对了,笔者必须亲自过目的读者们的来信也有五○○封之多。笔者一定会看的,请再给笔者一点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真希望一天有三○个小时啊!还有几个问卷调查,提到“请在二月中给我们一个答覆”。这是不可能的事啊!因为笔者是在三月一日才打开来看的。真是对不起啦!毕竟在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的情况下,就算送来问卷调查,笔者也无暇、无意去打开来看。写稿子还是优先的工作。因为这种种缘故,还望各界忍耐。
对了,考生们可要小心自己的身体,考出个好成绩来。套一句那尔撒斯的话“没有战争是最好的,可是,一旦要战,就非得获胜,否则是一种损失。”
若要谈到第二部跟第一部有什么不同,最明显的就是亚尔斯兰成为帕尔斯国第十九代国王,敬称从“殿下”变成了“陛下”。作品中的时间是从帕尔斯历三二四年开始。其他的情节就请各位期待了。
第一部分结束,对作品的感想是,出人意料之外,大家都还活得好好的。啊,打一开始,笔者就不打算杀生的。如果要坦承算计错误的话,就是亚尔斯兰的部下原来预定是“十四翼将”的,结果却又增加两个人成了“十六翼将”。算了,多出来的部分就在后面加以删除就好了。哼哼哼!
《亚尔斯兰战记》一开始是以很朴素的形态展开的,幸好获得各位读者的青睐,使得卷数越来越多。在不知不觉中也赚进了不少钱,有声书也面市了,最近又推出OVA。同样是由角川书店的制作群负责,笔者有十足的把握会做得尽善尽美的。话是这么说,不过,几万匹军马同时登场的战斗场面及中世纪波斯风格的衣服一定也让卡通画家绞尽了脑汁吧?再此先行谢过了。
那么,在对亚尔斯兰那些已死去的同伴或者敌人表示哀悼之意之余,暂且就让活著的人们喘一口气吧!
战士和作家都需要休息的。(非出自帕尔斯的谚语)
编者 敬上
一九九○年三月一日
第一章 新旧之敌
(一)
拂晓的光芒照耀在微波荡漾的大河上,河面就像并列着百万面镜子似地闪着光辉。这些光芒也反射在河岸边的军队之甲胄上,大地一下子从黑夜的支配中逃脱了出来,变得亮晃晃的。大河的名字叫迪吉列,水势缓和,形成了帕尔斯王国和密斯鲁王国的边境。
帕尔斯历三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是国王亚尔斯兰十八岁的生日,也是他即位三周年纪念日。本来应该是在王都叶克巴达那举行祭典,让民众们徹夜饮酒狂欢的。
可是,年轻的国王却离开了王都,来到西边和密斯鲁王国的国境。
迪吉列河的东边是帕尔斯领土,西方是密斯鲁领土。隔着大河的这两个国家经常有历史性的交战。迪吉列河虽然是大河,但是水位很浅,水势也很缓,所以要渡河是比较容易的。就因为如此,两国在河岸上筑起了连绵的防壁和城堡,防备对方的侵攻。以前;有〃双刀将军〃之称的奇斯瓦特大人被称为〃帕尔斯的活城壁〃,让密斯鲁不得不放弃侵略的企图。然而,在这一年的九月下旬,密斯鲁突然发动大军,趁着夜半渡河而来,在帕尔斯领土内摆出了战斗的态势。
密斯鲁国王荷塞因三世今年三十九岁,即位已经有八年了。身材肥满,头部光秃,两耳却异常之大。从外表上看来,他不能说是一个出众的人,不过,以一个统治者的角色来说,他却有着杰出的表现。当帕尔斯遭受鲁西达尼亚侵略时,密斯鲁巩固国境,坚守中立,扫除宫廷内的反国王势力,整备道路、运河和港湾,致力于经济活动。荷塞因也极力改革行政组织及审判制度,兴建学校。不参与战争不做远征,被视为一个专心内政型的王者。
而到了今年,密斯鲁之所以向帕尔斯开启战端当然有其理由。自亚尔斯兰王即位以来,帕尔斯的海上交易日渐繁荣,密斯鲁所拥有的海上权益受到侵害。帕尔斯废止了奴隶制度,国际性的奴隶贸易圈也因而被阻断了。是经济因素促使密斯鲁采取军事行动。
〃客卿啊!就像你所说的,迪吉列河并不难渡;谢谢你了。如果你有什么要求就尽管说吧!〃荷塞因三世用帕尔斯语对站在他身旁的男人说道。
这个男人的年龄大概在三十岁左右吧?饱受太阳、风、砂侵蚀的脸庞显得有些黝黑,皮肤也极粗糙,可是,眉宇之间却有着贵公子的气质。最令人侧目的是留在他右脸上的大伤疤。那不是枪或剑的伤痕,仿佛是被牙齿或爪子深抓过般呈月牙形的伤。不管是他的容貌或表情,外人一看就知道他的人生一定和平顺这两个字绝缘。
对密斯鲁国王致谢的语词,男人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感动。回话的声音就像砂漠的风一般又干又涩。
〃我的希望就是看到帕尔斯的僭王灭亡。这是我唯一的希望,除此之外无他。〃〃这我知道,不过,论功行赏是一个王者应尽的义务。如果我疏忽了这一点,就会被讥为吝啬。不管什么都好,你就说个希望得到的赏赐吧!〃〃既然陛下这么说……〃
〃唔?〃
〃我要帕尔斯的宫廷画家那尔撒斯的脑袋。〃
