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卓越执行 >

第6章

卓越执行-第6章

小说: 卓越执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受,觉得是不被尊重,往往反弹很大,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没面子”了;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态极大地延缓了问题的解决,导致了组织基础运行的僵化、低效,严重阻碍了组织的成长。    
    在《一个人事经理眼中的国人的劣根性》一文中写道:“我们跟老外打交道,有问题他们会当面指出,不管多难堪,但这并不妨碍他吃饭的时候跟你谈笑风生。所以老外开会,会上可能有10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中国人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种声音。我们老板开会结束时通常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全体沉默。一出会议室,跑到自己办公室门一关就开始开部门小会了。”    
    这确实是太多中国组织状况的真实写照,非常形象深刻,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有亲身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持久的。    
    “面子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儒家的烙印。儒家主张个人和其他任何人交往时,都应当从“亲疏”和“尊卑”两个社会认知向度来衡量彼此之间的角色关系:前者是指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后者是指双方地位的尊卑上下。某人在考虑要不要给别人面子的时候,其实主要就是在考量彼此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企业执行体系“好面子”最深刻的动力

    其实,“好面子”本身未必是坏事,“好面子”与进取心可能就是一墙之隔。如果能够把“好面子”转变为进取、变革的动力,那么,这就是最内在、最深刻的动力;无数的创新、成功、进步都是源自于“不服气、不认输”等浅显却本能的动力,某种意义上,正是好面子背后的内在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组织的发展。    
    一个在英国广为流传的笑话佐证了这点。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走进英国下院的吸烟室,问身边一位新当选的议员:“年轻人,你也许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我投身于政治吧?虚荣心,年轻人!是赤裸裸的虚荣心!”正是这个充满虚荣心的丘吉尔,以他的坚韧、战略的远见、不朽的时势艺术,联手他曾经最痛恨的敌人俄罗斯、袖手旁观的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英国、挽救了全世界;而且更令人不可想象的是,这个杰出的政治家,一生中竟然著有26部共45卷(本)著作,《英国民族史》甚至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正是这个充满虚荣心的丘吉尔,成为了无可争议的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正是这个充满虚荣心的丘吉尔,在印度班家罗尔随军期间,每天花4…5个小时阅读历史和哲学著作。在他就任战时首相时,面对纳粹德国的闪电突击,他发表的演讲展现了英伦三岛最坚决的抵抗决心:“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    
    但可惜的是,中国人没有把“好面子”向外扩张,成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张力,而是在机体内技术性地消化了,被演变为了一个社交的技术性工具,也就是成为了一个体系内的交易筹码。    
    尊重他人与“照顾面子”完全是两回事。“面子文化”对“实事求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照顾领导、他人的面子,我们往往不“实事求是”,这无疑是对“组织执行力”的又一考验。中国人如果不把“好面子”转变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张力,不再把“照顾面子”当作一个交易筹码,那么中国组织的执行力是不可能提升的,甚至中国要想发展、腾飞也是几乎不可能的。要想提升中国组织的执行力,必须破除“面子文化”,实现“实事求是”的文化,否则神仙来了也不灵。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习惯不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要想破除“面子文化”,企业领导层责任重大,因为他们掌握着组织里最大的资源,所以也就掌握着组织里最大的“面子”。只有组织的领导层自己讲真话、要求讲真话,自己干实事、要求干实事,把不讲真话、开会不说会后不干的人统统请出去,这样组织的“面子文化”才能被破除。但这点对中国的组织来讲,真的是不容易。


第二部分 企业执行体系企业执行力的核心(图)

  企业执行力的核心是企业的执行体系   通常,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建设将经历几个发展阶段(当然有的企业是跳跃式发展的):1)没有战略,只有方向;2)有战略,但只是停留在领导者头脑中;3)战略清晰地表达、传递,但是没有得到有效执行;4)员工被动地执行战略,说到那做到那;5)自觉自发地主动执行战略,甚至参与到战略的规划中。前两个阶段基本是误打误撞的方式,靠的是个人执行力。而后几个阶段,企业则逐步进入到了组织执行力建设阶段。  个人执行力与组织执行力是两个概念。一个好的组织执行体系,不仅在选拔人员时重点评估个人的执行力基础,也会确保组织内成员的执行力水平达到合理水准,并使之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执行力一般的员工经过职业化的熏陶和执行体系的控制,能够不断提升个人执行力,而经过培训后仍不能达成企业要求的则只能被调整、转岗。而反之,一个差的执行体系,必然导致整个组织缺乏执行力,即使部分员工的执行能力很强;更可怕的是,这些有执行力基础的员工或执行力日渐丧失(被带坏了!),或者最终离开这个没有执行力的组织(惹不起还躲不起啊!)。从这个角度看,组织执行力的重要性高于个人执行力,架构重于个体,就象美国市场经济的成功不在于涌现了几个能人、几个企业家,而在于三权分立、市场经济等机制、框架、结构推动着涌现出无数的能人与成功企业家。  由此可见,企业的执行力是否强大,最关键的要素不在于企业中的个体,而是在于企业是否架构形成了企业的执行体系。高执行力的组织,一无例外地都是通过架构体系去掌控企业中的每一个体的行为,每个个体的执行力汇集起来表现为企业执行力。因而,架构企业执行体系是实现企业执行力的核心,而个体的执行力不过是执行体系里的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架构企业的执行体系呢?    

