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周恩来在9•13事件之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派李德生到空军司令部作战值班室,以协助自己负责空军的指挥。
要黄永胜留在大会堂,“协助”处理发生的情况。实际上是切断他同林彪一伙的联系。
下达完命令后,周恩来叫其他的政治局委员在福建厅待命。他自己驱车到了中南海游泳池,他要亲自向毛泽东报告所发生的一切,并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毛泽东转移到人民大会堂118厅。那里是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从中南海回到人民大会堂,电报大楼大钟的时针已指向深夜12点。
周恩来又命令吴法宪:“立即准备两架飞机,如果林彪一定要起飞,我亲自坐飞机到山海关机场去劝阻。”
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周恩来准备只身投入虎穴……
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林彪一伙原打算南逃广州另立中央,不料周恩来紧紧追查停留在山海关的飞机使他们觉得南逃的阴谋败露,于是便决计叛逃国外。就在周恩来下达命令的同时,林彪一伙不顾警卫部队的阻拦,开枪打伤警卫人员,仓皇逃离了北戴河96号楼,乘红旗牌轿车向山海关机场狂奔。
关于林彪一伙逃离北戴河的情形,林彪的贴身卫士李文普有过详细回忆:
大约11点多钟,叶群拉我到林彪卧室门外叫我等着,她先进去和林彪说了几句话然后叫我进去。这时,林彪早已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林彪对我说:“今晚反正睡不着了,你准备一下,现在就走。”我说:“等要了飞机再走。”叶群插话骗我说:“一会儿吴法宪坐飞机来,我们就用那架飞机。”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一投入虎穴(3)
……这时,林立果把我叫到叶群的办公室,给在北京的周宇驰打电话,叫我在门外看着。我听到林立果说:“首长马上就走,你们越快越好!”他放下电话出来,催我快去调车。我回到秘书值班室给58楼8341部队张宏副团长打电话,告诉他:“首长马上就走。”张副团长问我:“怎么回事?”林立果又走了进来,问是谁来的电话,我说:“是张副团长。”林立果立即伸手把电话压了。我拿了林彪常用的两个皮包走到外边。杨振刚把车开上来,刚到车库门口停下,林彪光着头出来和叶群、林立果、刘沛丰走到车旁。这是一辆三排座大红旗防弹车,林彪第一个走进汽车坐在后排,叶群第二个走进汽车坐在林彪旁边。第三个上车的是林立果,他坐在第二排在林彪前面。第四个上车的是刘沛丰,坐在叶群的前面。我最后上车,坐在前排司机旁边。身后就是林立果坐的位置。
当时已是深夜,天很黑。车开动了。叶群对林彪说:“李文普和老杨对首长的阶级感情很深。”我和杨振刚都没有说话。车到56楼时,我突然听林彪问林立果:“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林立果说:“不远,很快就到。”汽车开到58楼时,姜作寿大队长站在路边扬手示意停车。叶群说:“8341部队对首长不忠,冲!”杨振刚加快车速过了58楼。
李文普听说林彪要去伊尔库茨克,意识到他们要叛逃,后中途从车上跳下来,被林立果开枪打伤。他的回忆是真实的。姜作寿大队长也回忆说:
大约11时半左右,首长(林彪)的内勤小陈打电话给我说:“大队长,他们走了,都乘首长那辆车,连我也不让上车……快点,快点。”听得出小陈很是紧张。我放下电话,向张副团长(张宏)做了报告,便往楼下跑。从96楼乘车出去,必须经过58楼门前,我想在这里把车拦住问一问:首长,你们现在要去哪里?我们警卫部队怎么跟你走?我刚站到马路中央,就看见林彪那辆大红旗保险车拐过了弯,开着大灯直射过来,照得我连眼都睁不开,转眼之间,车子驶过百余米的坡路逼近我的身边。我做出紧急停车的手势,高喊:“停车!停车!快停车!……”可是,车不仅不减速,而且在加足马力,鸣着短促的喇叭,旁若无人地直冲过来,根本没有停车的意思。若不是我快捷躲开,看那样子,就是把我撞死了也不会停车的。瞬息之间,红旗保险车从我身边擦身而过。
距姜作寿大队长不远,6中队的中队长肖奇明带领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也在试图阻拦,也险些被风驰电掣的红旗车撞上。肖中队长见此情景,举枪向汽车尾部连开两枪。无奈这是一辆红旗防弹车,事后检查,这两枪打在了汽车的后挡风玻璃上,只在玻璃上留下了两个小白点。后来,周恩来对这两枪还提出批评,说是没有明确指示,怎么能开枪呢?
就在林彪一伙疯狂出逃时,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的周恩来接到了张耀祠的报告:林彪已离开住地,向山海关机场去了。周恩来询问警卫部队能否先赶到机场控制飞机,张耀祠难以做出肯定的回答。
因为警卫部队的车再快,也快不过林彪的大红旗。尽管张宏副团长和姜作寿大队长带着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驱车加足了油门在后面紧紧追赶,但林彪的红旗轿车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这时,周恩来又一次命令李作鹏,要他下命令给山海关机场,不准停在机场上的任何飞机起飞,要设法阻拦。
但是,李作鹏没有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下达命令。
9月13日零点22分左右,林彪的红旗轿车冲入山海关机场停机坪,在银白色的256号三叉戟专机的左后方戛然而止。
当时的256号飞机正在加油,油罐车的管子还连着256号飞机。
叶群第一个从车上跳下来,嘴里喊着:“有人要害林副主席,快让油车离开,我们要走。”“誓死捍卫林副统帅!”
