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哈佛-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这是真事吗?
胡建波(笑)全是我编的,调节气氛嘛。调侃完了后,我就说,欧亚学院确实不是一所很有名的大学,但我是怎么看待欧亚学院的呢?有一个小故事,有一个黑孩子在街上走,看见天上飘着很多彩色的气球,其中有一只是黑色的。他就很惊奇,问道:“老师,老师,难道黑颜色的气球也可以升到天空吗?”老师说:“傻孩子,只要身体里有气儿,你就可以升起来。”我说欧亚学院就是一个黑的孩子,只要心中有志气就能升起来,我希望你们都能升起来。大家没想到一个领导会这样讲话,只有10分钟时间,效果非常好。后来从各个方面打电话来,能把我当时讲的全背出来。我相信当时如果有我们学校招生要求的分数段的学生,一定都会填报我们学校。这个校长讲话和别人完全不一样。
张这种性格,您是原来就有,还是办学后慢慢变化的?
胡建波我是一直这样的,我经常是实话实说。以前我到外省做招生咨询,有学生就问我:“胡建波院长,我看你们招生宣传上的图片都特别美,学校真的有这么好吗?”我说,首先,我现在是在做招生宣传,尽量把我们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我是请最好的摄影师找最好的角度拍的,肯定很美,我不会把垃圾堆拍出来。你问我欧亚到底怎么样?那就在这些图片上打个七折。有人做宣传时会说别的学校有什么不好,我会说,欧亚是你所作的选择里比较好的选择,但它肯定不是很好的大学,它的历史决定了,只有六七年的时间,又是民办的,没有国家资助的,但它是你当年能作的比较好的选择之一。首先他是万人民办高校,我们是匹配的;清华是很好,但你还没能匹配。过分的宣传只会令学生反感,这是现实。尤其是孩子,个子长那么高了,心理年龄还没有成熟,容易受各种诱惑,应该让他们回到现实中去。
有一次学生中搞了个“我心目中的偶像”活动,请我去。我上台说,我心中的偶像是张艺谋。说完,底下一片掌声。为什么是张艺谋?首先,他离我很近,是我小学的校友。第二,他是西安人,我以他为荣。第三,为什么他能拍出那样的好片子?是因为他异乎寻常的勤奋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另外,做人很有风度。
张您是不是一个喜欢自我反省的人?
胡建波甚至有点过了。
张过了?我觉着,这就像一把双刃剑,一个人善于自我反省当然是好事,但如果过了的话,性格会倾向矛盾的一面。
胡建波对,所以有时会显得意志不坚定,有点自恋。和丁祖诒不一样,他是我就是这样,我总是正确的,不管不顾了……(大笑)丁祖诒是我很尊敬的一个长辈。
第三部分高瞻务实胡建波(3)
【欧亚大事记】
1995年,西安欧亚学院成立。
1997年5月,欧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家开设了保险专业,当年录取了260人,远远超过招生计划。
1998年初,欧亚迁址西安南郊电子工业园,第一次拥有360余亩独立校园,开始了第一期基本建设。
同年,欧亚自学考试平均成绩居陕西省前列,某些专业高出西安市平均水平40分以上。
1999年,欧亚率先在陕西省民办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狠抓专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与培养。
同年,欧亚率先在全国民办高校中首家引入国际ISO9002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大大提升了学院的管理水平。
同年,欧亚创造性地提出“绿色教育”理念,从心理、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挖掘学生最闪光之处,形成一个入校——学习——实习——就业的通达绿色之道。
2000年6月,欧亚成为陕西首批具备独立颁发国家学历资格证书的综合性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实现了从培训学院到普通高校的飞跃。
同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陕西分行与西安欧亚职业学院授信5亿元合作签字仪式圆满举行,表明学院筹措办学资金和与银行界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同年9月,欧亚招生5000人,在校生人数达到12000人。
2001年,欧亚成为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院校中唯一的民办高校。
2002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上报教育部申报晋升本科院校。
同年4月3日,欧亚被授予“中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称号。
同年9月,计划招生3000人,最终注册3315人,录取报到率居陕西省同类院校前茅,同时创欧亚报考和录取人数历史之最。
2003年,欧亚投资100万元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在全国设立就业办事处8个,就业实习基地近百个,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同年3月8日,西安2003年复合型人才供需洽谈会西安欧亚学院专场拉开帷幕,并召开了欧亚2003届优秀毕业生现场展示竞聘会。此举被媒体称为“拍卖大学生”,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建波心语】
惊悉前西安大学校长、恩师段朝黎先生溘然长辞之时,适逢与欧亚学院各位系主任同仁难得一次的聚餐。作为东道,我已无法推辞离席,却又切实难以自已,几次掩饰,引得举座黯然。无奈之时,索性不再掩饰,与同事们谈起我心目中的校长。
