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

第14章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第14章

小说: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男孩子天生就具有阳刚的性格气质,女孩子的本性就是柔弱的吗?
难道男孩子大生就是强者,女孩子天生就是弱者?不是。这种差异完全是后
天人为而成的。

人之初,是“造物主”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的。刚刚脱离母体、呱呱落
地的赤子,人们只能从他们的生殖器官上分别是男是女,而在性格、气质上
一般是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的。那么,后来他们是怎样成为“男孩”和“女孩”
的呢?这完全是大人们的“功劳”,首先是父母的“杰作”。

自古以来,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男人和女人就有了泾渭分
明的审美标准:男人魁梧,女人苗条;男人潇洒,女人漂亮;男人意志如钢,
女人柔情似水;男人长于进攻,女人善于退守;男人勇猛,女人温柔;男强,
女弱;男主,女从。。

在这种审美观念的驱使下,从古时候起,孩子一生下来,男孩和女孩就
受到不同的待遇。小时候,男孩玩的玩具是玉器,女孩玩的玩具则是木制的
纺锤;男孩要系皮制的腰带,女孩要系丝制的腰带。开始进行教育了,教男
孩说话声音要洪亮,女孩说话要轻柔;到10 岁的时候,送男孩到外边拜师求
学,女孩则在家里学做家务。“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不需要学什么
知识。这些做法势必会塑造男刚女柔的性格和男强女弱的气质。

在现代社会,人们虽然口头上也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但
是,在父母的潜意识里,男孩和女孩的性格和气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
信你看:

孩子刚一生下来,父母就在起名字上对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态度:男孩
一般叫“钢”啊、“强”啊、“志”啊、“勇”啊;而女孩子呢,则一般都
是什么“芝”啊、“莲”啊、”英”啊、“兰”啊、“花”啊、“芳”啊。。
名字既反映家长对孩子性格的气质的期望,同时,对孩子性格和气质的发展
也起着一种暗示的作用。

小时候,父母给男孩子玩的玩具主要是枪,什么木头枪、塑料枪、手枪、
冲锋枪。。拿着这些枪,男孩子们成天是冲啊杀啊。总是以强悍勇敢的姿态
出现;而女孩子呢,父母们给的玩具则全是娃娃:小娃娃,大娃娃,布娃娃。
塑料娃娃,会说话的娃娃,会唱歌跳舞的娃娃。。女孩子每天哄着这些娃娃
玩,总是以温存柔弱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如果有哪个男孩子要是让爸
爸妈妈给买娃娃,肯定会遭到严厉地训斥;假如有哪个女孩子要是向爸爸妈
妈要冲锋枪的话,肯定也会遭到无情地拒绝。

在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要是男孩子跌倒在地,父母会鼓励说:“男子
汉,不哭。勇敢点,自己爬起来!”而女孩子要是跌倒在地,爸爸妈妈一般
是立即惊呼着跑上前,赶紧疼爱地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边哄边替她擦干
眼泪。

男孩子要是淘气,做出出格的事。父母可能会说:“男孩子小时候淘气,


长大了会有出息!”而女孩子要是淘气的话,父母很有可能会训斥说:“疯
疯颠颠的,女孩子没个女孩子样!”

上学以后,要是男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会说是因为贪玩不努力;而
女孩子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话,家长往往认为女孩子的智力就是比不上男孩
子。

男孩子要是在学校主动承担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父母知道了,往往会鼓
励说:“好,有男子汉的气派!”而女孩子要是主动承担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父母知道了,就很有可能会说:“‘女孩子,别出那个风头!”

孩子上中学了,自以为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人们,特别是那些有点知识
学问的父母,往往指点说:“女孩子嘛,将来学外语、中文、教育、历史什
么的,最好不要学什么理工。理工是男孩学的,女孩学理工不会有多大出息。”

如果说,父母对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态度,就只是这些的话,那还算
比较开明的。有些地方,特别是在农村,不少做父母的只让男孩子上学读书,
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家里若是不能供给所有孩子上学的话,
退学的肯定是女孩。说什么“女孩上学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即或是学
好了。将来还不是要嫁给别人。。”

从古至今,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听到父母对男孩的谴责“你哪里像个男
孩”的很少;而对女孩的训斥“你哪里有个女孩样”,却是不绝于耳。在古
代社会,人们给做儿女的制定了许多要共同遵守的“家训”、“家规”、“家
法”、“家诫”等。除此以外,还又专门给女子制定了不少的”女诫”、“女
训”,要求女人恪守。现在,虽然社会上没有人专门给女孩制定什么“女儿
经”之类,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男孩的约束要比对女孩的约束少得多,
对男孩要比对女孩宽容得多。这实在是不公平的。

家庭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第一个“加工厂”,父母是孩子们性格和气质
的第一位“雕塑师”。在上述这样的“加工厂”里,在这样的“雕塑师”手
下,男孩势必要比女孩勇敢、坚强、自信,而女孩只能是怯懦、软弱、自卑。
因为父母的种种做法和想法实际上就给了孩子们一种“暗示”,有意无意地
压制了女孩子自身的发展。

