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军事分册-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蒂斯”双翼机。
1917年6月,世界上第一艘有现代化装备的航空母舰“皇家愤怒号”(排
水量为1。91方吨)下水,这艘军舰原先是作为一艘战斗巡洋舰而设计的,但
在建造中改变了计划。
最早设计建造成航空母舰的是日本的“Hosho”号(排水量为7470吨),
该舰在1922年11月下水,装备有21架飞机,目前,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
海军的尼米兹号 (排水量为9。51万吨)核动力航空母舰。该舰是1975年交
付海军的,舰上机库可容纳100架飞机。
潜艇的由来
潜艇,做为一种新式武器出现,与船舶有所不同,它经历了极为曲折的
过程。假如不是战争和鲜血,潜艇是不可能过早地问世的。
人类设想制造一种水下航行工具的想法,很早以前就已经萌生了。1620
年,荷兰人德雷贝尔发明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在英国泰晤士河上试
航时,成功地潜入水下四至五米深。
后来,美国人大卫·弗休奈尔又建造了一艘供实战使用的潜艇,名叫“海
龟号”,只能乘坐一个人,完全是用木头制成的,它利用人力摇动曲柄转动
的螺旋浆推进。1776年,美国的水兵埃兹拉·李,驾驶这艘海龟号潜艇驶近
… Page 32…
了停泊在纽约港的英国舰只。因埃兹拉无法将炸药包固定在船底,只是在英
舰附近的水面上爆炸了,英舰并未受伤。
在世界潜艇史上,最早把潜艇推进到实战中去的,恐怕要数英国约翰菲
利普·霍兰了。
潜水艇第一次在海战中正式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年9月
间,德国人和英国人在丹麦海岸附近发生海战。德国潜水艇U—9号,击沉了
英国的“亚博克号”、“克雷塞号”和“霍格号”三艘巡洋舰。当时,霍兰
才逝世一个多月,德国人正是根据霍兰的潜艇结构和原理,建造出了使世界
为之震惊的潜水舰只的。
鱼雷的由来
1866年,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鱼雷,其直径为0。35
米,长为3。58米,重达136千克,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旋浆推
进,航速达6节,航程为640米。
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海军第一次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军
舰。其后百余年里,鱼雷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鱼雷的发展从无控制到有控制;
从程序控制到声导、线导和复合制导;从压缩空气动力到热动力、电动力;
从常规装药到核装药;航速从6节到50—60节;航程从640米到4。6万米。
由于鱼雷在水中爆炸,着重破坏的是舰船的要害部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达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航空母舰达15艘之多。1982年,英国和
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中,英国潜艇用鱼雷击沉了阿军的“贝尔格拉
诺将军”号巡洋舰。
降落伞的由来
人们知道,降落伞借助空气的阻力,可以使人从高空中跳下来,安全返
回地面,它是飞机上的人员经常使用的东西。但是,最早的降落伞并不是为
飞行人员们设计的,因为降落伞的出现要比飞机早100多年。
有一位叫安德列·加纳林的法国人,经常乘坐气球在空中飞行。后来,
加纳林从气球的悬浮原理受到启发,他试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只降落伞。1797
年10月22日,加纳林利用这只降落伞,从700米高空上的气球上跳下来,
成功地返回了地面。
在飞机出现之前,显然降落伞的用途是很有限的。因此,在此后的 100
多年间,加纳林的跳伞运动没有什么发展。
1912年,飞机出现以后,降落伞立即就显示出了它的非凡价值。这一年
的3月1日,美国飞行员艾伯特·贝里在圣路易斯的上空进行飞行训练时,
飞机发生了故障。贝里马上利用降落伞,从正在飞行着的飞机上跳下来,安
全返回了地面。自此以后,各国飞行员大都在紧急情况下,利用降落伞着陆。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飞机和气球上的飞行员和乘员,差不多都要带着降落
伞。降落伞成了空中飞行人员们一条可靠的生路。
细菌武器的由来
… Page 33…
细菌武器的由来已久,1347年,围攻意大利热那亚要塞的鞑靼人,曾把
自己队伍中死于鼠疫的尸体投入要塞,把鼠疫传染给敌人;1763年,英国进
攻加拿大时,曾把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送给居住在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领
袖,结果使天花病在印第安人中广泛流行,大大削减了战斗力。
从20世纪开始,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和使用细菌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德国间谍曾用马鼻疽杆菌感染了协约国的4500头螺子。战争快结束时,
德国用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投掷过染有病菌的食物。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大
量制造过细菌武器,在哈尔滨、长春等地都设有制造厂,研制细菌武器者达
6000人以上。
从目前的动态看,未来战争中细菌武器仍有大量使用的可能。
防毒面具的由来
1915年4月,德国军队在伊伯尔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施放氯气18
