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教你看懂荀子 >

第7章

教你看懂荀子-第7章

小说: 教你看懂荀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鄙污秽,残贼悖乱,狂妄任性,贪图私利,触犯法令,没有礼义而一味追求权势的人。   
  古时所说的没有官职的士人,是品德高尚,安于恬静,修身正行,乐天知命,宣扬正确主张的人。现在所说的没有官职的士人,是无能却自称有才能,无知却自称有知识,贪得无厌却装作没有私欲,行为阴险肮脏却自称谨慎老实,不合流俗以表现超脱,背离常道以显示与众不同的人。   
  士君子所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有下面这些:君子能够做到值得人尊重,但不能使人必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值得人信任,但不能使人必定信任自己;能够做到值得人任用,但不能使人必定任用自己。君子耻于品德不好,而不以被污辱为耻;耻于不守信用,而不以不被相信为耻;耻于没有才能,而不以不被任用为耻。所以不为赞扬所诱惑,不为诽谤所恐吓,循着大道行走,自己端端正正,不因外界影响而动摇,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诗经》上说:“宽厚谦恭的人啊,这是道德的根本。”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士君子的容貌是:帽子高耸,衣服宽大,面容温和,庄重,威严,安详,洒脱,宽厚,豪放,坦诚,开朗,这就是做父兄的仪态。帽子高耸,衣服宽大,面容诚实,谦逊温顺,亲近端正,勤勉恭敬,规规矩矩,垂目下视,这就是做子弟的仪态。   
  我告诉你们那些所谓学者的丑态:帽子戴得很低,帽带和腰带都系得很松,神情傲慢;洋洋自得,上窜下跳,沉默不语,浅陋拘泥,左顾右盼,消沉沮丧,瞪眼直视;在吃喝玩乐时,贪婪沉醉;在礼节往来时,慌里慌张,骂骂咧咧;做起辛苦的事情来,懒散懈怠,懦弱而虚妄,没有廉耻而能甘受辱骂。这就是那些所谓学者的丑态。   
  帽子歪歪斜斜,说话平淡无味,模仿禹舜走路的样子,这就是子张氏一类的下贱儒生。衣帽整齐,面色庄重,嘴里像含着东西一样整天不说一句话,这就是子夏氏一类的下贱儒生。懦弱怕事,没有廉耻而嗜好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出力,这就是子游氏一类的下贱儒生。   
  君子可不是这样:他们悠闲安逸而不懒惰,辛劳而不怠慢,遵守原则而又灵活应变,各方面都处理得很恰当,这样然后才能成为圣人。        
四、王制   
  主旨   
  这是一篇体现荀况政治思想的重要论文。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国家的原则和策略:在政治上,主张“一天下”,结束诸侯异政、分裂割据的局面,描绘了一幅统一王国的理想蓝图;在策略上,强调“法后王”、“隆礼仪”,用封建等级名分来确立新统治秩序,以实行“王制”;提出“尚贤使能”,破格提拔封建制度崩溃后新兴起的知识分子,同时强调赏功罚罪,加强君主集权;在经济上主张发展农业,保护山林鱼泽,加强各地物资交流,等等。文中通过论述王与霸、安与存、危殆与灭亡等不同政治状况和“王者”、“霸者”、“强者”的区别,提出了实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同时对“霸道”也给予较多的肯定,这与孟子“尊者出霸”的观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另外,荀子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发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告诫,是非常可贵的。   
  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缪【昭缪】即“昭穆”。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宗庙次序,始祖庙在正中,以下按父子的辈分排为昭穆。这样依序排列,来分别上下次序……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是王者之政也。   
  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若是,名声日闻,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若是,则大事殆乎驰,小事殆乎遂。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故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职而不通,则取之所不及者必队。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故公平者,听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偏党而不经,听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   
  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   
  马骇舆【骇舆】惊车。骇,惊惧。,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人君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余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余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余矣。”   
  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①,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①【筐箧】盛物的筐子和箱子。箧,音qiè。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用强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伤人之民甚,则人之民必恶我甚矣。人之民恶我甚,则日欲与我斗。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则伤吾民必甚矣,伤吾民甚,则吾民之恶我必甚矣。吾民之恶我甚,则日不欲为我斗。人之民日欲与我斗,吾民日不欲为我斗,是强者之所以反弱也。地来而民去,累多而功少,虽守者益,所以守者损,是以大者之所以反削也。诸侯莫不怀交接怨而不忘其敌,伺强大之间,承强大之敝,此强大之殆时也。知强大者不务强也,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力全则诸侯不能弱也,德凝则诸侯不能削也,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强道者也。   
  彼霸者则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并之见,则诸侯疏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则诸侯离矣。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无它故焉,非其道而虑之以王也。   
  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知此三具者,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矣。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听断以类,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是王者之人也。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①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论也。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相①【折愿】折,辖制;愿,狡黠。   
  ②【衰】等差,这里用作动词,指制订不同的等级。   
  ③【曾青】即铜精,绘画用的颜料。   
  ④【斫】音zhuó,砍削。地而衰②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夫是之为人师。是王者之法也。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③、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④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捻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