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朝鲜战争 作者:王树增 >

第42章

朝鲜战争 作者:王树增-第42章

小说: 朝鲜战争 作者:王树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5)
  2009…06…05
  第三十九军在释放战俘前,志愿军的军官面对战俘们讲话,内容是:我们不是什么主力部队,我们向后转移了,不打仗了,我们没有弹药和药品,准备回国了。经过在前沿与美军的交涉,中国士兵把受伤和有病的战俘用担架送到公路边上,然后后退,让美军把担架抬走。
  后来担任美军远东司令官的李奇微将军在###中这样写道:“中国人释放俘虏的做法,与北朝鲜人对待俘虏的做法完全不同。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抬着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
  美联社记者怀特在十一月二十三日所写的报道中说:“被释放的美军俘虏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对他们很好。他们得到和志愿军一样的口粮。志愿军曾用他们有限的设备治疗这些伤兵。中国人不搜美国人的口袋,并且让他们留着他们的香烟、金表和其他私人的东西。”
  中国军队释放战俘立即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应。同时,也引起美军情报部门的极大的恐慌。美国人极力想知道中国军队的此举将对他们正在进行的战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美军战史资料显示他们当时曾分析说,中国人往往要求被释放的战俘明白:“你们是资本主义压迫的牺牲品,只有逃脱帝国主义的地狱,才能获得共产主义天堂的自由”。中国人要求战俘把中国军队的人道主义精神“告诉你们的同伴”,“敦促你们的同伴掉转枪口对准你们的军官”。这些言论的出现是因为西方人根本不了解中国人和中国军队。西方人不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还是一支农民游击队的时候,其制定的第一部军纪中就明确写有“不许虐待俘虏”的条款。
  在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还处于收尾阶段的十一月五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专门给金日成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介绍中国军队优待俘虏的政策和经验。
  由于自古以来战争中士兵的命运飘忽不定,战俘的命运更是岌岌可危,因此很有必要再次抄录彭德怀长信的主要内容,因为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一个千年古国的文明标准。
  彭德怀说:
  由于我们采取了上述俘虏政策,也就是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使敌人的战斗力逐渐减弱,并争取了广大俘虏补充了自己。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一部分战士是由俘虏兵补充的。在解放战争中,我们的兵源主要是靠俘虏。这些被解放过来的俘虏,经过教育改造之后,很多都愿意参加革命队伍,有好些人已经在解放战争中成了战斗英雄和人民功臣,这证明俘虏是可以争取和能够改造的,也证明毛泽东同志的宽待俘虏的政策完全正确。
  在我们革命初期,甚至以后个别地方,有些同志愤恨敌人的残暴,对俘虏官兵采取报复态度,这是很难免的。但这种报复行为,对革命非常不利,因为这种报复仇杀的结果,足以给敌人造谣的借口,只能促进敌人内部的团结,增加敌人的战斗力。如果个个敌人都需要硬拼,那么取得革命胜利的代价就更大了。因此,对有的同志这种错误的报复行为,必须进行耐心的、坚决的说服教育,使之彻底改正,才能瓦解敌人,壮大自己,取得革命的胜利。
  朝鲜人民进行的战争,是争取朝鲜独立、###和自由的革命战争,经过宽待俘虏,将这一真理传达到敌军中去,根据中国的经验其效果将是很大的。对俘虏进行宽大和教育改造工作,这正表示了劳动人民及其军队光明磊落的伟大气魄,具有这样气魄的革命军队必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上述经验特为介绍,供你们今后对待俘虏的参考。
  在中国军队的诱惑下,联合国军终于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错觉,即他们所实施的猛烈的空中轰炸,已迫使中国志愿部队不能进入战场,而兵力有限的参战部队也在联合国军优势火力下失去作战决心,中国军队“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而此时,在西线的中国军队第五十、第六十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三十八共六个军已分别转移至定州西北、龟城、泰川、云山、德川以北以及宁边以北地区,东线第九兵团的三个军也已经全部到达预定地点。
  十一月二十一日,西线的联合国军已经进至麦克阿瑟制定的“攻击开始线”,完成了战役的全线展开。北进的美第八集团军指挥着美第一、第九军和南朝鲜第二军团共三个军、八个师、三个旅和一个空降团。在其左翼,美第一军指挥美第二十四师、南朝鲜第一师、英军第二十七旅由嘉山里、古城洞地区分别向新义州、朔州方向进攻;美第九军指挥美第二十五师、美第二师由立石里、球场地区分别向碧潼、楚山方向进攻,其第二梯队土耳其旅位于军隅里地区;美骑兵第一师位于顺川地区机动。在其右翼,南朝鲜第二军团指挥南朝鲜第七、第八师,分别由德川以北寺洞和宁边地区向熙川、江界方向进攻,这一方向的第二梯队南朝鲜第六师位于北仓里、假仓里地区机动。英军第二十九旅位于平壤,美空降一八七团位于沙里院,为西线第八集团军的总预备队。
