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五卷) >

第3章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五卷)-第3章

小说: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五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帧K亢敛焕斫庹庖徽着懦。庵峙懦∮朐谒旅砝铮ㄔ奈猯es pagodes“宝塔”——译者)搞的那一套玩意儿大相径庭。在后一种场合里,几乎整个祭仪被简化为点燃香火;在偶像前跪拜,并在跪拜过程中以反复喊出该偶像的名字作为祈祷;最后是送钱给和尚。他是如此的惊讶,以至于惊愕之色在其脸上显现了出来。他用眼睛左看右看,显得非常局促不安。他很快被基督徒们认出是异教徒,一些基督徒在专注地看着他。这立即使他惊慌失措。于是,他满脸羞愧,匆匆地离开了那里。同时,他心中暗暗打定主意,要深入了解这些表示奥义的仪式。他急不可耐地等待着朋友回来,想请后者对此解释一番。因为他甚至怀疑朋友可能是在教堂中盯着他看的人之一,他就首先把刚发生的事情讲给朋友听,并求朋友给他讲解其在教堂中目睹的一切。他的这位已成为基督徒的朋友遂利用这一良机向他讲了一些基督教的教义。由于发现他离上帝之国比自己原先想像的要近一些,他的朋友要他去读一本很好的书,以便能完全了解基督教的教义,并把书名告诉了他。他一读此书就成了基督徒——这是他为了使我能更好地理解而采用的说法。他对书中所解释的真理是如此相信,使他从那时候起就选择了基督教。    
    就在这时候,由于医生职业要求他前往36法里远的地方去看病,这使他有机会处于我们某个基督教徒的团体之中。此地基督教徒团体的负责人对他颇有好感,遂在对其讲解教理后把他送到我们在北京的修道院接受洗礼。他在那里认识了我们准备培养为司铎的三名中国的新学修士。不久,他们均被获准成为司铎。他在我们修道院过的那种生活让他觉得极为美好。他尤其对拯救其同胞这一仁慈的动机产生了强烈的印象,这些同胞正开始选择归信基督教,但尚未最后完成这一选择。在这一世界上,没有任何障碍能阻止他把自己奉献给他们。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 第一部分关于论述基督教(4)

    我们在听他作第一次宣讲时,觉得他还差得很远。但这一拒斥并没有让他气馁。他通过漫长的经历已经摆脱了人世间的虚荣。他所具有的这一愿望,即更卓有成效地为拯救自己以及众人而工作的愿望是真诚的。为了能被我们所接纳,他多次提出恳切的请求。在经过长期考验之后,我们最终依从了他。诚然,由于他已有四十六岁,如此之大的年纪对他的计划构成了一种巨大的障碍,但他的虔诚众所周知。他在讲述上帝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他的热忱和良好的性格,均能满足我们对传教士的要求,并使他足以克服年龄上的困难。六年后,他被派往澳门接受司铎的头衔。现在,他是距广州120法里之遥的江西省的一位称职的传教士。在返回首都的归途中,我曾路过他所在的地方。我高兴地看到了他。见到他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安慰。这不仅是因为五年的亲密交往使我们之间形成了深情厚谊,而且还因为在如此漫长的路途中我没遇到过其他的传教士。他始终保留着医生资格,并借助它进入那些并不认识他的人当中,因为若无这一医生的身份,这些人就不会让他进入他们家中。而这一身份则给了他一个机会,使他能在医治这些人身体的同时,也能为他们灵魂的健康效劳。    
    先生,通过这些例子——类似的例子我还能向您举出许多,您可以看看我们为了尽可能传播论述基督教的中文书籍而花销的费用是否用得极为妥当,以及我们是否有理由去节省这些费用。谨致崇高的敬意。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 第一部分于1750年寄给某先生的信

