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一个专门研究民营公司经济发展的学者对我们说,中国民营公司的起家及快速成长,几乎全部依赖于银行资金的支持,他们的发家模式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与银行搞好关系,以借来的资产或所有权为基础,向银行做事后抵押,在取得银行贷款后再买入资产抵押给银行。这是一个先有负债后有资产的公司发展模式。我们暂且不论这是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不可争辩的事实是,相当多的公司是通过负债实现其资本的扩张。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范博士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先有一只不会下蛋的鸡,或者先有一只无法孵化的蛋,那么,无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无法孵出新的鸡或者是产下新的蛋。公司的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就如同鸡与蛋的关系,重要的不在于是否先有负债,而在于负债形成的资产是否能够产生正的现金流,并且足够偿还负债的本金与利息,这样的负债才是积极的。
在构建公司资金链的过程中,公司资金链的牢靠程度与否,取决于公司负债的构成与运用的效果。在上面的资金链图表中,我们列举了5个影响公司资金链牢靠程度的因素,归纳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公司的资金运用,要使公司能够产生正向的财务收入并使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可供支付各种开支以及财务费用。
IBM公司在1979年10月发行了一次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债券,由5亿美元的7年中期债券和5亿美元的25年长期债券组成,共计10亿美元。这笔发债的收入被用来支持IBM新产品的生产及市场推广,由于IBM的产品销路畅通,这笔10亿美元的债务转化成数倍于其债务的资产收入,对IBM当时的成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斯坦顿化学制品公司(Stanton)为了扩展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在1984年计划筹资两亿美元。当时的考虑是通过发行两亿美元的债券来实现这个计划。公司内部的非主流意见认为,发行两亿美元债券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发行两亿美元新股的筹资成本。他们通过细致的财务计算,证明发行债券的结果将使公司在几年后形成巨大的财务负担并出现实际的财务亏损,而通过股本融资的方式会使公司产生正的现金流收益。尽管在当时发行债券远比发行新股筹资容易,但公司决策层在听取了意见并进行详细论证后,采纳了少数派的意见,最后成功实施了发行两亿美元新股融资的方案。由此可见,一个公司的融资不能完全依赖于过去习惯的做法,应当从一个更广的资金链的角度来考虑公司的融资成本以及它所带来的实际效益。
公司资金链的构建实际上是在权衡各种资金的市场要素与资源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金融工程。资金链的长度取决于公司对各种市场资源的货币化运用程度,而公司的资金链的牢靠程度则取决于公司综合使用各种融资渠道、工具及方式的实际能力。
对于正在长大的公司来说,对公司成长前景的分析报告,是公司融资工作中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使投资者相信公司的业务有赢利增长的前景,才有可能在市场融通资金。1994年,华能国际电力公司在美国纽约发行了6。25亿美元的股票,当时的市场情况其实并不十分有利于这支股票以14倍的市盈率发行,但最后能够成功发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对招股说明书中阐述的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认同。相同的例子还有1995年山东日照电厂项目的3。5亿美元的国际银团贷款,1994年印尼卫星公司11亿美元的股票发行。
总之,打通融资之道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公司资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