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皇城根儿,胡同从这里出发 >

第3章

皇城根儿,胡同从这里出发-第3章

小说: 皇城根儿,胡同从这里出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法》,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则出卖国家利益,和帝国主义国家签定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其中最明显的就是1915年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梁启超和蔡锷师生二人因此彻底放弃了对袁世凯的幻想,并由此走上了讨袁的道路。  历史终将是历史,往事被永远与66号这座普通的四合院连在了一起。九十年以前,这院子绝对不会想到以后的发生的事情,九十年前,门口的槐树,也没有现在这般粗壮和挺拔。九十年的时间,使中华大地变了模样,当年的屈辱已是灰飞烟灭,民族的复兴就在眼前。九十年的岁月,换取了一份希望,九十年里的故事,伴随着古老的槐树,继续向前。


第二部分第34节:后圆恩寺胡同1

  后圆恩寺胡同在交道口南大街路西。元朝时,胡同里曾建有圆恩寺,现在已经不存。后圆恩寺胡同由于在过去的圆恩寺之后,故而得名。胡同西部比较狭窄,而东部则比较宽阔,7号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院内既有传统中式建筑,也有西洋风格的亭楼,中西合璧,非常壮观。在这个院子的前方不远,是茅盾先生的故居。


第二部分第35节:后圆恩寺胡同2

  茅盾故居是一座很普通的四合院,院落很低矮,建筑格局也很一般。  茅盾,原名沈雁冰,1896年出生,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他自幼受到了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中学毕业以后,他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毕业后由于家境窘迫而辍学,随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并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1921年,茅盾发起并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同年,他还担任了《小说月报》主编。他努力发展新文学,打击旧文学,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1932年,他完成了著名长篇小说《子夜》的写作,这部小说以作者深刻的观察和亲历而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抗日战争时期,茅盾经西北到延安参观讲学之后,写下的《风景谈》和《白杨礼赞》,更是成为了现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白杨礼赞》影响尤大,“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精神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很早以前,就看过依据茅盾先生《林家铺子》改编的电影,若干年以后的今天,虽然没有重看那部影片,但仍然读懂了一种属于文字本身的情感。  一直认为,文字是有生命的,当我重读当年的岁月之后,这感觉越发的清晰,所谓记忆,当是生命的一种。    

 


第二部分第36节:府学胡同1

  府学胡同因胡同中过去有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为明清两代学子学习考试的地方。穿过繁华的平安大街,向北走不多远就可以来到府学胡同。由东口往里走去,可以看到很多个各样的宅门,如意门和蛮子门占了多数,保存也还基本完好,门楼上面的砖雕仍然依稀可见。


第二部分第37节:府学胡同2

  府学胡同东口南侧很大一片地方,是过去的段琪瑞执政府。这建筑的存在其实也是在述说着历史,“三·一八”惨案,永远将这片地方印在了中国人的头脑里。  府学胡同西口有文天祥祠,对于文天祥,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千古传诵的《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那种壮伟的气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祠堂里面的那棵相传为文天祥亲手所植的枣树,其中一条树枝一直指向着南方,其寓意就是文天祥的著名诗篇《指南录》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吉州庐陵人,大概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南宋末年,国事危急,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朝廷派去和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后被元军扣押,解送北方,行至镇江处得以逃脱,历尽艰险才获南归。在途中,文天祥写下了著名的《指南录》。《指南录》是文天祥在出使元营、逃归福建过程中所写的诗,集名取《扬子江》一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


第二部分第38节:府学胡同3

  丹心汗青已是远去的图画,虽然我们仍然把它当作名句传于市井之间,但能够说出旧事本来的也已是不再多见。虽然我们的课本里面有这样的诗词和文章,但内心真正的融合仍然需要年轻一代的心。


第二部分第39节:细管胡同1

  细管胡同大概形成于明代,清朝时称为细罐胡同,建国以后,改为细管胡同。由胡同东口走进去,首先是几座很普通的四合院,一看就是寻常民居式的建筑,再往前,胡同突然变宽阔了些,再向西走,胡同便越来越窄了,两侧的建筑也越来越单调,大多是很简朴的墙垣门。


第二部分第40节:细管胡同2

  田汉故居在细管胡同东口不远,驻足于田汉故居前的时候,看到路过于此的行人,在发现了故居的标志以后,总会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一番,所有的一切定格在那里,纪念已尽于不言中。  田汉出生于1898年,湖南省长沙人。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30年,发起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田汉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这首伴随了中华民族抗日和解放斗争的不朽诗篇,曾经传唱于大江南北,无论是当年的大后方还是抗战的最前沿,都留下过她激昂的旋律。建国以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确定为国歌。  在胡同里的北京五中门前,我停留了很久,看着那迎风飘扬的国旗,眼前的画面和心中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胸中出现的是一种之于历史的慨叹。现代的教学楼里面活跃着的是即将长成的青春,他们可能不会知道曾经的那种躁动和徘徊,其实那景象我也没有亲历的体验,我只是用心去读解文字的记录,以及往事的发生。  那个错乱的年代造就了青年的幼稚和无知,那个时代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旅程,短暂的年代是可以错位的,但历史却是实实在在的永恒,今天,当所有的一切归于正常的时候,再去体味曾经的发生,应该是出于内心的思考和责任。


