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红卫兵档案 作者:吴过 >

第11章

红卫兵档案 作者:吴过-第11章

小说: 红卫兵档案 作者:吴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还特别通知了一回,他还是不送军装过来。”穿军装,成了一种特殊的殊荣,也成了
是否紧跟毛泽东的一块试金石。
  在大会进行中,北师大女子附中的红卫兵方阵里神情更加紧张专注。这些十六七岁
的女红卫兵们密谋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全国全世界都将对红卫兵刮
目相看。毛泽东走过了金水桥,走到了人群中,高三年级的女红卫兵代表宋彬彬一摔羊
角辫,正一正绿色军装上的领子,拉一拉军装下摆,冲出队伍一路向毛泽东小跑过去。
  宋彬彬用激动发抖的手向毛泽东献上一只标有“红卫兵”三个字的红袖章,毛泽东
左臂往上抬,让为名女红卫兵把红卫兵的袖章往他胳膊上戴。毛泽东始终微笑地看着这
一切,并同她握手,此时,毛泽东感觉到女红卫兵的手微微抖颤着,是太紧张太兴奋了。
  毛泽东笑着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宋彬彬激动万分地回答:“叫宋彬彬。”
  “是不是文质彬彬的彬?”
  “是。”
  毛泽东笑了笑,说:“要武嘛。”
  “毛主席戴上红卫兵袖章了!”广场上的红卫兵们迅速传送着这一消息,相互热情
拥抱,使劲地拍手庆贺,刚刚擦去的喜悦的眼泪,再一次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红卫兵
们纵情高呼:“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毛主席是红卫兵的红司令。”
  毛泽东明白他接受这只红卫兵袖章意味着什么。毛泽东支持红卫兵,当上了红卫兵
的“红司令”,是出于要“天下大乱”的需要。但是,他也许还没有仔细想过,一旦
“天下大乱”之后,再进行“天下大治”,这些红卫兵将会变成什么?
  ——阴沟盖上的几个烟头。
  ——人行道上一堆嚼尽了汁液的甘蔗屑。
  ——扔在路边的谁都可以踢上一脚的打狗棒。
  ——甚至是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遭人唾骂的恶魔。
  红卫兵的悲剧性命运,事实上从它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而历史总是在人们回首往
事时才显现出其真实的一面。

          ※         ※         ※

  在封闭禁锢了的中国,在被冲天豪情冲击得疯狂了的中国人中间,谁都不会——也
不可能去关注我们这颗星球上同时还在发生着什么。
  1966年,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同时,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一座宏伟的、具
有佛罗伦萨古典建筑风格的教堂里,闪动着一片昏暗的烛光。徐缓的钟声飘荡着,赞美
诗的乐曲低沉地响起来,使人想到庄严肃穆的天国。
  教皇保罗六世戴着镶有金刚钻石、缀有几束金色流苏的法冠,穿一身洁白的法衣,
走上了教坛。他身后的十字架上,一幅痛苦的耶稣受难图使教徒们的心境变得十分宁静。
  在保罗六世的圣诞祈祷中有如下的一段话:
  “我们必须警惕现代偶像崇拜的危险。如今有个人正竭力树立自己的个人崇拜。想
把自己树立为不仅仅是思想和历史、而且是整个现实社会的最高典范。他似乎已相信依
靠本身的力量,他就能创造出真正的进步与发达,并求得自己的超凡入圣。换句话说,
他竭力寻求他个人的神圣光荣,而不是上帝的光荣。”
  保罗六世在说这番话时,神情暗淡,声音沉郁。特地坐飞机从欧洲、美洲等地赶来
参加这次祈祷的众多教徒们和教皇一样,又为这个充满了困惑的非理性世界添了一份担
忧。

          ※         ※         ※

  请看历史记载。“八·一八”红卫兵大检阅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中宋彬彬在《我给毛主席戴上了红袖章》一文中写道:
  “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给毛主席戴上了红卫兵袖章,主席还给我取了个有伟
大意义的名字。回到家中,我心中一直不能平静,耳边总回响着毛主席的声音:‘要武
嘛。’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看到了自己离毛主席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今天,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起来造反了,我们要武了!”
  多少年后,宋彬彬在回顾段历史时说了一句让人心酸的话:“青春是美好的,青春
在历史的大树上结下的果子却是苦涩的。”苦涩的历史、往日的幸福与激动全都化作一
缕轻烟随风飘散,留下来的回忆中,便只剩下一大堆尴尬。
  《人民日报》还发表了清华附中红卫兵的文章:《毛主席接见了我们“红卫兵”》,
文章中写道:
  “今天真是我们全体红卫兵战士最幸福的大喜日子!我们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我们红卫兵代表,我们日夜盼望的最最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八点零五分,红卫兵战士宋柏林、骆小海、韩军,实在忍不住无比激动的心情,
奔进了天安门城楼,来到了我们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身边!他们一见到毛主席,什么都
忘了,只是一个劲地喊:‘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微笑地站了起来,和他们一一握手。这是多么有力、多么坚强的手啊!就
是这双手,挥笔写出了革命真理;就是这双手,指出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就是这双手,
指挥着我们打下了人民的江山;就是这双手,指挥着我们保卫着人民的江山!紧握这双
革命的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毛主席好!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毛主席慈祥地微笑着说:‘好,好,好!’红卫兵战士这才想起还没有通报姓名,
连忙说:‘我们是清华附中红卫兵。’毛主席问:‘哪一个?’红卫兵战士=齐声答:
‘都是清华附中红卫兵。’
  “红卫兵战士激动地对毛主席说:‘我们永远做您最忠实的小兵’,‘我们要革命,
要造反到底!’毛主席说:‘我坚决支持你们!’巨大的鼓舞激励着红卫兵战士,大家
什么都忘了,只有一个念头道出来:‘毛主席万岁!’他们再三和毛主席握手,恋恋不
舍地走了出来。
  “‘毛主席接见我们了!’好消息像闪电一样传开了。全体红卫兵战士顿时沸腾了。
大家齐声高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歌》,异口同声地说:‘祝我
们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天安门城楼上,红卫兵们个个意气风发,同声欢唱,
大家的心啊,早就飞到了毛主席身旁……”
  幼稚的笔端流淌出如火的热情,这一团团火,能点燃整个世界,红卫兵们当时的情
绪,大概只能用“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这句话来形容了。