    一位在北京的传教士于1750年寄给某先生的信    
    (1750年于北京)先生:    
    您惠寄给我的来信已经收悉。如您所希望的那样,我将在这封信中逐条予以答复。您首先向我保证说,将能够反驳您已经听到的针对在北京的传教士的意见,并且您正是为此才致函于我。接着,您又给我详细叙述了所有让您感到困惑的话。您可能因过于理智而无法感受到这些争执是多么的浅薄无聊,同时亦无法看到人们能够据此反驳的充足理由。但是,既然您希望从我这里得到这些理由,我将让您对此感到满足。我把有人已用来反驳您的一切归结为两条。    
    有人首先对您发问道,我们是否值得漂洋过海去为一位异教的君主绘画,或给他讲授物理、数学和天文等等。先生,如果他们在读圣保罗传(《圣经·哥林多前传》第9章22节)时见到“向什么样的人,我就做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的字句,如果他们从这段值得注意的文字中得出一切其自然产生的结论,他们就不会提出这些批评。因为说到底,拯救众人的计划是一项与这位伟大的使徒相称的计划。为了拯救他们,我们通过合法、公正的手段,力求有助于那些能够为此带来如此巨大的好处的人。为了使这一虔诚的计划获得成功,我们终于在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都中,甚至在皇帝的宫殿内,公开地行使神圣的职责和举行基督教的神圣仪式,而这又使得基督徒的人数大大增加。而且,在首都确立基督教的这种地位又导致了其他传教士得以进入那些基督教尚未被官方批准的省份,并使那些省份得以仍然具有众多非常虔诚的基督徒。难道人们相信,为了取得如此之大的好处,圣保罗会放弃“向什么样的人,我就做什么样的人”吗?圣保罗本人为了给其同人带来生活所必需的物品,用自己修造帐篷的双手辛勤劳动(《圣经·使徒行传》第20章34节)。那么,为了达到这些如此崇高的目的,难道他会害怕利用绘画、数学吗?难道他没有说过“向什么样的人,我就做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吗?难道我们不能在他的这句话后面再加上“凡我所行的,都是为了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吗? Omnia autem facio propter evangelium;ut particeps ejus efficiar。一个使徒式的讲道者难道不该为一切人服务吗?难道他不该把一切归功于上帝所说的话吗?先生,您看,以上就是我针对第一条意见的反驳。而且,也几乎只有它才值得我们加以强调。    
    我接着转入第二条,这条意见将更能迷惑人,因为它带有强烈的宗教虔诚的色彩。难道他们没有诉苦似的向您说道:仅仅以艺术和科学方面的身份去看望中国皇帝的行为有损于圣职的尊严,他们为此感到非常悲哀与耻辱吗?使徒的虔诚——此乃其首要的誓愿,难道不应该用来激励他们的勇气,使他们大胆地为基督教辩护,以便不仅仅废除那些对基督教不利的敕令,而且还应该颁布别的有利于基督教的敕令吗?    
    在此,先生,我对您的答复是由您本人来探究其缘由,并以此回击那些提出此问题的人。    
    我知道,在您返回欧洲时,您曾在英国逗留,并在那里受到了英国国王及其大臣们的款待。您并非不知道,在这个王国里存在着基督教的教士。他们虽然经过伪装,但毕竟是在力求维持对来自罗马教廷的基督教的信仰的传教士。在您待在伦敦期间,如果您给这些传教士当中的某个人出过主意,要他们像您的那些先生硬要人们在北京所做的那样来行事,而且,如果他们当中的一员听从了您的主意,在英国国王及其大臣面前大声攻击所有用来对付基督教的法令,要求人们撤销它们,并要求人们允许全体英国人信奉与他们一样的,且被他们视为是惟一名副其实的宗教时,那他又会怎么来回答您呢?难道他不会只向您表示,这种手段是莽撞的,它产生的结果肯定是弊远大于利,而冒失并不是一种美德吗?然而,人们在欧洲具有的与统治者说话的自由和人们在东方与这些广袤疆土的主宰们说话方面存在的困难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在欧洲,人们所冒的只是被赶出宫廷或城市的危险;而在中国,违抗皇帝是一项应处极刑的死罪,而且此举很可能使基督教在这个庞大的帝国像在日本一样,被人永远废除。    
    但是,先生,为了让您以及您为之解释的人满意,我不应该任由你们不了解,他们要我们在中国做的事情以及要我们取得还要大的进展该有多么困难。在当今的皇帝刚刚登基时,由于其前任雍正皇帝统治时出现的对基督教的狂热迫害仍在继续,传教士们交给皇帝的画师朗世宁(Castiglione)修士一份文书,请他呈给这位君主,以便能有利于当时在北京正受到迫害的基督教。皇帝收到了这份请愿书。但结果如何呢?结果是新一轮的迫害。衙门的官员对基督徒们极为不满,取缔基督教的判决书被张贴在各个十字路口,甚至贴到了我们教堂的门上。随后又非常严厉地指控朗世宁竟敢向皇帝呈送这样的文书。自此之后,另一种迫害突然发生。人们在宫殿内严格地对朗世宁进行搜查,看他有没有夹带与呈送给皇帝的请愿书相同的文书。    
    先生,您已经看到这些活动有着多大的风险。然而,传教士们并未止步于此。在迫害最厉害的时候,也是这位朗世宁修士匍匐在皇帝的脚下乞求其予以保护。这位君主脸上充满怒色,对他不加理睬,并连着几天未去原以看朗世宁作画为乐的地方。一言以蔽之,传教士们在宫内外宣讲我们神圣的宗教的声音,从来没有像在迫害之火燃得最旺时,尤其是面对两位在1746年11月22日奉皇帝的密诏光临法国耶稣会士的教堂的大臣时那样响过。所有的欧洲人,不管是教士还是俗教徒,不管是罗马教廷传信部的先生们还是耶稣会士,均被这两位大臣召来出席这次会面。人们当着这两位显贵的面大胆地为耶稣基督的宗教辩护,并对不允许传教士在中国布道提出抗议。他们宣称,如果中国政府不让他们开口说话,他们将无法再待在中国。与此同时,他们向两位大臣递交了一份辩护书形式的备忘录,请后者呈给皇帝。    
    在这一场合中,正是宋君荣(Gaubil)神父试图证明归信基督教的必要性,并就这一美好的主题作了一个又长又感人的演说。两位大臣中的其中一位是个自负、傲慢的人,他是基督教的公敌,而且不管是君主还是高官显贵都不敢顶撞他,他在这一场合中被弄得目瞪口呆,并觉得很没面子。正是此人也像大多数迫害基督教的人一样,最终不得好死。由于就是他在1749年下令处死了毛里加斯特尔(Mauricastre)的桑斯(Sans)主教以及他同伴中的多明我会的神父,而且也是他在云南使得两位耶稣会士,即安托尼·昂里盖(Antoine Henriquez)、特里斯唐·德·阿戴米(Tristan de Athemis)处于最悲惨的境地,在他此次光顾我们的教堂一年之后,他作为军队的统帅在斩首台上被人处死。在这位人人痛恨的大臣死后,曾陪同该大臣前来我们教堂的北京的地方长官(le gouverneur)对宋君荣神父说道:“我觉得您在这次会见当中有点过于勇敢。”宋君荣神父则答道:“大人,即便在皇帝面前我也愿说同样的话。我们大家都将会为能在皇帝面前,并在他的宫廷内为耶稣基督的宗教辩护以及为之而死感到高兴。”    
    最后,先生,基督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