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这一天。并召集所有熟悉这地区的猎户做为行军的向导,直江这种慎重的准备,以及本来就不怕雪的越军气魄,完成了这项奇迹。
当上州人看到越军一千人的队伍以整齐的行列出现在上州的沼田口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越过没法越过的积雪峠道,这一千名兵士却不显疲态,难怪使他们目瞪口呆。消息到处传开,一千兵士变成两千、三干、五千、一万到处被夸张渲染。
直江实纲越过积雪国境,也给缩小战线而驻守在小田原的北条军带来冲击。越军自从证明能突破雪的障碍後,便确保补给路线。即使在冬天,也能由关东进击,此举意义重大。
武田信玄接到报告时也相当吃惊。他早已听到越军在上越国境建立小屋多处的消息。但却没想到会在雪季越境。假若这种军事行动都能轻易完成,那么越军也可能用同样手段在严寒的季节中出现在信浓口。
直江实纲之军到达厩桥後和本队会合,越军人数增为七千。如加上关东诸将则成为数万大军。联军一鼓作气朝著小田原前进,二月侵入镰仓,在此会齐,逼进小田原城。三月十三日黎明对小田原城发动攻击。
长尾景虎依原计画派太田资正与成田长康为先锋。由於本来就是受关东诸将委托而出征。因此越军是属於後备军。主角是关东诸将,这不仅是长尾景虎的作战方式,在当时战国时代也有这种共识。今川义元派遣松平元康(德川家康)为前锋,和织田的势力交战,也是为了保全直属单位的军力;同时在过去几次川中岛的战役中,甲军或越军都以信浓众为前锋,也是合乎战争的常识。
虽然关东军势如破竹地逼进小田原城,但小田原城防备森严,无法动一根汗毛,若勉强进攻,只会片面增加攻击军的损伤。
景虎从未攻过如此巨大而坚固的城池。这并非靠力攻便可得逞,也不是以军队的人数来决定胜负。如要攻破这样正式的城堡,除了断其粮道或水源之外,别无他途。但城内却有充分的兵粮和水源,弹药又不缺。
攻击持续十天便停顿了。从此时起在小田原的市镇上,发生了抢劫及暴行等案件,即使只有老年人留在镇上,但还有物品留下。由於攻击军是由关东各地百姓拼凑起来,因此极不易约束,简直分不出是由那个单位的兵士犯下的罪行,常有人冒充其他部队的名称来作奸犯科,并在小田原镇上纵火,大火遇西北季风煽动,火势漫延起来把整个小田原的市镇化为灰烬。
当攻势停滞时,北条军开始采取反攻。夜晚,细作部队从山裏出来袭击。一次拿下联军首级十个、二十个。
包围小田原的各部队,声称要去扫荡越军的细作部队而离开小田原,进入附近村落,一再进行掠夺与暴行。一向以军纪严正著称的越後士兵也参与了这次暴行,因为衣食实在太缺乏了。
(曾有大批军队进入深山峻岭,把粮食夺取殆尽之外,同时剥去百姓衣物,使多数人因饥寒而死。)
如今还有如上记录,可见相模居民的灾情是如何惨重。
小田原城内派出奇袭部队攻打联军势力单薄的防备军。细作部队从外夹攻,联军士气一蹶不振。长尾景虎在一个半月後,解开包围,撤回镰仓。虽然没有战胜之感,但周围的人很庆幸由於联军而使关东得以安定。
由於景虎早先曾由朝廷内定为关东管领之职,因此会集在镰仓的关东诸将劝他正式就任此一地位,其中最积极的是上杉宪政。他想把自己这有名无实的头衔正式让给景虎。藉以谋求自己将来的安泰。在此节骨眼,夸张地要求正式就位,有点像小孩在闹别扭似的一再提出自己的政论。
景虎当时三十二岁,但仍充满著稚气。他具有武将的优点,也具有其缺点。他的理想是要关白近卫前嗣担任关东公方,而由自己辅弼。然而由於关东诸将反对,而无法使关白近卫前嗣当上关东公方,於是他便嚷著说自己不要担任关东管领之职。他拘泥於面子,因为当初的约定是要以近卫前嗣为关东公方的条件,并且由自己任关东管领。倘若没让近卫前嗣当公方,无异失信於朝廷及将军。其实现在足利将军的实力及朝廷的威信早已扫地,根本勿须顾虑,但是他仍然很在意。