          ※         ※         ※

  在“八·一八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会上,林彪作了长篇讲话。林彪的讲
话是经毛泽东亲自审阅过的,通篇充满了“打倒”之类的字眼,是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总动员令。
  林彪在讲话中说:“我们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
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压制革命的行为,要打倒一切牛鬼
蛇神!……这次大战役,是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思想的总攻击。”
  周恩来也在大会上讲了话。林彪的讲话是高调,周恩来的讲话是低调。周恩来在讲
话中说:“一切革命者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先当群众的学生,
后当群众的先生。”“我希望北京市的革命同学和各地来的同学,要相互学习,相互支
持,交流革命经验,加强革命的团结。”“无论是北京市的革命师生,还是各地的革命
师生,主要的任务是把本单位的文化大革命搞好。”
  “八·一八”大检阅,是一场充满宗教色彩的神圣布礼。毛泽东站立在天安门城楼
上,犹如站立在罩着光环的神坛上的宗教领袖,使中国六十年代那一群体充满政治热情、
誓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衷心拥护和爱戴毛泽东的热血青年——红卫兵们,走向了个人
崇拜的祭坛。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满腔热血甚至生命来
血祭这个祭坛。
  毛泽东的迷误,使红卫兵运动一开始就站到了一个错误的起点上。千百万红卫兵们
将终生这毛泽东的这一错误付出沉痛的代价。

  几个红卫兵的回顾和反思

  徐雅雅,早期红卫兵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作为最早接受毛泽东检阅的一批老红
卫兵,1966年8月18日,她组织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的红卫兵们唱着歌,打着竹板,列着
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这帮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很懂得表演性质的艺术效果,为了显示
得更加革命一些,几个男红卫兵特意去剃了光头。他们穿着略嫌肥大的旧军装,腰间扎
着皮带,头上戴着军帽。行进的过程中,他们一边唱歌,一边用竹板打出“啪啪”响的
节奏,特别神气威风,也特别引人注目。
  也许因为徐雅雅是戏剧学校表演系学生的缘故,“八·一八”大检阅后,毛泽东又
一次检阅红卫兵,通知徐雅雅去领喊口号。
  天安门广场,一个万众欢呼的红色海洋。红旗、红袖章、红语录本……在阳光下闪
耀着、翻腾着。徐雅雅回忆说,当时令她最为激动的是,每当她喊口号的声音刚一落下,
那片红色的海洋里就会随之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回声。徐雅雅是女中音,声音不算很高,
她喊“毛主席万岁”这句口号,很脆地把声音提到顶,尾音拖得长长的,然后慢慢往下
滑:“毛——主席万万岁——!”那天,她的弟妹们正好也在广场上,听见了姐姐的声
音,激动地涌出了泪花。
  徐雅雅兴本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我们清醒,却又糊涂,我们造反,却又盲从。
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只要是毛泽东说过的,指示过的,甚至暗示
过的,我们都会为之肝脑涂地。从我们一出生,父母、学校、社会、党就是这样教导我
们的。不,从我们的父母一代就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他们以遗传基因的方式,将这些教
育注入我们的血肉与生命。生活不容许我们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如果有一点这种念头,
那也可怕得如同叛逆。当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错了时,我们的痛苦比别人深重一百倍。
生活,永远,永远没错;真理,依然是真理!错就错在我们的生存!时代,为我们的生
存,安排好了错误。”

          ※         ※         ※

  中年作家陶正,曾是清华附中红卫兵,也是流行一时的长诗《理想之歌》的执笔者
之一。他是这样回顾那段历史的:
  “当初我们参加红卫兵,是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的色彩的。我也参加写了《理想之
歌》,今天回头看看那些‘理想’的内涵是些什么?有没有‘农民造反’或‘皇权主义’
成分在内?有没有封建主义的酵母?那个‘理想’是否完全符合时代潮流的大方向?……
这一切都要重新地、冷静地思考和估量。20多年过去了,人到中年了,应当比年轻时减
少点蒙昧,添点聪明。”
  清华附中领头扯旗造反的红卫兵卜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