林彪第二个下车,光着头,没戴帽子。他平时夏天都要戴帽子,今天仓皇出逃,连帽子都丢在了北戴河96号楼。
林立果第三个跳下车,提着手枪在一旁气急败坏地催促人们赶快登机。
一切太突然了。这时,林彪专机组的9名成员还有副驾驶、报务员、领航员等5人没有赶到,只有机长潘景寅和3名机械师上了飞机。
13日凌晨零点32分,林彪、林立果、叶群、刘沛丰等连滚带爬、狼狈不堪地抢上三叉戟256号飞机,在没有夜航灯光和一切通讯保障的一片漆黑中,强行起飞了。
周恩来断然采取一系列应变措施确保国家安全,连续三天三夜未合眼。邓颖超心疼地对周恩来说:“老伴啊,看你的两条腿已抬不起来了。”
几乎在林彪座机起飞的同时,周恩来接到了林彪强行起飞的报告。
为了最后挽救林彪一伙,周恩来命令空军指挥调度室:“向256号飞机呼叫,希望他们回来。不论在东郊机场或西郊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到机场去接”;“如不行,在锡盟(即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降落也可以”。
指挥所的呼叫声,通过无线电波,连续不断地撞击256号飞机,但没有得到任何回答。据当时万幸没上飞机的林彪专机副驾驶分析说,可能是飞机上没有把通讯电台打开。因为一旦打开电台,包括3名机械师在内的机组人员都可以听到调度室塔台的呼叫声,禁止256号飞机起飞的命令也会传到3位机械师的耳朵里。
空军司令部指挥室的雷达密切地跟踪林彪的256号三叉戟飞机。墙壁般宽大的雷达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出那架飞机的亮点正向北移动。
“0点46分,航向310度,飞机向西北方向飞去。”
“现在飞机时速550公里,高度3000米。方向正北。”
空军司令部作战部指挥室通过专线保密电话,不断地把飞机的最新情况向周恩来报告。
13日凌晨1点10分,西郊机场的吴法宪来电话报告:“飞机的方向不对头,向蒙古方向飞了,马上就要出国境了,要不要派飞机拦截?”
由于当时对林彪一伙策动政变的计划和他突然出逃的原因还没有掌握,周恩来请示毛泽东。毛泽东说:“林彪还是党中央的副主席,我们要是把他打下来,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1时55分,256号飞机在中蒙边界414号界桩上空,进入蒙古境内。又过了一会,256号飞机从空军指挥室的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至此,林彪一伙叛逃的面目彻底暴露。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一投入虎穴(4)
周恩来回到新疆厅,向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宣布了林彪北逃的消息,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讲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大厅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毯上的声音仿佛都听得见。
林彪作为党中央的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掌握了我党我军大量的核心机密。他叛国投敌不仅对我党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国家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立即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开会,通报林彪事件情况,作紧急战备部署,以应付突发事件。
周恩来告诉大家:请你们呆在这里,都不要离开新疆厅。
据当时在场的周恩来卫士高振普回忆说:“周总理走出新疆厅,对厅外的环境作了进一步的安排,指定专人看守厅门,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所有随领导们进来的人员,一律原地休息,谁也不准靠近新疆厅。”
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内有一个北小厅,宽大的办公桌上摆着军用电话和各种电话,旁边还有一张小床。这里是周恩来常来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在这里,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亲自下达了应对林彪事件的一系列紧急措施。
首先,周恩来下达了全国禁空令:关闭全国所有机场。没有周恩来、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等5人联合签发的命令,任何飞机不准起飞。
开动全部雷达监视天空,不许任何飞机飞进北京。
派陆军进驻空军、海军机场,与原守卫部队共管,严格遵守净空命令。
随后,周恩来拿起保密电话,亲自逐一给各大军区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负责人打电话,通报林彪外逃情况。为了暂时保密,又能使对方听懂,周恩来既含蓄又清楚地说:“庐山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第一个讲话的那个人,带着老婆儿子,坐飞机逃往蒙古人民共和国方向去了,你们要听从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从现在起,立即进入紧急备战。”
当时,有的大军区负责人一时还没听明白,还在电话中提问是谁跑了。周恩来着急地说:“你们还不懂吗?我再说一遍,……”
这一圈电话打下来,周恩来的嗓子都喊哑了。
13日凌晨3时15分,林彪的死党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劫持一架直升机,从北京沙河机场强行起飞,他们携带大量文件,企图追随林彪逃往国外。坐镇在空军作战部的李德生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果断指示:“迫使它降落,不听就把它打下来,决不能让它飞出去。”空军随即派出了8架次战斗机拦截,但因为天黑没有及时找到这架直升机。
好在这架直升机的驾驶员陈修文是一位有高度政治觉悟、智勇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