他的心情复杂,像口是心非的儿童,口说不要糖,心裏却想吃得很。他虽然口头上不肯接受关东管领之职,心中却渴望得到此地位,此时,熟悉长尾景虎个性的直江实纲开口了:
「主公!上杉宪政公如今正患病,不妨在他疾病痊愈之前,暂代关东管领之职如何?」
这句话正合景虎的心。於是景虎听从他的话。
关於长尾景虎就任关东管领的日期不明确,依推测可能是永禄四年闰三月十日前後。
这日,景虎坐上套了竹编的轿子,随从人员拿著朱柄扇、梨纹枪、罩著毛毯的鞍套,由直江实纲、斋藤朝亲、柿崎景家等重臣随侍。後面跟随著关东诸将,在鹤冈八幡宫的参道上行进。
他在神社前宣誓继承上杉家的家督,并把长尾景虎改名为上杉政虎。
「关东管领、上杉政虎……关东管领上杉政虎……」
他在心中反覆念著,但是他并没有发觉,这个关东管领的虚名,却会成为日後称霸天下的最大障碍。
当上杉政虎行走在参道上远离社殿时,忽然想起这幕仪式该让武田见识一下,想到宿敌武田信玄因羡慕而嫉妒地发狂时,上杉政虎的嘴角掩不住满足的微笑。
17—勘助和勘兵卫
永禄四年(一五六一)五月一日,新关东管领上杉政虎在镰仓举行宝生·金刚的能剧。
在关东诸将中,应邀参加的人有二百六十余名。
经过关东诸将合议决定的新任公方足利藤氏坐在正位上,与关东管领上杉政虎并肩而坐。新公方和新管领顺利诞生,在这一对新的权力人物隔邻的座位,却有以宾客身分率人前来的关白近卫前嗣带著十名家臣坐在那儿。近卫前嗣是与关东公方约定而自京都前来,却因为自己意愿为关东诸将反对未能如愿,而抿著嘴显出心中的气愤。他的表情似乎在说,政虎未能排除诸将的反对而使自己就任公方的地位,是对朝廷的叛逆行为。
在近卫前嗣主从座位隔壁,坐著把关东管领地位让给政虎以图後半生安稳的上杉宪政。
宪政对有名无实的关东管领加以有效利用,他想既然已经使越後的藩主长尾景虎改名为上杉政虎,名义上是宪政的养子,今後应可以摆出一副义父的架子。实际上宪政企图做政虎的监护人,可以在实质上行使管领的权利,这正是老年人的执著。
新公方、新管领、幽灵公方(想当公方却希望落空者)、旧管领四人的後面,坐著一排排的关东将士,在静静的观赏能剧。当时,能剧受到各国有权人士的欢迎,而不懂能剧的武将被讥为无能的乡下佬。许多地方上的藩主,为了避免被讥笑,都不惜重金从京都聘请能剧的演员来。
织田信长、北条氏康、武田信玄都是如此。前年死的今川义元拥有近百人的能剧戏班子,是典型祟尚京都风气的地方藩侯。这方面上杉政虎也不例外,他提议在嫌仓举办能剧的理由之一,与其说是要欣赏能剧,不如说是要在关东诸将之前炫耀自己的教养。
不过,有些关东将士对能剧一点也不感兴趣。不少人以为手持扇子、口裏念著毫无意义的台词根本就无任何乐趣可言,他们保持著批判的姿态。有些将士则抱著交际应酬的心理才积极参与。
关东武士秉性朴实粗俗,有关东夷之称。同时也以自己是乡下武士而沾沾自喜。因此批判权势、抗拒文化、不肯把关白近卫前嗣奉为新公方,也是因为关东武士对京都的偏见,以及做事不够圆滑。
成田长康感觉枯燥乏味,本来长康就不喜欢能剧,对这冗长的表演,衷心厌倦。他望著坐在前方的新管领上杉政虎的背,心想:怎么会对这种乏味的表演有兴趣呢?但政虎却纹风不动地坐著。不独是政虎,连就任新公方的足利藤氏和关白近卫前嗣也很热心地注视舞台。不仅仅是注视,近卫前嗣还时而会轻声发出赞赏之声,屡次甩手上的扇子掩住口和近侍彼此私语。
上杉宪政仿佛被舞台上的表演感动了一般。频频的发出赞赏。新管领上杉政虎则拍著自己的膝盖,明显地流露出感动的神情。
(真苦恼!他们真的懂吗?)
