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心念天下醉红颜 >

第4章

心念天下醉红颜-第4章

小说: 心念天下醉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皇上虽已弱冠却迟迟未能亲政。你父亲把持朝政的野心念儿不会不知吧。”
    “师傅是说这婚事确是家父之意?”
    “为师希望你明日去一趟都城。”
    “都城?”回都城做什么。贺喜吗?干我何事。
    “念丫头,还记得当初你答应满足为师三个要求吗。如今,该是我提第二个的时候了。”师傅并未回答我的话。
    “师傅,您说吧。”
    “皇上大婚为师做为长辈却因身子有恙无法亲自前去道贺,所以你代我去。”师傅身体明明很好呀。这老头又在打什么主意。
    “师傅,有什么您就直了说吧。”
    “为师希望你借着这次机会回都城辅佐思尘。”师傅让我去辅佐皇上。
    “师傅……”
    “以念儿之才,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师傅该是知道念儿的。念儿只想与娘,义父,哥哥,还有师傅您一起平静度日。并无雄才大志。”
    “念丫头,为师这一生从未求过人,我知道你的性子,你无需在那里留太久,一年或许两年都可以,只要你帮思尘亲政即可。”师傅是要我回去对付爹吗。
    “师傅认为我会帮着皇上对付我爹?您不怕我反而帮我爹对付皇上吗?”
    “如若思尘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便可自取。何况,为师怎能怀疑你我师徒十年的情谊呢?”
    “好。”
    “此趟遥儿就不与你同去了。”
    “为何?”虽是对师傅说,眼睛却是看着心遥。
    “念儿,我还有些事,待事情办妥后我自会去都城寻你。”心遥沉沉的说。
    。。。。。。
    打我来到这个世界,十五年来,从未与心遥分开过。我本欲见娘与义父一面再动身去都城,可娘与义父现在远在岛国硫琼,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来回得要个把月。
    以后的一两年,只有书信联系了。要独身一人去闯吗。我能斗得过爹吗。晚上。我躺在床上想。
    娘为我做了许多桂花糕。我一个接一个的吃。香香糯糯的。湿湿软软的。湿湿软软?桂花糕不是干的吗怎么会是湿的?哦。原来在做梦啊。那接着做吧。
    不对,不对劲。睁开眼。是心遥。显然,我的醒来也吓到了心遥。
    “哥。你,你在干什么!”心遥,心遥为什么要吻我。
    “我,我睡不着。便来看看你。”俊逸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
    “我,我走了。”心遥打断了这一室的静默。
    这一夜。月明星稀,万物俱寂。
    这一夜。我彻夜无眠。
    心遥他。乱了。脑子乱了。连心也给他绞乱了……
    
                  
第二卷          数点雨声风约住
第十二章
    出发的那日。心遥一如往常。一袭白衣。高贵淡雅。
    对于前一夜的事我们彼此间有一种默契。只字未提。好似没有发生一般。
    。。。。。。
    都城果然繁华。只可惜我一到便直接进了皇城。
    因为师傅写了一封信,要让我亲手交给当今圣上风思尘。我估计该是我的“推荐信”吧。
    皇上同我想象中的样子很是不同,我以为他多半是个“年轻版”的师傅,不曾想到却是一个翩翩佳公子,清雅脱俗。不过,仍旧是比不过心遥的。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皇上,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天夔十一年,农历三月初一,黄道吉日,帝大婚,立沈相之女沈宁为后。乃大赦天下。举国庆贺。
    阳王风曦尘我至今也未有见到。皇上大婚他这个皇弟也并未出席。据说是代皇上去边疆犒劳守卫将士去了。不知是父亲的有意支开还是皇上的刻意安排。可是。为什么呢。想不明白便不想了吧。
    为了让我能名正言顺的呆在皇城,太后“病”了。因此,我成了太后的私人“看护”,久居慈宁宫。
    皇上皇后每日里都会来慈宁宫向太后请安。恩爱非常。不知这恩爱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我与这个大姐,并不熟悉,哪怕是当年在沈府的时候也未有说过几句话。而如今,她却显得与我极其熟络。
    皇上大婚不久,便是两年一次的科举了。各地学子纷纷奔赴都城。
    这次科举意义非比寻常,往年的科举都是由爹主持,连最后的金科三甲也是由爹选定。而这一年,却是全权交由皇上自己主持选定了。这是个培养心腹的好机会。
    皇上御书房的晴姑姑“大病”,人手不够,我便被暂时借了去。这是我主动提出的。不是这样才方便“辅佐”吗。
    皇上对我很是礼遇,我几乎什么都不用做。
    果然,还是出了状况。殿试前,名望最高,最有机会获得前三甲的十几人中陆续的已有两人意外生亡。
    皇上很重视,自是要亲自过问。而爹爹却一直丛中阻挠。
    我示意小顺子将茶水给我。刚跨进御书便听到了爹的声音。
    “此等小事交下去办即是,何劳皇上费心,皇上若有此心,不如多关心关心社稷之道。”
    放下茶,我为皇上捏着肩并未离去。
    “敢问丞相大人,应试学子可谓是天子门生?”这虽是我回都城后第二次见爹,却是第一次与他说话。连皇上大婚那日我与他也并未有过机会说话。想来如此淡薄的父女情谊,也是悲哀。
    “是如何不是又如何。”爹的声音显得无比威严。
    “念儿愚钝。尚书大人既是本次主考想也是十分清楚的。”我转向李尚书问道。
    “这。此次科举本是由皇上主持,金科三甲又是由皇上选定。如此说来,确是如此。”
    “皇上,既如此,那您真该过问过问自己门生,尽尽份内之事了。是吗。”
    “听念儿如此说来,朕自是会好好过问的。”皇上老大终于发话。
    。。。。。。
                  