  《企业执行体系示意图》    

  组织的执行体系主要包括:执行什么?——建立目标体系,提高执行的能见度;怎么执行?——建立行为体系,制定执行的规则和保障;执行的怎样?——建立监督与评估体系。同时,在前三者基础之上的全员执行、执行文化也是组织执行体系的关键要素。  执行,表现为一种行为、行动。执行首先要让企业行为、个人行为指向组织战略目标,否则,执行行为无法指向企业战略,这样的行为必然是无意义的,甚至是一种损耗、浪费。所以,组织执行力建设首先要建立“战略目标体系”,以提高企业战略目标的能见度。  企业行为是企业中不同个体的行为集合,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在相同的目标下,人们的行为表现也可能不完全一样,因此,企业经营中需要建立“行为体系”,通过企业行为规则来缩小个体的差异,使得企业中不同人的行为表现出一致性。企业行为体系,包括我们常说的企业流程、制度,这是组织行为体系中的显性核心部分,是组织基础管理的主要难点。一个部门、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专业技能、精力都不允许,这就产生了组织分工,通过有效的分工、协作,保障目标的协同实现。企业通过组织结构的搭建、调整,融会其中的流程有效运转,以此实现由组织分工带来的专业化、高效能。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流程和组织的保障和提升已经不可或缺,信息技术已经是企业执行力最可靠的保障之一。  清晰地看到了组织的战略目标,也按照战略目标的指引建立了企业的行为体系,但实际上企业的行为规则是否被严格遵守了呢?最终,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了?为达成战略目标的子策略、子目标、过程性指标是否达成了?这就需要建立“监督与评估体系”。通过评价、激励和约束个体行为,修正、强化个体对目标和规则的深入理解,实现对未来行为的正面引导,从而使个体行为真正代表企业行为,成为企业行为的有效载体。其实,期望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100%一致,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建立、实行、评估、再调整、再评估”的方式,个体的行为必将不断地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行为规则日益趋近,越是成熟的组织,这种趋近性就更为明显。如此一来,组织的执行力也必然日趋成熟、强大。  建立目标体系、行为体系、监督与评估体系,将更多个体的“不自觉行为”或“不可预期的行为”转化为组织的“理性行为”、“行为规则”,从而克服人的个体行为差异,构架企业的执行力。在这些基础工作做到位之后,组织执行文化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并最终内化为组织成员的习惯、本能,而这其中,组织执行力必定是全员执行的成果,它发源自高层、贯穿于中层、落脚于基层。


第二部分 企业执行体系追求卓越的执行文化

    执行力需要激情,需要“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精神与理念。这里的“追求完美”是指在要求的时间内、在可寻求的资源内“追求完美”,是在“快”基础上的“美”。    
    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情    
    如果只是满足于应付、完成交办的工作,得过且过,那么是无法追求卓越的,执行力最多只能是及格,不可能具有强执行力、高执行力。所谓强执行力,往往能够超出他人的期望,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执行力才能成为竞争力。因此,只有“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情”,才能赢得竞争优势,是高执行力、强执行力的表现;“能做成别人做成的事情”,说明合格了,具有一定的执行力。“不能做成别人做成的事情”,是低执行力,必将被淘汰。无论国家、企业、团队、个人,都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要时常自我评估执行力,更要与竞争对手、优秀企业进行对标、对照。要时刻记住,竞争对手永远比我们想象的优秀,市场竞争也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残酷。我们必须要完成几件竞争对手没有做成的事情,这样才能在与竞争对手的赛跑中赢得竞争优势;而不要以竞争对手(甚至是现阶段比我们领先的竞争对手)都没有做到,作为我们做不到的理由或借口。反之,如果竞争对手已经实现了,我们却还没有实现,而这方面事宜对于企业运营可能非常重要,那么这就是竞争对手向我们提出的挑战,我们必须尽快实现。很多突破、变革并不是企业总裁心血来潮的结果,更多的是竞争对手所下的战书,是客户提出的需求。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标,可以使我们时常保持清醒的、战斗的头脑,也可以激发我们执行的激情。    
    从个体来讲,别人做不成而你能够做成,那你自然会成为瞩目的焦点,都认为你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