大学毕业分配进西安大学教书,心中有对第一份工作的向往,有对当教师的无奈,同时有对这个号称大学的十几亩地土院子的不屑,还有对西安教育界著名的段校长的敬畏。通常像您这样1。85米以上身高的人,不知谦虚还是其他原因,腰总是哈着,而您身板却是直直的,讲起话笑声朗朗,训起人理直气壮。我当时一直很纳闷,您在这样的学校当校长,心也不虚?渐渐发现了学校的一些好处,差不多每周都要往家提一些副食品、水果等。“西安大学的福利好”,通过来校任教的各高校老师传到西安许多大专院校,去各院校请老师、办事情也有了一些底气,忙忙碌碌的工作,心态也从局外的不屑到身处其中的无奈适应,直至处之坦然。事隔多年,读了一则西方谚语,知道这叫做“大狗叫,小狗也叫”,中国古人言之“敝帚自珍”。
不知为什么,小小的西安大学经常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报道、宣传,内容大多是校长大会小会上讲的那一套“自费、走读、不包分配”,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举、未来的方向。其实大多数老师和同学并不爱听这些,大家都渴望“正规”。
学校“不正规”的事情多了。第一届的学生没有地方上课,按说,您就少招点,而您不知怎么在壁垒森严的招生制度中一次招了600多名学生,大部分还是本科。有些班直接放在交大、西工大、理工大学办学,师资、实验等等全解决了。99年全国上演的大扩招,您在20多年前就干起来了。在五味什字小学(西安大学校址在此)里上课的大学生们挤在小学生的条凳上,而且还是三个人坐在一条凳子上。以至于许多人不敢说自己是大学生,因为您逼着而戴的校徽,出了门就摘了;学校没教师,从各个大学请,现在满街跑的民办大学校车,您20年前就在西安第一家开了起来。车子不怎么样,里边坐的可常常是鸿儒,何炼成先生、乐兑谦先生、朱玉槐先生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学校开运动会没有场地,您也不怕寒碜,每年坚持跑到西北大学里边开。
这些“不正规”的事大家都忍了,无非是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但是第一届学生没有分配计划,政府部门也不知道不包分配的大学毕业生该如何就业。学生和家长只有找您,您找这个求那个,还是解决不了,许多同学哭着退了学。而您竟然在当时的环境下,“不正规”地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呼吁,毕业生被全国各地一抢而空,人事部门也开了绿灯。600多青年人的命运以及随后几届的数千名青年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您改变了。而这是80年代初,当时大学入学率仅为百分之一点多。他们自卑过,担心过,抱怨过。不知如今散落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他们怎么回想这一切。我只想说,“大道至简”。
西安大学渐渐有了名气,全国各地委托培养的要求越来越多,别人还在犹豫,您已是全力出击了。为总参、机械部设计总院、团市委、市公安局、市中院办了十几个委培班。在职干部有学上了,人才培养了,学校受益了,教学楼、教工宿舍楼盖起来了,责任却由您一人担了。您退休后,10年过去,新的楼还没有立起,那两栋楼也已经旧了,没有新楼的遮挡,它们不由的成为您的丰碑。
与您有较多的个人接触还是在90年代,您担任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副校长期间,我也走上办学之路。1993年我们招生达到700余人,在陕建一中的大操场上举办开学典礼。当时所能认识的大旗只有您和省教委的李维民同志,自然而然请来做“虎皮”。你们两位伟岸地坐在主席台前,热情地鼓励和支持。您可能不知道,这不仅增添了新生的信心,更是壮了我们这些年轻院长的胆。临走时,您推着自行车:嘱托我:“建波,按着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一定能办好。”1996年我处在人生低谷之时,偶然遇到您,一定要拉我到家里坐坐,叮咛我不要悲观失望,注意身体。70多岁的老人嘱咐30多岁的年轻人注意保重身体,我实在很羞愧,羞愧自己在挫折面前的萎靡与消沉。最后一次与您联系是三个月前,您打电话为一件小事向我道谢,当时我们约定请您来参观欧亚学院千亩新校园。不料,这竟成了永别。
回想80年代初,60岁高龄的您,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做的种种探索,而今已成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整合社会资源,不拘一格地合作办学;倡导自强、自尊、自立以及从严治校的育人理念;学生与政府、学校共同分担教育成本;坚持走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关心教师福祉;抓住时机扩展办学规模,不等不靠搞好校园建设;结合时代特点,按市场需求办专业;重视学校形象宣传,通过宣传求得上级及社会各界的认识、了解和支持……
作为深得西安联大诸多领导、恩师教诲和关爱的一名后进,我希望能够举办一次“段朝黎先生办学之路研讨会”,以此来缅怀校长的功德,弘扬校长的精神。校长,您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一个能够洞察和把握未来方向的人,一个勇于实践和探索的人。在您身上,我真正领悟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摘自胡建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悼念恩师段朝黎先生》)
我国民办高校的数量、质量和规模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要保持民办高校的发展势头,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我们建议,政府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这一发展规划应对高校的数量、规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设标准,根据社会需求及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预测进行宏观控制,充分发挥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