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031118地球上的猫科动物(下)-刘昕晨 >

第2章

031118地球上的猫科动物(下)-刘昕晨-第2章

小说: 031118地球上的猫科动物(下)-刘昕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边会讲到,狮子这种尊重所有权的一种策略,那么它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办法呢?因为狮子的牙齿、它的爪,我们在上篇讲过,它是致命的武器,就是一个一岁的小狮子跟五岁的成年狮子去打,也不能保证这五岁的狮子不受伤,因为它们都有同样的这种武器,所以说在一场战斗之中,可能会造成一种伤害,而每场战斗消耗的能量也太大,这样对狮子来讲它觉得这个不是一个划算的办法。 

  第二点,狮子是集体生殖,集体抚育幼子的。当母狮都出去捕食的时候呢,公狮留在群里,它保护幼狮的能力比母狮要强得多。所以说它更适合于守护这些小狮子,这比母狮子自己守护还要安全得多,这就是一种分工。而这种分工肯定就导致了,我们非常觉得奇怪的,你说长那么长的鬣毛,不是被人容易发现吗,其实实质上也可能因为这种分工它就长出了鬣毛,这种鬣毛使这个狮子变得更雄伟,并且变得更大。同时呢也可能很好地吸引异性,这就是说,我就引出这就叫社群。社群就是有不同分工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这是一个群体的作用。那么这社群中呢,也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多大的群是最好的?所以说呢,在自然界里,狮群也在进行一种自我的调整,但是动物学家们也要通过一个模型去计算它,计算它一个理论值。也就是说最好的就是每只狮子,每天分得的食物最多的,这是最好的一个群。而这一群呢,在测定狮子捕捉瞪羚跟跳羚的时候呢,这个值是达到了。但是捕捉斑马跟角马的时候这个值就达不到,所以说呢,这个最优的群呢,它的调整数量的多少,是跟你捕食的对象,跟这个食物的丰厚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说呢,动物的这种社群,根据这个情况自我地调整,使它成为一个最优的种群。在这个种群里除了我们讲共同的生殖,共同的捕猎,平均的分配食物,食物的共享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文化的继承。当然一谈到文化的继承,人们首先想到一种是文化继承,其实在很多动物中,包括我们的猫科动物,它的很多技能、很多行为,它也不是遗传的,而是要靠学习而得到的。而这种学习得到的东西,它就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继承,它实质就像一种文化。 

  举个例子就说,有些动物小的时候它都愿意玩耍,而玩耍的结果它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它在相互学习,最主要的应当向它的长辈学习,母亲,向它狮群里边的姨妈,所有的父辈。甚至来学习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捕食,包括我们讲,它在寻找它的住处、寻找水源、捕捉食物,实质在动物身上也形成一种我们姑且叫它动物们的文化。这种文化在社群里面就能得到一个很好地继承,所以在社群里面就有一个叫文化的继承。这样的话,它就很好地使这些小的动物,从小就在一个学习的环境长大,把它前辈的一些积累的一些捕食跟其他的方面经验跟技能很好地继承下来。 

  刚才讲了很多它的繁殖行为、捕食行为、社群。那么猫科动物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动物,也是世界上食肉动物最有效的,最有利的一种动物。那么按照它这种捕食能力,那么它的猎物是不是都已经要被吃光了,那么为什么它还跟这些其他的动物在共存下来呢?这里面就有在我们学术界有三种假说,就是一种也叫猜测,也是假说,因为我们确切地解释不了。那么有三种解释的办法,第一种叫做“精明捕食者”的假说,说我们人类,我说是一个精明的捕食者,为什么呢?因为不仅仅想到了我目前要吃到的东西,我还想到把这个动物养起来,叫它永远地供我吃。说这个东西在用的过程中,我想将来再怎么用,这叫精明的捕食者,所以人类是够的。在动物界中,有一种假说,就是说有一种精明的捕食者,那我们看见有很多狮子,我们再讲豹子,它们都是很能捕食动物的,能吃很多。但是在这个群里头呢,就会出一些精明的捕食者,这就是说我们在说狮群里边有一种懦夫,就是它不去捕食,别人捕食它就跟着吃,它靠欺骗性得到了这种食物,这个欺骗者可能就是一个精明的捕食者。它是采取它的办法,我自己够吃得了,我不要过分地浪费。然后呢,我为我以后再能有吃的,所以这个精明的捕食者,后来在这个群体生殖的比较多了,那么这样的话呢,就保证了这个猎物跟被捕猎者有一种共存的这个关系。那可能这种精明的捕食者,在猫科动物中可能从群体中分离出来了,变成了独居的,那么它就会有效地利用食物,所以它跟它的猎物共存了,这是一种说法。 

  第二种就是“种灭绝”的假说,说是这个动物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捕猎跟被捕者,猫科动物跟它这个食物之间的关系、老虎跟这个野猪的关系、豹子跟羚羊的关系、美洲虎跟其他一些大型动物的关系,像美洲狮跟北美动物的一些关系。这就是说,原先那些不稳定的那些都灭绝了,剩下的就都是稳定的,存在的系统就是合理的,叫种灭绝假说。 