万公斤,使协约国有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为了寻找反毒气战的办法,
协约国派出了优秀的化学家上前线研究。俄国著名化学家捷林斯基在调查中
发现,当黄绿色的氯气袭来时,有的士兵用军大衣蒙住头部或钻进松软的土
里便可幸免于难。他经过分析认为,这些士兵的幸存是由于军大衣的呢毛和
土壤颗粒把有毒物质吸附了。通过研究和实验,发现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质,
还能使空气畅通。于是,他又研制出防毒效能更高的活性炭。1916年,捷林
斯基在一位工程师的帮助下,设计制成了第一具单兵使用的防毒面具,经战
场实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防毒面具使数十万俄
军幸免于难,各国争相仿制。从此,防毒面具成为士兵的常备军用品。
雷达的由来
雷达是一种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它可以测定目标的方
向、距离、大小等。世界上第一部雷达是英国人瓦特逊·瓦特于1935年发明
的。当时这部雷达能在12公里距离上发现飞行着的飞机。后来经过改进,雷
达更加完善,作用更大,探测距离也更远。在现代社会,雷达被广泛应用在
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导弹的由来
导弹,是一种受制导系统制导而飞向目标的现代飞行武器。这种武器出
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盟军已在法国诺曼第登陆,苏联红军也从
东面压向德境。腹背受敌的希特勒,妄图凭借一两种新式武器挽回败局。1944
年,希特勒搬出了名为“V—1”和“V—2”的两种新式武器,用它们飞越英
吉利海峡,攻击了英国首都伦敦。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不依靠轰炸机投
送炸弹的空袭。
实际上,希特勒德军使用的这两种武器就是装有发动机和导引系统的炸
弹,能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飞向预定目标进行轰炸。后来,人们就把这
种无人驾驶、可以引导的无翼飞行器称为“导弹”。其中,“V—2”导弹在
… Page 34…
空间是沿着被称为“弹道”的路线飞行的,所以它的全名叫“弹道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就是在德国“V—2”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原子弹的由来
1938年12月,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的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经
过六年试验,把铀原子分裂成功。裂变反应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这一重要
发现使人们找到了释放原子能的途径,就是可以通过链式反应,不断供给核
分裂所需要的大量中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丹麦的伟大物理学家波尔从两位逃出纳粹统治
的同事中获悉裂变反应的消息。1939年初,波尔前往美国,把这项消息告诉
美国的科学家。移居美国的匈利牙物理学家西拉德等人,意识到可能利用核
裂变制成有空前破坏力的原子弹。
1939年夏天,西拉德等人得德国科学家开始讨论利用原子能和禁止德国
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铀矿石的消息。他们非常担忧。西拉德在拜访了罗
斯福总统的好友和私人顾问、经济学家萨克斯以后,又和爱因斯坦会晤,请
爱因斯坦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上签名,信由萨克斯转交给罗斯福。这封信阐
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萨克斯在白宫和罗斯福共进早餐的时
候,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拿破仑由于没有支持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因此错
过了用潜水艇装备法国海军打败英国的机会。罗斯福给萨克斯的论证打动
了,决定支持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一处隔离地区进行
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这颗炸弹的暗码叫“胖子”。试验结果比预料更为成
功。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丢下第一颗作战原子弹,8月9日又
在长崎丢下第二颗。
氢弹的由来
氢弹是利用轻核聚变放出更大的能量这一原理制成的。所谓轻核聚变是
指在高温下 (几百万度以上)重氢核(氘核)与超重氢核(氚核)结合氦放
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也称热核反应。
由于原子弹爆炸时能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因此,在原子弹体内再装入
氘和氚、锂 (锂可以提供氚)便成了一颗氢弹。
美国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中已经讨论过利用
热核变反应可以制造比原子弹威力大得多的氢弹。战后,美国研制氢弹的工
作是由从匈牙利来的物理学家特勒领导的。
1952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地点在太平洋中的艾路基抗伯小岛
上。测验表明,相当于300万吨的梯恩梯爆炸总当量。但是,这颗氢弹本身
重达65吨,连当时最巨型的轰炸机也难以携带,所以,并无实战使用价值。
… Page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