  在东线,由麦克阿瑟直接指挥的美第十军,辖美陆战第一师、美第七、第三师由长津湖向武坪里、江界方向进攻。南朝鲜第一军团指挥南朝鲜首都师、第三师沿东海岸向图们江边推进。
  至此,联合国军已经全部被诱至预定战场,进入了一个西起清亭里,经泰川、云山、新兴洞到宁边以东的约一百四十公里的弧形突出地带的大口袋里,在这个大口袋的口上集结着预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九个军。彭德怀梦寐以求的战机终于来到了。
  闻到中国饭的味道就撤退(1)
  2009…06…05
  感恩节,起源于北美洲的英属殖民地普利茅斯。该地居民在一六二一年获得丰收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以“感谢上帝”,之后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节日,名为感恩节。节日的时间是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一九五○年的感恩节为十一月二十三日。
  东京,麦克阿瑟的豪华官邸在十一月二十三日点起了感恩节的蜡烛,餐桌上刚出烤炉的火鸡散发出令人愉快的香味,麦克阿瑟和家人一起做了“感谢上帝”的祷告后,开始享用节日的晚餐。麦克阿瑟在餐后甜点之后又破例倒了一杯香槟酒,然后站在窗前凝望着东京的万家灯火。此时,收音机里的播音员正在描述朝鲜前线美军士兵感恩节的菜单,让人听上去不像是在报道一份战壕中的菜谱,更像是在介绍高尔夫俱乐部里银行家们的一次聚会:鸡尾酒、夹馅橄榄、烤小公火鸡加酸果酱、水果沙拉、蛋糕、馅饼和咖啡。麦克阿瑟对这份菜单的具体内容不感兴趣,天一亮他将亲自飞往朝鲜前线,他要到那些美国小伙子中间去转转。如果记者们能拍一张麦克阿瑟将军和美国士兵一起讨论火鸡味道的照片,并在报刊上发表,这个感恩节就圆满了。
  二十四日,美第八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新安州的上空天气晴朗。麦克阿瑟的专机降落在坑坑洼洼的跑道上时,以沃克将军为首的军官们恭敬地迎接了他。穿着派克大衣的麦克阿瑟走下专机,并没有先和他的军事将领们握手,因为他知道记者们对这样的照片不感兴趣,于是他出人意料地先蹲下身来,拍了拍美第一军军长米尔本带来的一只名叫埃贝的德国种小狗的脑袋,似乎还说了一句玩笑话。记者们拍下了这张轻松愉快的照片,并在没有听清楚麦克阿瑟说的是个什么玩笑的前提下,和在场的美国将军们一起咧开嘴笑了起来。
  接着,麦克阿瑟乘吉普车到前线进行视察。
  麦克阿瑟半开玩笑地责怪了沃克将军行动缓慢,沃克一直对这个问题采取一种不表态的态度。他听见麦克阿瑟对美第二十四师师长丘奇少将说:“我已经向第二十四师的小伙子们的妻子和母亲们打了保票,小伙子们将在圣诞节回国。可别让我当骗子。赶到鸭绿江,我就放你们走。”
  麦克阿瑟的话被在场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记住了。
  记者们抓住这个话题,问:“将军,您的意思是否是,这场战争能在圣诞节之前结束?”
  麦克阿瑟说:“是的。我左翼部队的强大攻势将势不可挡,任何抵抗将是软弱和没有希望的;我右翼部队有强大的海空军配合,将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左右两翼在鸭绿江边的会合,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战争的结束。”
  “将军认为中国军队有多少人在朝鲜?”
  “三万正规军和三万志愿军。”
  “胜利后的打算是什么?”
  “第八集团军调回日本,两个师去欧洲……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五日,美国各大报纸的标题是:《麦克阿瑟将军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圣诞节士兵可以回家》、《胜利在望——圣诞节不远了吗?》……
  “圣诞节攻势”这一战役的名称从此有了讽刺的意味。尽管日后麦克阿瑟在他的###中极力否认自己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所有在新安州机场上的美军高级将领和大批的记者都是见证,彻底的不认账是不太可能的。麦克阿瑟的参谋长惠特尼将军后来回忆说,当时麦克阿瑟的话是“半开玩笑,但在意思和目的上带有某种肯定性”。麦克阿瑟自己的辩解是:“在和一些军官的谈话中,我告诉他们布莱德雷将军希望圣诞节前把两个师调回国,要是赤色中国不干预战争的话……报界将这句话曲解为我们必定胜利的预言,而且这个伪造的歪曲的解释后来被用来作为狠狠打击我的一个有力的宣传武器。”
  闻到中国饭的味道就撤退(2)
  2009…06…05
  麦克阿瑟没法否认的是当天他发表的一份公告:
  联合国军在北朝鲜对在那里作战的精锐军的压缩包围现已临近关键时刻。在过去三周里,作为这只铁钳独立成分的各类空军,以模范的协同和战斗力发动了持续的攻击,成功地切断了来自北方的补给线,这样,由此而进行的增援急剧减少,基本的补给明显受到限制。这一钳形攻势的右翼在海军有效的支援下,现已抵达居高临下的包围阵地,把地理上可能有敌人的北部地区一分为二。今天上午,钳形攻势的西段发动了总攻,以完成包围并夹紧钳子。倘能成功,这实际上将结束战争,恢复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使联合国军队迅速撤离,并使朝鲜人民和国家得以享有全部主权和国际的平等。我们就是为此而战。
  在世界战争史上,没有哪一个军事指挥官会在进攻前光天化日地把自己的进攻计划公开宣布,而麦克阿瑟的进攻路线、规模、兵力、目的等绝对机密的军事内容都像公布旅游计划一样被他的公告“张贴”出来了。英国的《泰晤士报》说,大肆宣扬这次进攻,“显然是一种最奇特的打仗方式”。现在,我们可以认为:“七个联合国师(三个美国师和四个南朝鲜师)以及英联邦旅已准备就绪,去进行据称是最后的进攻,以扫荡从西海岸至南朝鲜部队已经到达地点的这段鸭绿江下游地区。”
  麦克阿瑟的情报官威洛的心情远比他的司令官紧张。这个有名的乐观主义者鉴于第一次战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