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尤对华战争 >

第14章

尤对华战争-第14章

小说: 尤对华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统治时期对阿克赛钦提出的领土要求,是一个战略上的方案,目的是为了预防俄国人的挺进,使他们离开西藏和印度越远越好。德里和伦敦在过去不同时期里,时而赞成这个主张,时而抛弃这个主张,但是从来没有作为正式的边界建议而提出来过,也从来没有在地面上把行政管辖扩展到那里——英国当时不愿也无力这样做。虽然英国有些地图曾经长期沿用上述画法,但前面讲过,这种画法并不总是反映英国的边界政策。当时英国人在地图上可以自由地绘出暂定的边界线,因为这些画法可以随时修改而不会引起尴尬的问题。然而,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在官方地图上对阿克赛钦提出断然的要求,其后果就大不一样。印度政府声称这块领土属于印度,就使得本国政界舆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使印度在宪法上也要对之采取同样态度。 ' 注:见本章第二节 ' 印度再要撤回这个领土要求,就非常困难,也许甚至是不可能的了。  
  为什么一九五四年印度政府在地图标出明确的边界时提出对阿克赛钦的要求呢?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之所以在喀喇昆仑山口以西的一段,放弃了将边界线划在喀喇昆仑山以外的主张, ' 注:到了一九五四年,印度对整个克什米尔的领土要求变得强硬起来,因此,印度冒称有一条中印边界存在于喀喇昆仑山口和阿富汗之间,而这一片领土在事实上是属于巴基斯坦的。 ' 是因为在一九二七年英国也曾这样做,当时英国承认它们的要求不符合行政管辖的实际,但英国未在地图上标明它的决定。那末印度为什么又要在阿克赛钦地段把边界线划在喀喇昆仑山以外呢?这是个关键问题,而且是个无法明确答复的问题,因为印度政府至今没有公布一九二七年英国所作的决定(这段时期的英印政府档案现仍未公开),在英国档案中也找不到线索。然而,可以推想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如上所述,英国对这个地段的边界政策当时是在前进派和温和派两种主张之间摇摆不定。很可能,到了一九二七年,英国认识到:既然中国已在喀喇昆仑山口长期立足,因此提出一条喀喇昆仑山口以北的边界线的主张将是无效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决定应继续在地图上保持对阿克赛钦的要求。当时新疆已经落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俄国的威胁再度出现,如果说英国在阿克赛钦没有行使有效管辖,那么,也可以争辩说,中国对之也同样未行使有效管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继续保持对阿克赛钦的领土要求呢?一旦情况极度恶化,就可以用这一着遏制俄国的扩张;或者,同中国就这个地段的边界举行谈判的时机到来时,也可以用这一着来针对中国的最高要求进行讨价还价,以便取得妥协,划定一条类似一八九九年向中国提出过的那样的边界线。  
  如果一九二七年英国的决定大体如此,那末,其它的推论就可随之作出。当一九五四年印度政府着手查对英国的旧档案以便弄清西段的边界位置时,他们可能发现了一份对阿克赛钦提出要求的建议。这个方案在英国人手里本来可能只是一种试探性的要求,作为将来同莫斯科或北京打交道时的外交筹码。可是,由于一九五四年印度所持的态度,这个方案就变成了一项公开的断然主张。尼赫鲁断言:“应该认为北部边界是牢固的、明确的、不容同任何人讨论的。”  
  按照上述解释,中印边界争端的核心产生于历史的偶然事件。一九二七年重新考虑同中国接壤的西北部边界问题的那些英国人,如果当时曾建议沿用一八九九年英国向中国提出的建议线作为阿克赛钦地段边界, ' 注:见历史引言注 ' 那末,在印度地图上就会把五十年代中国修筑的新藏公路所穿过的地区划在印度的境外。那样,这场争执中的难于处理的症结也就不会存在了。  
  一九五四年印度修改了地图,在地图上把阿克赛钦画成印度的一部分,但是在地面上并没有反映出这种改变。印度在拉达克的最前方的哨所是在楚舒勒(Chushul),该地距阿克赛钦还很远。一九五二年印度曾派出一支巡逻队到拉那克山口。一九五四年又派出了同样的巡逻队,并在该山口插上了印度国旗。但是,印度的巡逻队从来也没有抵达阿克赛钦。为了贯彻执行尼赫鲁在备忘录里的指示,印度外交部、内政部和国防部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召开会议,以确定有争议的西段和中段的边境地区的位置。这次会议并建议今后由国防部负责守卫这些边境地区(边境巡逻通常由内政部负责),但是陆军提出异议——估计是因为陆军本身的任务已很繁重。当时还是决定:只要有可能,就应把边境哨所推进到有争议的地方,因此,在中段和东段,印度的哨所都向前推进了。  