第二部分第41节:中剪子巷1

  中剪子巷在繁华的平安大街路北,相传胡同过去有很多家经营剪刀、车马配件的铁器店,胡同便因此得名。胡同不是很长,院落也不很多,整体显得很质朴,没有什么大宅门,即便是如意门也不多见。中剪子巷和北剪子巷一样,都是朴实的,里面融合进了很多个生活的元素,美丽依靠在寻常之中。    

 


第二部分第42节:中剪子巷2

  冰心先生曾经居住过这里,当时的宅院现在已经不能确定,门牌早已经更改,过去的14号不知道是今天的哪里。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州。辛亥革命以后,冰心全家来到北京,1914年,她考入北京贝满女中,即今天的北京166中学,在学习期间,对理科充满兴趣,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开始在《晨报》上连载文章,其后发表了不少问题小说,冰心这个笔名由此诞生。1923年,冰心以优异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前往美国留学,在赴美途中和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写下了著名的通讯《寄小读者》。1926年,她回国以后,任教于燕京大学。  走在中剪子巷里,没感觉到与众不同,这短短的胡同在转眼间就走过去了,甚至没有太多的记忆。可能,这是一个匆匆过客的脚步吧,毕竟你在那里停留得再长,也不会是自己的家。  冰心的很多文字都是饱含深情的,很早以前就读过她的《寄小读者》和《再寄小读者》,里面那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永难忘却。头些天,去了北大燕南园里她和吴文藻的故宅,那是一座很漂亮的小洋楼,配以燕南园中的古树成荫,绝对是美景的一种,然而,即便如此,冰心在《我的家在哪里?》中,记得最深的仍然是中剪子巷。


第二部分第43节:跨车胡同

  跨车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北起太平桥大街,南至辟才胡同。清朝时称为车子胡同,相传是由于胡同中有造车厂而得名的。  跨车胡同唯一留下来的就是齐白石故居,是原来胡同的13号,但现在已临近了辟才胡同的路边。  在上个世纪中国书画界的名人中,齐白石的名字是绝对不会被忽视掉的,如今他的画作大多已经成为了稀世珍品,成为了各大艺术展馆引为荣耀的藏品。


第二部分第44节:小杨家胡同

  小杨家胡同原名小羊圈胡同,位于西城市区中部,新街口以南。老舍出生地即在此处。  在新街口内大街上,路东,夹在一片临街的门面房中间,不很容易找到。走进窄窄的胡同,不多远,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带,想来可能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葫芦胸”了,而胡同口还有那段仅容得一人经过的地方,估计就是葫芦的嘴和葫芦的脖子了。老舍出生在胡同的8号,这地方也是他童年玩耍的所在,不过现在,已是面目全非了,很难再找到过去的痕迹。  时光不再,房子也大多不是原先的故宅,只有老墙寥寥,饱含着岁月的感怀    

 


第二部分第45节:文华胡同

  文华胡同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佟麟阁路,西至闹市口中街。由于其过去在石驸马大街北侧,所以清朝时称为石驸马后宅,俗称为后宅胡同,建国以后整顿地名,改为文华胡同。文华胡同则以如意门和墙垣门居多,胡同也不很平直,不过院落的格局大都还在。李大钊故居就在文华胡同的24号院,是一座很简单的墙垣门。  李大钊故居应该是个三合院,不过现在里面已满是搭建的小屋,从前的建筑格局分不太清楚了,只能顺着那些老砖和老瓦去寻觅。院子里很安静,高高矮矮的小房子在讲述着里面的人生,院子外面来往的人们,默默的走自己的路,毕竟那也是生活。


第二部分第46节:受水河胡同

  受水河胡同位于西城区中南部,东起振兴巷,西至佟麟阁路。这里是唐朝时期幽州的护城河,后来逐渐变为臭水河,再后来填平河道成为臭水河胡同。及至近代,雅化为涭水河胡同,建国以后整顿地名时,改为受水河胡同。  受水河胡同的东口在振兴巷里,胡同的标牌被钉在了路口的一座二层小楼上,楼是中式的,已经很苍老,临街的墙壁上已出现了长长的裂缝。  由胡同东口进到振兴巷里,向北走,与路口斜对着的,就是鲁迅中学,也就是过去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所在。


第二部分第47节:铁影壁胡同

  铁影壁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八步口胡同,南至鼓楼西大街。整体胡同较为曲折。清朝时期,曾称为铁影背胡同。  胡同中有一座德胜庵,在今天胡同的19号,坐北朝南。德胜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庵前有石雕影壁,质地玄红,为火成岩,很像生铁铸成,故而称为铁影壁。  及至民国,铁影壁被移至北海公园。今天,当我们游览风光优美的北海公园的时候,仍然可以看到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铁影壁。


第二部分第48节: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明朝时称为雨笼胡同,清朝以后,称为雨儿胡同。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就层居住在雨儿胡同,这处住所是建国以后,政府分配给他的住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