成田心想,他们不可能懂,那种无聊的表演,不可能有趣味,而且,还要装出感动的模样,定是想向关东诸将们炫耀自己对这些京都的游戏具有观赏的能力。他心中感到烦闷,并为了被当作乡下佬而气愤。
成田长康挺胸拍打膝盖,他并非轻拍以示感动,而是边拍边叫嚷著说:
「精彩呀!精彩!」
这种无礼的举动,被政虎看到,不仅是政虎,在场所有的人都以谴责的目光看著他。
近卫前嗣回过头来带著讽刺的口气对长康说:
「没有修养的人,真拿他没办法!」
虽然声音很低,坐在旁边的政虎却听得一清二楚。他觉得前嗣所说的没有修养也包括自己在内。
政虎回头对著成田长康说:
「你给我安静!」
「是,叫属下安静是吗?」
成田长康大声回答,然後默然不语。他想若用眼光制止他,或许可以接受,但明白地叫他安静点,等於是在众人前面给他难堪。当成田长康第一次会见政虎时,对方曾问他长康的康字是否北条氏康的康。从那时起,他对政虎就没有好印象。不仅如此,在攻打小田原城时,命令自己担任前锋,蒙受重大损失。再加上这次能剧事件。但是长康忍受下来。目前他无法反抗新管领上杉政虎。他把双手环抱胸前,闭上眼,他想,与其看那乏味的表演不如打瞌睡。当时的武士们都曾训练如何利用短时间打瞌睡。因为战争没有休息的时间,所以有些人能站著打瞌睡,更有人在行军时打瞌睡。
不久成田长康发出轻微的鼾声。他睡著了本来不妨碍他人,但由於只有他一人睡著,情形比较突出。近卫前嗣的家臣看见後,彼此以目光示意。
(在能剧席上打瞌睡,是多么没修养。)
他们窃窃私语,声音传人政虎耳中。
政虎回顾成田长康的瞌睡,似乎生气了。
政虎对长康旁边的太田资正大声说:
「叫他回到忍之城後,好好睡觉。」
当成田长康听到忍之城而清醒过来时,政虎已经若无其事地回头望著舞台。
太田资正低声将政虎的话转给长康。长康的脸色刹那间改变。长康起身,瞪著政虎的背影,立刻离席走到外面,太田资正追赶上去。
「他叫我回到忍之城是吗?」
长康问资正。
「是这么说的。」
「那么,立刻集合军队回到忍之城。」
长康说完不等太田资正制止,当日便率兵回忍之城去了。
这行为明显地反抗新关东管领,当然该出兵征讨,但是上杉政虎却没有如此做,事实上也无法这样做。因为一听说成田长康回去,镰仓的武将们个个掀起思乡情绪,其中理由很多,主要是因为出征小田原使军兵疲惫,第二理由是由於自己领土内发生纠纷,许多人希望回去处理,这是合理的事,尤以关东诸将更是如此,越後兵卒也莫不希望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