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

第23章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第23章

小说: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家长见物质刺激的效果不大好或是尝到了一点物质刺激的“甜头”,
又采取提高“奖金”额度的办法来加大“刺激量”,这就更糟糕了。因为这
实际上是在引导孩子追求物质利益,在你的引导下,他们的“胃口”会越来
越大。以金钱作为换取孩子学习积极性的“等价交换筹码”,不仅不能从根
本上提高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还会毒害孩子的心灵。由此,孩子还可能会
进一步提出参加家务劳动家长要付“好处费”的要求。这样。无意中家长和
孩子之间就完全形成了“金钱关系”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如果家长认为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孩子得到一些“实惠”
的话,我觉得给孩子买学习文具、课外读物或让孩子逛游乐园、旅游更好些。
因为文具或课外读物可作为纪念品,那上面记载着他们的成绩,当他们每次
看到或使用时,总会起到思想满足和精神激励作用。游玩、旅游也会给他们
留下愉悦的感觉和美好的记忆。给孩子以“实惠”,最好不要给孩子买游艺
机,或放任他们去玩游艺机。那样,会使孩子荒废学业。

现在,家长们一般都很重视给孩子过生日。孩子的生日到来,一家人就
像过节一样,又是买生日蛋糕,又是开生日宴会,又是送礼物。这当然会对
孩子产生一些激励作用,因为在他们又长大了一岁的时候,给他们提出一些
更高的要求,要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祝愿他们在未来的岁月
里有更大的进步。然而,我却认为与其在孩子的生日这一天给孩子庆祝生日,
倒不如让孩子给母亲送礼物,给母亲摆家宴,表彰奖励母亲的“功劳”。因
为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让孩子回忆、记住母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
中所付出的巨大辛劳、代价和牺牲,以激励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母亲,为了
报答母亲的恩德而发奋努力,不断进取。孩子虽然没有得到礼物,家宴虽然
也不是为孩子而举办的,但这种“间接的奖赏”,对孩子的教育和激励的效
果,很有可能要大大超过对孩子的直接“奖赏”,家长们可以试一试。
{ewc MVIMAGE;MVIMAGE; !01400200_0210_1。bmp} 

我说“打孩子”——谈体罚的危害

家长可不可以“打孩子”?“打孩子”是有益还是有害?这是一个古老
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家长、教育家、思想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发表了不
少意见。有的人主张家长可以“打孩子”,比如,在古罗马就有人说:“男
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打他,他才听得见。”中国古人也这样说:“刑
罚不可揠于国,鞭笞不可揠于家。”是说家庭教育中不能没有鞭打,就像一
个国家不能没有刑罚一样。还有人说:“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


有些俚语流传得也相当厂,比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是喜欢骂
是爱,喜欢极了拿脚踹。”“孩子不挨打长不大。”“孩子不打,他就会登
着鼻子上脸!”似乎打孩子有上百条不可辩驳的理由,孩子不仅可以“打”,
而且是必须要”打”。

当然,绝大多数的家长、教育家、思想家是不赞成”打孩子”的。要说
理由嘛,人们会说出许多:打孩子对孩子身心都没有好处,尤其对孩子心理
上的危害更大。正如一首《挨打歌》所说的那样:“一次挨打战惊惊,二次
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
笑入梦中。”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全变得软
硬不吃,“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刀枪不入”,甚至会到“死猪不
怕开水烫”的地步。像这样的孩子,就很难教育好了”。

那些主张“打孩子”、认为“打孩子有好处”的人,他们打孩子,自然
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有些极力反对“打孩子”的人,
往往是不彻底的,自相矛盾,言行不一。

比如,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他认为鞭挞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
办法”。他说:鞭挞“会毁灭羞耻心”,“这种奴隶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
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鞭笞是惩罚儿童的方法中最坏的一个,所以也
是最后的一个。”可他又主张对于犯有“顽梗”或“顽抗”过失的儿童,必
须给予鞭挞,而且,要打就打个彻底,“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
而且还要逐渐加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一贯反对家庭教育中采用体罚的方式惩罚孩
子。他说:“我是体罚的反对者,很早就是反对者。一般说来,体罚的方法
我是不能容许的。我没有见过一个家庭施行体罚会有好处的。”他认为体罚
是有很多危害的。马卡连柯自己一生没有孩子,他是不是会因为过失打“自
己的孩子”,我们谁也无法知道。但是,他当初在“工学团”工作时,的的
确确是亲手打过一个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而且还说是“一拳把那个孩子给
打好的”。

鲁迅先生也是反对“打孩子”的。他说:“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
至于打扑,使他萎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
‘听话’。

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
不会飞鸣,他决不会跳跃。”可据鲁迅夫人许广平回忆说:鲁迅反对小学教
师的鞭打儿童,但有时他对儿子也会加以体罚,那是遇到他太执拗顽皮,说
不清的时候。但直至他死,也不过寥寥可数的几次。