男人的声音显得那么冷淡,但是,话中却隐含着满腔的恶意。荷塞因三世兴味盎然地看着男人,用一只手抓着自己的下半边脸。
〃你好像有相当深的憾恨哪!不过,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如果你想要那尔撒斯的脑袋,我就给你好了。〃〃在下不胜感激。〃
男人的两眼发出阴郁的光芒。密斯鲁国王将自己的视线拉离了他的眼光。荷塞因三世原本就不是一个有着高贵人格的人,可是;他并不喜欢让自己卷进复仇之心的黑暗旋涡里。他调整了自己的姿势,仿佛要籍此整理自己的心情一样,对着随侍左右的将军中一人说道:
〃马西尼撒!〃
一个有着赤铜色肌肤的高大男子应声来到国王面前。他在密斯鲁宫王国中被誉为第一勇士,头发、眼睛及胡须都黑得发亮。这一年,他二十八岁。
〃卡拉曼迪斯!〃
卡拉曼迪斯是一个头发和胡须都呈灰色、刚迈入老年的将军,从前一代的国王治世起;他就不断地建立许多功绩。荷塞因三世又叫来了三名将军,亲切地对他们说道:
〃今天的会战不只是对我国今后的外交影响深远,对于大陆公路各国间的力量关系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用心作战,为国家的荣光和你们个人的名誉去建立功勋吧!〃密斯鲁的将军们恭恭敬敬地对荷塞因三世行了一个礼回答道:
〃属下们一定不负陛下的期望!〃
〃就让神明的惩罚报在那个叫做双刀将军的宿敌身上吧!〃此时,脸颊上带伤的男人用他冷冷的声音浇熄了将军亢奋的情绪。
〃帕尔斯军兵强马壮,将军们又都有极高的指挥能力这说法虽然令人不快;但却是事实;自大是万万使不得的。尤其是那个建立全军作战计划的那尔撒斯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你们要特别小心!〃〃知道了,我们会小心。〃
回答的是卡拉曼迪斯,年轻的马西尼撒不快地斜眼睨视着那男人,甚至连头也不点一下。
不久之后,密斯鲁全军开始向前推进。密斯鲁的军衣是红色、绿色和金黄色的组合,在砂漠单调的灰褐色衬托之下显得十分耀眼。尤其是跟在步兵后面前进的部队所显现出来的威容;光是用眼睛看就够教人惊吓的了。
〃是密斯鲁的骆驼部队吗?〃
脸颊上有伤的男人喃喃说着,凝视着漫天砂尘中串连着的人和兽群。
若要说在砂漠中作战,连帕尔斯的骑兵部队都要比密斯鲁的骆驼逊一筹。在耐久力方面,骆驼优于马匹,如果把砂漠比喻成海的话,那以,骆驼就等于是轻舟了。再者,若让骆驼身上穿着细锁编成的甲胄,对于弓箭也有很显著的防御效果。
一万头骆驼部队在男人眼前经过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战车部队了。三匹马拉着两轮的战车,上面乘着三名士兵。一名士兵驾驭马车,一名为持枪的士兵,另一名则为弓箭手。战车一共有二千辆,士兵和马匹的全身都涂着香油,这种味道和汗水味、皮革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气息。
〃如果光靠密斯鲁一国无法打胜仗时;就邀约其他国家共同作战。只要联合那些希望继续保持奴隶制度的国家,一定可以把帕尔斯击灭的。〃男人的喃喃自语并没有传到密斯鲁国王和将军们的耳朵里。在战斗开始之初,他绝对不能大声收嚷,预料密斯鲁军会败北。他很了解这件事的严重性。
密斯鲁军井然有序地完成了布阵。中央和左右两翼,再加上国王的亲卫部队,一共有八万名的大军。在这四、五年间,密斯鲁并没有因为无益的战事而使兵力耗损,所以得有今日这样的阵容。
帕尔斯军在千步之外的距离布阵。在密斯鲁军的眼中,帕尔斯军的兵力可能多达六、七万名,可是,阵形却显得欠缺统一性。感觉上骑兵和步兵好像没有秩序地混在一起,实在叫人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战术。
自从亚尔斯兰即位之后,帕尔斯就大大地改革了兵制。至于如何改革,密斯鲁军就无从得知了。
密斯鲁军的乐队击响了大鼓,裹着骆驼皮的大鼓把浑厚的声音传到砂漠中。相对的,角笛声从帕尔斯的阵营中响了起来。当响声结束的时候,弓矢声同时从两军中涌上来。
〃前进!〃
乘坐在战车上的卡拉曼迪斯将军挥舞着月牙型的大刀大声喊着,于是,密斯鲁军便发出了震天的喊杀声,捲起了漫天的尘砂往前进。刀剑交击声和染血的尘烟在迎战而来的帕尔斯军之间捲起;激烈的交战开始了。
这场交战为时并不长,马西尼撒将军所率领的骆驼部队挥舞着月牙刀突入敌阵斩杀之后,帕尔斯军就呈现出不堪一击,被迫后退的情势。
密斯鲁军持续前进;相对的,帕尔斯军则一直向后退却。帕尔斯军也不是完全没有抵抗,不时会试着反击,用枪和弓箭应战;可是在密斯鲁军的锐锋之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