  印度在中段向前推进,立即引起中国的不满。中国于七月抗议印度军队侵入中国领土,认为印方的这一行动“不符合中印两国互不侵犯、友好相处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是刚刚写成条文载入“潘查希拉”协定中的。印度政府答复说,该项领土属于印度,并反过来要中国尊重五项原则,将其人员撤出。在中印边境的中段,印度的北方邦和喜马偕尔邦同西藏接壤,对于这段边界的划法长期以来就有争议。西藏人不仅控制了各处山口,而且控制了各山口以外的许多牧场;而印度人现在所进入的正是这些地带,其目的在于把山口本身作为边界线的地形特征。中印双方一到冬天就都撤了回去,所以这就变成双方每年一度都抢先赶到高原牧场的竞赛。在五十年代中期,中印双方就中段边界问题不断交换外交信件,并于一九五八年在新德里就此问题进行过会谈,但无结果。它只是一桩边界大争端的前奏和小型彩排,因此没有必要作过细的追述。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印度政府指责中国侵略,是因为中国小股部队越出了山口,而事实上中印双方边防部队发生接触乃是由于印度军队向前挺进的结果——几年后尼赫鲁本人在议会里确认了这一点。印度政府在外交辩论中坚持说,中国在一九五四年关于西藏的通商协定中曾承认边界经过上述各山口,但如上所述,中国却曾明确表示,他们认为这些山口全部是在中国领土以内。最后,印度还有一项颠倒事实的指责,说在“潘查希拉”协定的墨渍未干之前就开始“试探前进”的是中国方面,这是印度指控中国不守信义的罪名之一——几乎全世界都信以为真。印度指控的另一罪名是说,中国明知阿克赛钦是印度的领土,却偷偷摸摸背信弃义地修筑了一条通过阿克赛钦的公路,而这就触及了中印边界争端的核心。  
  任何人到了阿克赛钦,都会感到那是个荒无人烟、艰险难行的地带。但是喀喇昆仑山在中国一方的面貌,同山这边印度一方的面貌大不相同。首先,阿克赛钦对中国比对印度容易通行得多,有一条古时的商路,从和田溯喀拉喀什河而上,到达阿克赛钦,又穿越高原通往西藏。因此,阿克赛钦是一条天然通道上的必经之路,尽管这段路程是艰险的。从印度那边前往阿克赛钦,要穿越喀喇昆仑山或者拉达克山脉,就困难得多;更重要的是从那里往别处去,什么地方都走不通。英国在十九世纪企图开辟沿羌臣摩河谷而上,穿过阿克赛钦到达喀拉喀什河的商路,但是没有成功,因为这样的商路,比穿越一万八千英尺的喀喇昆仑山口的传统道路更加难走。  
  所以,当中国在新疆重新行使中央权力并于一九五O年进入西藏的时候,自然要通过阿克赛钦这条路进入西藏西部,——这的确是唯一切实可行的走法,因为西藏的北面是辽阔的新疆戈壁滩。一九五O年十一月十七日《政治家报》报道说,印度政府得知中国军队从新疆开进西藏西部,就是印度驻西藏西部噶大克的商务代理处提供的情报。  
  中国在五十年代前半期利用阿克赛钦这条路供应西藏西部,并且宣称在此期间中国对整个阿克赛钦地区进行了巡逻和勘测——中国人后来说,“这个勘探队的足迹遍及阿克赛钦和林济塘洼地”。一九五六年三月,中国开始修筑一条可以通行汽车的公路,深入到叶城附近的山中,并穿过阿克赛钦,抵达噶大克。这项工程费时十九个月,中国后来说它是由中国边防部队,“连同三千多名民工,在极端困难的自然条件下,盘绕高山,架设桥梁,修筑涵洞”而建成的公路,全长约七百五十英里,其中大约有一百一十二英里的地段通过了印度以后提出要求的领土。  
  中国政府在勘测和修筑这条公路的时候,是否知道印度的领土要求呢?当然,中国的地图标明阿克赛钦是中国领土,其边界线走向是沿着阿克赛钦西面的喀喇昆仑山脊。自从一八九O年李源鈵进行踏勘以来,中国就认为阿克赛钦是属于中国的;也许甚至在此以前就已如此,不过是较为模糊。如果在五十年代初期,北京的官员考查过西段边界问题的话,那他们就会发觉印度的地图标明了一个囊括阿克赛钦的未定界。但是这些印度地图——这上面的边界线只是用模糊不清的淡色标明,注有“未定界”字样——把自一八九二年中国在喀喇昆仑山口树立界碑时起就明显地是由中国控制的那片领土,也都包括到印度境内,因此中国人可能认为这些地图不足为凭,认为它们只是表示了帝国主义时代不现实的领土要求,而印度只不过是在同中国划界以前在地图上把这个要求继续保留下来而已——中国人在自己的地图上也是这么办的。印度政府虽然多次对内明确表示,它认为麦克马洪线是东段的边界线,自一九五一年以后也已在地面上加以贯彻;但是,印度还没有明确提出过西段的任何边界线。一九五八年以前,印度人在西段所到之处,离开中国人认为应当是边界的地区也还远得很。  
  一九五四年出版的印度地图对西段边界作了修改,如果驻新德里的中国大使馆是尽职的话,必定会提醒北京,有可能在阿克赛钦问题上发生争执。但印度自己又不打算提出边界问题,那就只有留待中国方面提出。一九五六年周恩来在新德里和尼赫鲁会谈时,曾提到边界问题;但他只提到麦克马洪线。直到一九五八年,印度才对阿克赛钦提出正式的要求。在此以前,如果中国方面查阅中国外交部的档案,以了解过去英国对阿克赛钦边界线的设想是什么,那么,他们就只能找到一八九九年的马继业…窦讷乐方案,而根据该方案提出的边界走向,整条阿克赛钦公路都是在中国领土之内。 ' 注:有人争辩说,一八九九年那条线在阿克赛钦的东南角会把中国公路截掉大约十英里之多;但是如果把一八九九年那条线的位置移到一张现代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公路的位置是在中国这一边。 '  
  五十年代中国在阿克赛钦的活动之所以没有惊动印度政府,真正的理由是印度对此毫无所知。 ' 注:有人认为印度政府是知道中国修筑了公路的,但是有“一些比尼赫鲁更加强烈地、更加不顾一切地主张争取中国好感的高级人士”,没有把这项情报告知尼赫鲁。这些人之所以做出这种推测,看来是由于他们没有在地图上查找一下印度所说的巡逻队走过的路线;如果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