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形式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陈先奎大预测 >

第31章

形式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陈先奎大预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六方同意于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五轮六方会谈,具体时间另行商定。    
      (二)前三轮六方会谈回顾    
      第一轮六方会谈(2003年8月27…29日)    
      此轮会谈首次启动了六方会谈多边和谈机制,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拉开了帷幕。会谈形成六点共识:一、与会各方都愿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以确保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二、与会各方均主张既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也应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关切;三、与会各方原则上赞同可以分阶段、同步或并行的方式,探讨并确定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四、与会各方同意在和谈进程中,不采取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措施;五、与会各方均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六、与会各方同意继续六方会谈进程。    
      第二轮六方会谈(2004年2月25…28日)    
      本次会谈的意义在于六方会谈得以继续,进一步明确了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会谈取得了五点有益成果:一、成功推进了实质性问题的讨论;二、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解决核问题的方式;三、发表了启动六方会谈以来的首份共同文件《主席声明》;四、确定了第三轮会谈地点和时间;五、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六方会谈机制化。    
      第三轮六方会谈(2004年6月23…26日)    
      在本轮会谈中各方进行了建设性和务实的实质性讨论,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共识,表明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不可逆转。此次会谈取得的五项成果是:一、各方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设想;二、各方就弃核第一阶段达成共识;三、各方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四、各方审议通过了工作组概念文件,确定了工作组的职责和运作方式;五、各方原则确定了第四轮六方会谈会期,发表了第二份《主席声明》。    
      专题十八以色列“沙龙单边行动计划”(一)以色列开启“沙龙单边行动计划”    
      8月15日零时,以色列军警在其占领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基素菲姆检查站,将挂着用英文和希伯来文书写的“禁止入内”的红色牌子的栏杆徐徐放下,至此,以色列正式开始执行从加沙地带撤出全部21个犹太人定居点和从约旦河西岸北部撤出4个定居点的单边行动计划。从此,以色列将结束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撤离约9000名犹太移民,将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人。巴以和平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为顺利地实施这一撤离计划,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府及双方军警做了认真、全面、具体的协调和部署。以色列出动了约6万军队和警察,执行政府的撤出行动,并将这一行动命名为“兄弟援手”行动,因为这次行动的对象是“犹太兄弟”。以军方发言人说,从关闭上述检查站起,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已变成了军事禁区,只许出不许进。以色列军警已分成若干小组进入加沙的犹太人定居点,向那些尚未撤出的居民散发传单,要求他们在48小时内主动撤离,如有需要,以军警将提供援助,而超过时限拒绝撤离者,以军警将伸出“兄弟援手”,强行让他们撤出,整个撤离过程将历时三至四周。以军总参谋长哈卢茨要求参加此次行动的数万军警尽最大努力、“心平气和”地完成任务,避免冲突和暴力。    
      许多定居点的居民响应政府的号召,驾着装满物品的大小车辆在检查站前排队,有序撤离,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犹太定居者坚决反对撤离计划,并在15日上午与向他们散发传单的军警小组发生冲突,致使军方不得不停止传单的发放工作。在尼菲赫·迪卡沙姆定居点,愤怒的居民砸碎汽车玻璃,焚烧汽车轮胎。更有甚者,一些拒绝撤离的居民竟然在加沙南部由12个定居点组成的古什·卡提夫定居点召开记者会,宣布成立加沙南部“独立犹太政权”,期望有朝一日把这个政权变成一个“独立的犹太国家”,并宣称已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其承认这个“政权”。此外,在耶路撒冷和加沙定居点禁区外围,聚集了大批反对撤离计划的犹太激进分子,他们企图阻止和干扰撤离行动。由此可见,以色列政府的单边撤出计划不会一帆风顺,三至四周时间能否完成计划,尚难预料。    
      巴勒斯坦政府、巴各武装派别和埃及方面对此计划给予了全力支持与配合。在以方正式开始执行撤离行动前,巴政府将7500多名训练有素的安全部队和警察部署在犹太定居点附近,其使命主要有三个:一是阻止和挫败激进巴人的任何攻击,保障犹太移民在撤出过程中的安全;二是防止巴人在犹太定居者撤出后,冲进定居点抢劫;三是在犹太定居者完成撤出后,全面接管加沙的安全工作。为协调巴勒斯坦内部立场,巴政府还与巴9个派别的爱国力量及伊斯兰组织组成了一个“跟踪撤离行动全国委员会”,以协调意见,监督以方撤离情况,共同参与国家大事。此外,巴政府还制定了接管加沙的行政工作方案,避免出现任何安全、政治和行政管理真空。    
      埃及为了保证此次撤军的顺利进行,消除以色列的安全之忧,与以、巴双方达成向距离埃及与加沙边界14公里的地区部署750名埃及边防军的协议,帮助控制巴、埃边境的安全与稳定。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的撤离行动,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之后,为挽回自身信誉而向以方施压的结果。而巴勒斯坦人则强调,这是巴人武装斗争和不屈不挠的抵抗的结果,希望此次行动能成为“路线图”计划中所允诺的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的第一步。    
