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柏拉图]理想国 >

第27章

[柏拉图]理想国-第27章

小说: [柏拉图]理想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完全是的。

  苏: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还有什么比闹分裂化一为多更恶的吗?还有什么比讲团结化多为一更善的吗?

  格:当然没有。

  苏:那么,当全体公民对于养生送死尽量做到万家同欢万家同悲时,这种同甘共苦是不是维系团结的纽带?

  格:确实是的。

  苏:如果同处一国,同一遭遇,各人的感情却不一样,哀乐不同,那么,团结的纽带就会中断了。

  格:当然。

  苏:这种情况的发生不是由于公民们对于“我的”、“非我的”以及“别人的”这些词语说起来不能异口同声不能一致吗?

  格:正是。

  苏:那么,一个国家最大多数的人,对同样的东西,能够同样地说“我的”、“非我的”,这个国家就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

  格:最好最好的。

  苏:当一个国家最最象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比如象我们中间某一个人的手指受伤了,整个身心作为一个人的有机体,在统一指挥下,对一部分所感受的痛苦,浑身都感觉到了,这就是我们说。这。个。人在手指部分有痛苦了。

  这个道理同样可应用到一个人的其它部分,说。一。个。人感到痛苦或感到快乐。

  格:同样,有如你所说的,管理得最好的国家最象各部分痛痒相关的一个有机体。

  苏:那么,任何一个公民有时有好的遭遇,有时有坏的遭遇,这种国家很可能会说,受苦的总是国家自己的一个部分,有福应该同享,有难应该同当。

  格:一个管理得很好的国家必须是这样的。

  苏: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应该回到我们这个国家来看看,是否这里可以看到我们所一致同意过的那些品质,不象别的国家。

  格:我们应该这样做。

  苏:好,那么,在我们的国家里,也有治理者和人民,象在别的国家里一样,是吗?

  格:是这样。

  苏:他们彼此互称公民,是吗?

  格:当然是的。

  苏:在别的国家里,老百姓对他们的治理者,除了称他们为公民外,还称他们什么呢?

  格:在很多国家里叫他们首长;在平民国家里叫他们治

  理者。

  苏:在我们国家里对于治理者除了叫他们公民外还叫他

  们什么?

  格:保护者与辅助者。

  苏:他们怎样称呼人民?

  格:纳税者与供应者。

  苏:别的国家的治理者怎样称呼人民?

  格:奴隶。

  苏:治理者怎样互相称呼?

  格:同事们。

  苏:我们的治理者怎样互相称呼?

  格:护卫者同事们。

  苏:告诉我,在别的国家里是不是治理者同事们之间有的以朋友互称,有的却不是?

  格:是的,这很普遍。

  苏:他们是不是把同事中的朋友看作自己人,把其他同事看作外人?

  格:是的。

  苏:你们的护卫者们怎么样?其中有没有人把同事看成或说成外人的?

  格:当然不会有。他一定会把他所碰到的任何人看作是和他有关系的,是他的兄弟、姐妹,或者父亲、母亲,或他的儿子、女儿,或他的祖父、祖母、孙子、孙女。

  苏:你答复得好极了。请再告诉我一点。这些亲属名称仅仅是个空名呢,还是必定有行动来配合这些名称的呢?对所有的父辈,要不要按照习惯,表示尊敬,要不要照顾他们,顺从他们,既然反此的行为是违天背义为神人所共愤的?要不要让这些道理成为人们对待父亲和其他各种亲属应有态度的,从全体人民那里一致听到的神谕呢?还是让别的某种教导从小就充塞孩子们的耳朵呢?

  格:要这些道理。如果亲属名称仅仅是口头上说说的,而无行动配合,这是荒谬的。

  苏:那么,这个国家不同于别的任何国家,在这里大家更将异口同声歌颂我们刚才所说的“我的”这个词儿。如果有任何一个人的境遇好,大家就都说“我的境遇好”,如果有任何一个人的境遇不好,大家就都说“我的境遇不好”。

  格:极是。

  苏:我们有没有讲过,这种认识这种措词能够引起同甘共苦彼此一体的感觉?

  格:我们讲过。并且讲得对。

  苏:那么护卫者们将比别的公民更将公有同一事物,并称之为“我的”,而且因这种共有关系,他们苦乐同感。

  格:很对。

  苏:那么,除了国家的政治制度之外,在护卫者之间妇女儿童的公有不也是产生苦乐与共的原因吗?

  格:这无疑是主要的原因。

  苏:我们还曾一致说过,这是一个国家的最大的善,我们还曾把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比之于个人的身体,各部分苦乐同感,息息相关。

  格:我们一致这样说过,说得非常对。

  苏:我们还可以说,在辅助者之间妇女儿童公有对国家来说也是最大的善,并且是这种善的原因。

  格:完全可以这样说。

  苏:这个说法和我们前面的话是一致的。因为我想我们曾经说过,我们的护卫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土地以及其它私人财产。他们从别的公民那里,得到每日的工资,作为他们服务的报酬,大家一起消费。真正的护卫者就要这个样子。