实际上,许多优秀品质本来是人类共有的,诸如勇敢、坚强、自信等,
并不是男孩子的“专利”。男孩具备,女孩也应当拥有。我们有些女孩子,
之所以怯懦、软弱、缺乏自信,并不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不是天生的。古
《三字经》上说:“性相近,习相远。”人刚生下来,性格和气质并没有什
么差别,到后来男孩子与女孩子之间存在那么大的差别,完全是教育和环境
造成的。其中,首先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作用的结果,是传统的社会文化
熏陶而成的。

我无意要女孩子们都去责备自己的父母。从某种角度说,做父母的并不
见得完全是自觉地持这种审美标准、有意识地压制女孩子人格的完善和个性
的发展,而是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不自觉地这样看和这样做的,因为周
围的人都是这么做这么说,都是用这样的一把“审美的标尺”来评价和衡量
女孩子的。而”审美的标尺”,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女孩子的
发展方向。

人们头脑里的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的观念,并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生
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产物。在古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和
文化发展水平非常低下,人们主要是靠体力吃饭,不论是原始社会人们是以


打猎为生,还是后来的农业社会的“男耕女织”,体力劳动是人们获得生活
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手段。由于天生的生理的原因,男人在体力上占有优势,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男人的作用要比女人大。在“靠体力吃饭”的家庭生活
中,男人的地位和作用是女人无法比拟的,女人要依靠男人来生存,女人的
价值要通过男人来实现。于是,在人们的头脑里自然会形成男人刚强、女人
柔弱的审美观念,在有了子女以后,也必然要按照这种审美标准去塑造自己
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智力因
素的比重,虽然已经大大加强。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同样也可以做。但是,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男人刚强、女人柔弱的审美观念,已经成为一种传统,
在人们的头脑里已是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至今在许多人
的头脑里仍旧残存。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战士秋瑾女士说过:“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
上鸣。”女人也是人,实际上女人不见得比男人差。如果说在过去的体力时
代,由于生理机制的原因,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能和男人相比拟的话,
那么在当今的智能时代,女人完全可以与男人一比高低。

如果说过去的年代,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劳动手段和传统的审美观念
束缚了女性自身充分发展的话,那么今天的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和科学技
术高度的发展,给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尤其是给女人
创造了发展自身、施展才华和进行平等竞争的十分有利的条件。不管是男孩
子还是女孩子,只要从小刻苦努力,奋发图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会
是大有作为的。女孩子要珍惜这个机遇,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和环境,自
强不息,使自己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

父母作为孩子们的首任教师,作为孩子性格和气质的第一个“雕塑师”,
在孩子性格、气质的形成和才能的发展上起着奠基的作用,应当自觉地清除
头脑里的陈旧的审美观念,树立崭新的审美标准,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家庭
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女孩子勇敢、坚强、自信的性格和气质,使她
们的人格得到完善,使她们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为造就一代新的女性而
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孟母三迁”是为何——谈注意环境的影响

古代童蒙读物《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战国时期的著名
思想家孟轲小时候,他的母亲曾“三迁其家”,被历代人传为美谈。

孟轲字子舆,后人称他为孟子。在他3 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贤德
通达的孟母仉(zhǎng)氏,与儿子相依为命,艰苦度日。孟子年幼,家庭生
活重担就落在孟母的身上。孟母一方面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帮人浆洗衣
服、纺线织布;同时,也承担着抚养教育孟轲的责任。她是教育儿子的有心
人,对儿子寄予很大的期望,指望他日后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起初,孟轲的家住在农村,靠近一片坟场。孟轲小时候,经常看见送葬、
埋死人的情景,他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起送葬、哭丧、打幡、埋死人等办丧
事的游戏来。孟母知道了,很不高兴,可又没有办法给儿子讲清道理,就离
开这个地方,把家搬到一个集镇里。


集镇本来就是商人聚居的地方,孟轲每天看到的尽是行商做买卖的事,
于是他就和小朋友们学起了买卖东西的游戏。看到孟轲所学的这些游戏,孟
母感到很失望。她感慨他说:“这里也不是我儿子久居的地方啊,还得搬家。”
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宫旁边。

靠近学宫,孟轲每天看到的都是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听到的尽是朗朗读
书声。在读书人的影响下,孟轲也学着读书行礼了。看到此情此景,孟母非
常满意,高兴他说:“这才是我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便决定在此地定居下
来。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幼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
喜欢模仿,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又差,凡是有趣味的事,他们都要跟着学。
在今天看来,孟母对居住地点的选择,反映了他的思想有轻视体力劳动和劳
动人民的一面,具有明显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尽管如此,
她重视周围环境、社会交往对孩子的影响,还是难能可贵的,对今天的父母
也有深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遗传素质给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
能性。但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