      (二)沙龙单边行动计划解析    
      8月15日零时整,以色列军队正式宣布从加沙地带全部21个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北部4个小型定居点撤离,这标志着以色列结束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占领的单边行动计划开始实施。    
      单边行动计划是指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受阻的情况下,以色列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以将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部分巴土地上撤出,重新部署以国防军,并重新确定部分犹太人定居点的位置,建立一条以色列更容易防守的“安全边境线”,实现与巴分离。    
      单边行动计划虽有诸多缺陷,但在巴以和谈搁浅,双方冲突持续的状态下,以色列主动从加沙撤出,可能有助于打破僵局,为巴以复谈提供契机。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巴勒斯坦来说,虽然这一计划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但这毕竟可以得到梦寐以求收复的部分家园,因而值得欢迎和配合。    
      长期以来,出于牟取经济利益、安置外来移民、扩大防御纵深、加强对巴控制,并为最终吞并巴土地制造既成事实的目的,以色列不顾巴人的强烈抗争,在巴领土上扩建居民点。据统计,以目前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共有定居点200多个,居民20万左右,其中加沙定居点有居民约1500户,8000余人。    
      鹰派人物沙龙素有“定居点之父”之称,数十年来力主扩建定居点。现在,沙龙甘冒政治风险乃至不惧死亡威胁,强行实施单边行动计划,个中奥秘耐人寻味:首先,单边行动计划可以使以色列摆脱加沙这一沉重“包袱”,集中力量修建隔离墙,将约旦河西岸58%的面积并入定居点内。加沙地带人口密集,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经济萧条,秩序混乱,是一个暴力多发地区。为保护定居者安全,以色列在加沙常年驻军约1万人,可谓代价巨大,耗费惊人。    
      其次,该计划有利于改善以色列的国际声誉,减缓外交压力。沙龙一贯奉行强硬政策,搭乘“反恐”便车后,更是动辄诉诸武力,对无辜巴人实行“集体惩罚”等,其道义形象严重受损。沙龙希望借此向世人表明,以色列是愿意实现和平的。    
      第三,该计划是沙龙抵制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替代品。按照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今年内应完成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而单边行动计划安排的4个阶段撤离工作要到今年底才能结束,这可将巴建国时间再次无限期延迟。另外,尽管撤出加沙地带是以方客观上在以不同方式履行“路线图”计划确定的部分义务,但沙龙至今不愿将其纳入后者的轨道。沙龙的真实意图是“断指保身”:利用战略优势,牢牢掌握巴以冲突主动权,防止出现任何对以不利的解决方案,确保以国土内犹太人口的集中,确保犹太国家的特性和安全,确保耶路撒冷的地位不动摇,等等。    
      专题十九伊朗核问题面临变局(一)德法英三国突然改变立场,要求将伊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9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开幕,德法英三国代表欧盟向大会正式提交一份决议草案,要求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本来就是热点的伊朗核问题进一步升温。人们没有忘记,刚刚在17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就解决伊朗核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邀请外国公司参加伊朗的铀浓缩计划,以增加该计划的透明性,    
      消除外界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疑虑。但代表欧盟的德法英3国立即对此建议表示“失望”,理由是伊朗不仅没有满足欧盟有关伊朗停止铀转化活动的要求,而且更进一步大谈铀浓缩计划。伊朗态度强硬,德法英也不示弱,明里暗里表示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考虑对伊朗实施制裁。    
      不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是伊朗的一贯立场。新政府成立后,伊朗在处理核问题的策略上有了重大改变。内贾德17日提出,伊朗与欧盟的谈判以及谈判伙伴的挑选应与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相一致,鉴于南非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伊朗欢迎南非参与谈判。在伊朗核问题谈判中,欧盟面临着被伊朗新政府“边缘化”的局面,这是导致欧盟立场趋于强硬的一个重要原因。    
      内贾德在6月的伊朗大选中获胜以来,美国的“鹰派”便认为,伊朗强硬派上台或许带来一个潜在的好处,即在伊朗核问题上,把美国和欧盟推到了一起。从新近发生的变化来看,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即便在美国与欧盟立场趋同的情况下,伊朗核问题是否就会朝着美国“鹰派”期望的方向发展下去,仍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首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内部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制裁伊朗的声音,想要通过相关决议并非易事,这也是伊朗敢于向欧美叫板的缘故之一。许多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主张选择政治与对话的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不赞成将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反对动辄以制裁等对抗手段处理国际争端。    
      其次,伊朗已经多次发出警告,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