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5-商道如水-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推荐语:
财富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快乐或者幸福才是最终目标,财富只不过是得到快乐的渠道之一。何况有时候财富不但没有使人快乐,反而使人陷入了痛苦……商业是创造财富的活动。为什么从商要讲道德?恐怕答案就在此。用水来比喻从商的道德,是作者们的创举,很有趣味,也发人深省。读者一定能够从中得到快乐。
中粮集团董事长 宁高宁
推荐语:
这本书的角度使它比目前惯常的管理思维更深入了一层。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柳传志
推荐语:
做好一个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方方面面都能协调到位才能实现长久发展。而不能像瞎子摸象,只是摸到鼻子或耳朵都可以大谈一番体会,但离了解全貌其实还相差甚远。《商道如水》谈的是“道”,是从尽量远一点的地方来看“象”的全貌,对我们还是很有启发。
万科集团总经理 郁亮
推荐语:
淘尽黄沙始见金,商场正如一条不息的川流。江面的波澜与涟漪,或许更能吸引眼球,但真正负重致远,却还在深层厚处。《商道如水》以古老智慧解读现代商业,别出心裁也别具匠心;既有引人入胜的生动镜头,也有条分缕析的深入思考。无论江中操舟人,还是岸上观潮者,读来皆当颇有收获。
《商道如水》 题记序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这本书,是一位资深记者和一位职业策划专家合作写成的一本讨论为人之道和从商之道的书。他们归纳出一句话:商道如水。也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在书中,他们用“水之道”阐释了东方的管理智慧。
商人的目的在赚钱。经济学里也说,企业必须以利润极大化为目的,社会才能够最佳地利用资源。因此大家都认为商业社会是一个见利忘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尽管可以很富足,却没有什么意思,生活在里面很乏趣,这样活一辈子等于白活。可是相反的哲学却是没有出路的。先人后己、大公无私都有逻辑上的错误,两个遵从这种哲学的人不可能和谐相处。一个先人后己,另一个反过来,先己后人,倒是可以匹配的。
两个只关心自己利益的人能不能和谐相处?
能。
这正是市场经济能够得到发展的原因。只要他们每个人关心自己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特别是在关心自己利益的同时又满足了对方的利益,这个社会就很和谐了。市场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奥秘也就在此。
一切市场交易都应该是平等自愿的。平等自愿说明双方都能够从交易中得利,至少不会受损。双方得利证明一定有新的财富被生产出来,否则一方得利另一方必将受损。交换生产财富,这就是为什么改革二十多年,我国人民生产的财富增长了10倍的原因。
自利既然如此美妙,为什么还要讲道德?道德是反自利的。前面已经说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社会应该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之上。那为什么还要讲道德呢?我想这里有三重原因:一、市场经济会导致收入分配的差异,穷人非常困难。二、自利而不侵犯他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利益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楚,人们往往不知不觉地侵犯了他人的利益。所以自利要有克制。三、有许多交换并没有明显的个人参与,而是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某个集体,没有人能够代表集体表达交换使一些人受损的状况。比如人们购买公共服务就属于这种情况。
然而讲求道德还有更为根本的原因。因为财富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快乐或者幸福才是最终目标,财富只不过是得到快乐的渠道之一。何况有时候财富不但没有使人快乐,反而使人陷入了痛苦。许多追求财富、把自己交托给钱、做了钱的奴隶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钱是有了,但是快乐没找到。
商业是创造财富的活动。为什么从商要讲道德?恐怕答案就在此。用水来比喻从商的道德,是作者们的创举,很有趣味,也发人深省。读者一定能够从中得到快乐。
2006年5月1日
《商道如水》 题记引子
静水照大千
水,让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和孔子悟出了道。
水,无色无形,至简于极致。如果不是时时刻刻需要,我们甚至会意识不到水的存在。圣哲的点拨,让我们蓦然发现:水,原来有如此真味。
水之道,乃做人之道。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学佛。他跋山涉水,拜访鸟窠禅师,向高僧讨教如何学佛。鸟窠禅师说了8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白居易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走了这么远,高僧只告诉自己如此平朴无华的道理,先是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
白居易说了句:“3岁小儿都知道。”
禅师回了句:“80老翁做不得。”
其实,大德高僧把很多人感觉神秘深奥的佛法,用最直白的话说了出来:如果一个人念念只为别人不为自己,念念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他就成圣成贤了,他当然也就是佛菩萨。
大道至简,素朴而深刻。
商道呢?