第十三章
    “皇上。想来,今天我们是锋芒太露了。”御书房内现在已只剩我们两人。
    “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毕竟此次科举是我收取心腹的绝好时机。”
    “皇上打算把此事交给何人去办?”
    “念儿,你先看看这吕太常上的折子。”
    ‘陛下自登基以来,乃用丞相辅之,而今已然弱冠,却仍委政于沈臣,此绝非社稷之计,经世之道也。望陛下早日亲政,重用贤臣,以威四夷。’这种折子恐怕不止这一个吧。
    “皇上是打算任用此人。”
    “正是。”可能是猜到了我的疑惑,他接着道,“虽说这种弹劾沈相的折子不止此人,但此人却是最为有才的一个。不仅是不惧沈相之势,更重要的是,他是有真本事。”
    “皇上。”
    “念儿,你我一见如故。以后没人的时候你便称我思尘大哥吧。”他在我面前并不自称朕。
    “好。思尘大哥。”想来也是缘分。对他总有种熟悉的感觉。和心遥一样的感觉。后来才知道,这感觉竟是对了。
    “念儿是否也觉得我这皇上当得太没用了。”
    “思尘大哥。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爹执政多年,想收回权力并非一日可成。”
    “你爹要我封你大哥为太蔚掌管军事。他的野心是越来越大了。”
    “我们现在该做的,应是扮猪吃老虎,让他放松警惕以积攒实力。”
    “我选后无法自己决定,听你爹安排。如今他又要把兵权收归自己儿子,我真是不甘啊。”
    “大哥不喜欢皇后吗?”
    “怎么喜欢?我与她本无感情,她又是沈相控制我的的棋子。况且,我从没想过会娶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女人。”
    “女大三抱金砖呀。这是个好兆头。”
    “呵呵。是吗。还有这等说法。据说沈柏本对仕途无意,一心都在钻研手艺之技上。不知几多是真几多是假啊。”
    “我自小离开沈府,因而不敢妄言,只是,小时侯,大哥他确是不喜读书反好研究这些手艺之技。”
    。。。。。。
    科举的事终是结案了。那个凶手估计是我爹的替罪羔羊。不过没有揪到任何证据。所幸学子的性命是有保障了,而且,最重要的,是皇上收拢了他们的人心。这,便够了。
    天夔十一年农历四月十七,上封沈柏为太蔚。
    天夔十一年是一个多事之秋。
    阳王风曦尘即将返都之际。朗古地区遭受严重蝗灾。
    蝗蝻萌生,蝗孽复萌。
    自古以来凶饥有三,曰水、曰旱、曰蝗,朗古之地,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竭尽,其害尤甚。
    民间有传“蚂蚱发生联四邻,飞在空中似海云,落地吃光青稞物,啃平房檐咬活人”。人心惶惶。
    朝堂之上有“积极除蝗”与“以德去蝗”的两种相异看法。
    “积极除蝗”派认为,只要上下齐心协力,必能治除蝗虫灾害。应通过历代治除蝗灾的经验及其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决定防蝗救灾措施并及时实施,人工治除蝗虫灾害。
    “以德去蝗”派却曰“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力”。认为防范蝗虫灾害,各地需作祈福禳灾法事,要求地方政府为仰制虫害,大做法事,使其自行消解。并下令各地注重发现这方面的能人,礼聘个别治虫有效验的道士和尚。
    
                  
第十四章
    对于灾情,要从速如实讯报真情。漫不经心者,搁置不理者,造成延误者,则决不允许。
    百姓缴纳力役差与财物税依靠于庄稼,朗古百姓之庄稼受蝗灾,灾情稍缓者减免收成中需支付之马饲粮、青稞与草料。灾情严重之地,减免全部税役。
    开放粮仓,发粮赈灾,以工代赈,发放货币。以维持灾民基本生存。
    遣阳王风曦尘往朗古地区治除蝗灾。
    依靠人工捕杀灭蝗的措施比较简单,但由于蝗虫数量之巨大,对有限的人力来说,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忙碌了一天,两天,也不见得能消灭多少,源源不断的飞蝗后续部队让人精疲力尽。
    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在矣。这是改造蝗区的根本治蝗意见。
    而具体方法有四。
    方法一:挖坑掩埋。
    当蝗虫吃饱后,两个大翅膀就已经支撑不动它的身体,飞蝗只能在地上爬来爬去。此时就在田里挖大大小小的土坑,然后等大批的蝗虫掉进坑后用土埋上,被活埋的蝗虫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也可用火烧死坑内的蝗虫,但用土埋的方法更方便一些。
    方法二:悬赏缉拿。
    在不同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招募百姓加入捕杀蝗虫的队伍,凡是捕杀蝗蝻(蝗虫幼子)达到一斗重,官府赏给抓蝗蝻的人5升大米,并承诺用100文钱购买1斗蝗虫,以调动所有的村民踊跃搜捕的积极性。
    方法三:挖掘蝗卵。
    同时还通过对老农的访问对蝗虫习性的观察,及其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挖掘蝗卵以图后患。太蔚沈柏研制并提供了便于挖掘蝗卵的工具。
    方法四:椋鸟灭蝗。
    椋鸟主要以草籽和一些小昆虫为食,当蝗灾到来时,椋鸟不再以草籽为食,转向了更好吃的蝗虫,更可贵的是它们的食量同样惊人,特别是每年五月左右,幼椋陆续破壳之时,椋鸟采食量会大大增加,由于椋鸟要躲避鹰、隼等天敌,将窝建在了石头缝里,于是当地百姓在庄地、山地每隔几百米就堆置起一些大石堆,并在附近挖些蓄水,人工招引椋鸟成群栖息,由于椋鸟可在空中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