  还有一种叫“超前进化”假说,什么超前进化呢?这有个叫“Life…Dinner”一个理论,就是说啊,一只狐狸,要追一只兔子,那么这个狐狸呢,努力要追到这只兔子,它所得到的是一顿饱餐。这个兔子要努力地摆脱狐狸,它要保住的是一条命。所以说,我要保命,我就要努力去跑,我跑得更快来摆脱你。我呢,就是为了一餐食,我抓不到你再抓第二个,它努力的程度就不够。所以说这个猎物呢,总比被捕猎者超前进化,就比它早一步,让你抓不到我。你得费了很大劲才能抓到我,能抓到我这一群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这叫做超前进化的一种假说,而这三种假说呢,来说明这种具有毁灭性的、我们认为是最美丽的猫科动物,为什么它的攻击能力和杀伤能力那么强,它还会跟它的猎物共存的这三种假说。而假说呢,只能是一种推想,是一种假设,但不是最终的这个解释。但是很多科学的发现,可能都起源于这些假说,这也许呢,能给我们对于现在很多迷惑不解的问题做一种解释。 

  下面我们再要说的猫科动物与人类的这种冲突,历来猫科动物跟人类的冲突就可能是很大的,人们从童话中也好,从其他的传说中也好,都在讲猫科动物跟人类有很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呢!就是说,哎呀!老虎吃人了,说豹子又吃人了。那么我们就反过来再看,这种冲突,反过来我们没有看到人类到底又杀死了多少猫科动物,使我们很多这种猫科动物都趋于灭绝,所以说猫科动物与人类的冲突往往导致了我们人类对某些大型猫科动物的猎杀,而这种猎杀远远不至于不只是它杀了我人,我去把它消灭掉的这个地步,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量。而这种与人类冲突的关系,往往导致了很多,猫科动物的灭绝。所以说我们讲,所有的猫科动物包括大型的猫科动物,我们的研究表明它不是主动攻击人的,而都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或者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干扰才产生了这种冲突。所以说冲突这一方的责任,人类应当负担的更多,切不可以以这种理由为借口,对这些美丽的动物造成更大的伤害。 

  最后我们讲的就是猫科动物的濒危状态与保护,现在所有的三十几种猫科动物,除了我们的家猫大概有五亿只之外,其他所有的种类,都处于一种濒危的状态,在我们国家把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是分为二类以上的保护动物,还有很多是一级的。在历史的过程中,人们曾为狩猎,杀死过成千上万只的老虎。很多猫科动物的毛皮、很多猫科动物的骨头,成了人类使用的物品。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岛屿化,包括人们曾经大量地捕杀,造成了这些美丽的动物生存现在变得非常危急。在国际上有两个组织,一个叫IUCN,叫国际人与自然保护同盟。它把猫科动物的濒危状态分为极度危险级、危险级、受到危害级、这么几级划分。而猫科动物都是在极度危险以上,还有一个叫CITES,叫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它把它分成各个附录,像我们国家的华南虎、东北虎、包括所有老虎的物种,都是在附录1里。有很多猫科动物,像云豹、雪豹、豹,这基本都是在附录1的位置,就是说最濒危的状态。因为我们自己的某些失误,因为人类对于环境这种破坏,因为人类在过去的生存过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猎杀了这么多的动物,那么,也使我们这些美丽的猫科动物处于极度的濒危状态。所以说作为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担负起保护这种濒危物种的责任。这种保护猫科动物的这个运动,从20世纪开始。我们国家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最早公布了对于东北虎保护的法令。到20世纪80年代又公布了对华南虎的保护这些法律,到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这些猫科动物都进行了一个极大地保护。同时在我们国家也建立了像东北虎的猫科动物繁育中心,在华南虎的猫科动物繁育中心,还有其他的一些动物保护中心,来挽救这些猫科动物。那么在国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在印度召开了全世界的老虎保护策略。这一保护策略曾经使印度三千只左右的老虎,恢复到六千多只。那么我们的动物保护在很多物种已经出现了希望,尤其对这些美丽的猫科动物,但是进一步地保护仍很重要。可能这些可爱的猫科动物不仅仅是给我们留恋下一个美丽的印象,因为它对人类的生存,对整个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是有极大地益处。所以说保护这些美丽的猫科动物,保护地球上这些猫科动物,保护这些曾经为我们人类做过更多贡献的动物,是十分必要的。今天这一讲呢,我们主要讲解了猫科动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我们就归纳几点为:它的捕食行为、它的繁殖行为、它的社群。那么通过这些行为我们对猫科动物的整个生活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我们下边应当还要记住的就是说,猫科动物跟我们人类是息息相关的。尽管历史上有冲突,但是我们的文化过程,又是一种交流。现在的猫科动物呢,也处于一种极度地濒危状态,所以说通过这一讲,希望大家能深切地了解这些猫科动物,并且了解这些知识,用于保护这些猫科动物,为我们现在的环境保护,为珍稀动物的保护,尽我们的一份力,好!今天这一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