谈到商道,谈到企业,谈到管理,不少朋友言必称西洋。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漠视西方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智慧,但有识之士也发现,诞生于西方文明下的西式商业精神,没法照搬到以东方文明为背景的中国来。模仿,形似容易,却不能神似。我们可以随顺西方的枝叶成长,却无法生出西方的树根。
不仅如此,我们有意无意间还在挣脱或者撕裂着自己的树根。
就在我们自断树根的时候,西方的管理学者却越来越有心从东方传统文化的巨树中吸收养分。有海外学者甚至称,“西方因开悟而走近东方”。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而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近来说的一句话。她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真正的核心能力来自其核心价值观,来自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恪守。
而思想,应该说是智慧的思想,现在却成为稀缺资源。这发生在老子和孔子的故乡——中国。我们不得不找寻。
静水照大千。
古人说“以史为镜”,我们“以水为镜”又何妨?
水这面镜子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
以水为镜,我们照到了古代圣哲的智慧。尽管经过了数百上千年的时间跨度,人际互动的经验和道理,未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以水为镜,我们可以观照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和做事行商的准则,随时提醒我们“知道”,督促我们努力去“做得”。
化繁成简,举重若轻,是东方人的智慧。管理学的核心道理本身,其实未必纷杂玄妙。当看到或听到柳传志、张瑞敏、宁高宁、王石及牛根生这些商业领袖们的行为和言论,我们可能会感慨:嘿!不新鲜,原来我也是知道的。
关键是,我们“做得”了吗?
先要“知道”,然后“做得”。为人如此,行商亦是。
商道如水。
淞泉
2006年5月
《商道如水》 题记目 录(1)
序 茅于轼
引子:静水照大千
普惠万物之德
企业忠良
宁高宁在管理中,一向把人作为首要因素。他曾经拆解企业的“企”字,向华润人传递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企业“人”在上。他认为,公司员工最需强调的是“忠良”精神。每位员工作为职业人的“忠心与良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精神素养提升了,管理水准才能真正提升,国际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导入。
水生财
1954年,在德鲁克出版的第一本管理学著作《管理实践》中,开篇就这样问到:“企业是什么?”当然,没有人去问、去深究这个问题,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企业就是一部赚钱的机器,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50年后,当德鲁克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依然认为“企业界到现在还没有理解它”。他说,他们认为一个企业就应该是一台赚钱的机器。譬如,一家公司造鞋,所有的人都对鞋子没有兴趣,他们认为金钱是真实的。其实,鞋子才是真实的,利润只是结果。
谦卑胜刚强
这位券商不只是对人傲慢,做事也缺乏谦卑心,总是恃强求胜,在证券市场上呼风唤雨,操作手法十分凶悍。他虽然钻研老子思想,却忽略了老子说的“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他恰恰相反,不仅“得寸”,更要“进尺”。后来,他管理的这家公司因亏损巨大而破产,最终从证券业消失了。
信水长流
诱惑!商场中存在太多的诱惑,使得诚实守信这样“3岁小儿都知道”的道理,许多成年人都“做不得”。暂时的成功,一时的赚取暴利,置换的代价就是放弃诚信。理智的人都知道,这种置换,虽然获得暂时的利益,但丧失的,却是长久的发展空间,甚至成为市场的禁入者。
循理而行之义
舍得之间
十八世纪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GDP是世界第一,类似于目前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但是,被奉为市场经济鼻祖的亚当·斯密却断言,当时的中国已经富到头了,不会再有发展潜力。他为什么这样说?
波澜不兴
巴菲特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手里总是拿着一把锤子,那么他看什么东西都像是钉子,会经常忍不住去砸一下。当一个人每天都盯着股票行情的时候,他就很难能够克制自己想去干点儿什么的冲动。
囚徒困境
需不需要开这张发票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和解读。不开发票,可能会显得有气魄。但是,这个细节却反映了那家著名企业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受到了粗暴的践踏。而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从那时起,我便一直注意追踪那家气魄很大的企业的状况。很遗憾,这家公司的绩效一直下滑,而且下滑的程度要远远超过同行业的平均水准。
塞纳河从中间流过
张朝阳在清华读书和在美国求学期间,曾是一个很叛逆、很偏激的人。随着创业和发展,他慢慢地选择了中庸、平和,并将这种性格贯彻在自己的管理之中。
浩大无尽之道
高与低
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