  格:你说得对。

  苏:那么,我们已讲过的和我们正在这里讲的这些规划,是不是能确保他们成为更名副其实的保卫者,防止他们把国家弄得四分五裂,把公有的东西各各说成“这是我的”,各人把他所能从公家弄到手的东西拖到自己家里去,把妇女儿童看作私产,各家有各家的悲欢苦乐呢?他们最好还是对什么叫自己的有同一看法,行动有同一目标,尽量团结一致,甘苦与共。

  格:完全对。

  苏:那么,彼此涉讼彼此互控的事情,在他们那里不就不会发生了吗?因为他们一切公有,一身之外别无长物,这使他们之间不会发生纠纷。因为人们之间的纠纷,都是由于财产,儿女与亲属的私有造成的。

  格:他们之间将不会发生诉讼。

  苏:再说,他们之间也不大可能发生行凶殴打的诉讼事件了。因为我们将布告大众,年龄相当的人之间,自卫是善的和正义的。这样可以强迫他们注意锻炼,增进体质。

  格:很对。

  苏:这样一项法令还有一个好处。一个勃然发怒的人经过自卫,怒气发泄,争吵也就不至于走到极端了。

  格:诚然。

  苏:权力应该赋于年长者,让他们去管理和督教所有比较年轻的人。

  格:道理很明白。

  苏:再说,理所当然,年轻人是不大会对老年人动武或者殴打的,除非治理者命令他们这样做。我认为年轻人也不大会对老年人有其他无礼行为的。有两种心理在约束他们:一是畏惧之心,一是羞耻之心。羞耻之心阻止他去冒犯任何可能是他父辈的人;畏惧之心使他生怕有人来援助受害者,而援助者可能是他的儿辈、兄弟或父辈。

  格:结果当然是这样。

  苏:因此,我们的法律将从一切方面促使护卫者们彼此和平相处。是吧?

  格:很和平!

  苏:只要他们内部没有纷争,就不怕城邦的其他人和他们闹纠纷或相互闹纠纷了。

  格:是的,不必怕。

  苏:他们将摆脱一些十分琐碎无聊的事情。这些事是不值得去烦心的,我简直不愿去谈到它们。诸如,要去奉承富人,要劳神焦思去养活一家大小,一会儿借债,一会儿还债,要想尽办法挣几个大钱给妻子仆役去花费。所有这些事琐琐碎碎,大家都知道,不值一提。

  格:啊,这个道理连瞎子也能明白。

  苏:那么,他们将彻底摆脱这一切,如入极乐世界,生活得比最幸福的奥林匹克胜利者还要幸福。

  格:怎么会的?

  苏:他们得到的比奥林匹克胜利者还要多。他们的胜利更光荣,他们受到的公众奉养更全面。他们赢得的胜利是全国的资助。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儿女都由公家供养。

  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由公家配给。活着为全国公民所敬重,死后受哀荣备至的葬礼。

  格:真是优厚。

  苏:你还记得吗?以前辩论时,有人责怪我们没有使护卫者们得到幸福,说他们掌握一切,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我想你还记得,我们曾答应过,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回到这个问题上

  来;当时我们所关心的是使一个护卫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

  护卫者,尽可能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得到幸福,而不是只为某一个阶级考虑,只使一个阶级得到幸福。

  格:我记得。

  苏:那么,好,既然我们的扶助者的生活,看来比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胜利者的生活还要好,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去和鞋匠,其他匠人,以及农民的生活去比较吗?

  格:我想没有必要。

  苏:再者,我们不妨把我在别的地方说过的一些话在这里重说一遍。如果护卫者一心追求一种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护卫者应有的幸福生活,不满足于一种适度的安稳的,在我们看来是最好的生活,反而让一种幼稚愚蠢的快乐观念困扰、支配,以至利用权力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那么他迟早会发现赫西俄德说的“在某种意义上半多于全”这句话确是至理名言!

  格:如果他听我的劝告,他会仍然去过原来的这种生活。

  苏:那么,你同意女子也过我们所描述的这种生活?——

  女子和男子有共同的教育、有共同的子女和共同保护其它公

  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外出打仗,女子与男子都应当象猎犬似的,一起守卫一起追逐;并且,尽可能以一切方式共有一切事物?你同意,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既不违反女子与男子不同的自然特性,也不违反女子与男子之间天然的伙伴关系?

  格:我同意。

  苏:那么,还有待于研究的问题是:这样的共同关系能否象在别的动物中那样,真正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呢?如果可能,还要问,怎么做才可能?

  格:我正要提这个问题,给你抢先说了。

  苏:他们在战争中将怎么做,我以为是明摆着的。

  格:怎么做?

  苏:她们将和男子一同整队出发,带了身强力壮的孩子,让他们见识一下将来长大了要做的事情,象别的行业中带着孩子看看一样。除了看看而外,这些孩子还要帮助他们的父母从事各种军中勤务,并侍候他们的父母。你有没有看到过技工

  (譬如陶工)的孩子在自己正式动手做之前有过长期的观察和

  帮做的过程?

  格:我看到过的。

  苏:难道陶工倒更应该比护卫者注意去教育他们的孩子,让孩子们跟他们见识和实习,以便将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格:这种想法就太可笑了。

  苏:再说,人也象动物一样,越是在后代面前,对敌人作战也越是勇猛。

  格:确是如此。不过苏格拉底,冒的危险可也不小呀!胜败兵家常事。要是打了败仗,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