我列举上述这些实例,并不是表明我主张“打孩子”。我在给家长们讲
家庭教育课的时候,从来就是反对家长体罚孩子的,并且会列举出不下10
条理由。然而,不瞒各位读者说,我在管教我的孩子时,也曾打过我的儿子。
只是次数很少。对我的女儿,从小到大,我倒是从未动过她一个手指头。

我是说,可不可以“打孩子”的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实际问题。在理
论上应当说人们都是清楚的,可在实践中却不是那么简单。不仅“打孩子”
的原因是复杂的,就是“打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能一说到“打孩子”,就认为是进行“体罚”。

比如,就像前边说的鲁迅先生“体罚”他的儿子,据许广平说,情况是
这样的:要打的时候,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卷成一个圆筒,照儿子身


上轻轻打去,但样子是严肃的。很明显,鲁迅先生的“打孩子”,并不是真
打,而主要是作为一种“吓唬”、“制止”的手段,这种“打”不能算是“体
罚”。

再比如,在孩子小时候,他不知道深浅利害,看到新奇的东西就想摸一
摸。看见家里的电器插座,他也好奇地要摸一摸。对小孩子的这种危险行为,
怎么进行管教呢?你给他讲道理,说“一摸这个东西就死了”。什么叫“死”?
“死好玩吗?”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那不是“对牛弹琴”吗,他根本不可
能懂。说不管他,让他体验一下“自然后果”的惩罚,那行吗?惟一行之有
效的办法,就是在他要伸手摸电器插座的时候,狠狠地打他的手,甚至要把
他给打哭,重重地给他以刺激。这样,有一两次,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
“摸那东西——手疼痛”的条件反射,以后他再也不会伸手去摸“那东西”
了。像这种“狠狠地打”,就不能说是“体罚”,而是一种教育,一种正确
有效的教育方法。就像许广平所说鲁迅“打”儿子是在他“太执拗顽皮,说
不清的时候”那样,不是处罚,而是警戒。

我再次重申,我是不主张采用“打”的办法惩罚犯有过失和错误的孩子
的,绝大多数家长和教育家也是不主张“打孩子”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为什么打孩子的现象是这样的普遍呢?要解释这种现象和解决这个问题,恐
怕必须从“打孩子”的思想根源上入手,认真进行分析。

有人说,我打孩子,是因为我脾气不好。这不是理由。因为脾气不好的
人,也不是见谁就动手打谁。也有人说,我的孩子太气人了,就是该打。这
也不是理由。那要是别人气你呢,你也上手就打人吗?家长之所以“打孩子”,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孩子是自己的,并且是在思想深处没有把孩子看成是独立
的个体,而当成私有财产或附属品,认为可以任意处置。人们的这种思想意
识是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

我们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封建家长制,家长是“一家之主”,他不仅统摄
全家的财政大权,而且对家庭的其他成员拥有支配、处置权。过去说“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里的“纲”,就是拥有支配权的意思。在
旧社会,家长对子女不仅可以打骂,还可以出卖、抵债,甚至有权处死,并
且不负法律责任。东汉时的郭巨,为了保全母亲,把自己3 岁的儿子活埋了,
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还被列入了《二十四孝图》,作为人们效法的榜
样。

解放以后,我们虽然对封建家长制进行了批判,但由于这种传统的思想
文化观念积淀太深,至今仍在许多人的头脑里残存。家长在打孩子的时候,
根本没有考虑到这是在侵犯孩子的人权。若是有人多事,谴责家长打孩子,
有的家长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打我的孩子,你管得着吗!”足见封建家
长制的旧意识是多么顽固啊。

家长必须明白,孩子是你的。但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不是你的附属品,
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尊的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
人”,不能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没有人赋予家长这种权力。

有的家长说:打孩子是为了教育孩子。不能否认这是家长打孩子的一个
动机。但是,家长打孩子在许多情况下是为了“出气”。你看,一般家长都
是在什么情况下打孩子呢?是孩子“直接违逆了家长的意愿和意志”,做了
“特别让家长生气的事”或“特别让家长丢面子的事”,比如,当众顶撞家
长、功课很不好、表现不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老师批评了家长、邻居告


状、让家长丢人现眼等等。要是没有违逆家长的意愿和意志,没有让家长丢
人现眼,即或是很大的错误,也不见得打。许多家长打孩子的轻重,并不是
完全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是取决于是否让家长丢了面子。与其
说打孩子完全是为了“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在很大程度上以“出气为快”、
发泄自己的气愤而已。所以,我认为那些打孩子的家长是很自私的,因为是
以孩子作为“出气筒”,以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和自尊。

对于孩子,家长要管;孩子犯了错误或过失,家长可以惩罚。但我主张,
处罚孩子最好不要采用打的手段,尤其不可施行虐待性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可以采用“剥夺精神需要”的方法,就是强行剥夺他做特别想做的事的权力;
也可以采取“自然后果惩罚”的方式,就是“自作自受”。这样,同样可以
达到惩罚、警戒的目的。

我们家长管教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学好,做好,讲究文明。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